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賞紹興水鄉古韻,品名士風流故事。

賞紹興水鄉古韻,品名士風流故事。

許多人認識紹興,都是從魯迅筆下的那些趣事開始,烏篷船,魯鎮,茴香豆,女兒紅,咸亨酒店……記得多年前第一次來紹興旅遊的我也是如此,但是在我來過很多次紹興之後,我才發現,這座在許多人視野中漸行漸遠的古城遠比魯迅筆下的那些故事更生動更有魅力。鍾靈氍秀的水鄉古韻與自然風光,加上文人雅士的風流故事,成就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生動靈秀的水鄉澤國。

在中國文化最繁榮的時刻裡,紹興為那些文人雅士提供了舞台。王謝風流,俯仰一世;李杜元白,詩文不朽。名人匯聚,從大禹、越王勾踐到王羲之、陸遊、再到魯迅、秋瑾……似乎沒有一個城市的歷代名人比紹興多。以至於街巷深處、台門石橋,古蹟遍布,紹興也因此被稱為「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看盡紹興名士風流第一站:蘭亭

蘭亭是東晉著名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園林住所,是一座晉代風情的園林。

蘭亭碑亭是蘭亭的標誌性建築,名列中國四大名亭之一,建於清康熙年間。碑上的「蘭亭」兩字,為康熙皇帝禦筆所書。

「曲水流觴」是蘭亭非常有名的景點。流螻亭前,一道「之」字形的曲水,中間有一塊木化石,顯現了王羲之《蘭亭集序》所描繪的景象「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它包涵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典故:東晉永和九年,農曆的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請了共41位名人雅士在蘭亭雅集修犢,他們在酒杯裡倒上酒讓它從曲水上游緩緩漂下來,如果漂到誰面前停住了,誰就要飲酒作詩,作不出的則要罰酒三觥,一觥相當於半斤。活動中共有11個人各作詩兩首,15個人各作詩1首,16個人因沒有作出詩而罰了酒,總共成詩37首,匯集成冊稱之為《蘭亭集》,推薦主人王羲之為此作序,王羲之欣然答應,趁著酒興,用鼠鬚筆和蠶繭紙一氣呵成寫下《蘭亭集序》,後人尊之為「天下第一行書」。

想了解更多關於《蘭亭集序》的事一定要仔細遊覽這裡的書法博物館,這裡陳列著中國書法簡史,和美籍華人陳亦堯捐獻的各種瓷硯收藏,並不定時舉辦各種書法展覽。

看盡紹興名士風流第二站:魯迅故裡

這裡是魯迅先生誕生和青少年時期生活過的故土,許多我們在語文課本裡看到的故事都能在這裡找到印記,如今這裡已經成為很多人來紹興旅遊必打卡的一站。

紹興魯迅故裡有魯迅故居、百草園、三味書屋、魯迅祖居、土谷祠、長慶寺、魯迅筆下風情園、紹興魯迅紀念館等一大批與魯迅有關的人文古蹟。

來魯迅故裡一定要嚐下這裡的黃酒奶茶,如今它和三味書屋一樣,都是來魯迅故裡的必打卡。

看盡紹興名士風流第三站:王陽明紀念館

王陽明是明朝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和教育家。它的紀念館所在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呂府,這是江南最大的明代官式做法住宅群,為明嘉靖年間太子太保兼文淵閣大學士呂夲的行府。

王陽明反對把孔、孟的儒家思想看成是一成不變的戒律,反對盲目地服從封建的倫理道德,強調個人的能動性,他提出的「致良知」的哲學命題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論,具有要求衝破封建思想禁錮、呼籲思想和個性解放的意義。王陽明廣收門徒,宣傳他的思想主張,史稱「陽明學派」。他的著作有《王成文公全書》三十八卷行世,被學術界評價為中國封建中世紀社會後期出現的最早的啟蒙哲學。

王陽明紀念館週邊的紹興水鄉風韻極為迷人,如有時間建議仔細走走,慢慢品味這座充滿濃鬱生活氣息的水鄉古韻。

看盡紹興名士風流第四站:沈園

沈園原本是一處私人花園,雖歷經歲月滄桑,但至今仍得以流芳,全因為這裡有一個千年不老的愛情故事和兩首《釷頭鳳》,演繹這段愛情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南宋愛國詩人陸遊和他的知心愛人唐婉。

