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每年的 黃梅 季是 江南 最難造成的季節。待在又悶又潮的家裡,就等同發黴,感覺去大雨覆蓋著的室外可能看什麼都會泡湯,但總比呆在室內狹窄、潮熱空間要舒服些,和老友一商量決定還是在周邊找個地方去呼呼野外的新鮮空氣,否則身上真的要發霉了。自從連續兩次 浙江 山區的自駕體險後,一下子對江浙週邊的自駕、特別是一些有點自駕難度的險峻山路充滿了喜好,這玩得是自由自在的自駕遊,從根本上說大部分男人的身上都有那麼點野性,喜歡挑戰和刺激是人的天性。繼連續挑戰過浙中川藏線、 浙江 丙察察後,這次把目光定在了 皖南 天路(又稱 徽州 天路),愛好旅遊的人都希望自己能走一走“天路”,親身體驗一下路與天交接的那種美。群山延綿的 皖南 山高路險,大山中有許多村落,原來因經濟落後,當地人為走出大山,靠雙腳走出了許多著名的古道,如現在被驢友推崇的經典徒步路線徽杭古道等。現在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現在基本上把路修到了大部份深山中的每個村落,因受地理環境影響,這些道路中不乏有許多險峻的盤山路,和相鄰的 浙江 一樣,這裡誕生了許多經典的自駕線路,如 皖南 川藏線、皖浙天路、 徽州 天路等等。 徽州 天路起於屯溪,串聯皖浙兩省的 休寧 、 歙縣 、 淳安 、 開化 ,途經多個高山村,橫跨 安徽 與 浙江 2省,核心由璜尖天路、白際天路及獅石公路3個部分組成,因這條路常年雲霧繚繞被稱為 徽州 天路,先前這條公路並沒有打通環路,近期隨著長陝嶺到獅石,以及街口大橋的通車,這條線路終於東南 西北 都可以自由切換進出,這條路最近因此也開始火起來了,趁馬上變成網紅公路前我們決定趕快去走一走。
看攻略說 徽州 天路有東南 西北 四個入口,而從哪個入口進入,取決於你來自哪裡?去向何方。四個入口分別是東入口的街口鎮,南入口的中洲鎮,西入口的源芳鄉,北入口的篁墩村,經過的核心區域是璜尖鄉、白際鄉、獅石鄉以及長該鄉。我們決定從千島湖方向過來,這樣就在屬 淳安 縣管轄的中洲鎮進入最合適。一搜里程, 上海 至 淳安 中洲鎮約四百多公里,這樣當天需選一住宿點,第二天進入比較合理,千島湖應該算是個合適的住宿點,但這次我們卻沒有選擇千島湖而是選了鄰近的 建德 ,主要原因是對 建德 的之江村種草許久,每年的6至9月份這裡是觀 新安 江江霧的最佳處,我們想在這裡碰運氣看江霧,然後第二天再從 淳安 縣的中洲鎮去穿越 徽州 天路,至於第二天的住宿點則根據我們穿越天路的路況、時間再作決定。最後發現前往之江村大約需要五小時車程,而這裡江霧出現一般在傍晚或清晨,這樣我們可以把 杭州 作為中途一休息點,此刻的 杭州 雖不是最佳旅遊季,但西湖曲院風荷則迎來了荷花盛開時,正好可順路去賞一下荷,何樂而不為呢?這樣賞荷、觀霧、穿越天路成了我們這次出行的連貫點。
2023年6月26日,杭州曲院風荷、建德之江村
杭州 曲院風荷
杭州 曲院風荷
杭州 曲院風荷
杭州 曲院風荷
杭州 曲院風荷
杭州 曲院風荷
杭州 曲院風荷
杭州 曲院風荷
杭州 曲院風荷
杭州 曲院風荷
杭州 曲院風荷
杭州 曲院風荷
杭州 曲院風荷
杭州 曲院風荷
杭州 曲院風荷
