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山愛水的我一直想去五洩。本來清明計劃去白際走徽開古道,臨時決定去諸暨,聯繫了戰友海平和金熾。夜裡又想海彪若是回家掃墓恰在諸暨的話,也可同遊,早上發信息給他,很快就回了信息,說掃墓已完成,陪我同遊。連琴一見我就說,海彪真念舊,一聽說我要來,就催她快些,要知道我們還得三個多小時才到呢。
從江山至諸暨三個半小時呢。十點半到了大唐,早上金熾帶我們遊了沉香湖,又參觀了雅品軒,大開眼界。
午後海平帶我們到五洩景區,特別安排了周經理陪遊。晚上戰友老魚頭宴客。三位戰友均廿多年未見,相聚歡。
海彪手機拍攝
五洩以瀑、峰、林取勝,尤以五級飛瀑為精髓,飛瀑從峽谷中衝出,奪人魂魄,一水五折,折折成瀑,洩洩各異。
《水經注》:「洩溪中有兩高山夾谷,造雲壁立,凡有五洩也。洩懸三十餘丈,中二洩不可得至,登山遠望,乃得見之,下洩懸百餘丈,水勢高急,聲震水外,上洩懸二百餘丈,望若雲垂,這是瀑布,土人號謂洩也。
紫藤長廊
寬一百多公尺的五洩湖水壩。
五洩勝景,沙孟海題
從天一碧碼頭坐快艇,掠過象鼻灣,5分種就到了湖的對面。
五洩湖的上游沙洲建了遊廊步道,杉柳倒映水中,如一幅幅油畫。
水清山秀,誠如古人雲:到此已無塵半點,上去更有碧千尋。
遇龍橋下,水光滬灩。
五洩禪寺山門石牌坊,上書“唐代古剎”,元代書法家楊維禎之手蹟,
兩邊立柱錒刻楹聯:「何人心跡雙清問禪直到三摩地,此去水天一碧攬勝來尋五洩山。」
牌坊後面刻“三摩地”,便是明末畫家陳洪瑤書寫。
陳洪瑤,明末清初書畫家,詩人,諸暨人,人稱「蓋明三百年無此筆墨矣」。
靈默開山,請如來宣佛,悟徹三摩真世界;貫休齋粥,俾羅漢聽經,瀑飛五洩小雷音。
五洩景區多銀杏,海彪說秋天來遊感覺又不一樣,待碧雲天,黃葉地,秋風起,別有韻道。
五洩禪寺,唐元和三年,五台山高僧靈默禪師創寺。初名三學禪院,唐咸通六年,賜名五洩永安禪寺,宋時定名為五洩禪寺。
五洩寺最榮耀的是開山祖師靈默禪師的門徒良價。
良價禪師,諸暨本地人,歷史上尊稱洞山良價,是我國佛教五大禪宗之一曹洞宗的開山祖師。
曹洞宗發展曲折,最終廣揚天下, 國內許多著名禪寺都是由曹洞宗法嗣所創。正所謂「今天下舉宗者,往往推少林,而少林所宗者蓋曹洞也」。
曹洞宗後由道元禪師(日本人)傳入日本,為目前日本最大的佛教宗派。
良價幼年出家,拜靈默禪師為師,剃度於五洩,靈默死後,遵囑四處遊歷,最後成為雲岩曇晟之法嗣。後建「洞山寺」(江西),與弟子曹山本寂共創曹洞宗。良價畢生精研佛學,造詣極深。
師(良價)問僧:「世間何物最苦?」僧雲:「地獄最苦。」師曰:「不然。」雲:「師意如何?」師曰:「在此衣線(指僧衣)下不明大事,是名最苦。
曾做禪詩: 淨洗濃妝為阿誰,子規聲裡勸人歸,百花落盡啼無盡,更向亂峰深處啼。
唐元和三年,五台山高僧靈默禪師創建,最初名三學禪院,唐鹹通六年,賜名五洩永安禪寺,宋時定名為五洩禪寺。
門聯:聽瀑象鳴獅吼三山了露三天外,參禪暮鼓晨鐘五洩風光五蘊中。
五洩禪寺外面最大的一株銀杏,有三百多年了吧。
雲里人家霧裡茶,武夷龍井未堪誇。山中更有醴泉出,毋怪朱顏常似花。
這是徐渭徐文長題五洩雲霧茶詩,濮幹選書,趙士元刻。
五洩懸傾百尺流,半空雷動玉龍浮,來人莫惜躋攀力,不到源頭不是遊。 明-錢德洪
明正德三年(西元1508年)三月中旬,吳中四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賽詩於五洩,更是傳為佳話。
唐伯虎:歷險尋奇到越中,錢江南渡一帆風。白雲洞裡窺紅蝠,紫闍山頭驅黑熊。
九曲蒼白懸屋角,五重飛瀑落長空。人間果有三摩地,始信仙源景不同。
祝枝山:攀登高嶺到村中,雞犬相聞見古風。修竹壓簷聲寂寂,夭桃繞廊色熊熊。
