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岩十九峰以自然風光取勝,位於浙江省紹興市新昌城關西南約22公里處的鏡嶺鎮境內。
景區兼具“桂林之秀、漓江之美、雁蕩之奇”,素有“小桂林”、“浙東張家界”之譽,屬國內罕見的丹霞群地貌,也是矽化木國家寶庫、國家級地質公園。
景觀區大門
入口處的氧氣廣場
入口處的氧氣廣場
穿岩十九峰景區主要分十九峰、飛龍棧道及千丈幽谷三個景點。
入口處
2021年11月20日,我和愛人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終於游完3個景點。一看微信步伐,已經超過3萬了。
現在,就讓我先來介紹一下十九峰吧。十九座山峰一字兒排開,猶如一幅巨大的屏風,橫亙2.5公里。
時值初冬,山上層林盡染、紅葉勝花;山下碧澄見底、風景如畫。
「穿岩之峰高蒼蒼,峰巒十九摩天光。」這句出自宋朝「一代賢相」王爚(音yuè)的詩歌,讚美的對象就是穿岩十九峰。
據悉,王爚年少的時候,常到十九峰下的千丈幽谷潛心讀書。
十九峰入口處木橋
十九峰聳立在澄潭江、鏡嶺江和韓妃江交會的三角地帶,是在三江的呵護和潤澤之下形成的。唐代詩人崔穎“青山行不盡,綠水去何處”,描寫的正是此地風貌。
峰峰有路,可達山頂。順著稍微費力的登山古道,遊客可以逐一領略望海峰、將軍岩、馬鞍峰、纜船峰、穿岩洞、天塹通途、女兒紅等別具一格的景緻。
登山古道
登山古道中的小亭子
望海峰:是穿岩十九峰中的最高峰,不過,海拔也就378公尺而已。若要攀登此峰,需征服長99級、寬1公尺左右、垂直度足有80°的險峻石階。
99級石階
望海峰上遠眺
無限風光在險峰,登頂望海峰,阡陌縱橫,峰迴路轉,清流環抱,小鎮村舍,一覽無餘。
望海峰上遠眺
左為望海峰
哈哈,還有一個最大的挑戰在等著您。那就是要從高到低走下那步「天梯」。這真是上峰不易,下峰更難,老人小孩請悠悠一點。
遠處為我前文介紹過的下岩貝村
將軍岩:頭戴盔甲,目光炯炯,面色褐紅,神情威嚴,頗像一位高瞻遠矚的大將軍。
將軍岩
相傳這是大禹的化身,又叫大禹聖像。大禹治水成功後路過此地,愛上了這裡的青山秀水,為了讓百姓遠離禍患、幸福生活,毅然留下做他們的守護神。
馬鞍峰:峰巔四周凌空,若怒馬騰雲。站在東側懸崖峭壁前,猶如立在一艘巨輪的前甲板上,正劈波斬浪勇往直前。
馬鞍峰
纜船峰:懸岩盡處伸出高台,其下峭壁千丈,相傳為大禹治水纜船處。
纜船峰側面
纜船峰背面
穿岩洞:沿著馬鞍峰東側懸崖尋路而下,忽現一洞,東西相通,遙望透光如明珠,穿岩之名由此而得。
穿岩洞
穿岩洞
天塹通途:馬鞍峰和天蠶峰之間有一座凌空駕起的吊橋,長約30米,繩索連接著木板鋪成的橋面,晃晃悠悠地通往對面山峰。
天塹通途
天塹通途
女兒紅:從天蠶峰下山,不久就可見一塊如酒瓶般矗立的岩石。愛好黃酒的紹興人,乾脆把它取名為「女兒紅」。不過,依我看,此岩石更像一顆巨大的地雷。
中間為女兒紅。
從十九峰下來之後,我們在十九峰味館點了一碗粉乾和年糕,草草吃了一頓午餐,開始向景區的精華地段——飛龍棧道出發。
十九峰味館
「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飛龍棧道,隱於山巒,九曲回環,扶搖直上。
飛龍棧道,隱於山巒。
棧道建在穿岩十九峰景區台頭山和老穿岩景區的懸崖峭壁上。總長3.2公里,高近200米,由古木棧道、玻璃棧道、飛龍天橋等組成。其中玻璃棧道長128米,玻璃觀景台長4.5米,飛龍天橋長138米。
除60元大門票外,需再購買飛龍棧道的門票20元。大門票我們憑三十年教師證給免了,飛龍棧道的門票,則誰都不能免。
飛龍棧道
站在飛龍棧道的入口處,仰望高高在上的“飛龍”,剛從十九峰上下來的我們,多少有些膽怯,但最終還是鼓起勇氣,慢慢攀登。
飛龍棧道入口處
棧道頂部平坦易行,只不過在登頂之前,需先征服不多不少剛則1000級台階。
階梯由老枕木鋪就,既寬敞又陡峭。枕木上一個又一個由小到大的數字,默默為遊客鼓勁:請再加把勁,不要洩氣,您離成功又近了幾步。
從低往高看,這一千級台階,恰如一條巨龍盤旋在絕壁之上。或許,這就是「飛龍棧道」名稱的由來吧。
走走停停,終於看到了「999」這個數字,再跨一步,前方就是「一馬平川」。棧道底部由水泥澆注而成,跟江西三清山的西海岸棧道有異曲同工之妙。