杭州 曲院風荷
杭州 曲院風荷
杭州 曲院風荷
杭州 曲院風荷
杭州 曲院風荷
杭州 曲院風荷
杭州 曲院風荷
杭州 曲院風荷
杭州 曲院風荷
杭州 曲院風荷
杭州 曲院風荷
杭州 曲院風荷
杭州 曲院風荷
杭州 曲院風荷
在烏雲密布、空氣濕熱的早晨出發,二個多小時後我們來到了 杭州 西湖,驅車直奔楊公堤,熟門熟路先把車停在 杭州 花圃停車場。然後來到位於楊公堤的曲院風荷3號門。 「曲院風荷」是西湖十景之一,不僅是夏季西湖畔重要的景點,去過西湖遊覽的人都看見,從斷橋這裡開始,西湖的荷花一直蔓延到曲院,而曲院也有荷花,遙相輝映。整個曲院風荷包括岳湖、竹素園、風荷、曲院、湖濱密林5個景區,我們從湖濱密林景區處步入,這裡遮天掩日的杉樹林給人一絲涼意,樹林中遮掩著的餐廳、小木屋如綠野仙蹤般的存在,沿著湖邊的向前走,遠遠看見被湖中荷花包圍的亭台水榭,湖中石舫,這裡面是曲院風荷的湛碧樓,湛碧樓只是一棟仿古的亭廊建築,雖然不是很大,但賞景極佳,四季皆景,這個季節湛碧樓是 杭州 西湖曲院風荷景區裡最佳的賞荷點之一,它的妙處是亭台水榭之間遍植荷花,夏日登臨賞荷花是花紅葉翠風搖晃,荷香陣陣欲醉人。抬腿上樓閣,遠望蘇堤,長堤臥波、六橋煙柳、蔥鬱青山、湖光碧水、湖上的遊船,加上點點粉紅色荷花搖曳在蓮花之間,真可謂「接天蓮花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而近觀荷花葉綠花紅,婆娑舞動,近處的亭子和那艘名為「卓穎舫」石舫船盡收眼底,很有歐陽修「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裡歸。當我們剛離開湛碧樓,四周風吹著翠綠的竹葉,沙沙作響,山色灰暗,馬上開始了梅雨模式,冒雨來到曲院風荷的另一個景點“玉帶晴虹”,這裡的玉帶橋是曲院風荷的標誌性建築,這裡水面映日荷花綻放開、綠葉紛飛遮水面、微微花香拂人鼻,清涼氣息潤心肺。曲院最為精彩處在風荷景區,沿著青石板路向前就是一片荷塘,彎彎曲曲的九曲石橋,蜿蜒在荷塘的中間,讓人彷彿有種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之美感。走入風荷景區深處,湖面上,分佈著紅蓮、白蓮、重台蓮、灑金蓮、並蒂蓮等等名種荷花,而淅淅瀝瀝的梅雨,讓雨中的荷塘更添了一份 江南 的婉約氣息,雨景、花景兩相呼應,愈發襯托出荷花的清潔高雅,雨珠在碩大的荷葉上隨風滾動,一不小心就跌落進水中,泛起一絲漣漪,而從水面造型各異的小橋上且行且看,人倚花姿,花映人面,人、花、水、天,相融,相親,相戀,悅目,賞心,銷魂。年年荷 花都 會開,然而荷花開時,仍舊感慨那種照眼打心的美。更感概與其他地方荷花景色不一樣的是,西湖荷文化的魅力在菡萏嬝娜間,在芰荷亭亭玉立間,在四季更迭間繼承和發揚,因為西湖是文化的西湖,而這裡的荷花是包含詩韻、古韻的荷花。
曲院風荷確是個四季寶藏地,整個景點中的廊、軒、亭、閣,與綠雲、荷香相映成趣,即是「接天蓮花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名園,也是散步散心之地,而雨中的西湖,更是像一幅淡織著縹緲朦朧的寫意畫卷。此刻行於湖畔,似入了畫卷一般,且是一幅動態的畫卷!
