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家的味道
奔波在外的人都能理解,
跟家比起來,
春光毫無疑義。
到了一個城市,
「家的味道」才珍貴。
春天在杭州西湖邊吃什麼?
還用問嘛。
程鬱主廚,是湖濱28的味道當家,這次,我就在春光惺忪時,和他去尋找土生土長的杭州第一口鮮味道。
雪裡蕻原料:芥菜
誰知道,程師傅一碗吃過就忘不了的倒篤菜黃魚麵,東海的金亮黃魚,肉做澆頭,骨頭熬湯。連頂上一點倒篤菜,都經歷了萬水千山。
倒篤菜黃魚麵
杭州春天的味道,聞著像山的那邊水的那邊的「野菜」。
詩人許志華老師,帶我們去了一個神祕的「島」。春風拂面時,追著魚兒,我們到了浙東唐詩之路的起點。打算乾件大事,嗯……挖野菜!杭州山野就是個大菜園子,自己笨手偷采的菜最金貴。
在富春江與浦陽江匯流,共同流入錢塘江的地方,與義橋的漁浦古渡咫尺之遙,程鬱師傅被地里新鮮芥菜香到。東晉文學家顧夷撰《吳郡記》記載這裡:「富春東三十里有漁浦」。
這個衝擊小島至今沒有商業化,我眼前就是「春江潮水連海平」本「平」的長安沙五豐村,當地人也叫五豐島。紹興十六股子的後代,有少數雙浦和富陽漁山的移民。人們一口紹興話,黃發垂髫,做倒篤菜為樂,我竟都聽得懂,順便做翻譯。
春天,五豐島上做倒篤菜最厲害的花花阿姨說,瘤芥菜做出來的最鮮美。一般的都灰灰的,而她的倒篤菜是村花一樣的鮮活,梵谷畫向日葵用色。
看著花花阿姨,程鬱主廚躍躍欲試。我們山裡閒晃找馬蘭頭和薺菜的時候,他已經默默成了花花阿姨的「小工」。
「不用刀工的,要啥刀工?注意一定直著切,不能斜著切就行。大一點的菜心切碎些,然後用鹽捏一捏,揉一揉,一層一層放進去就好,一定要把鹽揉進去,裡面的汁水也要揉出來,還不能太鹹,不然不好吃。
看阿姨家地上的「芥菜」地毯,我們又陷入了新一輪的芥菜區別術,「這個是瘤芥,那個是黃葉芥,還有普通芥菜,黃葉芥嚼起來口感好。 ”
雪裡蕻
路上我還偷拍了別人家曬的芥菜,請花花阿姨鑑定,「應該就是普通芥菜,葉子和我家差不多,芥菜品種不同,葉子厚一點,吃起來更鮮。」
我們平常買的倒篤菜很多有點發黑,阿姨說,其實是儲存不當。阿姨說,醃漬好的鹹菜應該分小份量放在速凍裡,要吃的時候解凍。我心裡在想,科學發酵也是要控制進程的,在黃金時間及時阻斷,才能確保品質。
程師傅為一探究竟,和阿姨切磋了不少技術問題。 「先把菜洗乾淨,稍曬太陽,曬乾後切好,再攤開來曬,放些鹽揉一下,第二天再繼續放鹽,重複揉,很麻煩的,之後緊緊塞進祭壇,一定要緊,不然不好吃,過兩天再把它倒過來,就行了。
果然,這樣的芥菜蓋子打開,傾倒一片。 「就是芥菜本身的香味,比新鮮蔬菜還要好吃。不過現在做的人少了,基本上都是工廠貨。」程師傅也想醃漬自己的一罐,他真的這麼做了。
「進缸的菜,之前會讓小孩子光腳踩,醃成的菜會做成\'神仙湯\',天氣熱時,每家每戶都會吃。我聞了下醃好的菜,一股略帶複雜的清新撲面而來,果然有神韻。
我說,能不能找點不用醃漬的野綠色吃吃?
