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上虞
曹娥的故事在這裡吟唱,梁祝的傳說從這裡飛翔,大禹耕耘的沃土,青瓷文化的家鄉, 杭州 灣美麗的 新城 ,創業者鍾情的地方,這裡是 浙江 上虞 。
這個週末,逃離都市的喧囂,一行6人 杭州 出發,驅車前往 上虞 ,緊隨唐詩之旅,一路向東,來 上虞 的享受一個清閒、愜意的周末。
關於我
獨立攝影師,全網id:鬍子叔叔kelvin,立志用腳測量世界,用鏡頭記錄人間。嘗趨萬里外,十餘個國家地區,三百餘城市,途經無數景色。北國的雪賜我清冽, 江南 的水賜我溫潤,嚐過大漠粗糲的沙,品過高山的雲霧茶,在巴 洛克 城堡裡穿行,在彩色琉璃頂下駐足,前路還很長,會一直走下去。
線下青年旅行俱樂部微信公眾號:圖央旅行
二日一夜行程安排
D1:東山景區-瓷源文化小鎮(美食體驗:荷花宴)-瓷源文化小鎮(鳳凰山考古遺址公園)-覆卮山景區(住民宿:沐格山居)
D2:中華孝德園-美食體驗:蓋北小海鮮-蓋北野藤葡萄公園葡萄採摘
D1:東山再起,開啟詩畫之旅
東山,位於 上虞 西南面。
出了高速,進了鄉道,一路上的車也就越來越稀稀拉拉的少去。彎了幾道彎,就見到一條江橫亙於前,那便是曹娥江。此江之名因東漢少女曹娥隻身入江救父而得。江如其名,邐襤褸婀娜,清秀多姿。江面不寬,但江水澄澈,江邊有茫茫阡陌相傍,不遠處有隱隱青山相依。
過到江的東邊,車子沿著江堤走,堤的左邊是大片的稻田大片的綠,右邊是江水。禁不住風光的招引,人把車停住。穿過河岸上層層的田,穿過那灰的土、綠的葉、翠的果,下到江邊。望著那緩緩而去的水,好像聞到了魏晉的古味,和那古人曾隱於此的野趣。心中想出了這麼幾個字:浮浮流水,流盡韶華,同是此水,曾看古人。
轉了一個大彎,江水一折,沿江走出兩三里許,就到了東山。山伴著水,水抱著山。只能傾佩曾隱居在此的古人真的太能挑地方了。
李太白曾經憧憬東山,仰慕隱居於此的某位古人。曾寫道:「小隱慕安石,遠遊學子平。」白居易有詩:「只有風流謝安石,拂衣攜妓入東山。」 杜工部有詩:「漢主追韓信,蒼生起謝安。
東山。下有澹澹娥江水,上有渺渺清風,皓皓明月。歲月何悠悠,一生一日,一日一生。曾在此隱居的名士很多,名氣大的如阮裕、戴逵等,但最能代表東山的,還是這位謝安。
出身於名門大族的他,婉拒朝廷的應召而隱居於東山,與王羲之、許殉、支遁往來,過起“出則漁弋山水,入則言詠屬文,無處世意”的生活,儼然要小隱終老。從鹹康四年(338)到昇平三年(359)在世俗看來最年富力強的黃金二十年,他選擇了歸隱,選擇了「晏然不屑」。當然,不管是他內心始終有個廟堂之想,還是其他原因,最終謝安還是離了東山而歸去到洪流中,隨後佇立在最波濤洶湧的浪頭之上。也就有了「東山再起」這個詞。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東山屬於東南丘陵地貌,山確實不算高。雖然有先賢 大名 懸掛於此,但是來遊玩的人也不多,三三兩兩的上山而去。
山正門前方一個小廣場,廣場正位立著謝安的石像,眺望前方的曹娥江水。大門正中寫著「東山勝境」四字。上聯是“晉室立千古奇勳靈鐘故裡”,下聯是“東山仰十年高臥績著名藍”。整體建造是碧瓦朱楹、飛簷翹角,直聳入雲,氣派洋洋。
進了大門,沿著山徑蜿蜒而上。山徑兩旁是鬱鬱草木,不遠處是森森樹林,翠蔓參差,層巒疊嶂。剛入五月,天氣今天突然變得燥熱, 山林中一片寂靜,古時的鳥鳴猿啼都是尋不見聞不到了的。就這條不算寬亦不算新的山徑還宛然留著一份「遠上寒山石徑斜」的山趣,但「千巖萬轉路不定」的幽深感曲折感卻是沒有的了。
不一時,人就到了山頂,輕快得好似沒過足登山的癮頭,炎氣之下竟也沒出多少汗。
到了山頂,迎面是一座寶相莊嚴的寺廟,叫作「國慶寺」。特殊時期,這裡的香火不起,寺門已閉。這才想,如此這般遊人少了也是情有可原。在擦肩而過的遊人中,有人說:「這裡是不是謝晉住過的地方?」另外有人急忙幫他修正:「是謝安,不是謝晉。晉朝的謝安。」
在寺廟的側面,立著一個石牌坊,那便是謝安墓的入口。正中上位是 中國 書協主席沈鵬書寫的“晉代名賢”,下方是 浙江 書協主席朱關田所寫的“晉太傅謝文靖公神道”。接著就是一條長長的甬道直通到裡,走過幾十米,甬道中間有一個碑亭,碑上寫著“廬陵郡公”,這個大概是謝安孫子謝該的爵號。繞過碑亭,再走十餘步,就是謝安墓了。
墓前置一香爐石桌,墓碑蒼古,書「晉太傅謝公墓」六個楷書大字。墓身由石墩砌成,呈圓弧狀,上方長滿青草。後面則是大片的翠綠幽篁相擁環抱,顯得靜穆莊嚴,鬱鬱蒼蒼。只是地面石塊上面鋪著一層鮮綠色的塑膠地毯,那種人造的耀眼的綠色破壞了整體的古拙自然的氣氛,是為不美。
瓷源文化小鎮,賞荷、品荷、鑑瓷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是詩人楊萬裡為荷花寫的詩句。
夏天是荷花盛開的季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荷花,別有一番姿態,它看似千嬌百媚卻又是那麼的潔身自好......
