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西施太有名氣了,到了諸暨,就一定要去西施故裡看看。

西施太有名氣了,到了諸暨,就一定要去西施故裡看看。

很多人都知道諸暨是“西施故裡”,這裡山清水秀,風景如畫。西施故里景區其實是個泛指,由西施殿、麋紗石、四眼井、鄭氏宗祠、范蠡祠、鸕鶿灣8號民居、鸕鶿灣9號民居等9處不可移動文物組成,包括麋江及其兩岸的景觀帶。這裡有著不錯的江南山水和龐大的中式庭園,景區內的各個主題展館可以了解西施的生平。西施故裡,是諸暨唯一的國家風景名勝區。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棟新建的牌樓,採用的是江南建築常用的青黑色瓦片作為牌樓的寬簷,門楣之上是一塊白色的匾額,上書「西施故裡」四個大字。

西施故裡景區是開放式的,不需要買票入內。不過景區內的西施殿、中國歷代名媛館、范蠡祠、民俗館、鄭氏宗祠是收費景點,若打算入內參觀,建議直接購買聯票。其中西施殿在其他幾個景點的對岸的莧羅山下,需要過霰紗大橋或浮橋。

進入景區,來到越秀亭下,這裡有兩條遊覽道路,一條是建在。的西施殿。另一條是步行街叫“古越街”,沿街都是店鋪,一直通往廣場上的鄭氏宗祠。

如果你不想花錢去看一些人工景點,只是沿著仿古的古越街喝茶購物,或在霰江邊的棧道散步,看看江邊那些驕女雕塑,也是很愜意的。

沿著景區的一條叫做「古越街」行走,街兩邊的古樸的建築裡,個個都是美食坊,有:「西施團圓餅」、「蒸工夫菜館」等等,許多都是我第一次見到,喜歡美食的人在這裡可以大飽口福。

街的盡頭是一個廣場,這裡雖不算開闊,但亭、台、樓閣、小橋流水嬌小玲瓏,猶如一個富家人的後花園,

鄭氏宗祠清代建築,前後三進,由門廳、中廳、過廳、後廳及左右廂房組成。正門匾額上書「鄭氏宗祠」。大門東西邊間匾書有「宗風永漾」和「德佈春光」。階沿正間柱上書「一脈真傳曰忠曰義,兩門正路惟讀惟耕」。

鄭氏宗祠對面的古戲台

鸕鶿灣8號民宅:清代建築。現為古越人家酒坊

四眼井外形四孔,上設四個圓筒形井欄,左右並列相對而置,故名「四眼井。據清光緒《三修諸暨縣志》記載,古時井附近民居「歲出佳麗」。井壁以塊石疊砌,泉水終年清澈不已。文物保護點。

夏天這裡荷花盛開,春秋水平如鏡,都是江南好景緻。

鸕鶿灣9號民宅:清代建築。面闊24.40米,進深21.1米,佔地515平方米,四合院建築,共二進,由門廳、座樓及兩側廂組成,上下二樓。現作為裕昌號民間藝術館景點開放,內部展出竹藝、錫器、造像、越繡、椅子、床、扇、等民俗藝術品系列。

在廣場的東側是范蠡祠。

范蠡祠,全部建築由范蠡祠及財神廟、魁星閣、三星廟等相關建築組成。范蠡祠面西南背靠金雞山,氣勢恢宏,採用清代民間建築風格,黛瓦粉牆,古樸典雅,帶有濃鬱的江南民間建築藝術特色。諸暨是范蠡出道的地方,並在此生活12年。范蠡為中國早期商業理論家,楚學開拓者之一,被後人尊稱為「商聖」。

紗石位於西施殿南側蒔蘿山下伸展河江畔。西施常丞紗於溪,後人將她常謙紗的這條江稱謙紗溪。當年西施跋紗之處有一大筆石,古樸蒼褐,上錒「弘紗」二字,為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手筆,1981年公佈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說,西施憫紗時,這塊巨石會隨西施之意而沉浮。水淺時下沉,水漲時浮起。在此灸出的紗,潔白光亮,還能飄出一種獨特的清香。當年,越國大臣范蠡就是在此覓食到了西施。

西施殿在其他幾個景點的對岸的苧羅山下,需要過霰紗大橋或浮橋。

西施本名為夷光,春秋末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蒔蘿村,當時諸暨乃越國都城!她出身貧寒,自幼隨母驕紗江邊,故又稱「驕紗女」。西施之所以留名,不單單是因為美貌,而是與春秋末期吳國滅亡有關係。西元前494年吳越之戰,吳國大勝,俘虜越王勾踐。三年後勾踐返回越國臥薪嘗膽,送上美女西施給吳王夫差消磨其意志,終於在西元前473年消滅吳國。

西施殿古稱“西施廟”,是後人為紀念西施而建。後經歷代擴建,愈見規模。然因戰亂兵燹,殿宇屢興屢毀。 1986年由諸暨縣民政府批准,在原址重新修建,收集木雕、磚雕、石雕等各類明清古建築雕刻藝術構件一萬餘件,並合理利用於今西施殿的各個建築之中,使大批具有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的文物得到了保護。 1999年公佈為諸暨市文物保護單位。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