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於江南的印象,是詩意多於生活化-綿綿細雨的古鎮上,朦朧間籠罩著感傷,撐一把油紙傘步履輕盈漫步在悠長小巷;而不是伴著街角傳來的小吃香味,搖著蒲扇在街角嘮嗑兒。
浙江紹興是其中一個另類。可能它並不是所有遊人下江南的首選之地,但來過之後一定覺得不枉此行。這樣的古城並不空有柔情水鄉,更有接地氣的老時光味。就像木心先生說的:無骨的江南不只蘇州,有骨的江南當看紹興。
我認識紹興,自然從魯迅的故事裡得知,油蛉低唱的百草園、偶有桂香的三味書屋、黑漆漆的烏篷船、熱鬧的社戲,還有孔乙己最愛的茴香豆。這次從先生的書中走出來,真切去感受紹興的風韻與紹興人的點滴,終發現在江南眾多古城裡,浙江紹興何以獨樹一格。
古街裡的紹興:倉橋直街
有人說,一天有24小時,但清晨的紹興老街有著外地遊人沒見過的六分之一,不管起多早,它永遠醒在你前面。倉橋直街就是其中一處,位於越子城歷史文化保護區內,青石板、濕苔蘚、烏篷船,一派小橋流水人家的景緻。雖然身處鬧市,卻保持著泰然自若的慢節奏。那麼紹興的清晨,就從倉橋直街開始吧。
晨起時巷子裡的爐火,是打開倉橋直街新一天的儀式感。住在街上的老人早起發個蜂窩煤燒開水已成為了一種習慣;臨水而築的早餐店天不亮就開始忙活,各色美食,爭香鬥艷,整個清晨都瀰漫著早餐的香氣。
倉橋直街的店鋪背後,都是本地人家的住所,比起商業氣息,更濃的是生活味道,老人們會提著碗去打碗豆腐腦買幾根油條,再慢悠悠回家。我則樂此不疲的流連於各早餐店內,面餑餑、烤餃、生煎包、年糕糳等紹興特色早餐都能找得到。
若想睡個懶覺,倉橋直街上的地道紹興菜館也陸續開了,尋寶記是多數時候來都不會出錯的一家。這家館子當地人吃了十幾年,至今依然擁有很高的人氣,店內的紹三鮮是招牌,醉雞和醬油飯也值得一試。
水上的紹興:八字橋
早在四千多年前,大禹在浙江紹興完成了治水大業,並葬於此。在紹興城隨處走走,一陣陣溫潤水韻氣息撲面而來,與夏日的花香混在一起,有種別樣的舒爽。難怪被予以「東方威尼斯」的美譽。
來水城紹興,石橋不可錯過。作為國內外擁有石橋數量最多的城市之一,光是紹興古城區內,就有超過百年歷史的古橋有200餘座。
八字橋為其中代表,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因兩橋相對而斜,形狀酷似中文的“八”字而得名,是中國最早的城市立交橋。沿河的街區,基本上保存了明清時期的風貌,形成了「橋橋相映,水屋相連」的格局。
站在刻滿年輪的青石板上,這裡的一切似乎時時向遊客告知江南水鄉的存在。遙望南北河道,視野開闊,碧水秀街間矗立著古老的房屋,人們靠水而居,河邊放滿了綠植與花卉。半開著的窗戶、坐在自家屋前的老人、偶爾出沒的貓狗,生活氣息濃鬱,靜謐且閒適。
浪漫中的紹興:沈園
若要在熱門景點中選一處前往,那就是沈園吧。原本一個普通的江南私家園林,因為詩人陸遊與表妹唐婉淒美的愛情故事,成為遊人們尋覓歷史真相的地方,也成就了紹興的浪漫。
沈園,又稱沈氏園,位於紹興越城區春波弄,曾是南宋時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園。當年陸遊在失去妻子和仕途受阻後,返回家鄉紹興,於沈園與唐婉重逢。兩人千般思緒,但此時唐婉已嫁作他人婦。陸遊感慨萬分之餘,在粉牆上題了一首《釹頭鳳》。
第二年春天,唐婉懷著莫名的憧憬再次來到沈園時,無意中看見了陸遊的題詩,不由得淚流滿面,便在他的詞後寫了另一首《釵頭鳳》。
如今遊走在沈園內,故事已成惘然,但發生過的那份情與景,卻永遠的留了下來。整個沈園不大,園內水榭如雲、花木扶疏,南宋風情濃鬱,讓人一眼便心生歡喜。
古蹟區內葫蘆池與小山仍是宋代原物遺存;東苑位於古蹟區東側,又被稱為情侶園,盡顯江南造園特色;南苑在古蹟區南首,主要有沈園之夜演藝劇場和陸遊紀念館組成。這些或原始或復修的亭台樓閣,在夏日微風中顯得樸拙而溫厚,自有一番獨特的氣質。
沈園內宋代便建有的池塘,如今蓮葉滿滿,夏天的來臨,池內荷花也開得格外妖艷。站在亭台水榭中,遠遠望去彷彿一群穿著紅服綠裙的江南女子在起舞,搖擺間讓人心醉。
思緒正飄蕩,一陣琴音傳來,這種浪漫又古典的雅緻,也只有紹興可以帶來吧。以至於沈園內千迴百轉,依舊不想離開,好像親歷一場遊園驚夢。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