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紫閬是個鮮為人知的古村,從這塊風水寶地裡,走出了共和國將軍。

紫閬是個鮮為人知的古村,從這塊風水寶地裡,走出了共和國將軍。

紫閬古村,位於浙江諸暨市西北部,坐落於有「輕紡重鎮」之稱的應店街鎮,與杭州富陽交界,歷史上紫閬古村曾屬於杭州市富陽區,於1957年劃歸諸暨。紫閬古村群山環抱,環境幽美,風景秀麗,著名的五洩風景區源自於此。紫閬古村以徐姓為主,相傳在南宋時期,中原徐氏先民為避戰亂,一路南遷至此,村里立有壯觀的徐氏宗祠。紫閬古村歷史悠久,文化昌盛,人傑地靈,著名畫家徐淡仙、徐承恩院士、徐自強將軍就出於此。這座鮮為人知的古村,2020年12月被列入第一批紹興市市級傳統村落名錄。 2021年4月18日上午來到紫閬村,走進這塊風水寶地...

傳說,紫閬是天上的一顆珍珠,從天而落,落入凡間,形成盆狀,聚風水、養人生。據說,元代有高人至此,將此地視為仙境,讚不絕口,稱之為“紫府洞天,閬苑仙境”,便是紫閬村名字的由來。這些美麗的傳說,傳達了人民的美好願望以及對這份土地的熱愛。

村口馬路邊有廣場,中央建有「閬苑劇場」戲台,每逢祭祖修譜,或婚喪嫁娶,會請戲班子演上幾出。

紫闍古村明清古街是明代永樂年間(1425年)形成一條最古老的街道,兩旁房子都為平屋,兩層小樓也很低矮,但店面林立,有飯店、驛館、豆腐店、理髮店,熱鬧非常,現在還存幾處遺址,但大部分已經改成民宅。

出現在眼前的這個台門叫“官地泰和堂”,建於清乾隆52年,房子高大,全用原木建造,這幢四合院,是江浙聯軍總司令部副總司令徐萬海,瀋陽軍區裝備部長少將徐淦成之古宅。徐萬海,生於光緒四年,卒於民國三十一年,南洋講武堂畢業,加入同盟會,參加北伐戰爭,曾任鎮江官鎮軍第一軍、第三軍營長。後任江南第三軍第一營營長,立有軍功,後任江蘇都督府諮議,後任江浙兩省聯軍總司令部副總司令,至民國十九年任山東蒙陰縣縣長,後又調任國民政府任職。徐淦成,出生於1937年,曾在富陽高中就讀,後轉入諸暨高中讀書,畢業後因成績優秀,被保送到哈爾濱軍事學院讀書,大學畢業後在瀋陽軍區服役,研究導彈等先進核武器,任瀋陽軍區裝備部部長,授予少將軍階。

走進院子,幾根竹子搭建的晾衣架立在院子中央,竹子上晾曬著幾件婦女的衣服,院子略顯破舊,雜草叢生,給人一種淒涼的感覺。

走出“官地泰和堂”,來到小巷盡頭的“同泰”八字台門,大門關著,看不到裡面的景況。門口牆上掛著的銘牌是這樣介紹的:同泰,建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屬四合院。此房子是工程院院士徐承恩故居,徐承恩生於1927年1月,石化工程設計專家,煉油廠經專家,1949年浙江大學化工系畢業,後長期從事煉油廠工程設計,主持並參加8個大型煉油廠及20多套工藝裝置設計,為我國石油化工工業的科技進步和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貢獻,1988年被建設部授予“工程設計大師”,1990年被中國石化公司授予“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和管理專家”等稱號。現任中國石化北京石油設計院技術委員會主任,兼任中國石油學會理事,高級工程師(研究員級),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再往左走,又是一個台門。前庭大門上方刻寫著「紫溪別墅」。

古街穿村而過,到處散落著四四方方的明清建築,青石鋪道,兩側黑瓦灰牆,「早日實現電氣化」的紅色標語,還遺留在灰牆上。

再往前走,又是一個台門,叫做「天寶福有二堂」四合院。天寶福,建於清光緒22年(1898年),是三間四合院,八字台門,大門上方門額石碑,有浦江書法家黃尚慶用舊毛巾所寫,「山氣夕佳」四字,剛勁有力,受到書法愛好者一致好評。有二堂,此居是紫閬村著名書畫家徐功大先生之故居,徐功大,清光緒年間附貢生(1852-1908)號淡仙,徐淡仙所作“百蘭稿”現收藏於國家博物館,徐淡仙所作《五洩天下奇觀圖》,孫中山先生觀賞後題「破壁而去」四字,現四洩石壁上「破壁而去」四字由此而來。