在紹興歷代眾多的古典庭園中,沈園是保存至今非常完好的宋式園林,園內亭台樓閣,小橋流水,綠樹成蔭,富有濃鬱的江南韻味。這裡每天都有許多遊客慕名而來,一方面是為觀賞宋式園林景觀,一方面也是為追憶名士淒美愛情故事。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邑鮫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這是陸遊在園內牆上寫下這首《釹頭鳳》。據說陸遊走後,唐琬見到牆上的《釷頭鳳》詞,也和了一首,可惜全詞沒能流傳下來。後人不忍讓唐琬的才情埋沒,依斷句補擬了一首《釷頭鳳》。

看盡紹興名士風流第五站:嵊州越劇小鎮

喜歡越劇的人都知道,紹興嵊州是越劇的故鄉,也是女子越劇的誕生地,從這裡走出去了許許多多享譽世界的越劇名家。越劇小鎮正是致力於拓展傳統戲曲的傳承而生,是個集現代農業、休閒旅遊、文化創意、生態人居於一體的綜合文旅小鎮。

越劇小鎮古色古香,每天都能聽到名家名段表演,還可以在這裡跟著越劇老師學習。

十一月的越劇小鎮菊花飄香四溢,各種名貴菊花品種在這裡因有盡有,引得無數遊人來此賞菊。

看盡紹興名士風流第六站:上虞瓷源文化小鎮

瓷源文化小鎮,坐落在上虞區上浦鎮上風老廠區,上浦鎮素有「世界青瓷之源」之稱,境內山水自然風光秀美,且文化底蘊十分深厚,青瓷文化、虞舜文化、東山文化匯聚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以此為依托打造而成了這座風格迥異的瓷源文化小鎮。

瓷源文化小鎮的規模十分龐大且景點眾多,南至大善小塢村、北到倪馬湖水庫、西至鳳凰山,擁有考古遺址公園、越窯青瓷陳列館、民俗風情區、非遺研學遊實建基地、古越軒收藏館、藝術家工坊、美術館、瓷源研學活動專區等組成。

在上虞乃至紹興,「研學遊」成了當地比較新潮的旅遊體驗新方式,每天都有來自不同學校的學天生就來到這裡,不僅可以學習了解青瓷的歷史,還可以體驗到動手製作陶瓷的樂趣,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鳳凰山考古遺址公園是瓷園文化小鎮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越窯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窯系,早在東漢時期,我國最早的瓷器就是在越窯中燒製成功的,在歷史上存在了1000多年曆史,是我國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為廣泛的窯系,有著「母親瓷」的美譽,而這裡就是其發源地。

鳳凰山考古遺址公園中目前開放的景點有鳳凰山窯址、禁山窯址、尼姑婆山窯址等重要的考古發掘遺存,其中的禁山窯址在2014年入選了「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看盡紹興名士風流第七站:上虞東山景區

上虞東山,自古以地處古會稽郡東部而得名,為越中名山,是古代浙東唐詩之路上的重要驛站,成語「東山再起」即典出於此。歷史上以東晉名相謝安、大書法家王羲之為代表的大批名人雅士雲集於此,是後世文人墨客慕名遊覽之地。

曹娥江水白浪滔滔,從河邊轉向一條幽靜的小公路,穿過一片田野,便能看到古樸的董家山自然古村落。董家山村後面是獅子頭山,東邊是牛頭山,東北面是鼻頭山,西邊是晾網山,村邊還有東晉著名政治家謝安的墓區。

上虞東山是東晉政治家謝安的隱居地,也是成語「東山再起」的發源地,東山更是成為政治家展示雄偉偉略的千年名山而倍受世人矚目。

謝安公盤桓東山約20年光景,謝家大宅院在東山山麓,門前草萊掩映,小路蜿蜒。謝安公過世以後,故居今為國慶禪寺。後裔在寺旁修“太傅公墓”,建太傅祠。南朝宋以後,改“三謝祠”,立謝安、謝玄、謝靈運三尊塑像。

謝安公在東山的遺跡,彷彿折射出昔日的輝煌畫面,猶如磁石般地吸引著詩人墨客紛至沓來,訪古探幽,,發情懷。

記不起是誰說過,「無骨的江南不只蘇州,有骨的江南當看紹興」。紹興的骨在大禹治水,魏晉遺風,在唐宋傳奇,在近代生生不息的豪情故事。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