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dimg04.c-ctrip.com/images/0102m120009a2v36e2B80_R_800_10000_Q90.jpg?proc=autoorient)
紹興東湖位於紹興市東南方向,與杭州西湖、嘉興南湖並稱浙江三大名湖,東湖雖然不大,但它的奇特景觀還是成為旅遊業人士公認罕見的「湖中之奇」。
紹興東湖
東湖門票50元,烏篷船票單程40元,進園通過橫跨浙東古運河的攬月橋,沿小路往前不遠進入陶園,一幅對聯「崖壁千仞,此是大斧劈畫法;漁舫一葉,如入小桃源圖中」恰當地描繪出東湖的特殊景色。
東湖
東湖
東湖
東湖
站在攬月橋上看蕭曹運河
攬月橋與運河
東湖石宕遺址
陶園
市門橋
東湖所在地,原為一座青石山,秦始皇東巡時曾在此駐駕飲馬,故被稱為箬簣山。漢代以後,簬簣山成了紹興的一處石料場,經過千百年的鑿穿斧削,採用特殊的取石方法,搬走了半座青山,形成了高達50多米的懸崖峭壁,有些還深入到地下20多米、甚至四五十米處,日子一久,形成了長過200米,寬約80米的清水塘。清末,紹興著名鄉賢陶浚宜眼光獨到,利用採石場築起圍牆,對水面稍加拓寬,遂成山水相映的東湖。東湖經過百年的人工裝扮,以崖壁、岩洞、石橋、湖面巧妙結合,成為一座巧奪天工的山水大盆景。
進陶園沿水行走,水邊的陶社原為東湖通藝學堂,後因紀念辛亥革命烈士陶成章改為英烈祠,近代孫中山、毛澤東、劉少奇、魯迅、郭沫若都曾在此留有遺踪,
陶社
東湖上面有九橋二洞,均可行船,我採取的遊覽方式就是網上推薦的:坐船進去,然後沿湖邊走路出來。
在這裡乘船
搭乘烏篷船遊覽東湖
到紹興怎麼能不搭乘烏篷船?烏篷船是水鄉紹興獨特的交通工具,因蔑蓬漆成黑色而得名,我們小時候在魯迅的文章中看到過烏篷船的描述,當然現在的烏篷船改良了一些,為了方便和安全,每個人都需要穿救生衣,而且座位安在了烏篷外面,但船工手腳並用的划船方式仍然保留著,烏篷船既是水鄉的精靈,更是水鄉的風景,如果船工再戴一頂氈帽頭,就更於符合我們心目中的形象了。
烏篷船
烏篷船
烏篷船
烏篷船
登船立刻感到了絲絲清涼,過奇岩,鑽橋洞,船每劃出一米,都讓人驚嘆不已,懸崖峭壁、奇潭深淵,碧潭岩影,宛如天開,清幽寂靜,空谷傳聲。拍照、自拍、錄影,還得觀景,只恨自己少長了一雙眼睛。回來整理後發現自己至少有8分多鐘的視頻是一點都不捨得刪減的,竟然做了一個8分多的視頻,有點紀錄片的感覺,後話不提。
搭乘烏篷船遊東湖
搭乘烏篷船遊東湖
搭乘烏篷船遊東湖
色彩繽紛的崖壁
鑽過小橋
進崖洞
進崖洞
搭乘烏篷船遊東湖
搭乘烏篷船遊東湖
岸邊隱藏在樹叢中的聽湫亭
岸邊聽湫亭
聽湫亭
搭船繞聽湫亭遊覽
繞聽湫亭遊覽
繞聽湫亭遊覽
在船上繞聽湫亭遊覽
東湖最有名的洞是陶公洞和仙桃洞,遊東湖未進二洞等於沒有到過東湖,這也是必須要坐船的原因,乘船入洞,在崖壁之下近距離感受東湖富層次,多變化,各有特色的神奇洞穴,會讓人由衷為先人們的録而不捨、鬼斧神工發出感嘆。
進仙桃洞時好像沒有聽到船工講解,我也只顧感嘆高聳崖壁的巍峨壯觀了,後來步行走回時才發現了其中的奇妙,可惜遊船太多,總能帶起水中漣漪,沒有見到與倒影組合在一起的巨大仙桃。
繞過巨石是仙桃洞
進入洞穴
進入洞穴
高聳的崖壁
