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地點:浙江紹興諸暨陶朱山
聽到陶朱山的名字,我就條件反射地想到了陶朱公範蠡。作為西施的故裡,范蠡也是一位繞不開的傳奇人物。這位春秋時期最著名的商業家,直到現在都被視為商業鼻祖。山名陶朱,自然是為了紀念這位傳奇人物了。
陶朱山公園的範圍包括陶朱北路以西、望雲西路以南、環城西路以東,佔地101.9公頃,有好幾個入口,據說共有十四條登山線路,我選擇了古越街那頭的入口。我們當然不可能團團轉轉都玩到,只能擇一條登山路拾階而上,再挑一條路下山,也算是憑吊一下這位在無錫也留下無數美麗傳說的商界鼻祖。
拾階而上,兩側樹木蔥蘢。上不多遠,路旁有一塊木牌:「您已挑戰35公尺。」才35公尺居然就能挑戰打卡?這階梯著實寬闊平整,一口氣爬到這個高度,一般人都不會覺得有什麼困難吧?這個小目標,是不是定得太低了?
行至山腰,有一處類似泉眼的地方,水很淺,但也很清澈,只是水面浮著幾片落葉。三面都是岩石,一旁的登山道路的欄桿上有一箱純淨水,旁邊沒有販賣人,只有一個微信收款碼,讓遊客自由取用。
半山有一座山門,是白牆黛瓦的式樣,和山下的民居風格挺統一,上面的匾額寫著「漸入幽境」四個大字,落款是「視野」。字是由左而右,符合今天的書寫習慣,大概是現當家書法家吧。
往上走,有一座六角的單簷仿古亭子,上書「一覽亭」。但其實站在亭子裡,並不能對四周景色一覽無遺。大概蓋這座亭子的時候,山上樹木還沒有這個茂盛。如今高大的樹木早已經阻擋了大部分視線,在這裡只能看到高樓大廈的半截身子。反倒在繼續登山,還能在樹木的間隙裡看到諸暨的城市風貌。
幾乎將近山頂,這裡視野已經很好,那種隨手放著一箱水外加支付寶、微信收款碼的「自動售賣」還有,價格和山坡的一樣,一瓶4元。畢竟人家辛苦扛上來的,價格翻一倍也不算貴。山上沒有其他商店,一路攀登也確實需要一瓶水解渴。 p>
路側有一個平台,居然放置健身器材。我有些瞠目,難道有誰爬到山上健身?我覺得登山本身就是一種很健康的健身方式,應該不用再增加額外的運動量了吧?不過,也架不住有些狠人,嫌棄登山運動太過單一,達不到他們的運動量吧。至少我是絕對不想在登山的時候再碰健身器材了,如果有個凳子座一下休息倒是無妨。
凳子自然也是有的,不大的六角小亭子,還有平台上放置的石桌石凳。這個高度,視線受到的阻礙倒是不大,一邊休息一邊欣賞諸暨城,山風微涼,倒是很愜意。
在山路的分岔口,我有些氣喘地問剛從山頂下來的登山者:「師傅,請問山頂還遠嗎?」因為時間不算太早,如果還很遙遠的話,我得考慮原路返回了。
「上面就是了,左邊這個是一座平台,我們爬山通常都會在這裡休息一會兒,就可以從山頂的另一側下山了。」老師傅很熱情地回答,還告訴抵達山頂後選擇哪一條下山的道路。我連忙稱謝,雖然剛休息過了,但不妨去看看休息的平台。
平台挺大,有連接的長廊,比起山坡間一個個的小平台規模自然是大得多了,可以容納很多登山者。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這裡也有健身器材,看來諸暨人對於健身還是很熱愛的呀。當然,我也不知道單一的健身並不科學,但是登山消耗的體力已經夠可觀,要玩健身器材還是另選良辰吧。
山頂有一座亭子,仿古建築,式樣很簡單。這裡的視野當然不錯,只是一路上來,我倒是把諸暨城換著角度看得夠了。再加上時間不早,我們只是稍微佇足,就選擇另一條路下山。
山腰處的一個健身平台上,還築了一座闊大的四方亭子,我走進去看了一下亭子的天花板,原來頂上還有手繪山水,上面寫著「美麗陶朱」。剛才上山的時候,我並沒有抬頭看亭子頂部,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圖畫。旁邊還有兩行字:「看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很溫暖的話,正契合江山水鄉的意境。
