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雨中漫步江南水鄉紹興,聆聽小橋流水人家的故事。

雨中漫步江南水鄉紹興,聆聽小橋流水人家的故事。


十三年前第一次來紹興,那會匆匆忙忙來了也沒有好好去逛逛。十三年後我又一次來到了紹興這座江南水鄉,對這座城市了解最多的莫過於小時候語文課本魯迅寫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了。紹興是魯迅的故鄉,有著深厚歷史的文化古城,孕育了許多文人雅士。這次讓我重新認識了紹興這座水鄉小城。讓我感嘆萬千,坐上烏篷船慢慢前行,感悟這座小橋流水人家古色古香的建築,讓我再一次認識你。

外頭下雨,走在江南水鄉紹興倉橋直街看河兩邊的燈光亮起,小橋流水人家的景緻盡收眼底。

漫步在書聖王羲之故裡,走在小橋流水青石板路上,一條條古老的小巷子還保留著從前的建築模樣。


在魯迅故裡,感受小時候課文裡的情景

小時候在語文課本裡就有讀過魯迅寫的文章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孔乙己》、《阿Q正傳》等等課文,最熟悉的莫過於《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了,有幸今天就來到紹興親臨現場看三味書屋那幾個和課本上一模一樣的字,讓我感嘆萬千。一早就來到了魯迅故裡,這裡已經成為了紹興的最著名的景點也是地標了。來了紹興沒來這裡看看感覺就像是沒來紹興一樣。來的時候剛好趕上了下雨,下著雨逛魯迅故裡更有感覺呀。

紹興魯迅故裡有魯迅故居、百草園、三味書屋、魯迅祖居、土谷祠、長慶寺、魯迅筆下風情園、紹興魯迅紀念館等一大批與魯迅有關的人文古蹟 。就在魯迅故居前面寫著「民族脊梁」的一面牆這是為了紀念魯迅而寫的。人間最美四月天,下著細雨的紹興,走在魯迅故居的石板路上,兩邊翠綠色的樟樹正舊葉換新葉綠意盎然。

這些景點現在全都是免費開放,進去後便來到了魯迅故居周家老台門,進去後可以見到以往建築江南的獨特建築風格,來到了大堂,在大堂的兩邊還有各種房,有書房,餐廳,佛房,琴房,洗漱房等等在眼前被呈現出來,來到這裡彷彿就像是把我帶到了那個年代一樣,古老的建築,舊家具,書桌,椅子等等。也許在課本上和現場看到的景像是不一樣的,只有到了現場才會體會到那個年代古色古色的氣息。

經過大廳後來到後面大多是起居房,外面還在下著雨,這種江南建築一般都只有兩層高,中間有個天井,下雨天的時候,一方面可以採光,另一方面下雨了可以排水。來到一個睡覺的房間,古老的木床,化妝台,衣櫃,桌子等等家具,以往的生活起居在這裡呈現得淋漓盡致。要是沒有來到現場觀看還真不知道以前原來是這樣的家具。也許在電視上看到的會相對多一些。

來到廚房間,很大的爐台,廚房裡的餐具一應俱全,就連磨台也有,裝酒用的酒壺,這就是江南水鄉以往家裡廚房的所有家具體現了吧,獨特的爐台還是第一次見到,你會發現在爐台旁就有一個很大的水缸,在以前沒有像現在這樣有自來水都是井水里打水先打到這個水缸裡蓄水,煮飯的時候再從水缸裡打水,還有兩個水桶放在地上,方便打水。牆上還掛著裝菜用的類似箱子一樣。要是沒有到現場看到這些還真不知道以前的廚房原來是這樣子的。


三味書屋的房子,和課本上看到的不一樣

參觀完後就到對面三味書屋繼續看看,要走過一座小小橋就來到了三味書屋,石板路面被遊客走得光滑發亮,橋的下面小河裡還有紹興水鄉的標配烏篷船正等待著遊客上去坐呢,不過下雨天遊客相對來說較少一些,另一側是一條長長的小河,在這裡感受到了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色,在以前水運比較發達,走出家門就可以搭船。


進來後先來到思仁堂,牌匾下方是一幅畫一對對聯,放著木椅子,旁邊還有幾間臥室以及書房等等。房間裡古老的木床,衣櫃,化妝台等,以前家具一般都是木質的比較多。這邊建築和對面差不多,房間的格局都一樣。

再往右側走繞一圈就來到了著名的三味書屋了,中間掛著一幅畫,畫中有一隻鹿,畫中的「伏鹿」象徵「福祿」因為當時讀書人都是為了高官厚祿。旁邊還有魯迅的老師壽鏡吾的畫像。這裡是魯迅12歲至17歲求學的地方。以前上學沒懂什麼是三味,難道是各種味道的三味嗎?來到這裡才知道原來三味並不是我們常說到的各種味道的味,而是指「三味是以三種味道來形像地比喻讀詩書、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幼時聽父兄言,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菜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酰醢。

