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詩畫曹娥江,與上虞重逢在江南的夏夜。

詩畫曹娥江,與上虞重逢在江南的夏夜。

醉美江南,有多少美景躲在這煙雨之中,被人忽略?這裡是曹娥江,曹娥的故事在這裡吟唱,梁祝的傳說從這裡飛翔,大禹耕耘的沃土,青瓷文化的家鄉,也是杭州灣美麗的新城這裡是浙江上虞,是江南的上虞。

又是一年盛夏時,又到一年出遊季,想必那顆「出走」的心又開始蠢蠢欲動,總想尋找涼爽的目的地出發,吹著涼涼的風,探尋城市魅力,解鎖盛夏的確,趁著週末去赴了一場來自會稽山下的邀約,與上虞,重逢在江南的夏夜。


【行程概覽】

本次行程,從杭州出發,到上虞遊玩3天2夜。主要行程線路,如下:

D1 祝家莊-陳溪風情小鎮-東山景區-風情街夜市

D2瓷源文化小鎮-鳳凰山遺址-中華孝德園


【實用攻略】

關於交通:上虞境內有高鐵、高速、國道、運河,如果是周邊遊,建議自駕。

關於住宿:上虞賓館性價比高,但上虞也有不錯的民宿可以選擇。

關於美食:水磨年糕、蓋北葡萄、黴千張等。

TIPS:夏日出行,記得做好防蚊防暑措施。


祝家莊景區

走進英台故裡,感受愛情的力量

祝家莊景區位於五龍山南坡,東靠鳳停山,南臨玉水河,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7700平米,建築面積3000平米。人物年代是東晉時期,祝府粉牆黛瓦、遊廊迴旋,整體風格古樸典雅,園林綠化栽植也將盡烘托江南古典園林之氣氛。由前廳、員外樓、英台樓三個主體建築及書齋、文心苑、戲台、假山等附屬建築組成,充分體現了魏晉時代的風貌特徵。

走進大門兩邊迴廊的牆上分別鑲嵌著古銅色浮雕。展示梁祝故事中的易裝求學、草橋結拜、十八相送、樓台相會、祭墳化蝶等情節。院落地上大家看到的是青銅器、青瓷,這些都是在祝家莊考古中發現的青銅器和青銅的仿製品。


陳溪風情小鎮

虞南山水勝景,陳溪為其精華

陳溪位於浙東名山四明山麓,東與餘姚山水相連,南與奉化風光相依,位於上虞區南部。素有「虞南山水勝景,陳溪為其精華」的美譽。 2011年獲頒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豐富的人文資源和深厚的歷史累積成為了虞南花園中最靚麗的風景線,是一個天然氧吧。在古代就有東漢的於吉,南北朝的陶弘景、杜京燦、孫綽,唐朝的孟郊,宋朝的陸遊、夏庚金,明朝的王守仁、張鳳翼、徐維賢,清朝的徐殿邦、孔稚圭、褚維垕等慕遊溪山水,並留下讚美陳溪風光的詩篇、散文。

石筍山位於陳溪鄉入口,達溪溪畔,就在通澤大廟的對面,離遊客中心不遠。與對面之石獅山隔溪對扼陳溪之門戶,因山上多處自然奇石景觀而得名。石筍山又稱釣魚山,因曾有先賢名人隱居垂釣於此而得名,該山位於陳、達、乾三溪之中,為四明、太平山之餘脈,其間奇峰怪石、峻嶺徒壁,茂林修竹,清流碧水,雙映石筍,花香鳥語令人陶醉。爬石筍山,登高遠眺,陳溪風情一覽無遺,象鼻洞、鷹嘴岩、雙石筍、釣台遺址等景更適觀賞遊覽,沿途有觀景台、雙竹亭、山頂平台等休憩地。

有小朋友在溪水,玩得不亦樂乎。


東山景區

門口就是巨大的「東山再起」的牌子。東山,又稱謝安山,位於上虞市上浦鎮境內,南距上虞城區13公里,水陸交通方便。根據《上虞縣志》記載,東晉名士謝安41歲前長期隱居此山,謝安隱居此山後,引出了許多令人神往的故事,便漸漸成了我國東南的一座名山。李白、賀知章、劉長卿、方平、蘇東坡、陸遊等,都曾盤桓其間,留下了不少著名的詩篇,成為唐詩之源。東晉昇平四年(西元360年),謝安離開東山從政,成為著名的政治家,成語「東山再起」即為此。

李白多次來到此地,拜祭東晉謝安。今天就做一會文人來探尋謝安之墓。

謝安墓居東山之巔,頭枕峰巒,襝衽「始寧」。左列東崗,右屏西嶺,負陰抱陽,藏風得水,乃一方福地。條石環砌的墳前,一方高過頭頂的墓碑數百年櫛風沐雨默默地挺立在這裡。謝公墓剛於去年整修完工,墓莊嚴肅穆,凸顯晉太傅的尊貴。墓地旁「始寧泉」三字清晰可辨,泉水碧綠似昔,四周古樟散發出幽遠的香味,令人思緒萬千。


風情街夜市

夜幕降臨的上虞,華燈初上,江景婆娑,涼風習習。與這座美麗城市相得益彰的美食、文化盛宴也趁著夜色熱鬧開啟。

上虞文化旅遊風情街週五夜市活動便在這夜色中拉開了帷幕。夜市坐落在文化旅遊味非常濃的風情街,於是這夜市便顧名思義是「風情街夜市」了。

越夜越熱鬧,文創產品、農創產品、四季仙果、農副特產等刺激著市民遊客的味蕾,也喚醒著上虞這座中國最佳休閒小城愜意的夜生活。風情街夜市以鄉鎮特色館、農小二聯盟館、大通電商館、集團文創館、最美人物館等16個場館為基本依托,開闢了「非遺市集、美味市集、文創市集、四季仙果、文化記憶和特別展示」六大特色展區, 「唐詩裡的中秋」、「祝福祖國」、「孝滿金秋」、「穿起秋味」等一個個應時應景主題在夜市中透過小型音樂會、實景詩歌朗誦、現場快閃、文化沙龍等形式得以呈現,讓夜市的文化特色更有生命力。


