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紹興之行有感。

紹興之行有感。

         今年的四月終於來到了紹興,去之前對紹興的印象停留在小橋、流水、烏棚船,魯迅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開車大約五小時,沿途有橫風、有大雨、也有晴天,經過了太湖、錢塘江、京杭大運河。 

        飯店在龍山後街,且有幽靜的小院,房間佈置也讓人舒心,樓下是大大的茶桌,適合品茗、聊天,窗外就是水道,時常會有烏棚船經過。飯店不遠處就是有名的倉橋直街。放下行李,就去倉橋直街逛吃。走進街巷,遊人很少,特別安靜。

沿街有咖啡店、小吃店、各種老字號的美食店鋪,黃酒店,還有文房四寶專賣店,我們找了一家當地的美食店“十碗頭”,點了三個小菜,品嚐了紹興美食的味道。

出了飯店門,遊客很少,下起了毛毛細雨。在這樣的夜晚走在古街巷裡,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讓人心情舒暢。

 回飯店的路上品嚐了當地的臭豆腐,跟其他地方的不一樣,是用莧菜梗醃出來的,小時候奶奶就是這樣醃過菜。

走到飯店門口,在昏黃的燈光下,聞著春的氣息,伴著雨水的味道,真是身心愉悅。回飯店拿了相機出來拍照。旁邊就是一個迴廊和水道,就這樣坐著聽雨,內心十分地平靜,整個世界都安靜下來了。

        第一天的行程是先去魯迅故居,而飯店門口就有公用電動車方便出行。騎車五分鐘就來到了魯迅故居,先找了家店吃了碗青菜肉絲麵,是當地人吃的味道。

  我們來的很早,還是有很多人。

印象最深的老房子的最後一進,趙延年先生的版畫展。

穿過老宅就是百草園,菜地種滿了油菜,開出了一人多高的油菜花。

老宅的馬路對面就是三味書屋,看到了當年的私熟,還有那張刻了早字的課桌。

下一站到了沈園,聽了陸遊和唐琬的愛情故事,在園子彷彿回到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發現了美如白玉的瓊花。

午餐後到飯店稍作休息,下午是準備去徐渭的青藤書屋,可惜預約遲了,只能約了第二天上午。去了王陽明紀念館,這是一個新館,建造的規模很大,看著很高大上,卻少了歷史的累積。

展館門口是條水道,兩旁邊是民居,我們沿著小路邊走邊拍照,不遠處是一座古橋,這時的陽光特別柔和,路兩旁的香樟樹正好開花,散發出陣陣沁人心脾的香味。看到旁邊有兩扇黑色的大門,有人開門進去,門口寫著呂府,我們很好奇,我也推門進去看看。

進到裡面還有一道圍牆,再往裡走竟然是王陽明老的紀念館,太讓我們意外了,這裡才有歷史的厚重和沈積。我們都喜歡王陽明,對他有崇拜之心,經過工作人員的同意,我們分別在展館前留影紀念。

        卻出了展館,我們沿著河邊走走拍拍,沉浸在這裡,感受當下。

發生了一件事情,看到一棵一人多高的樹,樹上開滿了白色的小花,非常像茉莉花,我們很驚奇有這麼大的茉莉花樹,我摘下一朵仔細看,很像是塑膠的假花。

這時又過來幾個小姑娘,也在看這棵樹上的花,我們說這花有一股桔子味,姑娘說這不會是桔子樹吧,我們腦子這才轉過彎來。就這樣我們來到了府山公園腳下,這條水道是古橋群,我們看了地圖,這條路離我們酒店很近,就這樣走走,聞著香樟樹的清新味道,回到了酒店。

        隔天6點就醒了,6點半出門,騎上電動車10分鐘去八字橋看看。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的八字橋作為我國最早的\"立交橋\",據《嘉泰會稽志》記載,始建於南宋嘉泰年間(1201-1204),南宋寶佑四年(1256 )重建,\"兩橋相對而斜,狀如八字,故得名\"。

這座建在中國大運河上的古橋,是紹興段具有歷史印蹟的古橋。站在橋上,我的思緒彷彿回到了從前,想著車水馬龍的舊時光。橋的兩旁是原住民,還保存著古樸的民風,原有的慢活狀態。站在橋上看到不遠處有座教堂,到了門口發現門沒開,徵求了工作人員,同意我們進去拍照,院子裡有棵泡桐樹,落了滿地紫色的花。

        時間還早,且打算去書聖故裡。吹著小風,聞著空氣裡的清新味道,騎車在街巷是一種享受。每個景點相距不遠,騎車也就10分鐘左右。書聖故其實就是複建的老街巷,路面很窄,只能容兩人騎車通過。

看到了錢幣收藏會所、有名的墨池,還有王羲之故宅、王羲之陳列館、蕺山書院、臨鵝池。這次主要是參觀蔡元培紀念館和故居。紀念館廣場設置了蔡先生的雕塑、景牆及淺水池。

蔡先生是民國第一任教育總長,1916年任北大校長。館內有魯迅先生為北大設計的校徽。

參觀結束,我們去了徐渭的青藤書屋。

徐渭是劃時代的書法大師,又是「有明一人」的詩文大家,同時又是戲曲藝術世匠,在繪畫方面,更是影響幾百年,以至今日而不衰的開宗立派人物。從他的字可以看出有不拘的性格,這裡展示了徐渭與茶、徐渭與戲曲、徐渭與酒、徐渭與古琴、徐渭與白鷴等場景。

        接著我們去蘭亭景區,且走入蘭亭集序的場景,感受大師們的心境。

蘭亭位於紹興市區西南十三公里的蘭渚山麓,因春秋未期越王勾踐種蘭於此,漢代在此設有驛亭,故名蘭亭。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農曆三月初三,王羲之邀集摯友四十一人在此修禊,臨流泛螞,飲酒賦詩,並即興寫下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蘭亭由此成為著名的書法聖地。一干六百多年來,蘭亭幾經興廢變遷,現蘭亭係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由天章寺遷建,後經清代重建,當代幾經擴建,始具今日規模。景區目前的景點有:鵝池碑、蘭亭碑、曲水流螞、流螞亭、禦碑亭、王右軍祠、臨池十八缸、蘭亭碑林等。整個景區就是蘭亭集序裡描述的場景,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隨後參觀了蘭亭書法博物館,並有各位歷代書家的介紹,展示歷朝歷代的書法家臨寫的蘭亭集序,對一名書法愛好者來說無疑是心嚮往之。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