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dimg04.c-ctrip.com/images/01004120009ckc5s9BD5D_R_800_10000_Q90.jpg?proc=autoorient)
江浙一有名的古鎮,紹興佔了四個,分別是安昌古鎮、鬥門古鎮、柯橋古鎮和東浦古鎮,其中安昌古鎮更是在江南十大水鄉古鎮中榜上有名,號稱「感受紹興民俗的最佳地點」。
排名的依據與時效不必過於深究,旅遊的目的與喜好會因人而異,又豈是一份排名表可以左右,但是安昌古鎮確實已成為不少遊客來到紹興感受當地民風民俗的首選之地。
抵達安昌,已是黃昏時分,深秋的江南,入夜很快,也好,夜遊古鎮,自有另一番風味。
這些年來走過了很多的古鎮,來到安昌,自然也不會有太多的“驚嘆”,或許這就是古鎮想要傳達給過客的真正的感受吧,徐緩,從容,不驚,也不喜。
安昌古鎮位於紹興市柯橋區,AAAA級景區,整體佔地二十多平方公里,最早建於北宋年間,幾經戰亂破壞,明清時期得以重建。景區的核心是一條依河而建的老街,全長一千七百多米,河之南為民居,河之北是商市,如今兩地已經沒有嚴格的民商之分,南北皆商皆居。
與其他小鎮一樣,安昌古鎮延續了典型的江南水鄉建築風格,一衣帶水,樸素,古雅。老橋,小河,白牆和黑瓦,青石路和木房,都是「標配」。
江南水鄉的民居以蘇州和紹興最具代表性,民居之間多房房相連。精緻的雕飾和黑白配的牆瓦,在夜裡已經不太容易辨認了,好在還有小橋流水,還有河道兩邊的人行長廊,少了白天遊人的喧鬧,多了景觀燈的渲染,像一位安靜的帶著微微醉的美麗女子,迷離,魔幻,感性。
水鄉的房子依河而建,出門見水,幾乎每家門外都有一個小埠頭,主婦每天的洗衣、洗菜、淘米都在這裡完成,埠頭也是來往烏篷小船停泊的地方。
房屋的朝向,江南各地卻有所不同,有些小鎮面水而居,房河之間,隔著公共的人行走廊,這也是安昌民居群的主要佈局方式,東浦小鎮也是如此。而有些小鎮採取了背水而居的格局,小端口頭位於房屋的背後,屋前多為公共人行通道,狹長,幽靜,與對面民居隔巷相望,比如烏鎮的西柵和東柵。
如果白天的時間來安昌,可以慢慢看看鎮上的師爺館、石雕館、民俗風情館、花行堡、文史館(城隍殿)、中國銀行舊址、穗康錢莊等地方,但是夜晚過來,大部分地方已經閉館,外觀輪廓也已模糊。或許,拋開一切所謂的“景點”、“古蹟”、“遺址”,來一趟純粹的水鄉之旅,在夜的安靜裡,更能體會小鎮的歲月悠悠和“古”的質感吧。
歷史,有時候反而會成為旅行的心裡負擔。
夜色悠悠長,歲月悠悠長,一切不可取代。
安昌橋。
陽明橋。
水閣橋。
文史館(城隍殿)。
古戲台。
仁昌醬園。
中國銀行舊址。
橫橋。
夜夜夜夜。
安昌最主要的特產,雖然並沒有經過網路上的資料查證,但是我想一定是臘貨物無疑。自景區入口附近的石牌處,一直到老街盡頭,幾乎每家大大小小的店舖裡,都掛滿了臘腸和家禽魚肉的臘貨。夜間的長廊裡,行人稀疏,安昌河裡光影婆娑,店老闆停止了吆喝,有的喝起了小酒,空氣中到處飄蕩著臘味的熏香。
三三兩兩的小吃攤主,還在堅守著每天最後的生計。炸油端子、炸香腸、炸雞腿、餛飩、年糕、扯白糖、手工釀酒,在這樣一個裝滿秋寒的夜裡,除了帶來味蕾的感動,還伴著一點點心頭的溫暖。
要說有什麼想要「吐槽」的地方,我想可能是特產店略顯過多吧,有些地段甚至會給人一種來到了特產集市的錯覺,如此,也多多少少掩蓋了古鎮本身的特色。「特產」不應該成為「特色」的代名詞和替身,「特色」還可以有更深的挖掘和拓展。
過來安昌古鎮的交通比較便利,小鎮到杭州機場三十公里,距離紹興北高鐵站不到六公里(紹興北十多分鐘可達杭州東)。無論是自駕還是公車,都有不錯的出行方案。
或許下次再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