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乍一提【柯橋】,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知道這個地方。
但是,如果你是古鎮控,八成聽說過安昌古鎮、柯橋古鎮的名號;如果你是吃貨,大抵會曉得仁昌醬油、安昌臘味的美好;如果你是古裝劇迷,一定見識過「師爺」的厲害;而以上種種,都出自柯橋。
柯橋,是隸屬於浙江紹興的一個區,它位於紹興西北部,西接杭州蕭山,交通便捷,出行方便。柯橋是水鄉,是酒鄉,是名士之鄉,亦是美食如雲、美景如畫的「東方威尼斯」。
這次,從武漢出發,跨越700多公里,赴一場美食與美景共賞的柯橋之旅。
關於行程
此行柯橋,滿打滿算一共三天兩晚。為了能品嚐更多柯橋味道,看更多風景,整個三天的行程我們走的算是比較緊湊的,一路上跟拉滿動力的小火車一樣, 「逛吃、逛吃、逛吃」不停休。即便是這樣,這三天,還是覺得特別舒服,吃得舒服,人文風景也讓人舒服。我把我們走過的路,吃過的美食列了清單,供小夥伴們參考呀~
Day1:紹興北站-安昌古鎮(柯橋十碗頭+安昌小吃)-柯橋古鎮(文創雪糕+薇拉甜點+尋寶記)
Day2:紹興喬波冰雪世界(戀雪時光·冰咖)-大香林·兜率天景區【兜率天+龍華寺(素齋)+大香林(桂花糕)】——雲門寺-平陽寺-平水相逢生態園(陸遊詩宴)
Day3:舜王廟(廟會小點心)-石蒼山隱(當地私房菜)-千年香榧林景區(香榧)-回程
DAY 1
【安昌古鎮】
此行柯橋,第一站,從距紹興北站不過5.7公里的安昌古鎮開始。
知道安昌古鎮,最早源自於央視知名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片子裡,安昌的臘腸隔著屏幕撩撥著吃貨的心,那個時候就暗自在心中立flag,這個地方,一定要去看看。
安昌古鎮始建於北宋時期,涅磐於明成化、弘治年間,歷經幾百歲月洗禮,保留著舊時樸素的歷史韻味,又乘上現代發展的東風,它古老卻不滄桑,別緻亦有韻味。
行走在安昌古鎮的老街上,伸手觸碰那些透著歷史意味的灰牆白瓦,鞋跟叩在斑駁的青石板路上發出嗒嗒的聲響,輕輕的河面上烏蓬船劃出漣漪,河上的石橋樸拙而靜美,河兩岸,一邊是翻軒騎樓、重脊高簷的古樸老宅,另一邊則是大片帶著頂棚的長廊,廊下各種不同風格不同特色的商鋪作坊縱向排開,放眼四周,目之所及,皆是一派古樸溫婉、詩情畫意的江南古鎮味道。
在老街上走走停停,還只揭開老街面紗一角,卻已是飯點,作為吃貨,吃自是不能耽誤的。柯橋第一頓正餐,是謂「柯橋十碗頭」。
有說是,早在清嘉慶年間,紹興民間宴席以10碗大菜為盛,亦取十全十美的好意頭,也將這樣的美食稱作「十碗頭」。隨著時間的流動,如今的十碗頭,不僅是當地特色美食招牌,更是當地人對歷史的傳承,和歲月的敬仰。
傳統的十碗頭裡,一桌8位賓客十碗菜餚,開桌一道紹什錦,緊接著是三道扣菜,再來四樣炒菜,最後以一道清淡爽口、不油不膩的“湯」作結。如今,生活越來越好,食材越來越多樣,十碗頭的菜餚花色也隨之越來越豐富。現在的十碗頭,大部分時侯都會根據時令節氣,時令食材,以及客人的不同要求作出一定調整。
我們吃的這桌十碗頭,來自安昌古鎮上的侓行慈舍,作為一個私房菜館,這家的出品從色、到香、到味在我心裡都是能打高分。
