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dimg04.c-ctrip.com/images/0105i120008zgumvf1087_R_800_10000_Q90.jpg?proc=autoorient)
清朝嘉慶年間(1796年—1820年),週熊佔在購地興建老台門。
清光緒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魯迅出生在紹興魯迅故居西次間樓下,他回故鄉任教期間也以西首第一間樓五為臥室 。
1913年前後,魯迅一家修繕魯迅故居臨街的兩扇黑漆石庫門係原新台門的邊門。
清末,周氏家族日益衰落,民國七年(1918年)族人共議將新台門連同後園-百草園出售給東鄰富戶朱閬仙。朱家買後對新台門進行拆建,但西軸線第四進兩開間樓屋和第五進三開間平屋,卻未曾改動,所幸這正是魯迅故居的一部分 。
1949年後,經過多次整修,魯迅故居恢復了原貌 。
2008年6月,根據中宣部等文件精神,魯迅故裡景區實行整體免費開放 。
2018年9月18日開始,魯迅故裡景區晚上將免費對遊客開放 。
建築特色-魯迅故居
為台門形式佈局,前後六進,佔地580平方公尺。第一進為台門鬥;第二進為平屋和長廊;第三進樓下西側為魯迅在紹興工作時的臥室。第四進為兩開間樓房,樓下東首前半間稱為小堂前,是魯迅家用餐、會客的地方。後半間是魯迅母親魯瑞的臥室。樓下西首前半間是魯迅祖母的臥室,後半間作走道;第五進為廚房;第六進為三開間平屋,中間有門通百草園。今各進各間均佈置原狀陳列。百草園佔地約2000平方米,為周氏族人共有菜園。園內種植皂莢樹、桑樹等,有矮牆、水井等建築 。
三味書屋
三味書屋,清代建築,在魯迅故居東約70公尺處,本是壽氏書房,後改為私塾,魯迅12歲至17歲時在此入塾。書屋是壽家台門東花廳,坐東朝西,三開間平屋。屋後有小園一,植有臘梅、桂花及天竹等,為魯迅與同學課餘嬉戲之處。
周家老台門
周家老台門即魯迅祖居,清代建築,繫魯迅祖上世居之宅。在魯迅故居以東70公尺處,與三味書屋隔河相對。老台門坐北朝南,佔地約2400平方公尺。中軸建築前後四進,由南至北依序為台門鬥、大廳、香火堂及座樓,東、西設廂樓。第一進為台門鬥;第二進為廳堂,稱為大堂前,五開間;第三進為香火堂,五開間,明間為廳堂,東次、盡間為佛堂、客房,西次、盡間為餐廳、客廳;第四進為座樓,七開間,樓下中間為小堂前,東首為書房,西首為臥室。東廂樓為九開間,西廂樓為七開間。今中軸線及東、西廂樓建築均佈置原狀陳列 。
文物遺存-匾額對聯
三味書屋明間額懸“三味書屋”匾,金柱配聯:“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詩書”,均由梁同書本丹 [2] ;周家老台門懸有魯迅祖父的「翰林」匾;「德壽堂」匾 。
課桌
三味書屋書屋中間設塾師壽鏡吾座位,周圍沿牆處及窗口均設學生課桌;魯迅課桌位於書屋東北角,桌面右角刻有「早」字,是幼年魯迅刻以自勉之作 。
研究價值
三味書屋是紹興市區僅存的清代私塾;周家老台門是紹興市區現存最完整的清代建築群 [2] 。紹興魯迅故居,是一條具有江南風情的歷史街區,是解讀魯迅作品,品味魯迅筆下風物,感受魯迅當年生活情境的場所。魯迅故裡已成為立體解讀魯迅的場所,成為浙江紹興的「鎮城之寶」 。
保護措施
1988年1月13日,紹興魯迅故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核定並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2018年,紹興魯迅故居及紀念館入選長三角區域旅遊系統黨性教育基地 。
紹興魯迅故居,位於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魯迅中路241號,位於紹興市區中心地帶(魯迅路與延安路交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