建德 之江村檸檬小築民宿
建德 之江村檸檬小築民宿
建德 之江村
建德 之江村
建德 之江村 新安 江
建德 之江村 新安 江
建德 之江村魚鱗壩
建德 之江村魚鱗壩
建德 之江村 新安 江
建德 之江村 新安 江
建德 之江村彩繪田園
建德 之江村彩繪田園
建德 新安 江
建德 新安 江奇霧
建德 新安 江奇霧
建德 新安 江晚霞
建德 新安 江晚霞
建德 之江村檸檬小築民宿晚餐
當心滿意足在曲院風荷賞完荷出來,剛駛上G25長深高速公路時,淅淅瀝瀝的梅雨變成了傾盆大雨、高速公路上,濺起一層白濛濛的雨霧,宛如縹緲的白紗把四周的山色、水色變成渾麋一片,還好一個多小時後當我們將要駛離高速公路時,暴雨停了,當我們來到雨水過後的之江村時,雨水把四周洗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潔白如瑩。
建德 下涯鎮之江村,並因 新安 江流在此呈現「之」字狀而得名。這裡是江面最寬、變幻最大的河段,在白鷺、野鴨等水上飛禽悠閒神態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因此,之江村所處是 新安 江最美麗的河段。之江村在攝影界名氣更大,主要得益 新安 江水霧,煙渚之江,迷霧 新安 江,指的就是這裡,因為 新安 江水的溫度較低,常年維持在17度左右,每當夏季時候,因為溫差的原因,常會形成虛無縹緲的霧氣,瀰漫江面,配上小舟漁網,清晨的點點漁火,還有朦朧的山影,這樣的畫面,想像中就已經是天上人間,也怪不得這裡會吸引無數手持「長槍短砲」的攝友。
來到位於村口的檸檬小築民宿,這是當地村民自建的一幢三層小樓,整潔乾淨,入住的三樓房間在露台可遠眺群山間雲霧似一層乳白色的輕紗,飄逸曼妙,朦朧迷離,雨後的田野空氣格外清新。在民宿稍時休息後我們出門走走,先去了村東南一處龍鱗壩,民宿主人說這裡是許多攝影愛好者拍攝江霧的最佳處之一,此刻這裡山色青翠秀麗,江水清澈碧綠,龍鱗壩旁的江邊有長長的木質棧道,適合散步,此刻離夕 陽西 下尚早、江上也沒起霧,只有慢慢流水的江水。回到民宿旁另一端的 新安 江畔,江邊有之江村的彩繪田園,彩繪田園是 新安 江綜合保護工程中綠道工程的景觀節點,已打造成為疏朗開闊的鄉間空間與自然野趣的田園風光,這裡的花海總面積有180畝左右,種植的主要品種有向日葵、波斯菊、矢車菊、百日菊等,花海中舖設有木質棧道,江邊甚至還有供搭建帳篷的平台,也有景觀配套服務建築四象軒、景觀平台、兒童活動場地等,今天不是陽光燦爛的好天氣、而且花海的各色花朵已過盛花期,但沒有想到,花海的面積是如此巨大,能想像出鮮花盛開時徠徉在鮮花盛開的 新安 江邊的燦爛景色。
轉了一圈回到民宿,看西邊天空有雲層遮擋,覺得今天看晚霞機率不高,讓老闆準備晚餐後就在民宿解決了。當我們喝著小酒,品嚐著農家菜,老闆娘在屋外喊起來,江上起霧了,我們趕緊拿起相機奔向江邊,此刻西邊一束晚霞撥開層層雲霧, 新安 江晚霞微露,而遠處江上起了薄薄一層氤氳的霧靄,似一層乳白色的輕紗,飄逸曼妙,朦朧而迷離,形成了白霧橫江、山水朦朧的獨特風景。遠遠望去,天地相接的地方仍是一片片茫茫雲霧,奇霧晚霞、一氣呵成,看來我們的運氣不錯!
