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一碗紹興酒,一場水城夢,紹興四日漫行記。

一碗紹興酒,一場水城夢,紹興四日漫行記。

提起紹興,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一壺上好的黃酒。紹興,猶如鑲嵌在江南的一顆明珠,是古鎮,亦是水城。紹興作為魯迅的故鄉,城市裡總帶著那麼一股濃濃的文學氣息,而紹興又因陳年的黃酒,又瀰漫著濃濃的酒香。時隔三年再回到紹興,這座水鄉古鎮似乎依舊保有它的那份古樸純真。

我帶著一份久違的江南情,再次來到紹興,在烏篷船上感受這個水城陳年的味道。自然與人文,在這裡融合得恰到好處。紹興就像一壺佳釀的好酒,品得越久,越是沉醉。

評論關於紹興

百草園的皂莢樹,孔乙己捻起的茴香豆,三味書屋兩百年的臘梅。

這就是紹興的鐘靈氍秀。

誰在紹興黃酒的微醺裡落下千行詩句,

又是誰在烏篷船裡穿越時間的牆。

在紫薇花開滿青石板的小巷中,

我一不小心,便誤入了這江南的絕代風華 。

在這次充實的四天三晚行程中,我幾乎跑遍了紹興每一個區,從古城到柯橋,從諸暨到新昌,每一站都讓我感受到紹興的與眾不同。

Day1:魯迅故裡-黃酒博物館-沈園之夜

Day2:柯岩風景區-魯鎮-兜率天宮-龍華寺-喬波冰雪世界-安昌古鎮-柯橋古鎮

Day3:千年香榧林-五洩風景區-越劇小鎮

Day4:大佛寺-徐渭藝術館-倉橋直街

評論魯迅故裡

新的一天,從紹興最著名的魯迅故裡開始。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紹興這片古色古香的土地上,孕育了多個思想卓越的名人,其中最出名的,便屬一直出現在我們語文課本上的魯迅先生。

紹興是魯迅先生早年成長、生活的故土,在這裡遺留了許多他當年生活的氣息。魯迅原名周樹人,所以這裡的新舊台門是被稱作周家老台門-魯迅的祖居,和周家新台門-魯迅故居。剛到大門,便看到一副魯迅先生當年生活時所走過的青石板壁畫。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壽家台門到他筆下的風情園,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在敘述著當年小魯迅的童年和少年故事。


百草園,應該是我們以前最早接觸魯迅的開始,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是魯迅小時候最喜歡去的地方。魯迅兒時和他的小夥伴們常來此玩耍嬉戲,或採紫紅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或捉蟋蟀、玩斑蝥,有時挖何首烏的塊根,有時摘木蓮藤的果實,夏天在樹蔭下納涼,聽蟬鳴唱,寒冬便在雪地上捉鳥雀。


這裡的一磚一瓦雖是幾經維修,但還是隱約能感受到當年的氛圍。走近古宅,便是走進魯迅的童年生活。富含文化底蘊的宅子賦予了魯迅與一般人不一樣的生活。


每一扇門,每一扇窗,都染上了深厚的歷史文化氣息,彷彿那個帶著點書生氣的小孩似乎會從門後走來。


魯迅故裡是市區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內涵和水鄉古城經典風貌的歷史街區,不僅再現了魯迅當年生活的原貌,從未對外開放的西廂房和近期恢復的周家新台門、壽家台門、以及魯迅筆下那些熟悉的古宅古蹟。

故居中有個水榭庭院,搭著一個小小的戲台子,每天固定時間有越劇表演,多是5分鐘長度的折子戲,越劇還是挺能代表江南水鄉的文化的。


在魯迅故居還能看見來來往往的烏篷船,烏篷船是江南水鄉的獨特交通工具,是水鄉的精靈,更是水鄉的風景。在紹興古城中,很多時候遊覽也可以靠船出行。


評論黃酒博物館

都說紹興人是泡在酒缸長大的,花雕酒、黃酒是紹興人最引以為傲的地方,如果你對紹興的黃酒感興趣,可以來中國最大的黃酒博物館,位於紹興的中國黃酒博物館來看看。

酒因紹興而名,紹興因酒而傳,紹興黃酒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在時光淬煉中,紹興黃酒具有了多重特徵,它既是物質的,又是精神的,既是高雅的,又是俚俗的,既屬於王室貴冑,又屬於草根黎民,它既是酒類商品,又是文化產品,而這些特徵,都能在這座博物館裡找到。

