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紹興,一個具有多重風味的城市。

紹興,一個具有多重風味的城市。

紹興,一個具有多重風味的城市

早就準備了紹興遊,陰差陽錯,終於在歲末的12.27結隊成行。結隊的成員,還是ping、ting、ying,和我。

第一天的計畫:D1,週日,12.27,上海-210km,3h-安昌-13km,0.5h-柯岩-13km,0.5h-紹興,整一天安昌古鎮,柯岩景區,晚上紹興,宿紹興世茂皇冠假日酒店。

這是一條曲折的鄉村到城市的路徑,事後我們四個感覺一個字,都是累!

7:40出發,10:30到達安昌古鎮。

江南水鄉,小橋流水,粉牆鱗瓦都是標配,歸屬同類的安昌,無出其右,自然不會缺少,但安昌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最大看點,就是中國的師爺故鄉,天下師爺出紹興,紹興師爺出安昌!最早了解的師爺,是在陳道明主演的電視劇《紹興師爺》,台前幕後,官場民間,見識了陳道明串演的各式各樣師爺,協審刑案的,是刑名師爺,處理稅賦的,是錢谷師爺,起草公文的,是書啟師爺,負責稽察的,是徵比師爺。明清兩朝,許多名士都曾有師爺的經歷,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有徐文長、鄔思道、汪輝祖。

我們來到師爺館,已是13:00,這是一處收費博物館,在前除了沿途景點的觀覽,就是沿途吃食的光顧,包括商澤遺國棚廊裡的油墩子攤,穎安橋下的清朝餛飩店,還有就是石雕館旁的越香王老漢臭豆腐舖。

師爺博物館依托婁心田師爺故居而建,婁家台門,乍一看門廳狹促,四周房屋牆體森嚴圍成天井,典型的江南民居一顆印做派,入得台門,別有洞天也是深宅大院,第一進“斯干堂”,第二進“秩斯堂”,第三進“鑑知講堂”。每一進廳堂之間,設有天井,庭院深深,三進四天井的構造,這契合婁家當地望族的身價。

我們依序進入,依序登樓,又依次退出,鑑湖越台名士鄉,其中的少數出將入相功成名就,而絕大多數則棲息在幕僚師爺的舞台,為生存計,為名利計,為天下計,這是我們在師爺館的所見所聞,所學所得。

同樣的付費景點城隍殿、穗康錢莊、石雕館、宣卷館,穗康錢莊是我們的疏漏,其它幾個大多一晃而過,印像不深,依稀記得宣卷館最顯眼處就是一戲台,傳承的是紹興地區非遺保護的一個曲種;而免費的天官第,律行慈舍(越興私塾堂),卻讓我們一駐足,一遲疑,感慨良多。

天官第,一處官宦人家的舊宅,系蕭山望族沈以庠康熙年間遷徙安昌所建,至於天官第的來由,乃是其子沈士本,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進士題榜,博取功名,官至吏部郎中,吏部舊稱天宮,故所建宅第題額天官第。大宅坐北朝南,五進四院,前設東西台門,內砌照壁,製式中庸,然氣勢威嚴。

我們所進,已然不辨東西,東台門據悉因太平軍兵燹毀損,我們走過的應該不是東台門。天官第酒香稻香潑茶香,香氣襲人,尤以最為擅長的醬醉、稻米製作為觀光主題,結合民宿、茶飲、城市書房,舊瓶新酒,文旅創意,好這一口的我們,不經意轉入此中,雖難說得其精髓,但天官第醉製品工坊的整個生產流程:糯米+鑑湖水-浸米-蒸米+淋飯-拌藥+搭窩-糖化+儲存-加麴+加水-開耙-灌壇-成酒-元紅(女兒紅、狀元紅、花雕)-香雪(陳年糟燒烈酒代水用淋飯法釀製而成)、加飯(釀造之初先做成元紅,再額外加料兩次發酵,俗稱加飯)、善釀(以存放1-3年的元紅酒代水釀成的雙套酒,即以酒製酒) 、太雕(紹興勾兌黃酒的俗稱,非原味黃酒,由3-5年的加飯和3-8年的善釀,按比例勾兌而成),我們也是靜下心,敲黑板,做筆記,劃重點,學習了!

華麗轉身的天官第,並沒有因此怠慢曾經的原汁原味,留出了木樑石碑,留出了粉牆花園,還有書齋,還有茶亭,復古的極簡,讓我們一眾平頭百姓,能夠不用躬身進得門來,駐足留步,或一敘,或一坐,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律行慈舍,一家待客驛站,在去師爺館的道上,這是我們來去匆匆偶然的遇見,當時的感受就是前恭後倨,本也開放,留出讓人憩息的空間,但加封的復旦校友會名頭,溫柔中的霸道,自帶圍城,無言之中了卻了我們的念想,這年頭,思想的貧窮不會焦慮,物質的貧窮才足夠焦慮,我們不再遲疑,抬步走嘍!