瓷源文化小鎮

第二天到了瓷源文化小鎮,這一站我覺得是帶孩子來必打卡的地方。

瓷源文化小鎮藝術引領區位於上浦鎮上風老廠區,佔地191畝,建築面積約17萬平方米,總投資5億元,主要有陶藝中心、接待樓、美術館、白明大師工作室、景德鎮陶藝大學上虞陶瓷高等研究院、顧氏越窯青瓷基地、古越軒收藏館、越青堂總部、中心廣場、後勤接待中心、入口廣場、藝術家工坊、研學旅行營地等建設內容,目標是建設成為全國瓷源文化傳播新高地,並以整個瓷源文化小鎮為依托,創建國家級研發旅行營地。

在這裡,大師也會為你現場展現整個燒製的過程。

根據大師介紹,這個燒製的過程也是非常的麻煩,這個泥土的韌性也是要求相當的高。如果韌性不夠,燒了以後就會化掉,如果韌性太高就會燒不透。我都想留下來學習當手藝人了。

展廳裡還有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讓人流連忘返。

瓷源文化小鎮,一望無際的荷塘讓人欣喜,悄悄採一個蓮蓬,不知道會不會被當地居民罵?


鳳凰山遺址

「九秋風露越窯開,拿下千峰翠色來」

鳳凰山考古遺址公園位於紹興市上虞區上浦鎮大善小塢村的鳳凰山東麓,隸屬於瓷源文化小鎮文化展示板塊,是紹興地區首個青瓷主題文化遺址公園。

公園位於紹興市上虞區上浦鎮大善小塢村的鳳凰山東麓,隸屬於瓷源文化小鎮文化展示板塊,是紹興地區首個青瓷主題文化遺址公園。

公園以鳳凰山窯址、禁山窯址等上虞早期越窯重要考古發掘遺存為依托,匯集遺址文化景觀、傳統聚落景觀、鄉土農業景觀、生態自然景觀為一體,是具有遺址保護、科學研究、教育展示、文化傳承、旅遊休憩等多種功能的文化旅遊勝地。

沿著山而上的碎石小路,是通往山上的兩處景觀盒,這是公園的製高點,可以俯瞰整個公園的風貌。在公園沿山區分佈有東漢至三國西晉時期古窯址11處。其實上虞作為中國青瓷的發源地,其境內曹娥江兩岸青瓷窯址星羅棋布,發現有商至宋歷代古窯址近400處,現擁有小仙壇青瓷窯址、鳳凰山窯址群等2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窯寺前青瓷窯址、鞍山龍窯遺址等2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晾網山窯址、長宇灣窯址等11個區級文保單位。

上虞博物館有2萬餘件藏品,越窯青瓷佔了將近一半,17件一級文物中,越窯青瓷佔16件。上虞現有越窯青瓷非遺傳承基地7處,「越窯青瓷燒製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越窯青瓷被稱為\"母親瓷\",持續燒製了1000多年,於北宋末、南宋初停燒,是中國持續時間最長、影響範圍最廣的窯系。

坐著電瓶車下山的時候,盤山有一個友誼水庫,同行的友人還稱讚這是上虞的翡翠湖。遠遠望去秀麗的山脈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這個友誼水庫美得不像話。


中華孝德園

精美絕倫的建築和雕刻藝術。

中華孝德園坐落於上虞城區西南鳳凰山以東、曹娥江以西,是省級曹娥江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景區是以虞舜和孝女曹娥兩個中國古代道德、孝德典範為核心題材而建的,是一個孝文化主題樂園。總面積37.5公頃,總投資3.5億元。除了大舜廟,還有「江南第一廟」之稱的曹娥廟。曹娥以投江尋父,負父屍出的剛烈壯舉孝感動天,塑造了黎民百姓、布衣草根們的孝行楷模,被列為二十四孝女之首。大舜是中國古代「三皇五帝」之一,他在「父頑、母嚚、弟傲」等情形下,依然百般忍讓、以仁義孝悌之心感化家人,被列為二十四孝男之首。大舜和曹娥是孝行的典範,他們都為上虞人,孝德文化已成為上虞文化一抹鮮麗的亮色,也成為上虞的名片,上虞因而被命名為「中國孝德文化之鄉」。

舜耕群雕

大舜廟景區內的鎮園之寶-舜耕群雕。它是以「象耕鳥耘」的典故為背景,由國際工藝美術大師韓美林設計製作的,是目前國內乃至亞洲最大的群雕石像。

這群舜耕群雕,形象展現了舜披星戴月勞作,象為之耕,鳥為之耘的場景。舜耕群雕總長68米,高27米,採用北京房山的芝麻白花崗岩雕刻而成。它由虞舜像,8隻大象和六隻小象組成,其中虞舜立於大象背上,左手扶犁,右手擎托日月星辰,氣宇軒昂。每隻象的身上都雕刻了吉祥紋飾,尤其是6隻小象,在像群周圍嬉戲,生態各異,栩栩如生,為整組作品注入了靈氣。遠遠看去,大舜駕馭群象耕作,一派奔騰景象,魏偉壯觀。這一巨雕用了1萬餘噸花崗岩毛石,這些毛石分成1251塊,在河北製作後,大像石塊用51輛30噸大卡車才運完。其體量之大,氣勢之恢宏,堪稱亞洲第一。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