2023年6月27日,新安江晨霧、皖南天路穿越。
霧 新安 江
霧 新安 江
江上漁舟
江上漁舟
江上漁舟
江上漁舟
江上漁舟
江上漁舟
霧 新安 江
霧 新安 江
霧 新安 江
霧 新安 江
霧 新安 江
霧 新安 江
霧 新安 江
清晨,五點多一看窗外天色己蒙亮,起緊起床洗漱一番後出門,來到江邊,只見滿滿晨霧撲在 新安 江江面上濕漉漉的,像一條奶白色的巨龍在江面上滾動,時而又聚合成一片乳白色的霧海,像幅巨大的幔帳,飄逸曼妙,朦朧而迷離。村落、曠野、山巒、樹林時隱時現,似海市蜃樓,如人間仙境。霧氣越來越濃、瀰漫整個江面,當原先時隱時現的對岸都被白霧完全覆蓋後我們轉場了。開車轉向昨天下午來過的龍鱗壩江邊處,只見氤氳晨霧,煙波裊裊,此時,江上飄來一小舟,穿戴斗笠蓑衣駕小舟的漁夫,在行進的小船上撒網,而江面上罩著薄薄的江霧,婉延曲折的江水、山巒樹林時隱時現,雲霧縹緲,彷彿置身人間仙境。雖然知道這穿戴鬥笠蓑衣駕小舟是在擺拍,但這眼前所有的一切都像是你清晨做的一個夢那般若有若無,淡淡而來,也淡淡的離去......當在心滿意足中回到民宿吃過早餐要離開之江村時,江上奇霧仍在瀰漫,呈現出煙籠江水、霧籠山的人間仙境,這時候的 新安 江猶如一幅畫卷,在你面前許許展開,江在霧中,霧繞江流,如夢似幻,奇霧底下的之江村美成了仙境,如幻如夢,攝人心魄。
千島湖
穿越 徽州 天路
穿越 徽州 天路(璜尖天路)
穿越 徽州 天路(璜尖嶺)
穿越 徽州 天路(璜尖天路)
穿越 徽州 天路(璜尖天路)
穿越 徽州 天路(璜尖嶺)
穿越 徽州 天路(璜尖嶺)
離開之江村,以重 上高 速、千島湖下高速,過千島湖大橋後沿淳開線一路向 西北 行駛,過汾口後不久就來到了位於山中的 淳安這裡縣中洲鎮, 今天我們準備要穿越的 徽州 天路南入口必經處,出中洲鎮後有路標顯示,右轉十八公里是 徽州 天路南入口,而我們則按路標指向左走往璜尖方向,按事先看過的攻略,來到中洲鎮後並沒從較近的南入口處進徽州 天路,而是繞行 安徽 休寧 的璜尖、源芳的漁臨村從西入口進 徽州 天路。這樣走能較完整穿越 徽州 天路,不走回頭路,不落下翻越璜尖嶺埡口這一段,從中洲鎮至璜尖鄉這一段20多公里,就是普 通道 路的山區公路,沒有什麼風景,唯一值得拍照的是浙皖分界處後進入 休寧 縣的一路牌。過了璜尖鄉政府就進入了真正的盤山公路山區。一頓爬坡,途中會經過一個叫柱棒堀的小村,不到半個小時就到達了璜尖嶺埡口,這里海拔800米,埡口設有三個平台,所有設施都是嶄新的,在埡口南邊是一長亭和露營平台,過埡口二十米北邊有兩個觀景平台,站在山色空濛的平台,遠眺可隱約可見一城市,看地圖可能是 黃山 屯溪區,而看下方就是璜尖天路的核心地段。雖然彎多坡陡,但由於剛升級改造完畢,路況平整並有安全護欄,沒有駕駛難度。
徽州 天路西入口(源芳鄉漁臨村)
徽州 天路(白際天路)
徽州 天路(白際天路)
徽州 天路(白際嶺)
徽州 天路(白際亭)
徽州 天路(白際天路)
徽州 天路(白際鄉)
徽州 天路(白際鄉)
徽州 天路(白際鄉)
白際百丈衝瀑布
白際百丈衝瀑布