師爺館遊閉,就是我們回走,過河對街,多是民居,沒有了剛才的騎馬翻軒,沒有了商販的賣力吆喝,遊人都去了哪裡,一大半還是在對面商號林立的河街。我們從海鹽碼頭,到民俗風情館,到安康寺,直到中國銀行舊址,此刻,眼見才感覺一亮,街道眾多的磚木土味民居,突兀一幢現代水泥構件,貿貿然這是安昌曾經的地標,這是不同以往的新事物。

走進一看,麻雀雖小,也有襄理、夥計,不過這是假的;也有帳台、銀庫,這倒是真的。

仁昌醬園就在銀行舊址的東段,兩者只差一座中南橋的距離。仁昌醬園,本是我們最早看見的景觀,卻成了我們最後的涉足。

仁昌醬園創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前店後廠,初始規模僅百餘醬缸,到如今已發展成為一家佔地18000平米,建築6000多平米,醬缸500餘只,專營醬油、米醋、腐乳的大型調味龍頭公司。

我們的所見,是百年仁昌,一間免費開放的主題博物館,露天的醬園,整齊擺放著成百的醬缸,這七石缸做成的醬缸,上覆鐵皮頂蓋的箬笠將軍帽,內存發酵醞釀的黃豆麥粉,暗香盈盈,每逢朗朗晴日,都會有神奇發生。今天不是艷陽天,要不定然是醬香撲鼻。

至此,安昌古鎮的經典行程,我們算是套路了一回,應該承認我們大條並不細微,如果我們夠幸運,趕上古鎮的臘月風情節,我們真還能感受安昌別一番風俗年味。

其一:東市打醬油,西市灌臘腸,南市舂年糕,北市扯白糖。

其二:心繫烏篷船,往​​來河街旁,人間喜樂事,台門新嫁娘。

14:00,我們離開了安昌古鎮,但我們的身上,卻各自留有酒香、稻香、茶香,以及醃臘油膩的醬香,這是安昌醇醇的獨一味,我們揮一揮衣袖,可以回味很久很久。

安昌古鎮補闕:廊、橋、亭台、舊宅。

安昌古鎮的廣場一角:

安昌橋、陽明橋、水閣橋:

宣卷館的亭和台:

知識小秘訣:紹興宣卷,是一種具有宗教色彩的漢族地方饒舌藝術,主要用於獻神祈福,是浙江紹興地區的「五大曲種」之一。紹興宣卷流佈於上海、杭州、蘇州、紹興、寧波等地。 2008年6月7日,浙江省紹興縣申報的「紹興宣卷」經國務院核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敦誠堂的庭樹嘉木:

以後的路怎麼走?走累的ping一臉迷惘,當然順道走柯岩景區!

15:00,車停柯岩景區停車場。緊接著就是辦理門票船票,ting和ying,付費,水路全程烏篷,ping和我,免費,全程畫舫。柯岩景區包括柯岩、鑑湖、魯鎮三個景點,我們遵從網路上的建議,遊程順次柯岩、鑑湖、魯鎮。

說的是,柯岩,我們來了!但照片最誠實,第一張留照卻在鑑湖,也就是鏡湖。

柯岩博大深邃,檢票口過後就是短牆圍欄,其間闢有台門可以入徑,一曲二直,一旁碑亭絕勝亭,另一旁照壁一柱燭天,過了楓林夾道的坦途,便是天工大佛,矗立於一汪碧水深潭,這是柯岩景區的首要,有人膜拜,有人注目。

水潭邊置有警示銘牌,斯處深5米,斯處深10丈,時時告誡遊人不得逾越擅入。

大佛東側,雲骨傲然,譬如飛來峰,又若風動石,其實為人工採石所致,年代始自隋唐,我們不禁由衷讚歎古代石匠的手藝,不僅了起來,而且還有傳承,多少年多少代刀劈斧削,最終打造成上寬下窄舉重若輕的雲骨,看似搖搖欲墜,卻也千年不倒,神吶!置頂雲骨,遙見一香爐,爐柱晴煙,中聽不見。一側翠柏,咬定柯山,傾其一生,相伴相伴。

天工大佛的身後,是普照禪寺,為越中名剎,禪寺始創於唐,曾名大佛寺、柯山寺。明萬歷年間由黃遒吉重建,更名普照寺。寄寓「佛光普照」之意,後毀於兵燹,1996年重建。我們路過,留了照片,僅到此一遊,別無下文。

前面一處石文化館,ting和我是進入探究一番的,柯岩名字的由來,古時越地,喬木謂柯,就地取材,以柯做亭,亭名柯亭,置身柯橋的柯山,柯亭見證了柯山歷經採石,成為柯岩石佛與雲骨的歷史。石文化館內置後門,後門外就是柯岩、七星岩。

幾個遊客面對七星岩一驚一乍,指指點點,這是他們的興趣點,我們也得趣湊熱鬧,順著他們指點的方面,真真切切大岩壁的褶皺下,竟然有著燕子安居的雀巢。

石文化館外的ping和ying,也有去處,這是一條滿屏楓樹的坡道,颯颯紅葉,ping是眼見,ying是影集。

以後我們四個,就是往柯岩碼頭走,ping和我走得急,很快來到玉帶橋,站立橋上,四周景物環侍,路途中的鏡中鏡酒家,水中央的社戲台,橋底下的烏氈帽亭,還有前方的石竹居。

自然也有不急的,ting悠閒漫步,過了好久才在鏡中鏡酒家露個臉,而ying還不知在哪個犄角旮旯,散兵游勇,說起來都是累吶!

