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dimg04.c-ctrip.com/images/100i1d000001e6a0f9D23_R_800_10000_Q90.jpg?proc=autoorient)
蕺山位於紹興市書聖故裡附近。週邊是紹興老城區,清一色的黑白民宅建築。
蕺山書院
舊城區
門外是河道,裡面或停著烏篷船。為什說間或,主要是烏篷船大都去往沈園,三味書屋,東湖和其他地方了,來老城區遊覽的人很少。
蕺山書院
蕺山
有一個遊人更少的所在,就是蕺山書院了。去蕺山書院還要穿過一條不起眼到很難發現的小巷子,也正因為如此,自然省去了不少喧嘩。
蕺山書院
通往書院
蕺山書院
通往書院
蕺山不高,與其說是山,莫若說是小丘。走不多遠,抬頭只見四個大字“浙學淵源”,書院就在眼前。
蕺山書院
現在的書院並不大,只是歷史規模的一小部分。門票不貴,蓋因沒有什麼遊人,進入書院,果然沒有其他遊客。
蕺山書院
小雨灑過,到處是濕漉漉的,建築的白色牆壁點綴著淡綠色的苔蘚,四下只有雨聲。
蕺山書院
書院一角
書院中開放參觀的建築物不多,因為本也不大。除了劉子祠和舊時的講堂,還有一個介紹蕺山學派的展館,展館大門上方懸掛寫有「蕺山薪火」四個大字的匾額,寓意古聖先賢的思想精華透過蕺山學派傳於後世。
蕺山書院
中國歷史上幾次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導致北方中原大批學者和儒生避居江南,因此促進了中原文化向南傳播,這就是書院的歷史大背景。
蕺山書院
明代大儒劉宗週曾在書院中講學,據說明亡以後為國盡忠,絕食而死,足見其氣節之高烈,後世稱為“劉子”,似於“朱子”並列。此後,以其學生黃宗羲,陳確等為代表形成蕺山學派。對於蕺山學派,我自然是才疏學淺不甚了解,但聞其屬於儒學一派,在明末清初的哲學流派中佔有重要位置,而“誠意”與“慎獨”是蕺山學派特別強調的兩點。
蕺山書院
從書院出來,不遠處是座高塔:文筆塔。塔內書寫當地歷代高榜得中的學子姓名。登到塔頂,可以一覽紹興景色。
蕺山書院書院後山
蕺山書院
文筆塔
這一天正在飄著小雨,整個城市覆蓋著在一層霧氣,飄渺恍惚,反倒覺得這本該是紹興這座文化古城應有的味道。
蕺山書院
蕺山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