南苜蓿
島上苜蓿的叫法也不少,豬草是它,草籽是它。相較之下,草頭的中間沒這麼粗,是實心的,上面是三葉草,草籽更香些,如果不夠嫩,吃掉會塞牙的。還有一種南苜蓿,空心,程師傅說島上找到要回去炒菜吃。
我忿忿想,這是把我當野豬嗎?可一轉念,感到野豬可真幸福啊!
這裡的農家,習慣用野蒿來做青團,花花阿姨說味道最好。那與艾葉不同,當地人叫艾蒿,野的,配臭豆腐幹絕贊,如果是開化的浙江衢州馬金臭豆腐幹,那就好上加好。
艾蒿
鼠曲草
其實在浙南到福建,大家公認的青團王是鼠曲草做的,真是一地一恩物。偷菜心切,我從山中來,捧了鼠曲草,準備種回家,來年做青團子。
鼠曲草
薺菜
艾蒿和野豌豆苗
那天我們在地裡,手上都是泥巴。
陳立的客廳:去趟午潮山看看,家的味道不是商業「討好」。
胡蔥
那天,我們還採到「胡蔥」。
春天說吃“辛”,杭州田間野地裡,會有一些纖細的,東倒西歪的“蔥”。挖開來一看,頭是白色的、正圓形狀,像漢白玉球球。大家都叫“胡蔥”,這讓我想起來在陳立老師家的客廳聊起的當地知識。
陳立老師說,現在普遍意義上說的「胡蔥」是錯的,杭州人「胡」、「吳」不分,其實應該叫「吳蔥」。這蔥是本土種,張騁出使西域沒有貢獻。
「在春季,江浙地區的一個代表性食材就是吳蔥,屬於石蒜科的一種,比較多見。杭州其實劃歸吳地。」
桃花流水鱂魚肥的季節,鄉野裡,農人們做水產,上面撒的就是吳蔥。
知識的識,光食就不得了。陳立老師建議,讓我們去一趟午潮山,找找春天。
「除了吳蔥,你可能會看到松花粉,一定得是馬尾鬆的松花粉,這是杭州人做松花糕的重要食材。做的考究的話,要用模子把米粉混合上糖,再混上一些去了皮的綠豆泥,刻出來後,再把松花粉撒上去。
路途遙遠,幸好有路上的筍子慰藉。 「按照今天的天氣,明天應該會有筍。野菜中,苦筍、黃豆筍非常多見,類似這種細長的,可以用來炒雜筍,改刀成寸段,也可以加點萵苣,但不要加任何葷腥。
陳立老師就是食物百科全書。他說,杭州人常把雷筍叫白哺雞,纖維沒那麼粗,口感相對較細,可以用來做油汆筍。每種筍的草酸、水分含量都不一樣,有些筍就適合用燉煮來保持水分。我還收穫了雷筍的新吃法——筍醬,粉碎機把筍打成米粒大小,根據自己的需求加入雞湯、肉湯或是鹹肉湯,再加些火腿皮和新鮮豬皮熬成的皮凍,咬上一口,是滿滿爆漿的筍香。
白哺雞筍還要略晚一些,其實,目前午潮山最當時的是紫殼野筍。每個時節,都有恩賜。
《爾雅》中說:「筍,竹萌也。」對我來說,筍約等於江南春天的尖尖,春菜也約等於吃筍。
國人吃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有竹不免要提到文人,程主廚堅信,不可居無竹的文人和筍菜同樣重要。 「沒有文人,菜的品味和核心就宣傳不出來,歷史上那些有名的菜係都是這樣出來的。」
金華火腿筍衣春蠶飯
程主廚的春季菜系,就在這山野間鋪陳開來,他說:「筍那是必須的!我還挑了些時令季節的蔬菜,蠶豆、韭菜、馬蘭頭這些。等蠶豆上市,富春江鯽魚就來了,煎好,鮮的不得了。
紅汁平湖糟蛋蒸鮮鰣魚
說起魚,程師傅的新菜單上有一道“紅汁平湖糟蛋”,“鰣魚本來就有和酒糟結合的傳統。”陳立老師說。這讓我記憶中的酒釀鰣魚瞬間閃閃發光。
「一定要了解食材的特點,再比如鴨蛋被酒糟處理過後,蛋白質變性的香味,跟寧波糟骨頭的味道,其實有點類似。在家也能嘗試一口百利甜酒,一口糟蛋,就會發現它的味型被牽扯住了。
眼界大開之後,做菜的心也難免野起來,我們地裡回來,菜場也要逛一逛。
新菜單長在自然裡,也長在菜場。
著名設計師沈雷也關注菜籃工程,他只要不出差,不去外地,基本上每天的行程就是工作室、回來路上的菜場、最後到家。雖然設計過許多非常有名的餐廳,但他覺得,自己家裡的菜,才是最好吃的。
最近文二菜市,在杭州特別有名,他是設計者。
「我是在90年代末買了第一套房子,就在文二菜場邊上,所以說特別了解那個地方的生活結構和居民習慣。後來我長期住在武林門,去的賣魚橋菜場跟它離得很近,裡面不同時節賣什麼樣的東西,其實我心裡是有期盼和想法的。
逛了才知道,那是懂美食的人做給懂美食的人逛的!