中國黃酒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現存最古老的實體黃酒,1928年的百年陳釀。

中國黃酒博物館以六廳一廊構成,包含酒史廳、酒俗廳、酒業廳、酒技廳、三維酒藝廳、古越龍山廳及酒與詩歌長廊。

黃酒、啤酒和葡萄酒為世界三大古酒,其中唯黃酒源於中國、興於中國,紹興黃酒的生產歷史非常悠久,大廳裡展示的各個時期的喝酒的器皿工具,讓置身其中的我真切感受到紹興酒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從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到東晉書聖王羲之,再到民國時期的魯迅等,都曾沉醉於紹興黃酒的美味中。

展廳裡也展示了古越龍山這一國粹黃酒,精雕細琢的酒瓶,濃醇的酒香,這更像是一件藝術品。

在博物館裡,我還見識到了各種各樣的國釀、佳釀等特色黃酒,光是從這些酒瓶上就能感受到中國人對紹興黃酒的重視,沿著酒史廳、酒俗廳、酒業廳、地下酒窖逛下去,我也清楚了解到黃酒發展的整個歷史脈絡。



評論沈園之夜

紹興的夜晚,不能錯過的還有沈園之夜。一曲《釷頭鳳》,成就一個千古名園。在這個沈氏園,陸遊遇見了唐婉,愛情的力量催生了這個美麗的故事。循著夜色,我走入了沈園中,期待一場同樣美麗的演出。


沈園是愛情名園,夜幕下的沈園色彩斑斕又清雅古典,若隱若現的燈光交相呼應,園林景緻疏密有致,當然這次的重點還是欣賞《沈園情》的堂會表演。

沈園情,圍繞的其實就是陸遊與唐婉的愛情故事,而點睛之作則是很多人熟悉的《釹頭鳳》。


《釷頭鳳》實際有兩首,一首為陸遊所寫,一首為唐婉所寫,才子與才女的相遇,總是那麼的純情。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邑鮫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沈園情》是「沈園之夜」的精髓,在獨特的地方曲藝表演下,給我們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陸遊與唐婉間淒美的愛情故事。雖是越劇所唱,但表演的形式讓大多數不熟悉越劇的人也能看懂。

整場演出分春遊·沈園、絕戀·沈園、傷逝·沈園和情定·沈園,表演中間非常有感染力和代入感,將沈園這個宋代名園的浪漫柔美和陸遊與唐琬的愛情故事展現在我們面前。

每次一到沈園管家出場,淒美的故事又變得詼諧幽默起來。各種各樣的服裝和舞蹈也讓我看得眼花撩亂,原來,越劇也可能做得如此精緻。


一曲愛在沈園,將我們的思緒又拉回了現實中,以前我便很喜歡陸遊與唐婉間這種旗鼓相當的愛情,這種文墨之間的愛情,反而比現在的甜言蜜語更加浪漫。

夜遊時間: 18:30-21:00

堂會表演時間:19:40—20:30

票價:C票80元,B票118元,A票138元,AB票是坐在前兩排。


評論柯岩風景區

第二天,從紹興老城穿越到柯橋,曾經來過柯橋的我,私心覺得這裡是紹興最好玩的地方,因為景點多到數不勝數,而首當其衝的就是柯岩風景區。作為4A級景區,柯岩有著1800多年的歷史,始於漢代,以古越文化為內涵,古採石遺景為特色,融合紹興水鄉風情、古採石遺景和山林生態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


柯岩景區面積非常大,沒有個大半天都逛不完,所以要好好規劃下路線。其中最大的看點就是古採石遺景,包括兩座用石頭雕琢而成的天工大佛和雲骨,高聳入雲,非常壯觀。走入柯岩景區,首先經過的就是蓮花聽音,只要站在蓮花圖案上,朝一邊的石牆說話或呼喊,就有迴聲,而且只有自己站上蓮花台才能聽到迴聲,真的非常神奇。