鹽水河蝦,蘿蔔乾腰果,秘製條排,濃湯酸菜燴鱔段,白鮞扣雞,梅干菜扣肉,雞毛菜清湯桂魚,飯焐茄子,小蔥拌豆腐,雪菜河鮮燴口 Hayes,十道菜,擺了滿滿一桌。
這頓飯印象最深的3道,一道是飯焐茄子,極富柯橋當地特色的家常吃法。
還有一道是秘製條排,大大的整塊連皮帶五花肉的排骨,用清水小火煨好,再加料汁燁到入味後收汁得來,這樣一份排骨,需要耗費整整3小時,做好的條排用筷子一戳即爛,肥瘦相間,香甜鬆軟,入口即化,好吃到舔筷子那種。
再來是濃湯酸菜燴鱔段,鱔筒細細打了花刀,鹹鮮入味,夾一筷入口,鱔肉軟爛,酸菜脆口,清爽又不油膩,很是適口。
吃飽喝足,繼續沿著老街逛安昌古鎮。
【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小鎮依河而建,沿河的商舖裡藏龍臥虎。半條街的臘貨鋪,臘肉、臘腸、臘雞、臘鴨、臘鵪鶉,紅亮紅亮的撩人味蕾,哪怕是不買,就光看看,都有種要過年的喜氣。
還有就是各種特色美食,手工藕粉、炒米糕、印糕、扯白糖、臭豆腐、酒釀饅頭、南瓜花、街上隨處可見。我們一路走,一路吃,第一次這麼認真的,嫌棄自己肚子不夠大。
裡弄糕團的古城印糕白白糯糯,每一塊上,都打著安昌古鎮的烙印。老闆把中間的夾餡比例掌握得恰到好處,外面的糕和內裡的餡,搭配剛剛好,各具風味,又相輔相成。
扯白糖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家店名頭很響,也是諸多電視紙媒的桌上客。
臭豆腐自不用多說,到了柯橋,一定要多吃幾次,不同店家做出來的風味會略有不同,整體都好吃。外面炸到酥脆,內裡又嫩到爆汁,咬一口,脆,嫩,香,臭,各種風味夾陳,耐人回味。
阿昌南瓜花也是精華,特製的麵糊,依著經驗和火侯在不同的時機入模,中間夾上豆沙餡,幾經爐火烘烤,再在表面撒上白糖,待散出濃鬱的馥香時倒扣,脫模的糕點如夏日的南瓜花一樣金黃外放,美而不妖。趁熱咬一小口,麵糊連白糖的脆,嚼起來咔嚓有聲,但記得一定要小口吃,注意別燙口。
孝店王的酒釀饅頭,面發得很是鬆軟,蒸好的饅頭拿到手上,輕盈、柔軟、極富彈性。口味上可選的花樣也多,價格也實惠,巨大一個原味酒釀饅頭2元,紅棗酒釀饅頭、玫瑰花酒釀饅頭也都才3元,最貴的酒釀饅頭夾筍乾菜肉,酒釀饅頭夾特色也不過7元。現場就嚐了個味,肚子實在裝不下,臨走打包了幾個回飯店當宵夜。
再往前,邂逅了仁昌醬園。如今的仁昌醬園,絕對算是古鎮上濃墨重彩的一景。大片的露天曬場,幾千隻醬缸,整齊又壯觀,旁邊的房子裡還有一個小型的陳列室,記錄了這個醬園的成長史。
仁昌醬園創建於清光緒十八年,是一家專門生產醬油類調味品的百年老字號,也是現存為數不多的、依然堅持沿用傳統手工工藝製醬的醬園。也是柯橋,是紹興,是整個江浙一帶最醒目的的味覺標記。
安昌民風純樸,掛著相機沿街逛,看到有趣的店鋪停下來多咔了幾張,店家在門內喊話,裡面也可以隨意參觀,可以進來拍。
如果你到柯橋,可以的話,建議給安昌古鎮多留一些時間,看風景,尋歷史,嘗美食,品人文,這條古鎮都會給你不一樣的答案。
【柯橋古鎮】
安昌古鎮出來,轉道去逛柯橋古鎮。這兩個古鎮相隔不到10公里,兩邊各有千秋。