再往前走,就是壯觀的徐氏宗祠。最先可見門廊里三台大門並排矗立(正中叫儀門,舉行重大慶典時才開,儀門背靠戲台,戲台板可靈活拆下,開儀門的話從戲台正中走進祠堂。左右兩側叫大門),儀門上高掛「徐氏宗祠」的匾額。

跨過大門高高的石門檻進入祠堂,從戲台兩側都可通過來到天井,站在天井中間,新換上的雕樑畫棟散發出淡淡的木料氣息,前是享堂,為五開間,幾十根巨大木柱支撐著屋頂,空間較大,為祭祖舉行祭祀禮儀和宗族議事的場所,掛滿了匾額和柱楹,柱楹寫得語言簡練,文采激揚,匾額羅列了紫閬徐家族的代代顯赫功名。

大門後背面是一個戲台,四根粗大的石柱高高擎著頂棚。

徐氏祠堂,建於明代永樂年間,約西元1413年前後,距今已達600年,佔地1,400平方。建築面積1000平方。正堂分為五開間,五開三進(“五開”指寬度;“三進”跨進大門為一進,走上享堂為二進,踏上寢室為三進,“五開三進”指祠堂的縱深大小規模)。

左邊第一開間

左邊第二開間

中間,徐氏宗祠無疑是紫閬古村其中的一顆燦爛明珠,樑上高懸著十餘塊大小不一、形制各異的匾額,承載著歲月的滄桑和家族的輝煌。

右邊第二開間

右邊第一開間

正中最後是一排神位,供奉著徐氏先祖。

左右兩邊是側廂,側廂為兩層,以前女眷看戲的地方,男的站天井看。

出徐氏宗祠,左前方是「同裕康」三層樓,這幢三層樓建於清光緒34年(1875年),是紫閬村僅有的兩幢三層樓之一,整幢樓結構嚴密,造型獨特,古樸、氣勢不凡,觀後無不稱讚。

村中有一方池塘

古井

古石橋,紫闍鎮東橋,年代(1644-1911)三跨梁

一條小溪從海拔近千米的天堂崗發源,穿村而過,成為美麗的五洩瀑布的源頭。

歷代文人墨客到過紫闍,曾留下千古絕唱詩詞。有明四大才子曾斿歷過紫閬,唐伯虎有詩贊曰:歷險尋奇到越中,錢江南渡一帆風。白雲洞裡窺紅 Bat,紫閬山頭驅黑熊。九曲蒼鬆懸屋角,五重飛瀑落長空。人間果有三摩地,始信仙源景不同。這是對紫闍的自然風光最真實的寫照。

再往右走,又是一個台門,秋記號“留馀堂”,秋記號“留馀堂”四合院,為諸暨市西北古建築珍蹟之最。

秋記號留馀堂,前庭大門上方有名人所寫「貽厥孫謀」。建於宣統元年(1909年)清代風格建築,進門穿過走道,中間是小天井。

黃公望先生不僅在這裡寫生創作,更是留下瞭如今已成為諸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黃公糕」。

紫闍古村當地的黃公糕非常有名,相傳元代大畫家《富春山居圖》作者黃公望晚年隱居於紫闍大嶺山,他常隨帶那裡村民製作的豆糕,去相距幾十里的富春江兩岸實地寫生。後人為紀念他,將豆糕改名為「黃公糕」。

七房門堂,建於清乾隆58年(1793年),是中將徐自強之故居,徐自強出生於1938年6月,原北京軍區副政委,1956年1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2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9月晉升為少將,1990年6月任解放軍陸軍第24集團軍政治委員,1995年1月任天津警備司令部政治委員,1995年7月任北京軍區副政治委員,1996年7月晉升為中將,1997年9月至2002年11月為中央候補委員,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常務委員。

紫闍古村留存了明清時代的古宅有57棟,古街穿村而過,新式別墅,百年老宅,錯落交織成紫闍古村的別樣風景。

紫闍古村到處散落著四四方方的明清建築,古建築民居,徽派結構,青磚黛瓦,傘牆防風火,古韻十足。

紫闍古村也確實如人所說是塊風水寶地。一千戶人家的村子中走出了一大批優秀人物,如原北京軍區副政委徐自強,石油煉化創始人,工程院院士徐承恩,全國政協委員徐均鍵,外交官徐鐵飛,活躍在地方上的官員也不少,如,嘉興市常務副市長樓建明,柯橋區委書記徐國龍,紹興市人大副主任徐挺富,諸暨市人大副主任徐仙苗,經信局局長楊雷等等一大批精英,這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是罕見的少有的。

走馬觀花式的遊覽了紫閬古村,遺漏的地方不少。從整個古村來看,保存的五六十間的明清建築中,完整的只是少數,有的僅有外牆,多數僅存一進(應該是三進院落)院落,除了文革時期的破壞,更多的因為要改善居住條件翻建或拆建而遭到破壞。但能夠保護到了現在已屬不易。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