穿過蓮花聽音就到了景區最核心的天工大佛,這座完全由石頭雕刻而成的大佛是浙江四大石佛之一,是釋迦摩尼的轉世佛彌勒佛。佛高20.8米,左手撫膝,右手屈舉作闡述經說法狀,因為一些歷史原因,大佛的左手還曾遭到過破壞。現今的這座石佛雕刻之細膩,讓人嘆為觀止,最神奇的是,大佛的造像與佛龕、華蓋、香爐、大佛蓮台及佛殿石階都是由同一塊巨石,歷經三代才雕刻而成。很多遊客到柯岩景區都會來拜一拜,據說非常靈驗哦。

在石佛的對面,就是柯岩另一個標誌性景點,雲骨,高入雲表的石柱,其實是石工們採剩了的柯山。雲骨高31米,底圍4米,最薄的地方不足1米,雲骨上方非常敦實,底座卻是細如錘子倒立,所以才有了雲骨之名,看似頭重腳輕,卻也屹立了1400多年不倒。

兩座巨型的石柱遙相呼應,形成了著名的柯岩八景之一。這裡曾是一處採石場,經歷代能工巧匠不斷開鑿,鬼斧神工的技藝造就了這些千奇百態的石柱造型,而這些石柱也被後人們賦予了更多文化上的意義。

柯岩以石景聞名,但這裡本是一座柯山,因為石質優良,古代很多建築的石頭都是從這裡采了去,偌大的一座柯山,一大半石頭都被挖了走,留下了如今的模樣,被保護起來。

柯岩風景區同樣也有著江南特色的水鄉風情,最能凸顯這一點的就是其中的鑑湖景區,這座湖也是一座千年之湖,有1800多年的歷史,有東漢笛亭、南洋秋泛、五橋步月、葫蘆醉島等四處景點,山水相容、岩湖相襯。


柯岩景區中還有個非常有趣的景點,就是越女春曉,是位於古纖道一帶的湖景,因為形如綄紗少女,而被稱為越女春曉。其實要從空中看湖面,才能更看清少女的模樣,平時的話隱約能描繪出少女臉龐的模樣,比如突出的是少女的眼睛,當中的水壇是少女的耳朵,下方弧形的湖岸是少女的酥胸,只要你有一點想像力都能看出這裡正好是一個少女的形態。

或漫步鑑湖邊,欣賞柯岩的生態風光,也可以搭乘烏篷船遊覽鑑湖整個湖面,還能欣賞到古人採石技藝的智慧。有個紹興本地的朋友和我說,他們小時候就把柯岩作為自己的後花園經常來玩,也正是因為豐富的自然景點和深厚的歷史積淀,才讓柯岩成為大家踏青最喜歡去的地方。

評論魯鎮

我們都知道紹興產名人,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文豪魯迅。紹興作為魯迅的故鄉,在這座城市中,留下了許多他的痕跡,而除了魯迅故里外,紹興柯橋還有一座魯鎮,這座古鎮的來源正是源自魯迅著名的小說《孔乙己》,耗資上億,只為還原魯迅先生小說裡的場景。


其實在紹興的歷史上,並沒有魯鎮這個小鎮,完全就是因為魯迅先生在他的多部小說中都有提及這麼一個水鄉古鎮,其中最著名的一句就是《孔乙己》中的「魯鎮的飯店的格局,是和別處不同的。」所以只是他筆下的一個古鎮,是他對於小時候生活過的古鎮的一種結合。

其實魯鎮這個小鎮,很早就存在於魯迅的心中,也透過他的小說,讓很多人知道了有這麼多一座美麗古樸的小鎮,而如今柯橋就將魯迅筆下的這座虛幻古鎮真實地還原出來,讓人們對他書中描繪景象的想像變成了現實。

一走進古鎮,就會看到典型的江南式建築,粉牆黛瓦、小橋流水,沿河的民居、商舖錯落有致。主街上的房子和招牌,都透著濃濃的黃酒味。中央廣場上有一個非常大的戲台,平常會有戲曲表演,沒有喧囂,古樸親切,非常適合和朋友家人一起來散步。

魯鎮很大,沿著彎曲的河道,大多都能從魯迅先生的文章中找出原型。在吃飯的地方,有一座親水戲台,上面也會演出一些黃梅戲,舞台正對著的就是餐廳,如果運氣好的話,還可以邊吃著紹興美食,邊享受紹興的戲曲演出。


