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9日下午2點40分,我們結束諸暨博物館的參觀,來到城市廣場,廣場西側有一條小路,穿過一個公車場站,上馬路往南直走就是西施故裡景區。西施故裡景區是一個人造景觀,當年已經去過,感覺一般,景區的西邊過橋是西施殿,當年也去過,不過建築物似乎有些年頭,所以,乾脆到西施殿再重新走走,打發剩餘的時間。
西施故裡就在諸暨市城南苧蘿山下,麋紗江畔。西施生於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當時諸暨乃越國都城(後遷會稽)。
西元494年吳越交戰,越敗於吳,越王勾踐被迫屈膝求和,攜妻將臣入吳為質三年。勾踐歸國後,發誓洗刷這奇恥大辱,於是採用文種提出的\"美人記\"。幾經尋覓,終於\"得蒔蘿山賣薪女西施\"。西施,姓施,名夷光,\"父鬻薪,母驕紗\",西施幼承弘紗之業,故世稱\"謙紗女\"。勾踐選到西施後,獻於吳王,吳王大悅:\"越貢西施,乃勾踐之盡忠於吳之證也。\"從此沉湎於酒色不能自拔,越國卻上下一心,勵志圖治,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打敗了吳國。
後人為紀念這位忍辱負重,以身許國的絕佳佳人,就在蒔蘿下建造了西施殿。唐開成年間(公元836-840 年)著名詩人李商隱曾寫下\"西子尋遺殿,昭君覓食」的詩句;稍後,女詩人魚玄機又有《西施廟》詩。這些是目前能見到的關於西施殿的最早文字。明代,西子祠曾具相當規模。此後屢興屢廢。現在的西施殿於1986年奠基,1990年10月7日落成,景區佔地5000平方米,由門樓、西施殿、古越台、鄭旦亭、碑廊、紅粉池、沈魚池、先賢閣等景點構成。西施殿景區在重修過程中還從民間徵集了12000餘件從老式民居上拆下來的古建築構件,其中包括梁、柱、門、窗、牛腿、擎枋、鬥拱、雀替等等,這些木、石構件雕刻精美,工藝水平高超。經過設計者的精心搭配,合理利用,無疑大大增強了西施殿的歷史文化內涵和觀賞價值,使它更具有了濃厚的地方特色。
西施殿雖然是重修,畢竟有一些古舊物件,容易讓人憶起西施當年的花容月貌,豐富人們對古代美女的想像。西施她的美貌其實不需要具像,每一個人在心裡都會有自己的模擬圖像,或胖或瘦,或矮或高,或豐饒或嫵媚,任意由人抹畫,那才是最高境界,美不勝收。
景區內附有一牆碑帖,各個年代的書法和描畫,由此感知的西施,其實在各個年代均有不同,誰是誰非,已不重要,西施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已是中國歷史上永遠抹不去的媚力像徵。
下午4點,我們出景區,由於中午沒怎麼吃飯,此刻已飢腸轆轆,景區旁的餐館,幾乎都已經歇業關閉,僅看到一家次塢打麵的老店,記得上次來諸暨吃過一種特色麵,很好吃,大概就是它,索性就在這裡解決晚餐,面舖裡只有我們兩位顧客,一對老夫妻打點著麵館。老人告訴我們要付現金,微信支付寶他們不會用。看這附近飯店不太景氣,不知還能撐多久。用餐後,我們搭乘1路車返回如家飯店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