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dimg04.c-ctrip.com/images/0101v12000a1qqh8z4D03_W_671_0_Q90.jpg?proc=autoorient)
紹興在春秋時期屬於越國封地,故稱為越城。古越城歷來古蹟眾多,古橋、古街遍佈。
紹興,是「沒有圍牆的歷史博物館」。走在古城的街上你能感受到濃濃的古韻,今天我,就走走藏在紹興市中心的一些老街區——西小路。
西小路地界不大,是「一河一街、街河並行」的格局,南鯉魚橋,接環山河,北至北海橋與上大路河匯合,全長七百米,綠水環抱,蕺山在望。
紹興魯迅故裡的熙熙攘攘,再來到這裡會覺得來到了桃源之地,有幾分冷清。然而,正因為它的寧靜,才讓人感到親切,有種回家了的感覺。
西小路歷史文化街區裡古蹟眾多,其中古越藏書樓、大通學堂、謝公橋等最為有名。距離謝公橋不遠還有明朝禮部尚書呂夲的府邸-呂府和王陽明故里以及紀念館,
站在謝公橋上,四處遙望,一幅幅江南水鄉的美麗景緻,讓我流連忘返。河道右側屋簷下,立著排排畫架,是有小畫家來寫生了。
謝公橋位於西小路的中心地段,謝公橋兩岸民居依河而建,楊柳依依,白牆黑瓦,小橋流水人家,十分優美。
王守仁,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郡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年幼時居家搬遷至紹興,所以如今餘姚有一王陽明故居,紹興有一陽明故裡,另陽明先生的墓葬於紹興。
目前紹興陽明故居因為遭受大火留存下來的不多,所以並不能一睹當年建築的風采。
王陽明紀念館裡非常詳細的介紹了陽明先生的一生。包括他從出生以來的生平,因為出生世家,所以從小便接受了很好的教育,這也為他日後的陽明心學奠定了很大的基礎。
館內詳盡的介紹了王陽明的生平。但是陽明心學對我們來說,其實有些遙遠。關於他的貢獻,大部分就只是歷史課本裡輕描淡寫的一句。但就是這樣輕描淡寫的一句,也概括了他一生對我們國家文化的重大貢獻。
他在臨終前,學生問起他還有什麼想說的,他答:「此心光明,亦復何言。」這便是他這一生,最好的詮釋。
所謂陽明學,又稱王學、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根據王守仁一生中的經歷,其受到道家的影響明顯多於佛家,但其終究不離儒學本質,王守仁繼承陸九淵強調「心即是理」之思想,本質也其實就是知行合一。
在這裡,如今還有一個小型的陽明心學的講座,不論孩童還是大人,都可以坐於此,聽一聽所謂陽明心學的奧秘。事實上,我們雖然知道陽明心學,但並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所謂心學究竟為何。
聽一聽,也算稍稍解惑。
有人曾評價王陽明是「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後的又一儒學聖賢。
此橋稱為“謝公橋”,那麼這“謝公”究竟是誰呢?來自民間的傳說是,當時這裡住著一位有錢的公公為了讓兒媳婦回娘家時方便,專門為兒媳婦修了這座橋,同時也方便了過往行人,兒媳婦為了感謝公公,就取名為“謝公橋”,它也表達人們的一種美好的願景。
兩岸楊柳依依,臨河的西小路上青石鋪路,白牆黛瓦,勾勒出一幅老紹興風情畫。
西小路-它有著紹興歷史老街區不可缺少的骨骼與血脈,有著深厚悠遠的歷史內涵,更有著一道別於江南柔媚之氣的錚錚鐵骨,留藏著一份革命的激情、濟國救民的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