評論兜率天宮和龍華寺

天上淨土之稱的大香林兜率天宮,這裡是一生補處菩薩的住處,也是彌勒菩薩的處所,是彌勒信仰者的歸依處。坐落在紹興會稽山脈之上,蓮花寶座高高在上,裡面藏著的就是世界第一高室內大佛,彌勒佛。

兜率天景區由天上淨土兜率天宮和人間淨土會稽山龍華寺兩大建築群組成,進來第一個看到的就是巍峨莊嚴的龍華寺牌坊,這裡遊人不多,倒是很符合佛門清淨之意,不過香火也是十分旺盛。

龍華寺的建築群是依山而建,所以遠遠望去就能看到呈階梯形排列的建築。龍華寺算是我看過比較大的寺廟,初來乍到,可能是因為依山起勢的原因,整棟寺廟建築群就像漂浮在空中一樣,透過匠心獨具的空間利用和合理的功能佈局,這裡的寺廟看著十分宏偉,畫樑雕棟間也充滿了藝術感。

而讓我印象最深的,還要數龍華寺背後的蓮花寶座兜率天宮,也是兜率天景區的核心。兜率天宮位於會稽山第一高峰寶林峰的峰頂,到達這裡需要爬上層層的台階,當然也可以坐接駁車,到蓮花寶座之下。

這個金碧輝煌的蓮花寶座是兜率天的標誌,一共有48瓣的銅貼金蓮花,漢白玉的外圍建築烘托起整個兜率天宮,非常耀眼,從上到下依次是紫金蓮花、觀景平台、善法堂和七重寶垣,可以說兜率天宮獨特的造型已經成了浙江的地標。

在兜率天宮之下,還有一座親水池,圍繞一圈的是十二生肖,和蓮花寶座底部一樣,也是貼近的,這十二生肖就像守護神一樣,守護著兜率天宮。


最讓我驚訝的還要數兜率天宮的內部,簡直就是色彩繽紛,因為穹頂裝飾成天空的樣子,所以這座彌勒佛也被稱為是露天大佛。天宮裡的裝潢簡直就是金碧輝煌,震撼人心。我久久佇立在那,仰望佛像,這裡總有股神奇的力量,能讓浮躁的內心瞬間平靜下來。


評論喬波冰雪世界

可以說我此行最期待的行程,就是喬波冰雪世界了,身為一個愛滑雪的南方孩子,紹興的喬波冰雪世界可以說是江浙滬滑雪人的最愛了。在雪場偏少的南方,喬波冰雪世界是浙江唯一可以提供四季滑雪的運動場所。

走進喬波冰雪世界,按照常規流程租賃雪服、雪鞋、手套、頭盔和雪板,就可以直接這碩大的雪館,一進門就能感受到寒氣撲面而來,而我非常享受雪場帶來的寒意。放眼望去,就兩條非常寬的雪道,頂上還懸掛了國旗和北京冬奧會的旗幟,因為冬奧的舉辦,也讓更多人對滑雪充滿了熱情。

這裡的雪地全套採用德國知名廠商的造雪設備和國際先進的冷凍技術,確保滑雪愛好者一年四季都能享受滑雪運動的無窮樂趣。踩在上面就像踩在真雪上,偏軟的腳感,即使是初學者來,摔著也不會特別痛(剛開始滑雪誰沒摔過幾次~)

雪場上處處是英姿颯爽的滑雪身姿,我發現很神奇的一點,在雪館裡會滑的專業選手偏多,以往冬季在浙江野外的滑雪場都是下餃子一般的初學者,也是湊一時的熱鬧,真正熱愛滑雪、會滑雪的,是不論一年四季,都會想來室內雪場來過過癮,而喬波正提供了江浙滬愛雪人士一個最棒的滑雪場所。