到柯橋古鎮停車場時,天邊已覓食不得一絲落日餘暉,藍灰色的暮靄籠罩著小城。從車上下來,一眼望去,摩登的建築上霓虹璀璨,建築前面巨大的人形燈偶亮眼又奪目,一時間竟有些愰惚,這是走錯了吧?然而,再定晴一看,建築上「柯橋古鎮」四個大字清晰且醒目。跟停車場的保全大叔一打聽才知道,我們下車的這個地方雖然屬柯橋古鎮,但它是柯橋的“古玩花草市場”,再往裡,才是真正的柯橋古鎮。
順著古董花草市場往內,裡面別有洞天,作為「浙江首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的柯橋古鎮,果然沒有叫我們失望。古橋、流水、青瓦、白牆,畫意深深,詩情濃濃。
「今山陰三十里有柯橋,其下為柯水」。
柯水流經鎮內街河,鎮得名於橋,橋又得名於水,這就是柯橋。
夜晚的柯橋,一河二街,三橋四水,紹興台門,青磚白牆在暮色燈光裡適著靈氣。夢起笛揚、霓光水巷、流光水塔、聽擼夜航、千古勝景、曉月落庭、醉花陳釀等各種主題燈光秀,在古鎮的各個角落上演,如夢如幻,韻味十足。
在古鎮的街道上走走停停,各種古老的現代的、傳統的摩登的店鋪前停留,吃一根柯橋文創雪糕,尋一處甜品屋,叫一杯咖啡,沿河而坐,看街上人來人往。
從薇拉甜點店出來,門前的河道上被籠上了一抹輕煙,柔和且晶瑩,水面上船影隱約,縹緲的霧氣與人間的煙火齊聚,舟影波光,白牆墨頂,在薄霧中匯成一副暈染恰當的江南水墨畫。
這一天的晚餐也是在柯橋,提前預訂了人氣頗高的《尋寶記》。
尋寶記主打紹興風味,我們去的這家笛揚樓店就在柯橋古鎮上,整個店從內到外都很當地風格。憑欄雕花,亭台飛簷,木桌帷幔,古樸雅緻,很好的還原了江南柯橋的愜意。
炸臭豆腐,紹三鮮,醉蝦,酒釀糍粑,黃酒布丁等等,從紹興到柯橋,都是當地人吃了幾十年的老味道。
來一碟茴香豆,倒一杯小黃酒,兒時課本裡的美食,在唇齒間留香。
DAY 2
【紹興喬波冰雪世界】
吃飽喝足回家酒店休整,第二天的行程,從紹興喬波冰雪世界開始。
喬波冰雪世界以室內滑雪為主,包括單板、雙板等多項娛樂運動,還有專為小朋友設計的兒童戲雪樂園,據說是柯橋最好玩的景點之一,可惜我前陣腳受過傷,還在休養期,SO,朋友們去雪場狂歡時,獨自為自己找了個地方小歇。
從喬波冰雪世界大門進去,左手邊,一眼就能看到戀雪時光·書咖。這裡是個咖啡廳,也是新華書店喬波店,裡面有各種咖啡甜點,也有各種類型的圖書可以選擇,環境佈置也是小清新範兒。
不愧是開在冰雪世界裡的咖啡廳,不管是外在環境,還是內在裝飾,甚至是供應的甜點,都被植入了各種冰雪元素。
雅緻的藍,純淨的白,都是它的主打色調。
它家的西點也是可圈可甜,甜又不會太甜,好吃不會膩味。
那個檸檬塔5星推薦給吃貨們,塔皮口感細膩,質地酥鬆,塔心清爽滑順,檸檬的酸和奶油的甜之間平衡得很好,入口帶著果香的酸甜叫人著迷。
大香林兜率天景區
從喬波冰雪世界出來,轉場大香林兜率天景區。
第一次知道兜率天,是幾年前家屬去柯橋拍回的照片,那樣奪目的金蓮花頂,一眼就記心底了。到兜率天第一件事,拍了張照片傳給他:你看,我跟著你的腳步,來走你走過的路,來看你看過的風景啦~
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層天,兜率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歡喜、喜足,是欲界最為殊勝的淨土之一。兜率天是彌勒菩薩住處,也是釋尊降生人間之地,這裡有清淨莊嚴的福樂,又有菩薩說法,兩全其美。
