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dimg04.c-ctrip.com/images/0100z120008nt3lbx4295_R_800_10000_Q90.jpg?proc=autoorient)
鄉愁是永遠縈繞在心頭的懷念
父親一生顛沛流離失所,對祖籍紹興的記憶,唯有家譜中寥寥數句的描述,但是,鄉愁永遠是徘徊在心裡的聲聲呼喚,想要探究的近鄉情怯。
紹興柯岩風景區
數年以前,曾帶父親遊過一次紹興。這次,一家四口再一次回到紹興,去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去找尋先祖的足跡。
柯岩-遺址到水鄉的融合
柯岩是我們從上海到紹興的第一站。景區始於漢代,總面積6.87平方公里,風景區內有免費畫舫或烏篷船往返於魯鎮、鑑湖、柯岩景區之間,約半小時一班。
紹興柯岩風景區
柯岩景區以古越文化為內涵,古採石遺景為特色,融紹興水鄉風情、古採石遺景、山林生態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包括柯岩,鑑湖和魯鎮三大景區。
紹興柯岩風景區
紹興柯岩風景區
我們從柯岩景區入口 進入,首先看到的是「天工大佛」和「奇雲石骨」。 「天工大佛」開鑿於隋代,是利用一塊高約10餘丈的岩石雕鑿而成的。石佛端坐在石壁之中,佛像高達4丈,法相慈祥,雕琢精美,對研究古代雕刻藝術,頗有價值。而「奇雲石骨」上寬下窄,頂端古柏蒼翠,猶如一座顛倒的寶塔,高30餘米,底圍僅4米,看似頭重腳輕,卻已在風雨中屹立了一千多年,令人驚嘆。
紹興柯岩風景區
紹興柯岩風景區
柯岩景區較大,一路走走停停,總能看到春天奼紫嫣紅的風景。
紹興柯岩風景區
紹興柯岩風景區
紹興柯岩風景區
紹興柯岩風景區
乘船繼續遊覽,是利用八百里秀美湖光山色精心打造的鑑湖景區,展現了紹興母親湖「昔日」的風采,是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觀。
紹興柯岩風景區
搭乘遊船來到最後一個景點魯鎮。聽到這個名字,是不是讓你回想起中學課本中魯迅筆下活生生的故事和人物?柯岩將魯迅小說中虛構的平面故鄉還原成建築實體,構成魯鎮景區。 「小鎮」包容了紹興的水、橋、酒、石、建築、民俗、戲曲等許多文化元素,再現紹興水鄉特有的民俗風情。
紹興柯岩風景區
紹興柯岩風景區
紹興柯岩風景區
漫步魯鎮青石板鋪路的街巷,黛瓦粉牆、枕河臨街的店鋪,古樸高大的台門宅院,千姿百態的石橋石坊,縱橫交錯的水巷小河,飛簷翹角的戲台等。
紹興柯岩風景區
小撇步:石佛、雲骨不可不看,蓮花廣場不可不喊。蠶花洞清涼濕潤,可作歇腳之地。景區內有茶座,頗有古風。有土方的豆腐乾,風味甚佳。
倉橋直街-風情老街裡的美食小吃
從柯岩景區出來,時間尚早,來到倉橋直街吃一頓道地的紹興菜,是不二選擇。猛然間看到《小紹興菜館》,外表古樸典雅,門面看著不大,但裡面別有洞天,竟然臨湖而建,湖岸春風享美食,別有情趣。
我們點了幾個菜,味道不錯。
倉橋直街
小紹興菜館
吃完飯,沿著步行街走一走,體驗小橋流水人家的古鎮風情和煙火氣息。聽著腳底下鬆動的石板不時發出咯噔咯噔的聲音,看老字號店門外豎起一面面古樸的招牌布幡,想著古往今來的歷史變遷。
倉橋直街
倉橋直街
倉橋直街
河面的每座石橋每塊石階,任由歲月的塵埃侵蝕,穿越歷史雲煙依然忠實刻錄著種種往事道道足痕。紹興,你對魯迅而言是故土,是心靈憩園,對於我們又何嘗不是呢。
魯迅故裡-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記憶
第二次來到魯迅故居。古鎮不收門票,採用預約制進入景區。
魯迅故裡景區
每來到這裡,總想去感受魯迅生活的足跡。一條窄窄的青石板路兩邊,一溜粉牆黛瓦,竹絲台門,魯迅祖居(周家老台門),魯迅故居(周家新台門),百草園,三味書屋,壽家台門,土谷祠,魯迅筆下風情園,鹹亨酒店穿插其間,一條小河從魯迅故居門前流過,烏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此情此景不能不讓人想起魯迅作品中的一些場景。