這裡的初級道長200米,寬40米,平均坡度8度,中高級道長300米,寬40米,平均坡度17度,不同坡度對應不同程度的滑雪者。

這裡滑單板的人比較多,也是因為單板滑起來更帥氣,每個熱愛滑雪的人應該都想滑出一個帥氣的落葉飄吧。


雪道左側就是魔毯,乘坐魔毯到達最頂端大概需要2、3分鐘的時間,在非高峰時段無需排隊,直接上去就能滑了,像這樣人流量剛好的雪場,對於滑雪者來說,簡直太舒適了。


也可以帶自己的裝備來滑,這樣也可以省下一筆租賃費,在喬波冰雪世界滑一天也感覺遠遠不夠

在這裡,滑雪的熱情與全身心放鬆完美結合,無論春夏秋冬,無論風雨雷電,都可以盡情享受滑雪的樂趣,四季滑雪對江浙滬的小伙伴來說也不再遙遠。


評論安昌古鎮

傍晚時分趁著天色未黑,我們趕到安昌古鎮,安昌可以說是紹興最原汁原味的水鄉古鎮了,幾乎沒有商業開發,在古樸的老街民居中走走,感受古鎮那質樸的生活氣息。

安昌古鎮是紹興四大古鎮之一,也是浙江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位於紹興市柯橋區西北端。古鎮建於北宋,因戰亂多次焚毀,明清時期重建,其建築風格繼承了江南水鄉的典型特徵,古樸而典雅。


房子依河而建,十足的江南風味。這裡幾乎沒有旅遊團,更多的是悠閒生活的當地人,很多人說,這就是十年前的西塘。古鎮依河而建,北岸為商市,南岸是民居,水上眾多石橋連接兩岸的往來。


和許多古鎮相比,安昌古鎮確實比較低調。這裡有典型的江南風光,但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旅遊開發。來到這裡就感覺遇到了寶藏,因為這裡的遊客很少,旅行的時候也不像別的古鎮那麼擁擠,這裡的古鎮環境安靜而美麗。這裡曾被《舌尖上的中國》推薦的安昌臘腸和仁昌醬油,來到這裡一定要嚐嚐。

評論柯橋古鎮

愛上一座城,往往從夜晚開始,而看到柯橋古鎮的夜色後,我又更加愛紹興。

憑欄賞月色、乘坐烏篷船、酒吧聽小曲、輕搖宋韻扇……夜色中的柯橋古鎮,流光溢彩,夜景如畫,遊人們穿梭其中,踏歌尋音,讓詩意人生與煙火生活對話。


柯橋古鎮的夜晚是絢爛的,也是詩意的,兩岸的百年古宅倒映在河面上,拱橋上人來人往,在水面上的倒影就像一輪彎月,我彷彿透過這詩意的柯橋古鎮穿越到宋韻時代的繁華盛世。


兩岸燈火輝煌,漫步在廊道下河畔邊,置身於此傳統江南水鄉的商業街區,在柔色的街燈輝映下,此情此景猶如一幅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

有人說柯橋古鎮是柯橋區第一大鎮,是浙江省首批18個歷史文化街區之一,也是唐詩之路中的重要一站,其美景曾經吸引乾隆皇帝專門前來攬勝。

每晚,柯橋古鎮都會上演精彩的燈光秀,分為夢起笛揚、霓光水巷、流光水塔、聽櫓夜航、千古勝景、庭前靜柳、碧沼浮舟等七大主題。主題式的故事演繹,投影在黑瓦白牆上,將紹興的傳統文化與歷史故事娓娓道來。



當柯橋古鎮的景觀燈亮起,一河二街、三橋四水、紹興台門、青磚白牆等特有景像在燈光的映襯下別有一番韻味。鎮在景中,景浮水中,水融詩中,在浙東古運河上,在雷射燈和水霧相結合下,柯橋古鎮就像人間仙境。


柯橋古鎮里古橋很多,它們橫臥在河上,橫跨在蕭紹運河上的石拱橋名為融光橋,橫跨在南北河道上的是永豐橋。其中融光橋是紹興古橋群的名橋之一,橋上是很好的觀景點,在橋上可以將古鎮的風景盡收眼底,走走柯橋古橋,感受這裡獨特的古鎮魅力。



〈img src=\"https://dimg04.c-ctrip.com/images/0100r120009yxce0i8544_W_671_0_Q90.jpg?proc=autoorient\" />
評論千禧年香榧林

在浙江紹興的會稽山脈深處,生長著十萬餘株古香榧大樹。它們,生命綿延千年,是活著的農業文化遺產,是古文明智慧結晶,神奇的香榧是這裡獨特的果實。

來到這裡,我就是為這一株中國香榧王,它是千年香榧林中最古老的香榧樹,已經有1300年的樹齡,樹幹之粗壯,要5個成年人才能抱住,當然這顆鎮山之樹也被包圍保護了起來,只能遠觀不可褻玩。