歇歇吧,看看風景,時間16:00,擠擠總還是會有的。

前面的大草坪,是越中名仕苑,許多紹興地區的高貴人士,包括指點江山的領袖,風流倜儻的名士,都豎立最有神采的雕像供人瞻仰,我們只在鄰近的長椅小坐片刻,便往柯岩碼頭。烏篷價走高端,畫舫人接地氣,工作人員示意,可以屈就,不得高攀。

16:10,我們四個坐上畫舫,啟程往鑑湖古纖道碼頭。所謂的鑑湖景區遊覽,其實就是行舟鑑湖,走上一段古纖道。

古纖道又稱白玉長堤,距離古纖道碼頭不遠,當我們越過系錦橋,便是青條石古纖道的開始,我走在頭裡,ping是緊隨,ting和ying則落在後面。起初的道,相對平直,沒有坑洼,兩米見寬,因為單行,行走並無困難。直到一座小橋過後,道一下瘦身抖豁起來,我留神走到對面的葫蘆醉島,回首,ping大氣不出,目不斜視,ting和ying則在百步開外無名橋上。

相比較古稱八百里的鑑湖,古纖道只是鑑湖水面上的一小跨,我們不會有舊時纖夫步履的沉重,跨過之後,鑑湖遊覽自然降下帷幕,以後便想著回魯鎮。

在等待畫舫的當口,同遊的兩個女孩路痴臉盲,執念這裡就是魯鎮,你們確定?等轉過神,訕然一笑,沒心沒肺又回復到拍照的常態,背朝落日,拗起造型,我們見過,這形體飛揚,還真是有點難度。

16:45,畫舫姍姍而來,我們登船後,就往魯鎮,到達時,天色已晚,我們夜遊。

魯鎮,本是魯迅小說的虛構,定型為主題公園則是今人的創造,奎文閣、戲台、魯家祠堂、靜修庵、鎮公所、土谷祠,這些地標建築,在今日魯鎮都有花式呈現。

魯鎮,江南水鄉,景點多由各式橋樑串聯。奎文閣,我們初見是在畫舫,再見已是在含鏡橋;雙面戲台,是在大川橋過後;安吉橋向西,是一石居的品酒坊;祈福橋往東,是魯鎮的大宅門魯府;利濟橋外,有靜修庵;即便到了魯鎮邊緣,也有公路橋,橋一側燈火闌珊處,亮眼的是民宿別處,大名街電。

我們直覺有點走偏,便忙著從中修正,從民宿街電(柒舍壹宿)轉道魯鎮主街,一來二去,鎮公所打烊已無人辦公,倒是紹興菜館的伙伴勤勉,吆喝著招攬遊客。

魯鎮街上多的是外客假洋鬼子,土生土長的孔乙己、九斤老太、阿Q、祥林嫂,一時間難覓食踪影,可能我們入戲不深,沒有去到酒館,沒能深入民居,如果此時我們放下身段入鄉隨俗,有可能聽到故事新編,也可能敘叨一代不如一代,高亢時,來上一句革命了,囊中羞澀時,窮酸一聲多乎哉不多也!

魯鎮的牌坊,是我們走出魯鎮時的所見。

時間已是17:40,安昌古鎮的臭豆腐早消化殆盡,我們四個又飢又累,我提議是否肯德基或星巴克將就,ping、ting和ying,較真認死理,三票對一票,正餐就是要正式!

真到了正餐時刻,正餐的店,那是在我們從紹興鄉村進到紹興城區,辦妥勝利東路379號紹興世茂皇冠假日酒店的住宿(18:45),休息半個小時,循跡尋寶記世茂店,到店入席,19:30!

店小二遞上單頁筆勾的菜單,而講究的我們總覺得儀式感不夠,要求換上大本的,順勢叫上紹三鮮、油炸臭豆腐、炒三絲、粉絲娃娃菜、花雕醉黃魚,外加一壺米酒,兩碗米飯,店小二奉承一句,好眼力,都是招牌菜,只是這時點,油炸臭豆腐難辦,已告售罄。

米酒,ting、ying和我滿上一杯,ping以茶代酒。

乾杯,我們的正餐開始了:第一道菜紹興炒三絲,十分家常,韭黃豆乾肉絲,三絲碰頭,竟碰撞出不尋常的風味,韭香豆香肉香,外加一份紹興特有的醬香,色重味釅,適合下酒,較適合下餐。

上海也有一道三絲的名菜扣三絲,筍絲雞絲火腿絲,擺盤精緻,入口細膩,與其說是品味,不如說是吃刀工手藝,相比較紹興炒三絲,擺上餐桌,大眾食材,走的是親民路線,傳遞出來的是江湖重油重色和重口。

第二道與第三道菜幾乎同時上桌,紹三鮮,鮮,頭鮮!粉絲娃娃菜,絕,絕味!