「跟做設計是一樣的道理,看到材料就知道如何做,真的大廚也是這樣,看到食物才有靈感。逛菜場時發現新食材,或是步入鄉野,發現更多食材,總是能有專屬這一季的靈感。結合,這才是根本,要有呼應。到的,但一定是這個季節杭州特有的東西,不過分追求高大上。
因為20年前去英國讀書,才開始自己燒飯的沈雷老師與程鬱師傅有愛食材人的默契。
「到菜場去」對沈老師來說是個十分療癒的過程。 「被治癒後能有很好的心情去做設計,玩樂,跟人相處,我覺得這可能才是菜場的意義。菜場是居民們獲取能量的一個場所,就像人的心臟一樣,跳動過後,能去到身體的任何地方。
身為設計師,他逛過世界上許多有名的菜場,不管國內還是國外,五顏六色的菜場裡,「很快能知道這一地域的人們喜歡吃什麼,愛好怎樣,性格是不是粗獷,是不是一個愛美食的民族,菜場是快速了解城市的一個方式。
菜場有許多熱愛食材的攤主們,可能早上把自己的食材賣完了,下午就不出攤了,類比程師傅的春季菜單,可能這季推出,超過賞味期就沒有了,所以更要珍惜每個時節的味道,這很重要。這也是逛菜場一直有新鮮感的所在,天天時不一樣,這才是最大的樂趣。
「年前,我們從瀟坊定了個龍風箏掛進攤位,其實我可能也不是從空間角度考慮,我想表達的是,珍貴的好吃的東西,其實沒有那麼長的時間。人在一段時間內容納的東西是不一樣的,譬如在菜場,有些食材會喚醒一些記憶,可以是好久沒嘗試的,可以是想換個花樣做的,有這種感覺出來,就會覺得\'看菜下碟\'是個好詞兒。
程師傅對此也深表贊同,「當年學徒時這個菜是怎麼做的,今天我又看到它,應該再把它怎麼做一下。很多東西做到最後,所謂的創新,是在有根基的基礎上做一些延伸,不是說天翻地覆,因為人的味道都是有記憶在的。
「就像杭州春天的菜市場,一定要讓你快樂。我讀大學、工作都在西湖邊,我的生活,其實是圍繞這個城市展開的,由四季組成的年歲,每個季節都有獨特的美好,我跑到社區院子看,知道梅花、桃花、櫻花開了,它們都在儲蓄能量,在這種狀況下,你會覺得美食包括美酒,這些都是可以給你賦能的,很多人說設計賦能,我有時真的看很低,設計相比食物,可能並沒有那麼重要。
我比任何時間都期待湖濱28的春季菜單,那家的味道,帶著程鬱師傅的自我修養。我腳上手上那些泥巴,也是名廚做菜的見證。
願你在西湖邊吃的每頓飯,都像遇見杭州燦爛春光一樣。
神 婆 問
你 喜 歡 春 季 菜 嗎 ?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
——《詩經·桃夭》
Food Bless You!
《風味人間》顧問
《神一樣的餐桌》主人
《食野中國》《人間值得369》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