圍繞在香榧王周邊的,是連片的香榧林,上百片的香榧古樹群中,有2.3萬餘株百年香榧樹,連綿的香榧樹也是山下當地人主要的生計來源,香榧果實當地榧農稱為三代果,第一年發芽分化,第二年開花結果,第三年果實成熟,芽、花、果三代同堂,必需人工上樹採摘。香榧果是世界稀有乾果之一,有機會你可以來紹興嚐一下。

評論五洩風景區

對紹興 ,許多人的印象停留在溫文爾雅的水鄉風情中,但在這裡,也有一處壯觀的五洩瀑布。五洩風景區位於諸暨,分為五洩湖、桃源、東源和西源,其中最壯觀的就是一條五折大瀑布。五洩原本名為五洩,所謂“洩”,就是瀑布之意,這裡也是紹興代表性的風光名勝。

剛走入景區,就是被綠植所環繞的長廊,這原本是紫藤長廊,只是還沒到季節。在悶熱的天氣下漫步在這樣的長廊下,拾級而上登上壩頂,眼前展現的是一湖碧水,綠波蕩漾,深不可測。


初見五洩湖,還是一副江南山水的美好畫面,樹從河面上生長出來,倒映在湖面上,宛如水墨畫一般。


風景區裡也有濃厚的人文特色,唐代古剎牌坊的威嚴,五洩禪寺的幽靜,都讓我愈發期待看到五洩的那一刻。

雖然五洩禪寺不是五洩風景區裡的重點,但它是一座有著1200多年歷史的古寺,至今仍有不錯的香火。因為位於景區之中,想到五洩禪寺燒香禮佛的路就略顯曲折,但也正好考驗了香客的虔誠之心。古寺邊溪水潺潺,沿著溪水行進,便到了五洩瀑布。

素有小雁蕩之稱的五洩風景區,讓許多詩人都在此作下了大量名篇佳作。一條湍流掛在奇山崖壑間,折作五洩,由下往上,依序是第五洩至第一洩,每一折瀑布的形態各不相同。

第五洩水量大氣勢盛,非常壯觀,越往上瀑布越是婀娜小巧,到了第一洩,瀑布就更平緩,山外炎熱,山內卻非常涼爽,是紹興消暑納涼的好地方。

因為是從五洩禪寺的方向過來,所以看的瀑布也是倒著看的,第五洩飛瀑被譽為蛟龍出海,落差最大,在陽光的映照下,水滴還會生出一道美麗的彩虹。

第四洩飛瀑就是野馬崩騰,正如其名,尤其驚險,四洩由於上下都是懸崖峭壁,過去遊人想見,必須攀岩,冒著生命危險才能一睹其芳容,現在在棧道上就能近距離欣賞。



第三瀑被稱為千姿百態,在五洩瀑布中,氣勢最壯觀,也是最姿態萬千的,左邊瀑布歡呼跳躍,婉迴飛瀉,有時呈射流狀水平噴吐,水花四濺;右邊瀑布,時分時合,如含羞少女,輕撩面紗。水流分分合合,也就形成了萬般姿態。

第二洩飛瀑是雙龍出海,這裡的水看不到底,這一瀑佈如同它的名稱一樣,在這裡看久了,覺得能見到龍一樣。

第一洩就比較平緩了,名為月籠薄紗,這裡的流水的尤其慢,並不像其他幾個瀑布那麼有氣魄,但這一瀑布下邊有一個大深谷,被稱為\"小龍井\"。五折彎的瀑布更顯姿態,每一折都有其獨特的魅力,而在這深山中漫步賞瀑布,如同走進詩中,回味無窮。

評論越劇小鎮

來到紹興,你不可錯過的演出,便是越劇,而越劇發源地,就在紹興嵊州,這裡有一座越劇小鎮,裡面所有的元素都與越劇息息相關,走進這裡,品越劇風華。

百年越劇生生不息,在越劇小鎮中,可以充分了解越劇這一藝術表演的形式、服裝、內容等,將越劇這一寶貴的戲曲文化傳承下去。


在這裡還能欣賞到典雅精緻的越劇演出,老師們優美的身段和婉轉的唱戲聲,撥動著觀眾們的心弦。越劇之美一代代傳承下來,經典的折子戲也悠遠流傳,聽著婉轉悠揚的越劇,感受江南藝術的婉約細膩。




