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地點:浙江紹興諸暨西施故裡
我們沿著指示前往開元觀堂,沒想到其實人家是遊客中心,並不是什麼古蹟,這名字也起得太好聽了吧。面闊三間的仿古建築,有兩層樓,兩側還有輔房。門前有一座水池,山形石塊刻著「諸暨西施故裡觀堂」。
廣場上有塊照壁,上面刻著毛澤東主席巡視南方到達諸暨時說過的話:「你們諸暨是個出名人的地方,美女西施和畫家王冕都出在這裡」。西施的名字也排在大畫家王冕之前,可見西施的名氣之大。
旁邊是中國歷代名媛館,這是一處具有江南特色的庭院式仿古建築,佔地6521平方米,是國內罕見的以中國歷代著名女性為主題的展覽館,共選擇百餘位古代女性人物,分四大美女、傳說中的神女、青史百家、才情淑女、巾幗英烈、四大民間故事、百美廊七個部分,四大美女無疑是展館的核心。
對名媛有興趣的遊客不妨進去參觀瀏覽,這裡是需要收門票的。我雖然對歷代名媛多少有些仰慕,但自問做不成名媛。館內《驕紗記》磚頭雕照壁、十二花神庭院小品等靜態景觀和編鐘樂舞動態展示項目,分日遊和夜遊,看來科技含量倒是不低。這些名媛的事蹟,歷代都有不少文字記載,回頭找書來看就是了。
再往前走,就是景區的入口處了。有一方不大的湖泊,湖畔有荷香亭,六角重簷的古典樣式。雖然這裡不是賞荷的最佳處,但荷風送爽,這裡還是能嗅到荷香的。不過如今荷花沒開,只有幾朵睡蓮靜靜地沐浴在陽光下,算是為荷花打個前站吧。
荷花池的中央,有一尊漢白玉的西施雕像,似乎是「西施謙紗」的姿態,這也是西施最具代表性的美學表達之一。也就是在江邊霰紗,才讓魚兒都羞得沉入江中,始有「沉魚」的美譽。
繼續往裡走的時候,我選擇了沿江而行,這裡綠樹成蔭,枝幹開展,基本上曬不到太陽。隔河可以看到西施殿的大門,不過過江的橋離得挺遠。
浦陽江邊有一組謙紗女群雕,展現了古代越女謙紗的情景。當時的越女在這裡驕紗,想必小姊妹間有著說不完的私房話吧。越女當年所麋的是莧麻紗,要將莧麻浸漬漚爛,漂滌去表皮、介質,取得纖維。
身在吳宮的西施和鄭旦,回憶往事的時候,大約會覺得這才是她們一生中最快樂幸福的日子。浦陽江流經諸暨市區的這一段,因為西施謙紗而得名「謙江」。
岸上有一株大樹,掛滿了紅綢。不過真正的古樹卻是旁邊那棵樟樹,如今已經有460歲的高齡了。樹高8米,但胸圍卻有6.38米,是因為主幹壞死,現在新長的枝幹只是側枝的緣故。即使如此,大樹的平均冠幅也有12公尺。
繼續沿著江邊棧道往前走,走到遊船碼頭的時候,我以為這是渡江的船,畢竟要前往西施殿,橋離得實在有點遠。誰知還真不是,這是浦陽江水上遊覽的路線,主要是領略麋江兩岸的城市風景的。雖說一條驕江堪稱半部諸暨史,但並不是遊一程就可以達到目的的。
回到岸上,樹林邊栽種了一溜兒的朱槿,這時候花開得正好,襯著一片濃綠,越顯得花兒嬌媚。
這裡的建築都很有味道,兩層白牆黛瓦,二樓的窗戶蠻小,很有些小姐繡樓的意思。樓下的窗都有雕刻,圖案並不新奇,都是以前常用的。門樓也有雕刻,看起來很精緻考究,外面有遮陽傘,有遊客散坐休息。
走進“一尺花園”,裡面的佈置很清雅,欄桿和門窗的木雕刻都很精緻,中間的庭院還栽種了大片葉片細長的草,有點像芒草或麥草。旁邊廚房還保留原來的爐台,但看起來早已經不再使用了。
這一帶應該是鸕鶿灣古漁村景區,以現存鸕鶿灣村為核心,包含金雞山全部,有古街區、鄉村廣場、古村落、戲台、茶樓、水塘、古井、宗祠等,這裡還有一些特色點心。
與鄭氏宗祠隔河相望的,就是鄉村道台。廣場很寬闊,銅質的編鐘挺新,位於廣場的兩側。中間是戲台,雖然飛簷翹角,但顯角是當代的建築。戲台的對面,有一組雕塑,大概就是當時村民的活動場景。諸暨鄉間村落大多建有開闊的道地,這是村民曬穀、集會和舉行娛樂活動的場所。白天村民們在地裡勞動,回家以後常聚集在道地,札堆成群地談天說地。孩子們當然閒不住,道地很空曠,可以由著他們撒歡追逐。
廣場的邊緣一四眼井,在滿覺隴我們也看到過這種井。井口有石板覆蓋,留四個圓形的取水口。大概是因為村民多,所以多留幾個取水口比較方便。相傳越國的美女西施和鄭旦一個住在蒔蘿山下,一個住在金雞山麓,曾以井水為鏡。據說四眼井的由來還與她們有關,因為倒影中有兩雙美目顧盼生輝,因此得名。想來西施和鄭旦的日常飲水,也有賴於這口井,因此當地傳說常飲此井水,能夠使容顏靚麗。
鄉村道村往南是一座荷花池,荷葉還只是荷錢,靜靜地躺在水面上。對面有一座水榭似的建築,面闊三間。側面也有一座面闊三間的建築,頂覆茅草。荷花池中有一條道路貫通,只是今天這條通道被柵欄攔著,遊人不能通行。湖對岸的金雞山上,矗立著美麗的金雞塔。雖然在地道也能看到,但私以為這裡的景色更美。
沿著湖岸往東走,這裡種著一片繡球,顏色是清清淡淡的淺藍淺綠,應該是無盡夏的品種。
自由行:浙江紹興諸暨西施故裡
5月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