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dimg04.c-ctrip.com/images/01017120009bhrtfz12FC_W_671_0_Q90.jpg?proc=autoorient)
新昌隸屬浙江紹興市,是中國山水詩、山水畫的發祥地,也是浙東唐詩之路、佛教之旅、茶道之源的精華所在。
新昌是以山林、旱地為主的山區丘陵縣,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稱。已有1100年建縣歷史,境內有江南第一大佛新昌大佛寺、奇峰怪石的穿岩十九峰、民風淳樸的芹塘村、有《夢遊天姥吟留別》描述的天姥山、山青水美的天燭湖等風景區。 「煙、茶、絲、術」一直是新昌的四大傳統特產,使得新昌有「中國名茶之鄉」、「中國桂花之鄉」、「長毛兔之鄉」等美稱。
抵新昌縣城,餐後,逛了江濱公園,並沿著新昌江兩岸繞跑了兩座大橋一圈。月光下,美麗的新昌江兩岸燈火通明,燈光映在江面上,靜謐悠長。
隔天清晨,前往大佛寺。
大佛寺,位於浙江省新昌縣城南明街道,始建於東晉。全寺以石窟造像為特色,佛像規模宏大,歷史悠久,立有一千六百多年曆史的石彌勒佛,通高16.3米,兩膝相距10.6米 。是中國南方僅存的早期石窟造像,被譽為「越國敦煌」。南朝文藝理論家劉勰贊曰:「不世之寶,無等之業」。
大佛城入口
大佛寺是集觀光朝聖、地質科普、民俗體驗、禪意休閒於一體的大規模、多功能、綜合性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重點開放寺院、央視影視外景拍攝基地等品牌。
作為中國佛教中國化標誌的大乘佛教般若學“六家七宗”,除道安一家在北方外,其餘都在新昌大佛寺。
石上有佛字
萬佛塔
轉經幢須彌塔
拾級而上
在景區,佛文化遠處不在。
這裡像個採石坑,現在成了般若谷。打造得很精緻。穿梭下面的隧道,又是一個天地。
石城古剎
晉宋開山天台門戶
齊梁造像越國敦煌
露天彌勒大佛
上山沿棧道前行,前方是臥佛殿。
雙林石窟
離開大佛寺,來到天姥山。
天姥山是天台山脈的一部分,位於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境內的。但它實際上是李白詩中的夢中聖山。
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寫道:「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也是帶著李白的詩意刻意來訪天姥山的。
景區幾乎還沒開發,一些簡單的水泥台階,上山的路也是崎嶇不平,車行到半山腰,再步行上山。
水泥階梯盡頭就是這樣的路,或者就不叫路,只是清除了上行道上的樹木,讓人有一個上行的空間。
這裡是天姥山的最高處--拔仙台,上有一座塔樓,名為放鶴台。
多雲天氣,視野不錯,縱目四望,心曠神怡。
天姥山似與尋常山崗一樣,平淡無奇。回來後查資料得知,此天姥山非彼天姥山,李白所遊之天姥山應是神仙居,古時也稱天姥山,神仙居我遊過,個人感知那裡的景緻應該才是李太白詩中所提及的「對此欲倒東南傾」的天姥山。
離開天姥山,來到七盤仙谷。
沒有其他遊客,門前冷落鞍馬稀。
正門
有開發的痕跡,因人員稀少,許多設施已顯陳舊。
觀瀑亭前觀瀑布
似是枯水期,水流大時加上植被返青,景緻應為不差。
景區內有兩座古橋,這是其中一座叫萬福橋,在維修,還有一座叫永寧橋。
盡頭有一湖,遠處有人在釣魚。
沿古驛道上山
登頂最高處有亭,名為三仙醉酒亭,分為詩仙賀知章、諪仙李白、逸仙吳筠。
再下山,一個交叉循環路,回到大門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