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江新華:年味飄香的安昌古鎮。

江新華:年味飄香的安昌古鎮。









位於紹興市柯橋的安昌古鎮是浙江省第一批公佈的歷史文化小鎮。古鎮始建於北宋,明清時期重建。古人根據安昌的水鄉地情,物資水運為主的特點,瀕河設街,街河相依,形如新月。西元896年起,安昌就是棉,布,米的集散重地,許多文人雅士在鎮上修建了大量民宅,其建築風格傳承了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古樸又雅緻。店鋪依河面水,騎樓雨廊連綴街市,石橋溝通南北兩岸,古鎮風貌依河展開,順水呈現。

走進青石板鋪就的古鎮,長廊下是斑駁的老牆,古色古香的舊木屋,清澈的河水,映襯著灰牆黛瓦,拱形石橋,烏篷船,如同一幅徐徐展開的江南水鄉畫卷。

街河由西向東流貫著古鎮,河的南邊為民居,河的北邊是商市,兩岸之間有古橋相連。最具特色的是福祿,萬安,如意三座石橋。古鎮人家嫁女兒,必定要走全這三座橋。







安昌臘腸歷史悠久,相傳是明嘉靖年間一大戶人家的丫鬟所創,因味道鮮香且易於保存,遂漸在安昌傳播開來,成了當地居民的拿手製作。每到臘月古鎮人家都會曬下臘腸。在氤氳水蒸氣中,把豬後腿精瘦腿肉製成的醬肉糜,灌入豬小腸的腸衣裡,再把竹葉製成的細繩將小腸紮成小段,經過多天的晾曬和風乾,一排排曬得紫紅的臘腸,在冬日陽光下散發出誘人的香味。






紹興民俗過年時不僅備下臘味,還喜用糖塊來祭祀,寄望來年生活甜甜蜜蜜。從明清傳下來的扯白糖手藝,在安昌得以保留和傳承。扯糖師傅先將一鍋熬好的糖水放入冷水中,等到糖水冷卻成糖膏後,迅速將其甩到綁在廊柱一側的木棍上,只見粗大的糖膏條在手中上下翻飛,自如得像在繞一縷白色毛線,手法儒雅嫻熟,讓人驚羨慕不已。隨著不斷地拉,甩,糖膏條在空中劃出一道道好看的弧線,最後將扯好的糖膏放置於木桌上,用自製的鐵片,錘子敲成糖塊,等候攤位旁的孩子們,含一塊嘴裡,甜滋滋的有嚼勁,個個喜笑顏開。















安昌古鎮的臘月年味四溢,橋廊下,屋簷下,路邊長長的鐵絲上,到處都掛滿了一串串紅的發亮的臘腸,一條條風乾的河魚,一隻只紫紅色的醬鴨。 。 。

老街,流水,烏篷船,串曬的臘味,構成了一幅古老,淳樸,喜慶,祥和的水鄉風情圖。

隨著紹興市對非遺文化地不斷挖掘開發,安昌臘腸已成當地發展旅遊的「金名片」。 (津門網作者 江新華 )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