烏篷船從這個洞口出來
從洞口出來應該可以看到山崖與倒影組成的仙桃
陶公洞入口處雕刻著郭沫若留在東湖的詩句:「箬簣東湖,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難通。大舟入洞,坐井觀空。勿謂湖小,天在其中”,龍飛鳳舞,非常大氣,洞口僅容一艘小舟通行,進入洞內之後卻是別有洞天,岩壁上人工開鑿留下的痕跡刀劈一樣整齊,筆直伸向天空,如百尺高樓,手撫身邊岩石上的鑿痕,平貼且帶有岩石的粗糲感,石縫中滲出的水濕漉漉的,不時還會滴落在水中,發出清脆的聲音,在洞底仰望天空狹小的光影,自我感覺如同井底之蛙。
進入陶公洞
陶公洞
陶公洞
洞口的郭沫若詩句
刀劈一樣整齊的人工開鑿痕跡
坐井觀天
整齊的鑿痕
筆直地伸向天空
在洞中調頭出來
繼續前進
岸邊開鑿的崖壁
岸邊的崖壁
接近終點碼頭
接近終點碼頭
終點碼頭
左邊是稷壽樓碼頭,右邊是社戲台
在船上回看湖水
在船上回頭看崖壁
烏篷船碼頭
回程東湖一邊的路徑
近看能體會岩壁的宏大雄偉,但是要想看到山水意境,還是需要離開一點距離遠觀。
下了船沿著公園路徑步行往回走,這才發現了山水大盆景的美艷奇妙,聽湫亭、霞川橋、飲淥亭、桂嶺、秦橋人工點綴恰到好處,移步換景,無需技巧,每一張照片拍出來都是絕美風景。
山水大盆景
山水大盆景
山水大盆景
山水大盆景
透過假山看東湖景色
山水大盆景
山水大盆景
山水大盆景
山水大盆景
山水大盆景
山水大盆景
山水大盆景
東湖兩岸都有步行小徑,風光不同,建於清光緒年間的霞川橋和秦橋,連接了兩岸,可以讓人隨意穿梭。
東湖兩岸
東湖的水引自鑑湖,霞川橋「三橋洞,兩橋墩」巧妙將湖水分成三行,小橋在水面上映出川字,橋上的楹聯「剪取鑑湖一曲水,縮成瀛洲三山圖」高度讚美了東湖風景。
霞川橋
霞川橋簡介
秦橋因秦始皇東巡南下時在此停車餵馬而得名,依勢而建,兩邊各有三孔平橋,中間形狀像滿月的高高拱橋,構思奇特巧妙。
秦橋
秦橋
秦橋
站在秦橋邊看風景
秦橋簡介
秦橋
秦橋
行走崖壁之下近距離觀看剛剛烏篷船行走過的痕跡,龍池、喇叭洞、美妙的令人難以置信的仙桃洞,山上不停地有流水滴落下來,增添了畫面的動感,遠觀烏篷船穿行在崖壁中,更顯岩石的之高大巍峨、氣勢雄偉。
飲淥亭
飲淥亭簡介
龍池
回望東湖
岩石上開鑿的痕跡
喇叭洞
喇叭洞
喇叭洞
仙桃洞
山上的滴水和美麗的水紋
如同畫卷徐徐展開
如同畫卷徐徐展開
美妙的畫卷
美妙的畫卷
美妙的畫卷
美妙的畫卷
小船駛出方顯岩石的高大
烏篷船與崖壁的對比
岸邊的崖壁表面顏色深淺不一,漆黑、紅褐、米黃、牙白混雜,樹木小草青苔等綠植點綴其中,複合的色彩深深淺淺不規則交織在一起,不時會緩緩緩駛來一隻烏篷紅幫的小船,船上的人穿著橘色的救生服,近景還有花紅柳綠,真的是一幅完美的山水畫卷,是所有的湖水都不曾有過的風景。
山水畫卷
山水畫卷
山水畫卷
山水畫卷
岸邊的小徑
回望對岸
回望對岸
山水畫卷
山水畫卷
隱藏在樹中的橋
山上有水流下
山水畫卷
山水畫卷
對岸的山石
對岸的山石
回看東湖
剛好是陽春季節,剛好是小雨過後,一切都是剛好,讓我體會到東湖獨特的絕美風景。
東湖的絕美風景
絕美風景
絕美風景
絕美風景
絕美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