越劇小鎮裡的戶外舞台,平日白天也會在這裡上演精彩的越劇戲目。

如果你想沉浸式從白天到黑夜都融入在越劇的氛圍中,你還可以直接住在這裡,這裡有現代典雅的酒店客房,寬敞明亮,讓你一整天都能泡在越劇裡。


評論大佛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江南分佈著眾多大大小小的佛教寺廟,有的歷經千年而不衰,至今還保留了一部分當年的風韻!如今許多千年古寺也成為一個著名景點,而紹興最有名的古寺,就是新昌的大佛寺。

大佛寺建於東晉時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這裡不僅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還是許多影視劇的外景拍攝基地,在許多國產影視劇中,都可以看到新昌大佛寺熟悉的風景和畫面。

“僧過不知山隱寺,客來方見洞開天”,一個巨大的”佛“字,引領我進入聞名海內外的石城古剎。

因為大佛寺本身是免費開放的,所以當地的老人大清早就會來大佛寺的綠蔭下鍛鍊身體。


去大佛寺的路上,會經過放生池,池水南面岩壁「南無阿彌陀佛」為弘一法師手跡,「放生池」三字為錢思廉所書。

大佛寺掩映在放生池後,若隱若現,讓人不禁充滿好奇。

來大佛寺誠心禮佛,虔誠焚拜,心誠則靈。在大佛寺景區內,有眾多的建築景點,天王殿、西方殿、大雄寶殿、大佛殿、地藏殿、藏經樓、隱鶴樓、千佛院以及智者法塔等,景區很大,光是走一天下來就要花大半天。

千年銀杏昂然屹立,只是還沒到秋季,都是綠色的模樣。

大佛寺內這一幽靜的黃牆走道最為出片,行走於其間,能感受到佛之安寧,蒼翠的樹木,黃色的高牆、紅色的寺門,組成了一道最虔誠的風景。




大佛寺內最出名的,便是被譽為江南第一大佛的巨大彌勒佛石像,距今有1600多年曆史,前後歷經大概三十年才全部雕完,坐落於懸崖絕壁之中,只可惜去的時候正在修繕,無法見其真容。


往臥佛殿走的路上,還能回望到深藏於深山中的佛像,這就是佛山聖境,俗稱露天彌勒。山體宛如大佛的身軀,盤腿而坐,袒胸露腹,自然形態唯妙唯肖。一尊頭頂藍天、笑口常開、憨態可掬的露天彌勒展現在我面前,慈祥又善。


在大佛寺內還藏著一座亞洲第一臥佛,始建於2003年,是依著石窟利用原有岩體雕刻而成的一尊臥佛,走入洞內,安詳、寧靜的佛像與自然山體融為一體。


評論徐渭藝術館

想不到在古色古香的水鄉紹興城中,還藏著一座純白風的寶藏藝術館,它就是紹興古城中的水墨畫,徐渭藝術館。

門口的徐渭雕塑非常充滿線條感,體現了一代畫家的風流倜儻。徐渭塑像遠看像一座根雕像,它和周邊的景物組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倒也成為一處拍照打卡地。

走進美術館內,山石水瀑籠罩在綠意下,藝術空間融入古城文化脈絡中,傳統與現代碰撞的建築,每一處線條都那麼恰到好處。


尤其是這超大的落地窗,簡約又不失美感,而天花板就像翻開的一本書,遊人們就像進入到徐渭的畫卷中。

藝術館分為上下兩層,這裡的白色樓梯超好看,藝術般的線條,非常出片。


藝術館裡有很多好看的拍照點,樓梯、落地玻璃、外牆…穿黑白簡約風特別出片。


整個藝術館用四個實體展館,展現了徐渭的書法、詩畫、文學等各方面的輝煌成就,和其癲狂且多舛的一生。展館裡涼爽且清靜,在這裡你可以閒庭信步地徜徉在由徐渭創造的藝術海洋裡,體驗那穿越千年的藝術感染力。看徐渭一生的書畫作品,回顧他跌宕的一生