紹三鮮,我們第一印像有點像東北的亂燉,其實它是有800年的傳承,從宋高宗賜名開始,就一直位列紹興菜的頭牌,紹三鮮上桌,滿滿一鍋,熱氣騰騰,有肉,有蝦,有鮮筍,有木耳,丸子Q彈,腐竹入味,哈哈,南波萬,我們是竭其能,也盡其湯。

米酒已經不多,再來上一杯? ting擺手,掩住杯沿,由著ying和我慢慢將剩餘的分了乾了。

粉絲娃娃菜,就是蒸菜,蝦仁粉絲甘作輔菜,讓原本平民的白菜透出了一道蒜香的金黃。我嚐鮮,入口怎麼就有粉絲扇貝的口感,一定是膏湯煨制,造鮮造到了這般高度,大廚用心了!還有主材娃娃菜,甜美糯軟,就連菜底下的湯汁,也能封住我們的嘴,管住我們的胃,我蘸上湯汁,不知不覺,小一碗白飯和著下了胃袋。

最後的一道菜花雕醉黃魚,算是硬菜,好吃到爆,一句話點評:有黃魚鮞的鮮度,絕沒有黃魚鮞的硬度。此刻我舌頭犯二有點轉不過來,花雕醉魚,米酒醉人,寄語東城沽酒市,拼一醉,當下歡樂當下樂。

我們光碟了,20:45,結帳,某網有5折的優惠。以後就是回飯店歇息了。

第二天的計畫:D2,週一,12.28,紹興,上午書聖故裡、蕺山題扇橋、蔡元培故居、城中八字橋(八字橋歷史街區:廣寧橋-八字橋),下午東湖,宿紹興世茂皇冠假日酒店。

一覺睡到自然醒,7:30,沒叫上ting和ying,就ping和我二個,出飯店,逛在附近的梅龍湖公園,偌大的公園,往來的就ping和我,水面空濛,我們空轉,好景不過我們的住處世茂皇冠假日酒店。

早餐是飯店的自助,我們四個細嚼慢嚥,花了一個小時。

9:30,準備出發,往中興路的書聖故。飯店侍者友好,應我們所請,叫了出租。書聖故裡,原指王羲之的故宅戒珠講寺,現已拓展擴延,形成東起中興路,西臨解放路,北接環城北路,南連蕭山街,方圓0.8平方公里的一大片古老街區。

這古舊街區,一定有許多故事傳說,這些故事傳說的最終指向,一定聚焦於遙遠年代特定的一位人物,那就是王羲之。我們從西街東首進入,到戒珠講寺也就區區百餘步,不多的時間,不多的距離,我們已穿越千餘年的時空。

往事越千年,當年,玲瓏少年王羲之久慕書法家張芝草書奔放,又敬其「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刻苦,發憤立志,無論春秋,不管寒暑,終將宅前一池清水,染成墨色,水池易名墨池,從此會稽山陰,常年留存有紙墨清香。

墨池一側舊宅粉牆,臨摹有王羲之的二謝帖:二謝面未比面,遲諦良不靜。羲之女愛再拜。想邰兒悉佳。前患者善。所送議當試尋省。左邊劇。這時的王羲之已是倜儻之,陳郡謝氏的謝安謝萬,相互交好,手札問安,是為常事。

想起蘭亭集序,一場風花雪月但不油膩的讀書盛會,沒有鬥富,只有詩情,王氏中人凝之微之獻之,由年長的羲之帶隊,謝族的謝安謝萬兄弟相伴相隨,還有孫綽郗曇一眾,群賢畢至,少長鹹集。一覬一詠,暢敘幽情,俯仰之間,快然自足,心如澄水,感同玄味,事外有遠致,適我無非新。

西街西首,尚有一帖,姨母帖: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頓首、頓首。公頃遘姨母哀,哀痛摧剝,情不自勝。奈何、奈何!因反慘塞,不次。王羲之頓首、頓首。系王羲之早年之作,親人已逝,哀哉!痛哉!

整本聖故裡,王羲之字帖共有四帖,除上述已見的兩帖外,得示帖題字於蕺坊橋畔,而快雪時晴帖則見帖於題扇橋堍,我們給出定位,到時會去尋訪。

不薄今人愛古人,換一個視角,王羲之,愛過,蔡元培,我們又豈敢輕怠,我們無縫銜接西街轉角的筆飛弄,一落深宅,磚木結構,是為民國大家蔡元培故居,今日此刻,10:30,我們晉謁。

這也是台門老建築,門廳、大廳、座樓,共有三進,撇開進館手機驗證的繁瑣,第一進門廳坐西朝東,門楣匾額「蔡元培故居」系藝術大師劉海粟手筆,門柱兩側,右聯“學界泰斗”,左聯“人世楷模”。進到館內,門廳已過。第二進廳堂及第三進樓房均坐北朝南,第二進一堂兩廳,已闢為陳列室,介紹蔡元培先生的生平事蹟,第三進則為主人的臥室寢房。

蔡元培歷經大清民國兩朝,在舊時代,他是舉人進士,但同時也是旅德旅法的留學研修生,從同情維新,到反清共和,中國近現代的大事件,許多都與蔡元培有關。民國建立,蔡元培一度從政,曾擔任北大校長,傾力支持新文化運動,他時代的北大,思想自由,兼容併包,以致孕育誕生了反帝反封建,擁抱德賽兩先生的五四。

出蔡元培故居,已是11:00,書聖故裡兩位巨擘,我們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以後就是筆飛弄、西街、躲婆弄、筆架橋、蕺山街的轉悠拾遺。

筆飛弄的深巷:

西街的施家台門,ying費時許久的地方:

西街的花築·奢,創意館驛,牆外一株楓,很是文藝。

西街的店招幌子,菸酒不分家,何況還有好茶好肉。

躲婆弄與筆架橋,一條直街,兩個稱呼,近筆飛弄一段稱筆架橋,靠蕺山街一段稱之躲婆弄。我們從躲婆弄西走,弄堂口但見一民宿飛白居,中段則是越釀工坊和銅雕館。

飛白居、越釀工坊,我們只是路過,而銅雕館,我們受邀造訪,博古架上,各式銅壺明碼標價,我們看過不談價錢。

從躲婆弄返身蕺山街,這條通達南北的大街,理應是書聖故裡的主街,前街後河,我們忽視了前街,走在後河,河上的鹹寧橋、蕺坊橋、題扇橋,我們都曾涉足。

蕺坊橋本就一孔平樑橋,十分低調,而木質蕺坊柱上的對聯,倒是值得高聲一讀:六朝雅韻蕺坊故裡字常來,千古流芳書聖才情人皆慕。這早就不是舊物件了,卻還是有著舊時代的情懷,我們不敢不敬!