從璜尖嶺埡口前往源芳鄉漁臨村一路是下山路,來到位於谷底的漁臨村,這裡是 徽州 天路的西入口,漁臨村有下山路,來到位於谷底的漁臨村,這裡是 徽州 天路的西入口,漁臨村有場 徽州 大景區,不過看似沒人管理、也沒遊客,漁臨村村口開始就進入了 徽州 天路的核心白際獅石天路,這段從 休寧 的源芳鄉漁臨村開始,翻越海拔1158公尺的白際嶺到白際鄉,再經過 徽州 天路南入口,進入到 殲縣 的獅石鄉。一路開始爬升,除了道路曲折,彎路較多,方向盤打到你手酸,單純就這條公路而言駕駛難度並不大,一路除了滿山遍野的竹海,粉牆黛瓦的山村,因為今天是晴天,沒有了雲霧繚繞的公路,一路風光也就沒有了想像中的那麼驚艷,當來到白際亭時,這裡海拔顯示1158米,這裡就是整個 徽州 天路最高點白際嶺了,這裡是 徽州 天路白 雲和 藍天最接近的地方,站在山嶺上,遠眺群山此起彼伏,彎來彎去的山路延伸著,迂迴著,宛如一條白亮的帶子飄在山頂,觸及片片白雲。山窪間,一個個古村落掩映在鬱鬱蔥蔥的山林中,幾縷白雲如絲綢般蓋在村上,此時頓感空氣清新,帶著絲絲涼氣,真是高處不勝寒,在這海拔較高的地方涼爽是有道理的。當從白際嶺一路盤旋而下到達白際路口時,看見路旁立有一石,上書「 江南 墨脫 」四個字,而車前出現的村舍,又似豁然洞開,望著前方,我有點兒茫然。對「 江南 墨脫 」的一無所知,而來在村中看村史中了解到,這裡原來是 黃山 經濟最落後的地方,因山高路遠、也是 安徽 省最後通水通電的地方”,這裡2005年才通的路。正因為這些這裡被宣染為“ 江南 最後的 墨脫 ”、“藍天與白雲交際的地方”、“原生態村落”,給人一種“神秘”。當我們來到村中,眼前的白際“人民公社”是白際的知名景點,也是白際的“路標”,這些標誌也成了留有上世紀七十年代「與天奮鬥」痕跡的地方,同時成了一個有著大自然施展魔力的地方,對我們這些外來人說會有時光穿越的感覺,白際說是一個鄉,但其實很小,很安靜,四周青山連綿,溪水淙淙,雞犬相聞,民風淳樸,少了濃烈的商業氣息,似走進一幅恬靜的鄉村山水畫中,同時保留住了古樸村落的一些韻味,因為我們今天沒有計劃在此多停留,當我們駛出白際前往獅石時,此刻真切領會了“ 江南 墨脫 ”的含義,剛出白際不久,又窄又不平的公路急劇攀升,四周山勢陡峭,山谷深幽,路邊嘩嘩水流聲,左手邊一個水勢頗大的瀑布高高掛下,激流飛濺,浪花四起,落入深潭中發出嘩嘩響聲。掛壁在百丈衝大峽谷旁,又窄又陡,完全貼著懸崖峭壁上開鑿出來的,好些地方還有塌方、水毀路段,駕駛在這一段「掛壁公路」讓人感到我們的車就像被奔騰的水沖出來的,四周雲霧瀰漫著,飄來飄去,一會兒這裡露出了青青的山尖,一會兒那兒又顯現出一條山嶺,非常慶幸的是我們沒有碰到對方來車、否則有幾段很難會車。
徽州 天路南入口
徽州 天路南入口( 大溪 口)
徽州 天路(獅石鄉天路驛站)
獅石鄉
獅石鄉
獅石鄉
獅石鄉
獅石鄉
獅石鄉
徽州 天路(獅石天路)
徽州 天路(獅石天路)
徽州 天路(獅石天路)
徽州 天路(獅石天路)
徽州 天路(獅石天路)
徽州 天路(長陝嶺)
徽州 天路(長陝嶺)
徽州 天路(長陝嶺)
徽州 天路(長陝嶺)
徽州 天路(長陝嶺)
徽州 天路(長陝嶺)
徽州 天路(長陝嶺)
徽州 天路(長陝嶺)
我們駛出百丈衝瀑布峽口,沿著大峽谷一路來到一叫 大溪 口的地方,路口豎立著一塊路牌,顯示這裡是 徽州 天路南入口處,左轉往獅石鄉方向,而右轉則是我們早上來時的中洲鎮,此刻我們也搞明白,如想比較完整走完 徽州 天路,不拉下核心的璜尖天路、白際天路和獅石公路,那從西入口源芳鄉漁臨村進比較合適,這樣走是一條環路,而如從中洲直插過來從南入口進,這裡處於白際天路和獅石公路的中間交岔點,如從這想走完整的 徽州 天路,須要走很長的回頭路。