五重白練懸掛門口,千戶人家居太空。夜扣禪門投古寺,僧言此地屬曹洞。
徐禎卿:古道揚鞭三月中,微蒙小雨夾晨風。雲迷谷口阻黃鼠,雪壓山腰疑白熊。
天上人家果然有,凡間仙境信非空。此來不枉攀登若,踏遍五泉無一同。
文徵明:眾人策馬我居中,一角羅巾兩袖風。時見鄉農驅虎豹,笑談壯士縛玄熊。
獨佔坡下稻粱滿,女織男耕無一空。淳樸民情存古意,衣衫更與漢時同。
最有氣勢的第五洩,多上幾張照片。
五洩蛟龍出海
清週師濂贊其曰:「龍湫瀉下第五洩,橫空飛出千山雪。」
第五洩,鄒可權,民國十二年四月。
鄒可權,字慎齋,號剩盦老人,民國二年(西元1913年)任浙江陸軍騎兵第六團團副,因作戰英勇,於民國十年(西元1921年)授勳四等嘉禾章。此後,鄒可權宦遊江浙三十年,曾任東海、諸暨(今屬浙江紹興)、桐鄉(今屬浙江嘉興)等縣行政長官。
五洩東側摩崖石刻。
東龍湫
第五洩,人們又叫它“東龍湫”,瀑布衝擊而成的深潭名“東龍潭”,由於潭深而廣,水色黝黑,人們又叫它“黑龍井”,每逢天旱,古人常來此祁雨,故又稱「禱雨潭」。
聽泉,大癡道人。
龍潭雲雨千峰上,桑水起書。
四洩烈馬奔騰,抬頭可見崖壁上刻著孫孫中山先生的雄渾題字:「破壁而去」。
第四洩把前三級瀑布的水散而復收,奔騰中,發出巨大的轟鳴聲,明文學家王思任形容其“聲怒、勢怒、色怒”,十分形象貼切,故第四洩的觀瀑亭命名為「三怒亭」。
三洩珠簾風動
水流浩浩蕩蕩,在跌宕陡峭的岩石上恐急奔騰,這裡的陡岩是一個「之」型的曲折,更增加了瀑布的壯麗,古人形容第三洩為「傾者,急者,跌者,衝者,突者,圈者,無奇不有」。
坐在亭中賞景,似見萬物空澈澄明,頓覺天高地廣,能洗淨五臟六腑污垢,拋盡人間煩惱。
古人詩贊曰:雷奔激趨神靈,天開咫尺通幽冥;岩頭好藉一匙水,六合盡洗塵埃清。真是\"人事是非空繚繞,去瀑仙境樂逍遙\"。
二洩雙龍爭壑
清餘纓在遊記中寫道:「二洩峽中白虹垂澗,水鳥群立,飛石震之不動,崖石益陡險,蒼紫萬狀,
俯首視千峰拱揖受命矣。 ”
二洩瀑布下落時,被一塊兀石分成兩半,分流如珠簾飄動,開朗而又深沉,又如雙龍出遊不知天高地厚,古人有詩贊其曰:兩龍爭壑不知應,一石橫空不渡人。
一洩月籠輕紗
一洩小巧平緩,柔美如月籠輕紗,雋永奇秀,\"樂聲幽咽,萬松颯然,隔岸秋花爛漫,禽聲甚樂\",瀑布中間有一水潭,直徑1.5米,口微向內收,四壁光滑,深不見底,人稱\"小龍井\",俗呼小腳桶潭,古人贊其曰:龍井鑿石灘,園勻如截竹;登波落纖埃,照見須眉綠。
瀑布下面的深潭大約5米,黝黑無底,俗呼\"大腳桶潭\"。
傳說劉龍子在此與雙龍爭奪酈珠,劉龍子搶得,龍子急忙將鑷珠放入口中,不覺吞入肚內。剎時,龍子亦化成金龍騰雲駕霧而去其母趕來,只抓住尾巴,亦被帶上天,龍子恐娘摔下來,飛一陣,回頭看一看,回首十八次,五洩江亦因此彎了十八彎,後人稱「望娘十八灣」。
龍門瀑布,平常不見水,近日雨多,才現身。
賞過五洩,上行至劉龍坪,這裡是一片紅楓林,秋天葉子剛發,光影中美女們擺POSE,大秀身材和笑容。
明-宋濂《五洩山水志》
坐石四瞰,峰巒環列獻狀,其紋縈縈然,類神工鬼斧所雕刻者。山多猴,遊人或恐之,撒石亂下如雨。又前行半里所,泉自石竇中出,見作聲,若琴若笙竽。泉西流匯為小窪, 瑩澈泓澄, 毫發不隱。鯈魚數尾, 洋洋往來, 如行琉璃瓶中,見人至,潛去。窪左大樹離立,極怪偉,倒映入水中,如畫。
我們賞五洩,走的是東源,鳴玉溪。還有西源,明月溪,也幽深秀麗,有毛龍潭和燕尾瀑,東西源在五洩禪寺側匯合,注入五洩湖。
若再遊,當秋天來,走西源。
明代作家袁宏道遊過五洩後,「五洩水石俱奇絕,別後三日,夢中猶作飛濤聲,但恨無青蓮之詩、子瞻之文,描寫其高古噴薄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