鷂鷹亭是一座四方亭子,還做了一道江南園林常見的圓拱門。亭子頗大,看著倒有些軒的規模。
當我們看到有殉道者紀念碑的指示時,我們還是決定要瞻仰先烈。雖然諸暨的先烈們我們幾乎是不認識的,但不妨礙我們對於這些拋頭顱灑熱血,為解放事業犧牲的烈士們的崇敬和緬懷。
革命殉道者紀念碑就坐落在鷂鷹山,碑前有盆栽的鮮花。我們恭敬地默哀了三分鐘,不知道什麼時候身邊還多了兩個人,他們也在緬懷這些先烈。
下到山底,沿坡有諸暨社區的介紹,陶朱公園所屬社區正是大橋社區。這是諸暨最早成立的社區, 地處諸暨市中心。
浬浦中學雙擁國防教學點是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前身是創辦於1926年的翊志書院,蔡元培先生竟然擔任過書院的院長,可見這座書院的歷史底蘊有多深厚了。可惜這會兒時間有些晚了,早已經關門了館,不知道平常是否對外開放。
諸暨革命紀念館也閉館了,門口有一組烈士的群雕,分別是宣中華、宣俠父、俞秀松、張秋人、汪壽華、鄭復他。
一旁還有張秋人烈士的介紹。張秋人,中共早期傑出活動家,出生於清末,後來前往上海,結識陳獨秀、施存統等人,參加早期建黨建國活動,因為羊毛告密而被捕犧牲。毛澤東曾說:「張秋人是個好同志,好黨員,很有能力,很會宣傳,很有群眾基礎,可惜他犧牲得太早了。」
一側有諸暨紅色旅遊地圖,城區線有諸暨革命烈士紀念公園、中共諸暨「一大」會址;東線有楓橋經驗陳列館、櫟橋清廉教育基地、梁煥木紀念館;南線有黃家店村金蕭支隊(誕生地)紀念館、張秋人烈士墓及陳列室、諸暨農村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陳列室;西線有中興社區金蕭支隊紀念館、紅色莊餘霞陳列室、青山革命烈士陵園、石門村浙東人民解放軍金蕭支隊成立舊址;北線有宣俠父紀念館、俞秀松紀念館。
這張地圖很簡潔明了,可惜的是我們這次的行程並沒有那麼寬裕,這些革命遺跡,是無法一一去尋訪了。江陰就沒有整出這麼一張地圖來,我們還曾經去週莊尋訪過「一大」會址,卻吃了個閉門羹。
走到山下,先後看到了諸暨雙擁主題樂園、諸暨革命烈士紀念公園和國防教育主題樂園,停車場還有一塊浮雕牆。
原本我們還想去陶朱山頂寺,這是一座為紀念范蠡而建的寺廟,奉禮陶朱公。不過我們爬的山頭並沒有陶朱山頂寺,再登一座山頭,在時間上也不大允許,只能遺憾作罷。其實,陶朱公的遺跡,在無錫也很多,倒也不必執著。
越王街坐落在鷂鷹山麓,是一條古風街,也是諸暨的長弄堂商業街,雖然房子看上去也是新建的,但集中了多家藥店和餐飲店,也能算得上是美食街了吧。有私人房菜,看起來生意還可以。不過其他的店鋪,幾乎門可羅雀,可能這條越王街開街不久。
我們從街頭走到街尾,很少遇到遊客,看著很冷清。街區內也有一些亭台,都是新建的仿古建築。街道舖的石板,儘管已經到了下班高峰期,但街道上依然只迴盪著我們的腳步聲。
街道的入口處,有一面塗鴉牆,繪畫的內容有點多,我們也沒仔細觀看繪畫的內容,只是覺得還挺有意思,大概還是重現吳越春秋時代的輝煌吧。畢竟,諸暨以西施故里而聞名,春秋時期的越國,也是諸暨在古代史上最輝煌的一段了。這張名片,就是人們認識諸暨的開始。
這裡也有漢服店,估計是春秋時期的服裝,但色澤要豐富得多。要知道,春秋時期的染色技術還沒有發展到後來的地步,顏色比較暗沉。喜歡拍照打卡的小姐們,倒是可以租一套漢服,做個妝照,在這裡拍照還是很出片的。
不羨慕人間留富貴,功成身退弄扁舟。
陶朱美譽傳天下,情縱山林千載幽。
——七絕
自由行:浙江紹興諸暨陶朱山
5月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