整個兜率天宮由上至下依序為: 紫金蓮花、觀景平台、善法堂及七重寶垣。天宮頂部為堪稱「世界之最」的四十八瓣鍛銅貼金蓮花。
這是位於兜率天宮第十三層的善法堂,也是個千人大講堂,這裡亦被稱為「南懷瑾大講堂」。南大師生前提倡儒釋道三教合一,他認為人都應具備佛心、道骨、儒表。如果人人都具備“佛心、道骨、儒表”,就一定能創造出一個包容、和諧、快樂的世界。
天上淨土兜率天,人間淨土龍華寺。
這話怎麼來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在大香林,兜率天和龍華寺大家都是連在一起玩的。爬上兜率天的138級台階,看四十八瓣金蓮承載的無相大佛,感受宛若天界的震憾後,到龍華寺用個素齋。
龍華寺有可同時容納500人的禪堂和齋戒堂,有散台亦有包間,裡面有各種菜式可供選擇。我們人多,叫了個包房,按位收費,每客100元。
冷碟、水果和湯都是按位上,還有些熱菜,像杏片脆皮腐皮包、竹笙蓴菜盅、燒汁豆腐、百果香煎口佈魯、金湯釀鮮香菇、木瓜燉竹燕,以及山藥煎烹羊肚菌;點心是天宮桂花糕,主食是五穀豐登。菜餚豐盛,出品也精彩,素齋廚師們給豆腐皮、蘑菇、筍、玉蘭片等純素食材料賦予了新的力量,色、香、味,它們都有!
和兜率天宮相連的還有一個大香林,兩個景區之間還有景交車,我們也跟著去逛了下。
【大香林】
大香林位於柯橋區湖塘街道,它是國家AAAA旅遊區,也是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這個時侯的大香林,應該是一年裡最好的時節,從入園開始,到處都瀰漫著清雅的桂花香味兒。大香林的「香」字,是景點名字,也是景點特色,大片千年桂花林,廣闊數裡,長盛不衰。
據史書記載,自宋治平三年,當地村民據山川之利,在當地廣植桂樹,如今的大香林,擁有大片植於宋代的古老桂花樹群,據今已有千年,這裡是“中國最大的古桂群”,也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植物登錄中國專家組稱為全世界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桂花林。
桂花飄香的日子,擇一日晴天,或舉家出動,或呼朋喚友,在香香的桂花樹下,品茶聊天,賞花看景,已是十分美妙,再來點小吃,就更是完美。
大香林的美食,排第一名的當數桂花糕,我們運氣好,正好碰上有當地的奶奶們在樹下做桂花糕。
取粉、加桂花、揉麵、搓團、入模、壓花、出模,入鍋蒸製,好吃的桂花糕就做成了。傳統的工藝,簡單的方法,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做「美好的食物只需要最簡單的烹飪方式」這一說法。
【雲門寺】
從大香林出來,在紹興城南十五公里的平水鎮平江村秦望山麓腳下,邂逅雲門寺,順道去打了個卡。
歷史上的雲門寺聲名顯赫,它最早是王羲之之子王獻之的舊居,而後舍宅建寺,這裡,距今已有1600多年。
據說,雲門寺高峰時佔地面積達數萬米,史上有「千畝山千畝地千個佛僧」之說。這裡曾是高僧輩出的輝煌寺院,也是文人墨客雅集場所,有天下第一名人客棧之花名。而後,從明末開始,雲門寺逐漸沒落,如今的雲門寺,像一個沉睡的博物館,靜靜立在村子一角,懷揣著像王獻之洗筆池,辯才塔遺址這樣的文化寶藏,遺世而獨立。