身處橋頭,北望可以遙見蕺山書院文筆塔,往來中人,曾有師生之誼的劉宗週、黃宗羲、陳確,劉子大家,是與朱子同列,背後就是浙學淵源,蕺山學派,主誠意,崇慎獨;近觀可以目睹王羲之的得示貼,我所觀之得示貼,行文僅32字,卻是字字珠璣,草書飄逸,行雲流水,這契合名士狷狂不羈:得示,知足下逸猶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觸霧故也。遲散。王羲之頓首。釋文:來信收謳,得知您病情尚未好轉,非常擔心,我狀態也非常不好,明日出後才能出行,但因不想接觸霧氣。有待藥性發散。王羲之敬上。讀罷,直覺王羲之的圈子真的累,這心操的,但內卷中的圈子,不操心行不? !抱病還得到場互相問候,抱團取暖。

至於是處民居,鱗次櫛比,一水相間,樑橋貫之。我們要往南側的題扇橋,借臨河一條小徑,只是時不時礙了人們的洗濯醃曬。

題扇橋轉眼到了,一座單孔半圓石拱橋,前宋舊制,一上一下各一十九級台階,攀爬自不在話下。

題扇橋西首的題扇亭,設有圓桌石凳,可以讓我們借力一坐,揉揉,酸楚過後,得一番酸爽!

王羲之著名的行楷書帖快雪時晴帖,就在對面牆上,見字如唔: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這時的王羲之已經暮年,廟堂之外,大隱於野,世上本有許多無奈事,放下執念,心結就此一解,雪後初晴,回歸田野,何等的輕鬆愜意,花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水不可以無藻,山陰張侯,人生得一知己,不恨矣!

神一般存在的王羲之,後代書法家只能仰其鼻息,拾其牙慧,吳湖帆曾有尺牘行書,集右軍雅韻,借題發揮: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惠風和暢,遊目騁懷。呵,麗日清新,暢快淋漓,感情極盡會其心達其意者也!

時已12:00,我們循題扇橋直街,往下一景點城中八字橋(八字橋歷史街區:廣寧橋-八字橋)踏步而去。

沿中興路南走,一過勝利路,二過長橋直街,見到一條東西向河道,便轉入河道南岸,東去五百步,河道分出南下的支流,廣寧橋橫跨對面的主河道,我們隔岸,只是匆匆一瞥,順勢依南下支流右出二百步,就是八字橋。

上圖,廣寧橋隱約可見;下圖,八字橋赫然在目。

知識小秘訣:八字橋建於南宋嘉泰年間(1201年~1204年),兩橋相對而斜,狀如八字,故得名。八字橋為石樑橋結構,建於3條河道的匯合處,由主橋和輔橋組成,共有4組階梯。為三街三河交叉的四向落坡設計。橋東為南、北落坡,成八字形。橋西為西、南落坡。成八字形。橋二端的南向二落坡也成八字形。八字橋是紹興歷史文化的象徵之一。八字橋結構簡潔、建築穩固,展現南宋紹興地區建橋技術的成熟,為研究宋代橋樑建築技術及中國橋樑史的重要實物例證。

八字橋的N個八字,我們都走上一遍,又在橋底轉上數圈,橋東的北側落坡,一隻狗狗日頭下曬著太陽,賤賤的,憨憨的,這是狗狗賣萌的必殺技,我是入套。

12:30,應是午餐的時間,ting搜遍附近的吃處,入眼的就魯迅中路的鹹亨酒店中餐廳,叫上出租奔吃食而去。

就一刻鐘的時間,我們已在咸亨酒店下車,服務員熱情迎客,我們擇餐檯入座,點菜,事後感覺有些隨意,經典紹三鮮、咸亨素八珍、油炸臭豆腐、酒釀花雕蒸桂魚、香菇炒青菜、酒釀圓子羹,五菜一點心,不曾想店家很快就齊整了,只是這條魚,皮糙肉柴命硬,回爐又蒸上一回。

四人份的飯菜,到終了,還是有剩餘,太燒包了,佳餚鏤餘,鹹亨只鹹不香麼?一句話點評,鹹亨的臭豆腐,不得不說,真香!