這次來到 上虞 瓷源文化小鎮,又是一賞荷好去處,感受一下「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的美妙。
在瓷源文化小鎮南側,有一個荷花基地,百畝荷田,幽幽荷香,粉嫩的荷花在荷葉中亭亭玉立,一眼望去,全是荷花,在夏日的驕陽裡競相盛開。
中午在瓷源文化小鎮有幸品嚐了這裡的熱色荷花宴:荷香籽蝦、菌菇老鴨煲、荷葉叫花雞、魚遊碧波、荷塘小炒、凌波仙子…30幾道荷花盛宴,全部採用荷、蓮、藕等食材製作成,不光外形獨特,口感也很棒,感覺自己擁有了一池荷花。
瓷源文化小鎮還有陶藝中心、接待大樓、美術館、白明大師工作室、 景德鎮 陶瓷大學 上虞 陶瓷高等研究院、顧氏越窯青瓷基地、古越軒收藏館、越青堂總部、中心廣場、後勤接待中心、入口廣場、藝術家工坊、研發旅行營等建設內容,目標是興建成為全國瓷源文化傳播新高地,並以整個瓷源文化小鎮為依托,創建國家級研發旅行營地。
鳳凰山考古公園
此行在瓷源文化小鎮,也來到鳳凰山考古遺址公園。
行走在草木蔥蘢的林間步道,呼吸清新的空氣;漫步於臨水蜿蜒的濱水步道,欣賞美麗湖景。假如你喜歡騎行,湖光山色間還設有騎行道,你可以騎車穿行其間,感受風從眉間裁開的溫柔。
光有美景當然不夠,鳳凰山考古遺址公園是一個在延續當地自然風貌的基礎上兼具了休閒旅遊、考古科普的青瓷窯文化遺址公園。在古窯遺址觀光區近距離觀看青瓷遺址,可以感受「 九州 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的青瓷魅力,了解傳承千年的越窯文化。
覆卮山上,隱沐格山居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蛙鳴、笑語、溪水、老牆,這次入住的是這座位於 上虞 覆卮山的沐格山居。
大廳門前有個超網紅無邊際泳池,面向深山,可以仔細聆聽大自然的聲音,讓浮躁的內心歸於平靜。民宿客房由四幢老房子改造,總共21間。游泳、戲水、觀星、營火…
距離覆卮山核心觀景台,百年古村,千年梯田,萬年石浪僅幾分鐘車程。
D2:中華孝德園
上虞 有一處被網友評價“非看不可的文化景觀”,這處地標性雕塑便是中華孝德園的“象耕鳥耘”雕塑群。在這裡,大舜廟、虞舜宗祠、般若寺、孝 德文 化展覽館等恢宏建築群,與美術大師韓美林創作的「象耕鳥耘」雕塑群遙相呼應。
中華孝德園以「孝文化」為主題,透過對虞舜文化、孝 德文 化、佛教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的挖掘,集中展現 上虞 悠久的人文歷史。景區由著名古建築師朱光亞操刀設計,主要有大舜廟、虞舜宗祠、般若寺、 中國 孝德館等建築群。
「象耕鳥耘」是目前 亞洲 最大的群雕石像,整組雕塑由15隻石像組成,全長68米,高27米,採用芝麻白花崗岩雕刻而成,舜帝立於大象之上,左手扶犁,右手擎托日月星辰,氣宇軒昂。
蓋北小海鮮
紹興 上虞 ,位於錢塘江入 海口 ,這是也是著名的海鮮生產地,品舌尖上的 上虞 ,那麼一定要來蓋北嚐嚐這裡的海鮮。
蓋北的海鮮要麼直接從 東海 下了漁船就運送過來,要麼直接從後海頭( 杭州 灣瀝海、蓋北及 慈溪 一帶出海處)進來的,去除了中間環節,便宜又新鮮。
東海 來的帶魚、黃魚、蟹、鰻、鯧魚、魷魚、海蝦等各類海鮮,及從後海頭來的 白玉 蟹、泥螺、對蝦等,都是蓋北的特色。
中國葡萄之鄉,品蓋北葡萄
七、八月正值葡萄成熟的季節,夏天對於 上虞 蓋北人來說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季節,7月熱情的陽光配以蓋北得天獨厚的環境,孕育出了這一片野藤葡萄,也成就了蓋北「 江南 吐魯番 」的美譽。
蓋 北鎮 地處虞北平原,南倚孤峰獨秀的夏蓋山,北瀕寬廣闊的 杭州 灣,滄海濁浪變成一馬平川,中鹼性土壤孕育了生機盎然的迷人綠洲,也造就了蓋北葡萄鮮甜可口、果味濃鬱的獨特品質。全鎮現有葡萄種植面積1.2萬畝,常年產優質葡萄2.6萬噸,是 上虞 葡萄的主要產地。
到達蓋 北鎮 ,一眼望去,全是種滿葡萄的大棚,除了眼前看到的大棚,還有路邊的葡萄長廊,可能今天這一整天看的葡萄比這輩子見過的還要多。
隨處可見的葡萄垂下枝頭,只要是能夠得著的,看得見的,都可以放心採摘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