【平陽寺】
到平陽寺時已是下午五點的樣子,夕陽的餘暉給整個寺院鍍上了一層金光,遠遠看去,熠熠生輝。
平陽寺是江南一大名剎,它位於若耶溪源頭化鹿山下的,創建於公元1666年,清康熙五年,寺院主體殿宇多達六進,加上側室數百間,構成一個巨大的建築群體。
平陽寺有兩個比較有名的別稱,其一稱作「傳燈寺」。相傳,康熙四十四年時,清聖祖南巡到此,賜予“傳燈志”,所以平陽寺又名“傳燈寺”。
再一個,平陽寺的規模不小,裡面殿宇較多,但最有名的當屬藏經樓。這棟建築是木製結構,建成幾百年來,裡面沒有蟲蛀烏啄的痕跡,甚至連蜘蛛絲也見不到。沒有打掃,樓椽上,以及樓宇各個角落也總是一塵不染,所以當地人也把它稱作無塵殿,把平陽寺叫作無塵寺。
【平水相逢生態園區】
而後到“平水相逢”,在裡面吃晚餐,也在裡面入住。
平水相逢全名是平水相逢生態園,初聽到這個名字時,大家反應很平淡:哦,看來是去農家樂啊。真正到了之後才知道,好麼,是我太沒見識了,這哪裡是什麼農家樂,人家分明是個田園版「迪士尼」農莊。
平水相逢是開放式,裡面佔地面積很大,有大片真人CS基地,有卡丁車,有網紅鞦韆,騎馬射箭,萌寵樂園,彩虹滑道,田園小火車,手搖船,蹦床溜滑梯攀爬架、親子農耕,上百個烤肉大爐,隨便就可以玩上一整天。
順著平水相逢接待中心門口的石板路向前,曲徑幽深的道路兩旁是各種大大小小不同規格的小木屋,這些木屋也是包房。春風十里,在水一方,高山流水,每一間都有一個優雅的名字。
再往前走,還有一個滿天星露營基地,一水的木台白棚整齊劃一的陳列在一個大大的有著綠草坪的院子裡,院子外圍密密麻麻的種了青竹,增加風情也保護隱私。
平水相逢有自己的餐廳,各種規格的餐點可供自由選擇,其中最有特色的,當數「陸遊詩宴」。
南宋大文學家陸遊是紹興柯橋人,他一生筆耕不輟學,給世人留下無數詩詞散文。如今的紹興柯橋平水相逢生態園,別出心裁,以陸遊詩句為依托,專門設置了一桌【陸遊詩宴】,一共19道大菜,每一道都別出心裁的對應一句南宋詩人陸遊的詩句。
“但酌此泉勝酌酒”,是王化溪筍乾菜湯;
“一身膏脂略瘦盡”,是橫路鹹臘肉,一份五碟,每種有不同風味;
“童兒沖雨收漁網”,是耶溪魚雜燴,小魚小蝦和甲魚一鍋出,別說,甲魚殼上的紋路真的蠻像漁網的;
「菰正堪烹蟹正肥」是會稽湖雙鮮,其一鮮是茭白,茭白的學名是菰。另一鮮是大閘蟹,正時的江南,食蟹正當時;
「臨澗見魚躍」是小舜江大魚頭,
「芋糝羹香擁地爐」是宋家店香芋,
「旋營新火試新茶」是日鑄茶香蝦-
「泰然肉不肥」是紅燒的平江土豬五花肉
「筍蕨隨宜亦滿盤」是同康四季筍,
「村店地堆盤豆莢肥」是西湖橋四季豆
「喔喔失旦雞」是梅園竹林雞
……
如此種種,每一盤都採用當地出產的特色食材,精心料理,句句有說頭,道道有深意。
我們住的是接待中心後側那片民宿,推開木門,裡面是一座小院,十幾間木製房屋分幾排陳列,每一間都隔出一塊小小的亭院,院子裡面種著各種植物,房間的門廊下放著藤製桌椅,某個瞬間,突然想起汪曾祺《草木人間》裡的一段話: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
一夜好夢,隔天早上在一片鳥語花香中醒來,推開門,外面都是自然的清香。吃完早餐,出發去逛廟會。
