這是我第二次來紹興,上次是2014年。時隔八年,再看紹興,不管是風景還是建築,都已經很陌生了。很多店家都不在了,有的區域也已經改變了格局。但是,魯迅故居,似乎還是當年的樣子。循著這種難得的熟悉與陌生感,開啟了這次的紹興之旅。
交通part:
還是選擇了自駕遊,紹興火車站某嗨取車。他們家車子特別新,性價比也很高,我很喜歡他們家的車子。我們三個人出去玩,租了一輛飛度,每日租金不到100塊,人均也就30塊。
紹興印象:
分享一些我在紹興拍攝到的好照片吧,我真的愛極了。 11月初的時候,很多葉子都變黃了,特別好看。
因為口罩的原因,來這裡的人比較少。所以,拍景色的時候很容易排出那種全景照片來。
看看這裡的巷子。江南小鎮最大的亮點就是這些巷子,很窄,有的地方甚至只能容納一個人。想起來曾經去西塘的時候,經過了石皮弄,就是一個極窄的巷子。很奇怪,在這種房子裡面,難道不會出現陰暗潮濕的情況嘛。
所有房子前面都有紅燈籠。白天的時候,紅燈籠本身的狀態還能被看到,到了晚上,這些燈籠亮起來,又成了另一種景象。
除了建築本身,在紹興,那些帶著濃濃煙火的美食也是讓人迷戀這座城市的原因。
一路走過去,拍了超級多喜歡的美食,像是梅花糕,醬鴨,臭豆腐等等。這裡重點說一下南瓜花吧,從來不知道南瓜花還能做成這個樣子。甜甜的,軟軟的,好吃極了。還有這裡的芝麻餅,上面的芝麻真的超多。
原本,我們還想在這裡多拍一些寫真,後來發現,光是給食物拍攝的「寫真」集就遠遠超過了我們個人的照片了。
除了這些,稻田也是一個極美的場景。如今,這些稻子也都已經垂下頭來。稻田旁邊剛好是個花田,明明已經要入冬了,這些花兒還是很美地在綻放著。
老家在北方,我們那裡都是種植小麥。所以,這次見到水稻,還是很驚訝的。我一直以為,稻米是永遠在水裡的,沒想到,其實在成長中,這裡的地面也是比較乾燥的。
最近我姪女的課程講到了“穀穗彎彎”,看來,稻穗彎彎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啊。
也吃上了超美味的紹興菜,例如,「尋寶記」裡面就有好多種紹興菜。
打卡尋寶記的時候,發現來這裡的人超級多。而且,還看到了好多穿著漢服來打卡的人。如果不是口罩問題,來這裡的人一定更多,屆時一定是更宏大的盛況了。
他們店裡的熟醉蝦也很贊,超美味。這個蝦特別鮮嫩,吃著還有那種淡淡的酒味,愛極了。
我強烈推薦他們家的紹興醉雞。這是第一次知道,雞原來還可以這樣吃。看起來似乎是清燉的,但不是。那個雞肉很嫩,也有酒香味。奇怪,難道因為紹興黃酒的原因嗎,感覺這裡好多菜都用到酒了。
黃酒布丁,紹興印糕也都很讚。這個糕點上面的尋寶記真的很好看,就是超漂亮的楷體的感覺。以後如果有時間,我一定會再去吃一頓的。
當然,這是紹興之旅給我的震撼不只是這些圖片和美食,更在於每一次和秋天,和魯迅故居,和建築的相遇。
孫家嶺步道
我們第一站去的是孫家嶺步道。在紹興的朋友說,這裡是很適合健行的。身為在大平原上生活的人,原本就很愛爬山。既然如此,肯定是要開啟一場健行之旅了啊。
這裡有停車的地方,就在村委會那邊。停下車子後,就按照他們的指示牌向前走就可以了。這趟徒步之旅大概要5個小時左右,全程下來12公里。對於平時運動量比較少的人來說,可能會有一點難度。
注意,一定一定要看著路牌走,這樣才不會迷路哦。我們最開始想著,不就是山路嘛,決定完全不看路牌走起來,結果發現果然是迷路了。
山上的風景超好,雖然是11月了,但這裡還是綠油油的。藍天白雲,加上茂密的樹林,特別治癒。
注意,在路上可能會遇到一些村民家放養的狗。所以,大家還是要謹慎一點。另外,我以為現在蛇已經冬眠了,萬萬沒想到,其實在路上還能看到蛇。走路還是小心一些為妙。
下山的時候,會感覺比較滑,尤其是在那種松針比較多的路段。所以,要注意防滑哦。
魯迅故居
紹興的名人不只是魯迅先生哦,還有蔡元培,西施,秋瑾等等。一座小小的城市,因為這些人,變得更神奇了。
在紹興,也感受到了這個城市的煙火氣兒。裹著詩情畫意的城市,就是賦予了許多浪漫。
之後,我們又去了安昌古鎮。安昌古鎮在我看來是江南最好的古鎮,沒有之一。
就是在這裡,看到了各種曬著的雞。第一次知道,不管是雞還是鴨子,還能這麼曬。然後,我們就買了一隻雞回去。晚上在飯店裡面各種大吃特吃。
注意,紹興的師爺文化是很牛的哦。這裡可是有很多祖師爺的展館,從這些展館裡面可以看到當時那些師爺們的生活狀況。
到處都是這些臘肉的照片。以前只是知道臘肉,臘腸之類的東西,這次知道了,原來還有各種鴨子,魚,雞之類的也是可以做臘肉的。
除了肉之外,還有古橋也很值得觀賞。安昌這裡的古橋實在太多了。走來走去,隨處都能遇見特別漂亮的古橋。站在橋上,或是走在路上,拍一張有橋的照片,那種氛圍感就出來了。
以前去西塘,看到的都是拱形橋。但是在這裡,可以看到各種不同造型的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