紹興魯迅故居
紹興魯迅故居
魯迅故裡景區
大禹觀堂-古村落裡的休閒時光
會稷山大禹陵下的大禹觀堂是一看圖片就喜歡上的度假村。這裡原為大禹後裔娰姓家族繁衍生息之地,距今已有四千餘年歷史。飯店佔地6.4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52萬平方公尺。一條禹陵江橫越,將飯店劃分為東西兩岸。飯店西岸建築以古村落原始的自然生態環境為基調,平成街客房沿街而立,枕水居、臨水居沿禹陵江展開,精心雕琢,融於景中。東岸環境簡約、素雅,在提供舒適入住體驗的同時,融入明快的現代化風格設計和悠閒舒適的自然特點,像是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和諧兼容的自在空間。
飯店服務很好,考慮到我們帶著老人,幫我們安排了同一樓層的對面兩個房間,併升級到一套景觀房。這大概也是淡季旅遊的福利之一,但即便淡季,這裡的入住率也很高。
休息一下,不忍辜負度假村裡原生態的美麗春景,我們一路走走停停的觀賞起來。
紹興大禹開元觀堂
紹興大禹開元觀堂
紹興大禹開元觀堂
紹興大禹開元觀堂
紹興大禹開元觀堂
紹興大禹開元觀堂
紹興大禹開元觀堂
紹興大禹開元觀堂
紹興大禹開元觀堂
這裡白牆墨瓦的明清建築,曲徑通幽,小橋流水的自然景觀,宛若濃縮的小江南,在這樣水墨畫般的景觀裡流連,時間變緩,心情變得無比平和舒緩。
八字橋-古城風貌的完美體現
晚餐後,來到八字橋。紹興城市不大,懶得開車的我,搭計程車過來不過20多錢。
八字橋是位於鬧市區一處幽靜所在,橋岸兩側保留著古樸的民居,沒有商業化氛圍,也沒有成群結隊的旅遊團,正好可以靜下心來感受當地人不緊不慢的生活節奏。
八字橋
八字橋
八字橋
八字橋
蘭亭-曲水流覲處,墨寶酒香飄
二天一早,我們冒著濛濛細雨,開車前往蘭亭。
蘭亭離紹興市區較遠,位於紹興古城西南約13公里處的蘭渚山下,因王羲之等人曾在此雅集,留下一篇著名的《蘭亭序》而出名。主要的景觀建築有鵝池碑、蘭亭碑、曲水流螞、流螞亭、禦碑亭、右軍祠、書法博物館等。
過了檢票處不遠就會看到寫有草書「鵝池」的石碑,相傳「鵝」字由王羲之所寫,顯得娟秀挺拔,而「池」字卻較為粗曠、豪邁奔放,是兒子王獻之所寫,這塊碑也因此被稱為「父子碑」。來到這裡的遊客,幾乎都會在這裡拍照。傳說王羲之很喜歡鵝,現在蘭亭的鵝池裡也養了幾隻白淨的鵝。
蘭亭景區
鵝池北岸即是蘭亭碑亭,碑上的「蘭亭」二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筆。蘭亭碑旁邊就是曲水流觴的區域,曲水流覷簡單的說可以理解為現在的行酒令。當年王羲之便趁著酒興,揮筆成就了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
蘭亭景區
曲調水流觴
蘭亭景區
曲水流觴
蘭亭景區
蘭亭地方不大,綠樹掩映著亭台樓閣,還有流水蜿蜒而過,非常雅緻。
蘭亭景區
蘭亭景區
蘭亭景區
蘭亭景區
蘭亭景區
最後走到書法博物館。春天正是奼紫嫣紅百花盛開。在濛濛細雨的濕潤下,尤為嬌艷動人。
蘭亭景區
蘭亭景區
蘭亭景區
蘭亭景區
蘭亭景區
蘭亭景區
蘭亭景區帶著雨珠的晚櫻
總結-歲月變遷經典永存
紹興是個有歷史有故事的城市,提到這裡,我會想到「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的惆悵,想到曲水流覷的文人雅趣,想到魯迅筆下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
歲月帶不走的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及其背後的故事,原來都在這個名士之鄉的街坊台門中、古蹟勝地和名人故居中傳揚著。
世事變遷,紹興的美麗不變,紹興的故事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