DAY 3
【舜王廟 】
這趟柯橋,正趕上一年一度的舜王廟會在柯橋王壇鎮舜王廟拉開帷幕,這樣的熱鬧,當然要去湊一下。
舜王,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五帝之一。相傳,舜巡漾四方,興修水利,消除水患,舜在位的39年,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後人為紀念和祭祀傳說中的虞舜,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小舜江北的舜王山巔上修建了這座舜王廟。
紹興柯橋舜王廟會是一項綜合性的民俗活動,是當地民風民俗、民間文藝和傳統集市的集中表現。這個廟會於2007年作為民俗類計畫被列為第二批省級非遺保護名錄,2021年6月入選第五批國家非物質遺產代表性計畫名錄。
舜王廟內各種地方戲曲、越劇折子戲、文藝匯演相繼上演。
廟外的街道上,各種傳統市集,衣食住行用,各種生活相關產品,繽紛上線。
廟會上專門有一個展示區,各種柯橋當地非遺美食聚在一起,真的是蠻壯觀的。一路逛逛吃嚐嚐品品,時間又近中午,肚子沒餓,但午餐還是要吃的。柯橋最後一頓正餐,去了當地朋友推薦的石蒼山隱。
花築‧紹興石蒼山隱民宿
跟著導航抵達,車子停好,先是看見地裡一眾遊客挖紅薯的盛況,再然後,過一座架在河上的鐵索橋,對面才是石蒼山隱。門前有河,背後有山,坐落在一片青山綠水之間的粉牆黛瓦,格外迷人。
又是極具當地特色且好吃的一餐。醬油河蝦,油炸響鈴,臭豆腐,燉大腸,燒豬腳,燉豆付,雪菜魚頭,上湯雞毛菜,糖醋排骨,鹹肉娃娃茶,雪菜油豆腐,炸響鈴,還有「蒸雙臭」。
蒸雙臭在柯橋,在紹興,在全國,甭管在哪,都是值得單獨拎出來說道說道的一樣美食。它以臭豆腐打底,上面蓋上臭莧菜梗,調味澆油後一起蒸製而成。出鍋的蒸雙臭,聞起來奇臭,吃起來卻極香,喜歡的人為之瘋狂,而不敢吃的人可能唯恐避之不及。如果你第一次嘗試,一定記得夾根莧菜梗。蒸好的臭莧菜梗外皮是韌,中間的芯卻軟嫩到像果凍,輕輕吮一下,莧菜芯連同湯汁一起滑進嘴裡,唇齒留香。
【千年香榧林景區】
柯橋最後一站,去探訪【千年香榧林景區】
很早之前就聽說過紹興的千年香榧林景區,這次柯橋之旅,終於找到機會來打卡。這個地方著實是個森林寶藏,整座山的榧樹,隨便看了下樹上掛著的介紹,動不動樹齡就是500年,700年,900年,每一棵都是珍寶,最早的甚至高達1500年,被稱作「千年活化石」。
我們來遲了一個月,樹上已經完全看不到成熟的香榧了。樹下賣香榧果的大叔熱情的給我們找了香榧花芽嫩果,香榧這個古老的樹種,想要得到成熟的果實需要三年,第一年樹上分化出花芽,第二年正式開花結果,第三年果子才能長大成熟,成為桌上客。大叔說,下面這個圖裡的香榧果明年能成。
成熟的香榧採摘下來,去掉外皮,連殼一起加工炒製,就成了食用堅果中的珍品。香榧果大小跟杏仁差不多,也是剝硬殼後吃中間的果實,入口嘎嗆脆,越嚼越香。
呼吸著千年香榧林清新的空氣,唇齒間還瀰漫著香榧果的香味,卻要跟這裡說再見了。這趟柯橋之旅,將在這裡劃上句號,更多的柯橋美食美景,只能留待下回了,柯橋,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