當我們風塵僕僕過 大溪 口來到屬 歙縣 地界的獅石鄉時,在路邊看到了我們關注過、也曾考慮作為今晚住宿點的獅石天路驛站,緊貼巍峨群山滿目蒼翠,高山深澗清風涼爽武強溪邊的天路驛站很有川藏線驛站的感覺,沒想到生意火爆,竟然客房全滿,一看時間尚早,今天穿越 徽州 天路核心路段在時間上應該是夠的,臨時決定繼續前行,穿越完 徽州 天路後趕往 殲縣、入住披雲山莊,去吃正宗的徽菜…
獅石鄉地處 殲縣 最邊遠的西南山區,平均居住海拔在800公尺以上,說是一個鄉,其實鄉政府所在地在營川村,因地處偏遠,這裡曾是一片紅色的土地,當年方志敏曾率領紅軍來獅石開展農民運動,在獅石鄉,還留存著當年戰鬥過的痕跡。如今,這裡建成了紅色獅石村史館和清貧文化禮堂,陳設了在當地徵集的革命時代老物件,也挖掘了紅色獅石的許多歷史事件。獅石鄉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98%,這裡還有溫泉等休閒設施。行駛在獅石公路,山頂雲霧繚繞、風景如畫,山下溪水淙淙、草木蔥茂,粉牆黛瓦的土樓掩映其中,是得天獨厚的“清涼氧吧”,獅石公路最高處海拔1078米,由於彎多路窄、山高路險,是「 徽州 天路」的核心路段之一,當我們離開獅石鄉在天路高處回眸山下:層層梯田,三五水塘如一粒粒珠子點綴著,古老的房屋沒有規律散落於山坡上,或青瓦白牆,或青瓦黃泥粉牆,也有亂石砌了牆基,看著這座村落,與城市的鋼筋混凝土相比,似乎更親切。
沿著盤旋的山間公路一路向長陝嶺方向飛馳,每一次彎道轉折都會讓人心跳加速,而路邊的風景也變得越來越美,薄薄的雲霧環繞在青山間,山間的微風輕輕吹動,層層梯田和白牆黑瓦的村莊在愈來愈濃的雲霧繚繞中若隱若現,眼前的一切,宛若走進了一個夢幻的童話故事裡。當開始翻越長陝嶺時,埡口處的展示牌寫著 中國 最美天路 徽州 天路位於前方16公里,海拔千米,這裡是 徽州 天路中真正意義上的一段天路,是 徽州 天路最精華段,它有別於璜尖嶺、白際嶺那種爬升到1000多米埡口後就開始下坡。這裡爬升到了埡口後,會在全部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脊上行駛十多公里,如同在天上,途中還會經過幾處觀景台,站在觀景台舉頭四望,蒼山翠嶺,高山之上清晰可見來時的「天路」如線般纏在天際。當再下坡時我們來到了 殲縣 長陔鄉,此刻我們花了七個小時走完了 徽州 天路的璜尖天路、白際天路和獅石公路三段,在長陟鄉我們登上此次穿越 徽州 天路的最後一個長陔嶺觀景台,這裡能拍到遠處的古村落和梯田景觀,同時這裡也是長陔嶺的最佳攝影點,吸引著非常多的攝影愛好者前往。長陝嶺岔路口右轉一路通往街口鎮,是 徽州 天路的東入口,在街口可匯入被譽為「 中國 東部自駕遊天堂」的皖浙1號旅遊風景道。我們今天巳預訂了 歙縣 的披雲山莊,選擇了左轉往 歙縣 紹濂鄉、王村鎮 徽州 天路北入口方向行駛。 p>
七個多小時的 徽州 天路行駛,程約108公里,海拔在800以上的超過50公里,1000米以上的約20公里,宛如天空上的一條彩帶,經過一個又一個彎道時的驚險刺激覺得很過癮,而穿梭崇山峻嶺中,沿途一派田園風光圖,途經的獅石、白際都是 黃山 市經濟最落後的地方,直到最近幾年才通車,但是卻有著美麗的風景。當我們駛過 徽州 天路,不再只是單純,為了滿足到達目的地時,那一刻的歡呼興奮之情,更多的是享受在那群山峻嶺之巔,俏蜓曲折、跌宕起伏,藍天與之相接、白雲與之呼應的天路之上,能夠自由地奔馳探尋未知的世外 桃源 ,享受一路上的美景洗禮,從而讓心靈一直醉美於路上!