餐罷,在魯迅中路我們放鬆走上一遭,這是一條步行街,今天我們只是魯迅故居、魯迅祖居、三味書屋外圍的踩點,明天我們會由淺入深,更進一步,沉浸式體驗一番。

14:00,我們搭乘出租,回世茂皇冠假日酒店,預計休息1小時。

15:30,我們來到東湖景區遊客中心,ting和ying付費,ping和我免費。

東湖景區素以山水盆景示人,蕭曹運河將景區分隔成二部分,簬簣園是引子,為前始部,東湖則是核心區域。箬簣園我們用腳可以丈量,河水湯湯,楊柳依依,一個冬日暖陽的下午,我們四個就在河岸,就在亭台,箬簣園,很少的遊客,我們享受的是VIP的待遇,任性隨意,或行走於畦,或流連於景。在接連跨過三座小橋,來到景區最為高大的攬月橋,橋底下的蕭曹運河告訴我們,景區核心的東湖,就已經呈現在眼前。

攬月橋的臨風而立,視線卻是回望。

東湖,可以繼續徒步,但我們選擇烏篷船,這是我們此行紹興唯一的嘗試,過陶園山門,就是烏篷船1號碼頭,就三位?我們回艄公,稍等,貼隔壁還有一位。待人頭湊齊,我們常規穿上救生衣,出發!

我們入船就是入湖,入湖就是入景,欸乃聲中,艄公手腳並用,一手劃槳,一腳搖櫓,我們看走了眼,不知不覺過了一座平板小橋,此刻湖面陡然開闊,一陣風過,我們破帽遮顏,回應的是幾個激靈。秦橋與霞川橋之間,烏篷船在仙桃洞喇叭洞陶公洞打了迴旋,我們得以近距離欣賞東湖崖壁形同潑墨山水的冷峻皴裂。

艄公繫船於稷壽樓旁的2號碼頭,這是我們船遊的終點,上岸,對面社戲台出演的樓台會,劇情已近結束,台上的演員轉著圈,不一會兒就沒了蹤影。

回走,在霞川橋,我們有了分道,ping猶豫片刻還是隨著ting和ying,繼續運河旁的便道直行,而我走在對岸的坡道,爬山涉水,或山徑,或汀步,這般艱辛,就我自知。飲淥亭過了,香積亭過了,在半城書店,轉道秦橋,ping和ting歇在對岸的長椅許久,而ying還在剛才分道的霞川橋萬柳橋取景拍照。

繼續回走,直到靜趣亭,直到陶社,在運河上的攬月橋,這次的視線是在東湖。

下圖是秦橋,半城書店的粉牆上,書有:我在半城,等風,也等你!野火燒天,風月難測,時不濟兮,此刻卻已是落暮!

攬月橋上,回望東湖。

16:40,我們在簬簣園放飛了無人機,只是錯過了東湖最佳鳥瞰的時間。

以後順著東湖出園的道,在公路邊,ting聯絡了網約專車回飯店。

17:30-18:45時段,是我們在飯店休息的時間,晚餐在哪個廚房?不妨有點追求,倉橋直街的尋寶記狀元樓店,一家好的廚房,可遇不可求,如果我們不夜奔實在是過意不去。

距離有些遠,但我們一時興起還是叫上出租夜奔而去。車上並不是點到點,僅僅到達外圍的城市廣場,時間19:00,好在距離我們目的地並不遙遠,我們可以逛上一段倉橋直街,再完善一件日常美事,尋寶記狀元樓店,那裡有我們的相好。

我們就從寶珠橋開始,這裡是不夜城,倉橋直街滿是人間煙火的誘惑,食肆遍地,商舖林立,遊人穿行其間,可以老土味,可以很文藝,網紅很多,但從中能夠超越的,就是夜空中瀰漫著的煙燻和醬香。

我們探源,循著煙燻醬香的氣息,撇開紛擾,來到了尋寶記狀元樓店!

進門左拐,鄰窗四人位的餐桌,就等著我們入座,店小二端上茶水,我們點單,菜單裡有我們的相好:冷菜茴香豆、桂花糯米藕;熱菜油炸臭豆腐、蒜蓉粉絲娃娃菜、黴乾菜燜肉、酸菜魚;點心狀元印糕;外加2壺紹興米酒。店小二接單唱票,我們又叮囑再三,臭豆腐,臭豆腐,臭豆腐,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店小二應諾,這個一定有!我們打趣,要是沒了臭豆腐,當心我們掀桌!

米酒來了,滿上,今天可是2壺,我們四個全都滿上。

菜,先端上的是兩個冷菜,茴香豆、桂花糯米藕,是我們臨時起意,激情發揮,這算作餐前佐菜,到飯局終了,茴香豆還有剩餘。

熱菜陸續上桌,蒜蓉粉絲娃娃菜、油炸臭豆腐、酸菜魚、黴干菜燜肉,我們兩次尋寶記尋寶,都尋到蒜蓉粉絲娃娃菜,它,應該就是我們的相好,色味依舊,好吃如昨!

炸臭豆腐,擱在石鍋,一打十二,塊塊金黃,像是未曾擺盤,其實用心細密,崇尚極簡。一塊臭豆腐,外觀立之有型,不鬆不垮,如果蘸上醬汁,放置口中,則鬆脆有加,或鮮香,或甜辣,此般刺激,即便最不敏感的味蕾,也會緊張,暴殄天物吶,讓人欲罷不能,我是上了發條,停不下來,蘸了辣醬,又蘸甜醬,一塊連著一塊。

酸菜魚,一道普通的家常菜,能做酸菜魚的店家多的去了,但滿滿一大鍋,能讓我們吃個底朝天的,就此一家,尋寶記狀元樓店酸菜魚!

