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確實是個慰藉心靈的好東西,尤其對於離開舞台黯然失色的人來說,熱愛美食無疑是項最佳選擇,於己,可以自娛自樂,開心;於人,可以少些添亂,省心。蘇東坡,大概就是一個這樣的典型,每次離開權力中心後,自有美酒佳餚相伴的世界,成就了「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林語堂的評價)。
潮汕,應該是每個熱愛美食者不可忽略的地方。
去年冬季,就做好了潮汕美食自駕行的攻略,憧憬著那種生猛美食衝擊味蕾的體驗。可惜,疫情不斷,一直未能成行。到了今年夏天,眼見杭州的天氣高溫和新疆的遊客高溫不相上下,便毅然決然地取消了第三次再入新疆的南疆行,重拾潮汕攻略,改為地理方位的“南疆”行。
美食,算文化。要去潮汕,不能不說到閩南文化,泉州就不能不去了。
泱泱中華文化,閩南文化是個獨特的符號。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隨著治理體系往南擴張,中原文化流入福建,與閩南土著文化碰撞交融。到了宋元,隨著「海上絲路」和東方大港的地位確立,伊斯蘭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南洋文化先後輸入影響,造就了閩南文化。
泉州,是閩南文化的發祥地,泉州話是閩南語的標準語言。 “愛拼才會贏”,我們做好48小時的核酸,按照動態疫區管控政策提示,大膽從杭州一路直奔泉州,入住老西街附近的韓思悅酒店。
老西街是泉州保存最好的古老街區,我們用兩個夜晚逛遍老西街,品嚐泉州美食。薑母鴨,嫩薑嫩鴨文火慢燉,連鴨骨裡頭都是薑香,不可不嘗。炸醋肉、土筍凍,平生第一次吃。甜點四果湯,一覽無遺就是幾種水果混在一起,忌口甜食的我,不吃也罷。
回頭再憶泉州美食,印象頗深的,小點心當屬麵糊,大餐要吃永春菜。留點懸念,不多說,只說麵線糊除了米線特細,關鍵是各色加料;永春菜,其實是永春菜館,就好像杭州城裡的桐廬菜館。懂了吧!
泉州有中國四大開元寺之首的開元寺,東西雙塔巋然聳立,蓮花道場的氣勢油然而生。寺院就在老西街中,市井的煙火氣與宗教的肅穆感,居然毫不犯規。洛陽橋,在中國四大古橋中,長度最長,有1200米,東西向橫跨在河海之間,橋的南端是一大片紅樹林。老西街附近,還有伊斯蘭教的清淨寺,香火頗旺的通淮關帝廟和孔子文廟等歷代文化遺存,都在半小時步行圈內,完全符合「City walk」。
依照佛家的理念,大千世界,莫非“人事情”,惠安女也應該算是泉州的核心元素之一。據說,惠安縣的崇武古城,還有身穿明代特色服裝的惠安女。去了,古城轉遍,只有不少瀕臨倒毀的老房子,卻沒有看到別人遊記裡的惠安女,問過村民,說城裡沒有啦,只有海邊小漁村還會有。
離開泉州,繼續往南,去「同根、同源、同系」的潮州也就300公里。
乍到潮州,剛過午餐時間,入住酒店後,在酒店管家提示下,就近找到了“雷記腸粉”,用幾碗潮州人自己吃的正宗粿條腸粉,開啟了我們的潮州美食行程。
牌坊街是我們潮州的全部。
這裡,有潮州所有的美食小吃,夠我們一趟又一趟地轉悠品嚐,不厭其煩地。
這裡,有“阿彬牛肉火鍋店”,所有別人描述中和自己想像中的潮汕牛肉、撒尿牛肉丸味道,在這裡都可以得到驗證。找到了“官塘一品魚生店”,終於實現了人生第一次的魚生和蝦生體驗。
這裡,有“載陽茶館”,可以喝著潮州工夫茶,一邊品味鳳凰山單樅鴨屎香,一邊懵懂咿咿呀呀的潮劇唱腔。
這裡,有一條古代的高貴住宅區--甲第巷,門當戶對的都是官宦人家。統一改造後,清一色教人低眉順眼的門頭稱號,都是些儒林、學士、大夫府邸。不過,走進去,除了有些改造成為民宿的,能修舊如舊,如今大多數走進去都還住著幾戶平頭百姓,因為是老宅子不准隨意改造。
這裡,有與泉州開元寺一起列為“四大開元寺”的潮州“開元鎮國禪寺”,還有廣濟城樓,以及城樓外韓江上的廣濟橋等值得分白天和夜景時段,都得去看一看的景點。在潮州的最後一晚,半夜醒來,不覺淚濕枕巾,不知何故夢裡又與母親相遇,依稀記得母親和我說到泉州的開元寺和潮州的開元寺,談著談著,兒子淚流滿面。一大早便一個人悄悄地去了開元寺,在寺廟門口跟一位阿婆買了一把香,換了一把零錢,隨著幾位當地的善男信女一道走進廟裡,為母親去燒一把香。
要品嚐到潮州的本味,還有兩個地方不能不去。一是跟著當地人去喝一次早茶,二是跟著當地人去逛菜一次。喝早茶,穿過韓江,鳳凰洲的韓上樓可以去。菜場早市,毫無疑問是一座城市最有人氣的地方,我們去了楓春市場,見識了潮州的本土食材,領悟到潮州人那種淡定又執著的生活態度。美食之所以能成為美食,食材固然重要,烹飪也是關鍵,其實最根本的,還是品味者的心態和心境,只有熱愛生活、平和人生,才會從飲食中品出美感來。
潮汕,其實就跟「江浙滬」、「杭嘉湖」的概念一樣,潮汕包括了潮州、汕頭和揭陽三個地級城市。
汕頭,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代表,是四大特區之一。只是相對而言,發展進度偏慢。南澳島原是汕頭的一個離岸孤島,縣級隸製。 2015年開通南澳大橋後,南澳島迅速成為海島旅遊度假勝地。由於時間緊湊,南澳島只能住一晚,因此我們重點安排了環島自駕,啟航廣場欣賞大橋夕陽美景和青澳灣北迴歸線廣場拍攝日出。落日美景如願以償,青澳灣的日出,卻失之交臂,沒能如約而至,算是遺憾。不過,頭天晚上去了縣城的“鮮宴”,吃到了島上市民的海鮮私房菜。
到了汕頭,老城不能不去,那裡還有生醃白粥要品味,福合市場要逛逛。小公園老城,還在立面改造階段,業態經營尚未完善。不過,作為這次行程的最後一站,潮宿別苑的住宿和存心公館的茶點,值得回味點讚。吃生醃喝白粥,我們去了長平路,汕頭有不少美食特色街區,相對而言,本地人更喜歡去的是長平路。
〈img src=\"https://dimg04.c-ctrip.com/images/0103t120009oi266i6C3B_R_800_10000_Q90.jpg?proc=autoorient\" />
夏日閩南,氣候宜人,反而沒有杭州的酷暑高溫。潮汕美食,外觀不同於東北菜的食材雜,口味不同於川菜的調味重,烹飪不同於浙菜的技法多,簡簡單單一味道純。
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