殲縣 披雲山莊
殲縣 披雲山莊
殲縣 披雲山莊
殲縣 披雲山莊
殲縣 太平橋
歙縣 練江
殲縣 披雲山莊
殲縣 披雲山莊徽府宴
殲縣 披雲山莊徽府宴
殲縣 披雲山莊晩餐
歙縣 披雲山莊晩餐(燴白菜)
歙縣 披雲山莊晩餐(深渡毛豆腐)
歙縣 披雲山莊晩餐(石鍋臭鱂魚)
殲縣 披雲山莊晩餐(小炒黃牛肉)
歙縣 披雲山莊晩餐(黴乾菜餅)
殲縣 夜景
傍晚時分我們來到 殲縣 。 徽州 古稱“殲州”、“ 新安 ”, 徽縣 古稱“殲州”、“ 新安 ”, 徽縣 古稱為“殲州”、“ 新安 ”, 徽州 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殲縣” 歙縣 至今仍較好的保存下來 徽州 古城的面貌, 徽州 古城也位列 中國 四大古城之中。我們入住的披雲山莊座落於 歙縣 練江旁披雲山半山上,依山傍水、環境幽雅,這是家集餐飲連鎖、住宿、會議、旅遊於一體的綜合園林式賓館,建築風格為 皖南 典型的徽派庭園建築。這披雲山莊雖是我第一次入住但卻這是我第四次來這裡,因為這家山莊同時也是徽菜名府,在這裡能吃到正宗的徽菜。在半山腰的山莊院內停車場停好車辦好入住,我們來到入住的練江樓,房間中規中究、性價比還是蠻高的,最關健是與我們房間同樓層,練江樓有一觀景平台,對面就是 歙縣 徽州 古城,中間隔一條練江,始建於明弘治年間的太平橋橫跨江上,在這裡美景一攬無遺。
在房間稍作休息後,直奔我們入住這裡的主題、品嚐正宗徽菜,來到餐廳所在的碎月樓,“太白魚頭”是這裡的看家菜“之一,據說披雲山莊餐飲品牌的打造最初就是從這道「太白魚頭」開始的,選用千島湖有機魚頭,和千島湖魚頭湯燒法相似,唐朝詩人李白當年飲酒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太白樓,就在披雲山莊的旁邊,太白魚頭也藉李白之名帶出這段故事,成就了「到披雲,吃太白魚頭」的品牌效應。前幾次來都品嚐過,味道確實不錯,但量足夠大,今天因為只有二人,只能捨棄了這裡的看家菜“太白魚頭”,我們點了另一道就是 徽州 名菜臭鱔魚了,這菜也是必點的,披雲山莊的石鍋臭鰣魚在傳統的 徽州 醃鮮鱔基礎上做出改良,不再是整條鱂魚成盤而上,而是改刀成大塊,放在石鍋中。自製的臭鱂魚保證了食材的品質和穩定性,肉質緊實,帶有微脆的口感。再一道就是深渡毛豆腐,這是最經典的徽菜,毛豆腐生有一層濃密純淨的白毛,傳統的烹飪方法是將毛豆腐放入平底鍋煎至兩面發黃,再加入調味品燒燴,香氣溢出後塗上一層辣醬。披雲山莊有專門的人製作毛豆腐,為確保新鮮,基本上每天都是新鮮現送。他們家黴乾菜餅也是特色,和 浙江 縹雲 燒餅類似。
享用完徽菜之後,再次登臨練江樓觀景台觀賞 殲縣 極佳的夜景,面前的練江緩緩流過,橫跨兩岸的太平橋已點亮燈火,這座建於明代的老橋已經在練江上跨越了近五百年,江對岸的 徽州 古城也是燈火璀璨,品美食、賞美景,同伴說今天把歇腳點放這裡,值!