黴干菜燢肉,我是有點納悶,究竟誰是主材?誰是配菜?帶皮五花肉置於黴乾菜上,抖抖的,還有厚度,這不僅鎖住了肉香,又添上十足的嚼勁。後廚加持了黴干菜的鮮與鹹,適度,不會太過;而大廚管住了火候,配上了蜜色的光亮。最後肉汁淋瀝於肉底下的黴乾菜,活色生香。

大家一個勁的點贊,就連平常最不待見的ping,也嚼上一口,嘖嘖稱奇。我吶,是一口酒,一塊肉,感覺油膩了,加上若干黴干菜,甚至夾饃包裹著,這口嚥下的,豈止是肉,是深深的幸福和極大的滿足,聖人有言:食色性也!

印糕,我們分著吃了,口感糯軟,有點熱,有點甜,ting不盡興,還打包一份。

我們的相好,在尋寶記,相好多多,純粹美食。

沒有不散的宴席,20:30我們走出尋寶記狀元樓店,我走在最前,貓膩吸貓館的貓咪,吸引了我的關注,小一會兒,ping、ting和ying還沒跟上,我歇腳在淺酌居酒屋前,又等上好一會兒。事後,ting說,禦龍井餐廳新鮮出籠的印糕,好看的,就是讓人邁不開步,沒辦法,只能人手一份,買了!哈哈,想來這禦龍井,這印糕,應是ting的別戀!

叫出租回到飯店,21:15,活動了一天,也該好好休息了。

第三天的計畫:D3,週二,12.29,紹興,上午魯迅故裡、沈園。下午回上海。紹興-140km,2h-花開海上生態園-100km,1.5h-上海。

一早,7:30,我拉開窗簾,36層高處,遠望卻是一片迷霧,迷霧深處山巒疊嶂,像極了海市蜃樓。天不算好,據說是冷空氣來了,要降溫。

早餐還是飯店底樓的自助餐,昨晚油膩了,今早我們清淡。

上午的去處已是既定,魯迅故里和沈園,出行有點程序化,依舊由酒店侍者幫著我們叫了出租,到魯迅故裡,大概9:15,上網預約了參觀,魯迅故裡有魯迅故居、百草園、三味書屋、魯迅祖居、土谷祠、長慶寺、魯迅筆下風情園、紹興魯迅紀念館等一大批與魯迅有關的人文古蹟,我們擇其一二,魯迅祖居(周家老台門),當仁不讓,我們必選,正待準備進入,檢票員擺手:門票!我們不解,嘟囔一句:不是網約?還要門票?你們到遊客中心一問便知。

疫情期間,網約、身份證書、健康碼、門票,一個都不能少!而且魯迅祖居,依規定得走偏門,就在遊客中心後面的一條甬道。

偏門不等於無趣,甬道也有風景,一處天井,種植嘉樹,一處明堂,疊石造山。

魯迅祖居一共四進,第一進,也稱台門鬥,儀門上魯迅祖父周福清的「翰林」匾,這是周氏家族在紹興400年的歷史中,最值得炫耀的功名,可冠之翰林第。第二進為德壽堂,是周族人的公共活動場所,德壽堂原名寧壽堂,因避諱,改稱德壽堂。第三進為香火堂,是祭祖和操辦喪事的場所,廳堂上方設一神龕,放置先祖牌位。現掛有「德女永馨」匾,意指德行和福氣源遠流長。第四進,前有廊、後有披,是周氏家族主要的生活區。

魯迅祖居,是依照周家最鼎盛時期為背景設計佈置,其實即便魯迅當時,也很少進到祖居,只是在祭祖時才偶爾光顧。

一條備弄,深宅中的捷徑,我們可以籍以繞行廳堂,備弄一側,設有幼童房、會客側廳、儲藏室、錢櫃、倉廄、廚房。

出了周家老台門,是步行街魯迅中路,一側魯迅紀念館,並不是我們的選項,我們的選項是其西側巷道仁裡的對街,周家新台門。

周家新台門,就是魯迅故居,其規模和結構與老台門基本相同,坐北朝南,青瓦粉牆,磚木結構。第一進台門鬥,第二進德壽堂,第三進香火堂。

我們跨進新台門,前面就是第二進的德壽堂,起初的感覺幾乎是與老台門的德壽堂一模一樣,實際上我們都知道,新不如舊,那時周家逼仄不堪,家境已經中落,所謂一樣,只是裝點門面,裡子早已破敗。

下面是兩處德壽堂,明眼人會發現其中的不同。

第三進的香火堂,如今成了陳列室,介紹周氏房族興衰,以及周氏三兄弟的事蹟。

魯迅先生故居,只是偏院一處舊宅。新台門西側邊門,有長長備弄可以直通,兩上兩底,其中一室,就是魯迅曾經的居處,簡陋至極,不再有翰林第的藻搃黼帳,但先生的第一篇文言小說《懷舊》卻在此完成。

百草園是周家新台門的後花園,在魯迅先生筆下,百草園前世今生,應該是: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現在是早已並在屋子裡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好文章,我得一氣呵成,繼續: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裡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長的草裡是不去的,因為相傳這園裡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

我們眼見的百草園,碧綠的菜畦,這個有;光滑的石井欄,這個也有。只是當下冬日的園子,誠如先生所言,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

我出百草園,出魯迅故居時,ping、ting和ying還在百草園中我不知道的什麼地方。我在旁邊的巷道仁裡,放飛了無人機,從空中俯瞰魯迅故裡的全景。

無人機再高飛一程:

放飛中,耳邊聽到ping、ting和ying在魯迅故居圍牆裡的談笑,我收回了無人機。

我們四個在仁裡集合,這時的天明顯灰暗起來,ting、ying慶幸,已將魯迅故裡的景色打包留在昨天的朗日里。下一個景點,是壽家台門的三味書屋。

壽家台門是魯迅塾師壽鏡吾先生的住家,整幢建築與周家老台門隔河相望,三味書屋就在壽家台門的東側廂房。我們循序,第一進,台門鬥,隱門上方懸掛著一塊光耀門楣的「文魁」匾。

第一進西走,穿過天井,是竹園,竹園北邊廂房“三餘書屋”,銘牌卻是三味早讀,實地考證這裡是三味書房的前身,一個書房,兩件馬甲。

第二進稱為大廳前,額枋懸掛著「思仁堂」匾。廳堂柱子掛一淺綠色木板刻製的對聯,聯雲:「品節泰山喬岳,襟懷流水行雲」。

穿過天井,即第三進座大樓。這裡分別是小堂前、書房和壽鏡吾先生臥室的原狀陳列。小堂前額上懸掛著一塊「重遊泮水」匾,這隻匾是壽鏡吾中秀才(入泮)的第六十年,也就是1928年,過世前的一年,他侄兒壽孝天送來祝賀的。

我們是由西往東逆時針行走,最後來到三味書屋,這是三開間的小花廳,坐東朝西,這原本是壽家的書房,自從壽老先生坐館授徒,便成了書屋學館。

魯迅對於三味書屋及壽老先生的印象: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匾和鹿行禮。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第二次行禮時,先生便和藹地在一旁回應。他是個高而瘦的老人,鬚髮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我們對於舊時私塾老師的刻板印象,真真切切大多源自魯迅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11:20,我們結束了魯迅故裡的遊程,起身前往不遠處的沈園。

沈園,一處宋代江南園林,位於魯迅故里東側,原為沈氏私家花園,歷經改建擴建,現在已形成古蹟區、東苑和南苑(陸遊紀念館和連理園)三大遊覽區域。

因為陸遊唐琬,沈園在人們心目中通常定位成愛情園,這裡的一山一水總讓人唏噓,這裡的一草一木總關情。我們從北門進入古蹟區,第一眼所見,斷雲石,像是在隱喻沈園裡曾經的那一段情緣似斷非斷;繼之問梅門檻,落在遊廊盡處,走上一程,滿眼都是風吹作聲的木製吊牌。我們前面一個小女孩,不知吊牌是何意,問一旁的母親,母親屏蔽了諸多少兒不宜,轉義說成是人們一個一個有待實現的願望,只要不斷努力,願望可以成真。哈哈,將愛情誓言變成成功學說教,這位母親是具有大智慧的!

宋池塘位於沈園中心,一池春水,一池蓮花,池塘東北,築有冷翠亭,我們曾駐足觀魚;而正南方位,則是孤鶴軒。

宋池塘西側,壘砌有湖石假山,拾階可以攀爬置頂,樵亭名閒雲,對應著水榭孤鶴軒,閒雲孤鶴,空谷傳音,加持漫山楓葉,亭外還有紅了的天外天。

返身宋池塘,再東,一處仿宋體的大庭院,金桂銀桂,名就雙桂堂,如果有時間我們四個倒可以坐下茶敘。

釹頭鳳碑帖位於古蹟區的最南,一堵牆頭,宛若哭牆,衰草斑駁,記錄的是一個不會遺忘的故事:錯錯錯,莫莫莫;難難難難,瞞著瞞,幽咽聲斷,如泣如訴,我們不忍卒讀,於是乎離得很遠很遠,坐在很遠的問梅門檻!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有不一樣的遊法,800年曆史的沈園,遍布人文古蹟,宋井亭的竹籬茅舍,六朝井的死水微瀾,孤村野徑,青燈柴扉,走一段遊廊,極盡地是問梅門檻;登一程假山,最高處是閒雲亭。曾經是陸遊唐琬喜慶,到頭來陸遊唐琬分手,不是七年之癢,也非紅杏出牆,這是一個叫作南宋的時代,男女間最為尋常的事,熟人社會,倫理綱常。陸遊還是那個才子陸遊,鐵馬冰河,男兒西北有神州;唐琬還是那個名媛唐琬,物是人非,天涯何處無芳草。只因而今,穿越的肆意,移情的濫覲,造化弄人,非得將你將我P成了陸遊P成了唐琬,徹徹底底來上一次絕望,直教人生死相許!

ping、ting和我,坐久了的一段瞎想,竟也能成文,而此刻的ying尚不知在何處,待ting找到時,ying帶了一樹紅楓,已是在東苑的歸途。

12:30,不早了,是要回去了!

且慢,莫辜負了沈園外的好風光,拉緊了,留了照。

也就一會兒功夫,街上空駛出租,我們搭上回了酒店,以極快的速度辦妥離店手續,午餐就在酒店的蘇面坊,ping和我是蘇式寬湯面,過橋八寶辣醬;ting亦寬湯,羅漢淨素;ying選擇重青的過橋雙菇寬湯麵。

13:30,就在我們正準備離開世茂皇冠假日酒店,天氣劇變,氣溫驟降,天降大冷於紹興麼?風中凌亂的我們趕緊的,上了自駕車,下架了花開海上生態園,直接回師上海。

一路的風雨,到達上海已是17:00,降溫不只是紹興,上海也在急劇爆冷中!

2021-02-06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