棧道像腰帶一樣纏在絕壁之上,不得不讓人讚嘆人類的偉大。
高處不勝美,這裡的視野極為開闊,兩邊的巍巍山巒,已被秋風薰得五彩繽紛。底下的韓妃江蜿蜒而過,默默伸向遠方。
有人說,在眼前的山峰之中,最妙的當屬新婦峰,峰如其名,宛如一位迷人的少婦,笑迎四方來客。
玻璃棧道
恕我眼拙,始終沒發現在這些高大挺拔的山峰之中,哪一座長得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婦。也不知這新婦峰和韓妃江,背後蘊藏的是不是同一個故事,一個淒美的故事。
相傳,隋朝滅亡之後,流離失所的韓妃跟著隋煬帝曾孫楊白,逃難至此。鄉人雲,「前面還有三十六渡,渡渡要脫褲。」
國破家亡,一路心碎,傷痛欲絕的韓妃一躍入江,化為一尊石像。
石像佇立江畔,與綠水為鄰,與青山為伍。如畫的江山,漸漸稀釋了韓妃滿腔的家國情愁
天塹變通途。
天塹何以變通?古有大噪橋相會,今有飛龍橫渡。高150公尺、長138公尺的飛龍天橋,高架於台頭山和老穿岩之間,讓相看兩不厭的綿綿青山,終於手牽手結成了神仙伉儷。
飛龍天橋
走過飛龍天橋,往左可經由下行棧道,直達千丈幽谷的最深處。往右可達老穿岩景區。老穿岩在獅子峰南端,環境清新幽靜,自然生態上乘。可在山頂觀看對面台頭山的旖旎風光,還可順著玻璃滑道直溜山腳。
此時此地,我們方才明白,什麼叫「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大部分遊客選擇往右,我倆偏偏邁步向左,只為了品味千丈幽谷的俠道柔情。
千丈幽谷位於景區東側,逶迤2.5公里,由十九峰、台頭山兩組丹霞地形對峙而成,溪水環繞,清幽靜謐。
千丈幽谷入口處茶園
這裡作為中視《笑傲江湖》、《射雕英雄傳》、《少林武王》、《天龍八部》的外景拍攝地而聞名全國。您可以一邊遊覽青山綠水,一邊品味俠道柔情。
我們從飛龍棧道下峰之後,直接進入了千丈幽谷深處,等於是由里向外遊覽。
一路翠竹相隨,中間是一條小小的溪流,散落著大大小小的山石,兩邊各有一條人行步道,兩側峭壁高聳。
正值枯水季節,小溪中的水少得有些可憐,峽谷顏值因此大打折扣。景區正在做景觀改造提升工程,明年會煥然一新。
清澈的溪水
峽谷裡有幾處帶有人文色彩的自然景點。
石室聽琴: 岩下有洞,洞外一石似古琴。洞深15米,洞口高4米,寬22米,洞內乾燥涼爽。
石室聽琴
傳說這裡曾是南宋宰相王爚(yuè)的書舍。王爚乃書聖王羲之後裔,少年在十九峰山下太外婆家度過,因年少好學,常到此丹霞洞窟內潛心讀書,後官拜左丞相,為官清正,被譽為“一代賢相” 。
王爚像
石室聽琴對面的小溪
龍印:一塊巨石好像切豆腐似的被人切去一大塊,彷若一枚巨大的印璽。
龍印正面
傳說神將乾和仙女坤偷了隱身符,悄悄隱居幽谷,生了九個孩子。有一年,天下大旱,龍王沒有玉帝的聖旨,不敢私自降雨。
龍印背面
神將乾不顧自身安危,毅然偷上天庭,盜得玉帝金印,永鎮幽谷,確保人間無水旱之災。印紋為傳國玉璽上的蟲鳥篆,寓意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龍印側面
銅牆鐵壁:有個狹窄的關口,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對面的山崖,高不可攀,堅不可破,就像一面銅牆鐵壁。
銅牆鐵壁
據說,天兵天將捉拿乾、坤兩位神仙時,他們的九個孩子跑到這裡,無處可躲。如來佛於心不忍,又不好和天庭作對,於是派文殊、普賢兩位菩薩展開僧袍,化作銅牆鐵壁,護住九個孩子。
文天祥磨劍石:相傳宋朝末年,文天祥受朝廷委派,來新昌祭奠好友王爚。想起山河破碎風飄絮,文天祥悲憤不已,就在此磨劍礪志。
文天祥磨劍石
旁邊一塊平整的石頭上刻有文天祥最著名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試劍石:傳說文天祥磨劍後,見此大石,心中默默禱告:若能破敵救國,當劍劈石開。然後奮力揮劍,巨石應聲而開。
文天祥試劍石
雖然後來南宋還是沒能逃脫覆滅的命運,但文天祥青史留名,成為精忠報國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