2023年6月28日,殲縣披雲山莊、漁梁壩。
殲縣 旱晨景色
披雲山莊晨景
披雲山莊晨景
殲縣 晨景
殲縣 太平橋旱晨景色
殲縣 練江景色
殲縣 新安 江漁梁壩景色
殲縣 漁梁老街景色
殲縣 漁梁老街景色
殲縣 漁梁壩景色
殲縣 漁梁壩景色
殲縣 漁梁壩景色
殲縣 古樟林
早起再次來到觀景台,今天是個晴空萬裡的艷陽天,看太平橋和 徽州 古城景色更美麗,然後在典型徽派園林建築的山莊內轉了轉,發現各棟樓都有連廊相連,山莊背靠披雲山,我們從半山的一個門爬至披雲山頂,山上千桿翠竹,彼時盛夏,竹影森森,感覺不到暑熱。下山走出山莊沿練江畔走向太平橋,披雲山莊隔壁是太白樓,不大,全無想像中的仙氣浪漫,旁邊還有個博物館,因為是一大早大門都緊閉著,我們只是因為仰慕留個腳印。再往前走就是太平橋了,橋下是 新安 江支流練江,江對過兒就是 徽州 古城了,我們走在太平橋上,看著流淌的練江,彷彿又穿越回到歷史的長河中。
不過過橋來到 徽州 古城前,馬上又把我們帶回現實世界裡,說是古城,而且號稱是 中國 尚存的四大古城之一,其實已經很商業化了,從主街這一頭走到另一頭全是商鋪,大片的徽派建築連在一塊兒,怎麼看建築都很新,估計都是修舊如舊,算了這古城我們就不進去看了。回到披雲山莊吃過自助早餐,就要回程了, 徽州 古城不進, 殲縣 的另一處古蹟漁樑壩我們倒是想看看,退房離開披雲山莊,開車過太平橋在練江對岸向東約二公里就到了這座千禧年古壩,這是 中國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是 新安 江上游最古老、最大的古代攔河壩,也是 殲縣 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稱為「 江南 第一 都江堰 」。建於唐代,明代重建,距今已有近1400年,作為幾百年來 新安 江上大小商賈船隊往來的一個重要碼頭,漁梁壩是明清時期徽商從這裡起航承接家族興旺的地方,是名副其實的「徽商之源」。
我們停好車後,在漁梁古鎮老街處入口進入,漁梁古鎮至今保存完好,步行在古鎮的街道,整個街道用清一色鵝卵石有序鋪就,恰似魚鱗,又因古街形似鯉魚,又稱為魚鱗街,是漁梁古鎮中的主街之一,魚鱗街蜿蜒一公里,兩邊店鋪林立,基本上保持著明清時候的風格,而漁梁壩也是整個古鎮中最值得打卡的景觀,這所古壩是 新安 江上游規模最大的攔河壩,既可蓄上游之水,又可緩壩下之流,壩長143 米,全部以花崗岩岩層層壘築而成,它們壘砌的建築方法科學、巧妙,每壘十塊青石,均立一根 石柱 ,上下層之間用堅石墩如釘插入,這種石質的插釘稱為「穩定”,也稱元寶釘,這樣,上下層如穿了石鎖,互相銜接,極為牢固,每一層各條石之間,又用石鎖連鎖,這樣上下左右緊聯一體,構築成了跨江而臥的堅實漁梁壩,壩中間有開水門,用於排水。漁梁壩的地位極為重要,一是洩洪防旱,二是截流行船,三是美化環境。歷代都以壩之興衰作為 徽州 興衰的標誌。我們走到漁梁壩的位置,這裡是拍照打卡最佳處,因為現在是訊期,眼前水勢很大,青石壩上水聲沖刷聲嘩嘩響,水珠飛淺,但壩體依然堅穩。看完這古代傑作後,我們行駛的這一段路是皖浙1號公路,是 安徽 政府和 浙江 政府聯手打造的跨省自駕路線,全境從 杭州 沿著錢塘江-富春江( 富陽 )-桐江( 桐廬 )- 新安 江( 浙江 建德 段)-千島湖( 淳安 )- 新安 江( 安安徽縣栙這一段可領略美麗的 新安 江景色,可惜今天天氣太熱了,我們歸心似箭,在順路看了路邊的一處古樟林後,離開皖浙1號公路,駛 上杭 瑞高速後一路飛馳返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