屋子裡,好像是中國舊式的客廳,這在今天的青少年看來,是會感到奇特的。學生的座位一共有11個;魯迅的座位排在北牆邊,是一張帶抽屜的長方形桌子,桌子後面放著一張略嫌低些的椅子。這兒光線很暗,空氣也顯得潮濕。他的書桌右角,至今仍刻有一個約一寸見方的「早」字,刀法簡樸挺直,它是魯迅幼年手刻的一件極為珍貴的木刻文物。至於它的來歷,據說是這樣的:有一天,魯迅上學遲到了,受到塾師的責備,他就用小刀刻下了這個方正的「早」字,來督促、提醒自己不要遲到。從此,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看完三味書屋讓我更能體會到魯迅當年在這裡讀書的情景,從課本裡讀到的和現場看到感覺不太一樣,現場看到更多課本裡沒有的,從三味書屋出來後沿著石板路往前走就來到了魯迅紀念館。


在魯迅紀念館,了解魯迅的生平事蹟

魯迅紀念館以「老房子、新空間」的設計理念,使其與該地區傳統街巷肌理保持統一。紀念館外部為紹興台門建築形式,主入口採用紹興傳統竹絲台門。紀念館環境幽雅,廣場及各入口室外地面均採用紹興傳統的青石板地面。其中展廳和魯迅祖居毗連的綠化巷,栽竹疊石,花木扶疏,更是紹興的典型傳統天井庭園。進入序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尊大型青銅座像,坐在鮮花叢中的魯迅,表情自然,和藹可親,儀態從容,更多地表現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實面貌。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孿牛」就在牆上。

一層展區從魯迅的祖父祖母開始,魯迅從小到大的事蹟,紀念館內部多採用雕塑、不銹鋼裝飾牆面,以現代化展示手段加強了紀念館建築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感染力。展覽透過大量的實體、手稿、照片、書信、圖表、模型等展品,採用現代化展示手段,如多媒體觸控螢幕、三維立體成像及魯迅與閏土、魯迅與藤野等模擬人物蠟像,生動地再現了魯迅一生的光輝業績。


魯迅故居,後面就是百草園


來到魯迅故居,進入看到完整保存在魯迅小時候居住過的房間裡,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提到的百草園就是這裡了。魯迅故居反映了當時魯迅小時候在這裡生活起居等事,從小就在這裡長大,房間裡有書桌,讓我聯想到當時魯迅在這裡寫作的場景。

再從大廳後面走就來到了課本上的百草園了,這個園子現在被修整得整潔,還種上了油菜花,這裡會根據不同的季節來種不同的花草,旁邊的樹木鬱鬱蔥蔥,還有蔓藤和飛鳥蟲獸,是小朋友遊玩的好地方。魯迅兒時和他的小夥伴們就常來這裡玩耍嬉戲,或採紫紅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或捉蟋蟀、玩斑蝥,有時挖何首烏的塊根,有時摘木蓮藤的果實,夏天在樹蔭下納涼,聽蟬鳴唱,寒冬在雪地上捉鳥雀。

百草園的動植物,有可看的,有可聽的,有可玩的,也有可吃的,對兒童來說真有許多樂趣。即使現在「紫紅的桑葚,酸甜的覆盆子,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已難尋舊踪,濃厚的生活情趣依然帶給你豐富的想像。

在河兩邊是鬱鬱蔥蔥的樹,走在石板路上繼續往前走,輕哼著江南小曲,一轉眼陷片雨意朦朧的閒適之地。江南,如同一條透明的水帶,輕輕一抖,全身散落下無數晶瑩的光點。江南,如同一面水汽氤氳的鏡子,將日月星塵擁入交錯縱橫的水道中,獨自欣賞。江南啊,你清雅別緻,古韻深藏。江南啊,你水墨飄香,恬淡靜美。


周恩來祖居,明清風格的台門建築而建

紹興周恩來紀念館位於市區勞動路369號,係依托周恩來祖居、故居這處具有明清風格的台門建築而建,紀念館坐北朝南,平面呈三條軸線佈局,佔地3800平方米,建築面積2100平方米,為明清建築風格。現為國家AAA級景區、浙江省重點文物保存單位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周恩來祖籍是紹興的,少年時代的周恩來曾在此生活學習,受到故鄉歷史文化的薰陶和深刻影響。祖居旁邊是周恩來紀念館,當時去的時候已經到了下班時間關門了,沒有進去看看。沿著路走週邊有很多名人的故居,路過一處看到了著名的民族英雄秋瑾漢白玉的雕像,旁邊有很多鮮花,也看到了有人在這裡鮮花,紹興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城市,有太多名人在這裡了。走在紹興的大街小巷裡慢慢體會。