藝術館門票免費,喜歡打卡網紅照的集美們放心衝~

評論倉橋直街

走走江南水鄉的古街古巷,你才會感受到江南真正迷人的地方,所以我來到了紹興的倉橋直街,紹興城中最文藝的古街。


短短的1.5公里古街,匯聚了清末民初的特色民居,賣著紹興特色的紀念品,這裡的每家後院都有一個小河埠,是紹興城內典型的“一河五街”格局。

小橋流水,街坊台門,斑駁的白牆,古舊的青石板,讓人穿越回百年前的明清時代。


這裡還能買到很多紹興當地特色的紀念品,帶一折三味書屋回家,將紹興的點滴都一一珍藏。


這麼多的酒瓶,一看就是紹興特色,愛喝酒的紹興人將一個個酒壇放在門外,酒的餘味飄在空氣裡非常好聞。

傳統的紹興糕點印著最美紹興,帶一包回家,讓家人也能感受到紹興的美味。

入夜後的倉橋直街,更顯濃鬱的水鄉風貌,紅燈籠下的古街,就像一幅水墨畫卷展露在我眼前。


評論紹興美食篇

知道紹興美食的豐富美味,沒想到比想像中更豐盛精緻,那一道道老字號美食和當地特色,讓我一整個沉淪在紹興特色的江南美食中,在這幾天的行程裡,我去到了紹興本地鼎鼎有名的餐廳,也幾乎嚐遍了紹興的特色美食,直到我回來開寫後,那餘韻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評論鹹亨酒店

在魯迅故裡,有一家聞名中國的百年老店:鹹亨酒店,它的聞名也要歸功於魯迅筆下的「孔乙己」。

咸亨酒店創立於清光緒甲午年,是酒鄉紹興最負盛名的百年老店,「鹹」是都的意思,「亨」為順利,「鹹亨」即為「大家都順利」的祝福語。

對於咸亨,最有印象的就屬這八大碗,八碟涼菜齊刷刷擺在眼前,紹興酒糟的味道撲面而來。


紹興的白切醉雞特別好吃,濃鬱的酒糟味,雞肉也很嫩。



紹興最有名的小吃臭豆腐,基本上每頓必點,聞著臭吃著香,那就不如多吃點吧!

紹興的另一種小吃,麻糰,黑不溜秋的,像糯米糰。

當然也要來一壺紹興黃酒,感受紹興最醇厚的味道。


評論古越龍山酒樓

古越龍山可不只是紹興黃酒著名的品牌,在黃酒博物館邊,還有一家古越龍山酒樓,這是一家以黃酒宴為特色的酒樓,想要吃傳統紹興菜,就來古越龍山吧。

在紹興的每一頓正餐中,幾乎都會出現這道菜,紹三鮮,紹興版的大雜燴,裡面有魚丸、蝦、黑木耳、筍等,我最愛這魚丸,圓潤爽滑,一口吞一個。

炸鵐魚,外酥裡嫩,這也是浙菜的特色魚。

沙拉蛋捲,涼菜裡的最愛,開胃爽口。

油燜三寶、紅燒蹄膀、栗子燒豬尾,個個都是硬菜。



特色乾鍋蝦、鐵板乾菜烤蟶子、虎斑魚,各海味在紹興菜裡也是別具特色。




梅干菜扣肉,紹興人最喜歡把這梅干菜扣肉夾在餅裡吃,味道堪稱一絕。

還有特色的紹興雙臭,可是只有在紹興才能吃到,聞起來臭,吃起來香。

評論尋寶記

紹興尋寶記,紹興菜一大IP,也是紹興的城市名片,來紹興一定要來尋寶記嚐一嘗紹興味,在魯鎮、倉橋直街都能找到這家店。

花雕醉蝦,這蝦可是用紹興黃酒醃製的哦。



一整隻的烤雞,皮脆肉嫩,香脆軟爛,剛上桌就被我們吃個精光。


評論孔乙己酒家

有鹹亨酒店,就有孔乙己酒家,魯迅筆下的元素也充滿了整個紹興城。在紹興的最後一晚,我們來到倉橋直街上的孔乙己酒家,品嚐這裡的紹興菜味道如何。

在餐廳門口還有孔乙己的塑像,「凝視」著來來去去的遊客,別有一番韻味。

在行程的最後一天終於喝到了心心念念的黃酒奶茶,這裡的黃酒奶茶可是紹興獨有,濃鬱的酒香配上奶香,也意外地融合,非常絲滑。

以一道白切雞來做結尾,紹興的美食始於白切雞也終於白切雞,紹興白切雞也在我味蕾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評論越劇小鎮美食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