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不一樣的夏天」又一站,我們來到了天目山鎮。
聽鎮名就知道,大名鼎鼎的天目山就在這裡。杭州7-8月平均氣溫最低的18個氣象觀測點,這裡也有兩個,分別是開山老殿和東關村。
開山老殿在西天目的大樹王景區。
東關村則是人們生活的地方,一到夏天,杭州人、上海人、江蘇人,就會回到這裡。
大山間的東關村
為什麼用「回到」這個字?因為有許多人,在東關村「買」(長期租)了房,一到夏天,他們就從各地「回」東關的家。
東關村一處民宅前,吳阿姨正在切莧菜梗。她今年70歲,十年前,花了10萬左右,在這裡長租了一個套房,一室一廳,一到夏天,她就來避暑。
今年她和先生4月就來到了東關,打算待到10月底回杭州。
和她住在一個區域的,還有十來戶人家,都是吳阿姨的老同事和朋友。
吳阿姨在這裡養了雞,種了菜,還在樹上掛了一個小盤子,用來餵已經和她熟悉的松鼠。
清晨的東關村,有人在打太極,有人在洗晾衣服,有人在買菜,就像是一個清涼的慢生活小城。
東關村也有不少農家樂,嘉興來的鍾先生,推著小孫女在村裡散步。鍾先生說,他們來了20多個人,專門來東關村避暑的。
東關村,溪水中的納涼平台
「這裡的農家樂房間分帶空調和沒空調的,其實這裡根本用不到空調,我們都選了沒空調的房間。」鐘先生說。
跟東關村村民聊天的過程中聽說,杭州湖州地區的農家樂,「最早起源」就在臨安,就在天目山鎮離東關村不遠的西天目景區入口的天目村。
聯絡了天目村的張書記,他說,第一家農家樂確實從天目村開始的,第一個開農家樂的人,叫張銀松。
張銀松今年66歲,他的故事要從1993年說起。當年他在村裡最早造了新房,那年夏天,突然來了幾個人,說是去禪源寺上香的,但寺廟住不下,看到這裡房子很新,問能不能住一兩晚。
天目山腳禪源寺
當時沒有房費這一說,這幾個人就說,他們來了十個人,去買10張草蓆,走的時候就不帶走了。張銀松想,反正房間也是空著,就同意了。
沒想到之後去天目山的香客、遊客,看到他的新房,都會有人打聽這裡能不能睡一晚。
有一次,來了五、六位上海遊客,他們直接提出,25元一晚包吃住行不行。張銀松同意了,之後買了床,房費也訂在25元包吃住。
張銀松
當時張銀松還在鑄造廠上班,夏天高溫停工,他想著能賺些小錢也好的。沒想到也引來不少“麻煩”,因為當時沒有登記住宿制度,違反了法律法規,張銀鬆的農家樂不得不停了。
但還是有不少老客,因為熟了成了朋友,到了夏天還是會住到他家。
之後的幾年間,村民們經濟條件越來越好,也看到了張銀鬆的模式,紛紛翻新了房子,早期的農家樂便開始了。
在管理上,也越來越規範。再到後來,天目山空氣好、水好、涼快的名聲越來越大,交通也越來越便捷,遊客也越來越多,村裡的農家樂也變得更多。
張銀鬆說,每年夏天是遊客最多的時候,這裡的夏天基本上不用開空調,所以許多人都愛來。今年來的客人,很多還會預訂明年的住宿。
「現在村里家家戶戶都做和旅遊相關的餐飲住宿服務。」張銀松說,現在大家都在比服務了,誰家菜燒的更好,菜餚更豐富,住得更乾淨,誰家就客人就更多。
再往後,對住宿條件有要求的遊客也多了,於是,天目山就開始有了民宿。在天目山算是最早做民宿的,劉超平是一個。
2013年夏天到來之前,一家名為斐文的民宿開業,一晚售價1800的房價,讓當地許多人質疑。
劉超平說,當時天目山已經有了400多家農家樂,但民宿幾乎沒有。做民宿的起因是朋友來了,想住好一點的地方卻沒有,於是他租了一間房子,改造成有設計感的民宿。
「用的床墊一萬多,棉被三千多,房間設施都是高品質。一開始他也是忐忑的,沒想到民宿營業後,不僅視覺效果好,生意也很火爆。」
有了民宿,劉超平又打算做些別的事。他在海拔400公尺的山頂的松林間又打造了一個房車營地,一度爆火。但多年過去,房車營地也需要升級。於是劉超平決定把房車營地「爆改」成輕奢飯店,這間飯店名為天目觀山度假飯店,以四星級標準建造,背靠青山,有雲海松林,有漫天星空,也有磅礴日出,將在明年五一期間亮相。
如今的劉超平,還負責「網紅」飯店-上客堂禪意飯店。
這家飯店所使用的客房,就是禪源寺的曾經的客房。
禪源寺是個千年古剎。這裡有明黃的琉璃瓦,有朱紅色的廊柱,氣勢磅礴。傳說韋馱菩薩化身為行腳僧,來到天目山後,被這裡的風景景象所吸引,於是在這裡建立了道場。
在禪意飯店住,推窗就是禪源寺,聽見悠遠梵音。飯店所提供的,也全是素齋。
49歲的劉超平,本來就是天目山鎮人,他說,天目山的風景好、空氣好、水好、清涼,所以會吸引遊客。
在天目山,像張銀松、劉超平一樣的人有許多,不斷使得整個區域的旅遊服務越來越多元。
而依託的,就是風景好、空氣好、水好、清涼…
責任編輯:王斐帆,審核:陳奕 週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