倉橋直街,感受古街文化,美得讓人沉醉

紹興,是個很神奇的地方,既有江南水鄉的柔情,又有繁華都市的熱鬧,而倉橋直街就是其中一處熱鬧繁華的地方。也許每個地方都有一條街每當假日的時候遊客就特別多,也是當地必去的打卡地這一。倉橋直街就是紹興水鄉最具代表性的古街之一了。倉橋直街位於越子城歷史文化保護區內,初次看它:青石板、濕苔蘚、烏篷船,一派小橋流水人家的景緻盡收眼底。


漫步在街道兩旁可以看到紹興特有的台門建築,還有不少商店、餐館特色小店、展覽館,整齊地排列在街道兩側給這片古老的街區,增添了不少的人氣。這條老街很靜,沒有太多的商業氣息,也少有熙熙攘攘的旅遊團。人來到這裡彷彿一下就可以融入它的生活裡。

紹興的倉橋直街很特別,它的熱鬧是晨起時巷子裡的爐火,是晚歸時家裡的橘色燈光,在街頭漫步你會遇到在這裡生活了一輩子的老人,嬉鬧的孩子,家門口的小貓。滿滿的,都是生活原本的樣子。尤其是傍晚的時候更能感受到老街不緊不慢的生活節奏。

走在光滑的石板路上倉橋直街兩旁有很多美食,也極具紹興特有的風味。在街上有販賣紹興黃酒、茴香豆等特色小吃的傳統小店,也有狀元大樓這樣有名的館子,在這裡你可以吃得很地道。趁著風景秀麗,人不是特別多的時候來這裡感受當地人的生活氣息。

書聖故裡,感受王羲之筆墨下的生活氣息

紹興書聖故裡歷史街區是紹興市區歷史風貌保存最完整的區域,薈萃著影響中華文化進程的紹興名士「書聖」王羲之和「學界泰斗」蔡元培的故裡,也是劉宗週、黃宗羲等歷代名士的求學聖地。景區佈局為前街後河,有眾多名勝古蹟,如蔡元培故居、戒珠講寺、蕺山書院、題扇橋、探花台門、太平天國壁畫等鑲嵌在街弄間。來紹興旅遊這裡也是不可錯過的打卡地。

來到這裡讓我想起了「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一句簡單的開頭,開啟了一段絕世佳作的流芳百世,古人的曲水流覷的盛況讓蘭亭成為無限風雅之地。紹興這座充滿​​書香氣息的江南古城,如同傳芳百世的典籍,源遠流長,靜靜地把紹興這座古城渲染成為一個頗具文化韻味的江南水鄉。書聖故裡,這裡不只書聖王羲之的展覽館,還有教育界的泰斗、曾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的故裡。這場靈氍秀、人傑地靈的紹興究竟還有多少我們沒有見識過的驚喜和韻味。

題扇橋:相傳有一天,王羲之在街上散步,看見一個老婆婆抱著一捆扇子在叫賣,王羲之看她怪可憐的,從附近店裡借了一支筆,拿起扇子,一把一把地寫上字。老婆婆一看,可急了,王羲之不慌不忙他說:「老婆婆,你只管放心,這扇子你拿到街上去賣,一百文一把,少一文也不賣。」老婆婆拿著這些扇子到街上叫賣。路人發現扇子上面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親筆題字,很快便把扇子一搶而空。題扇橋之名由此而來。

走在書聖故裡隨處可見王羲之的字跡,走在小橋上映入我的眼簾的就是這裡獨特的建築和民居佈局,這裡沿著蜿蜒的河道建設民居,建築整齊地沿著河岸緊緊地一字排開,鱗次櫛比。這些青瓦白牆的民樓倒映在水波不興的河面上,就像山水水墨畫中的景色一般清麗優雅,讓人有一種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受。

前面就是一個巨大的水池,池子裡面的水都是漆黑色的,池子的牆上寫著「墨池」二字。熟悉王羲之生平的人一看就知道這個池子的來源了。王羲之酷愛書法,他在院子裡練習書法的時候就會在水池中洗毛筆,日積月累,一池子的水就都變成了黑色,可見王羲之的刻苦和堅毅。

後記

紹興這個人傑地靈的江南水鄉古城,是許多人嚮往的書香之地,也是古往今來無文學大家前來求學的聖地。這座城市人才輩出,有魯迅故裡、蔡元培故居、周恩來祖居、秋瑾故居、王羲之故居等等名人故居,當你走在這座城市的時候,請放慢腳步慢慢的品味這座城市獨特的魅力,品嚐當地的美食,會讓你難以望念念念不忘的江南水鄉。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