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杭州這麼多次,喜愛的程度卻一點沒減。西湖的淡妝濃抹,青山綠水的恰到好處,讓你會一直萌生「人為什麼要工作」的念頭,也就是說,會極大滿足你的精神需要,從這一點來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在西湖邊可以很容易解決──幾乎不費吹灰之力。
也難怪,西湖邊的警察也都太悠閒了,我都看過好幾次警察在旁若無人的煲電話粥,可是男性警察哦!好像他們只是比一般遊客多穿了一件警服而已。就連那些美麗的女巡警,美麗的功能也幾乎勝過了警察本身的職能,西湖邊的犯罪率我想也非常低的,面對這麼美麗的風景,餓一點都無所謂的,誰會想到去犯罪啊--多麼無恥的事!
而從實用和精神層面來說,杭州這座城市本身卻是功用大於精神層面的,旅遊城市嚴格來講,旅遊的歸旅遊,而其他設施和場所則嚴格秉承了為人民服務的格訓,也是實在的不能再實在的為人民服務,因為適應了太多的遊客的流進流出,遊客的需要則是他們的生存的依靠,說的嚴重一點,沒有遊客,便沒有了這座城市,所以,拿杭州和上海來比,不同的一點便是,上海不需要拿遊客來說事,遊客也不是給她錦上添花的,只要不添亂就可以了,上海的目光只是有錢的那部分群體,雖然這部分人裡面可能包括遊客,但相對於南京路上只看不買的大批外地遊客,上海人的實用早都掠過這些遊客的頭頂,向國外奔去,向國內那些先富起來的人奔去。
而杭州呢?
杭州沒有辦法離開遊客,在斷橋白堤蘇堤每天閒逛的人們當中,有太多的遊客了,這些從五湖四海過來的遊客,在西湖面前拼命聯想古代的故事和陶醉於現代的景色,杭州的風華絕代最大的好處還是她不會過時,永遠都矗立在那裡,成為杭州的驕傲。杭州的一切都因為有了西湖而變得理所應當,杭州幸好沒有沾沾自喜,沒有成為暴發戶,如果成了暴發戶,恐怕西湖旁邊早就成為遊樂場的天下了,弄個摩天輪笨拙地轉一圈又轉一圈,就像很多地方的那樣,而杭州的發展如果有暴發戶的心態,那也不會湧現出越來越多符合遊客心理需求的旅館、餐館、書店以及一些經典的景點了。
只有把旅遊當作一個事業──而且是自己喜歡的事業而不是賺錢的工具來做的城市,才能最終贏得市場和贏得人民的心,也才能得到人們的愛戴,同樣的道理放到房地產市場、股票市場、中國足球等方面也適用。
吃
杭州的舒服我覺得體現在以下幾個地方,之所以這樣寫,是因為如果單純談論西湖,顯得不那麼切合實際,而遊客來到西湖,來到杭州,不只是和西湖打交道,餓了要吃飯,累了要休息,西湖只是一個表達情感的地方,但抒發完畢,杭州的美好還需要其他的東西來彌補,如果想出彩的話,個人以為,以下的幾個地方不可不去。
首先,外婆家、淘寶咖啡、老娘舅快餐、梅家塢的農家樂以及浙大西溪校區的食堂(私人開的那種)不可錯過。
好吃的東西在當代的社會一定要是大眾化的,對於一般老百姓來說,尤其來到旅遊這樣和日常生活不太一樣的地方,更需要注意。
外婆家的茶香雞
杭州有太多的美食,但個人近半年多還是習慣於到外婆家(馬騰路上的)還有南山路上的淘寶咖啡、延安路上的老娘舅快餐、梅家塢的幾家農家樂比如什麼婦字號(是我的老朋友-梅梅旅館的阿姨誠意推薦的)以及浙大西溪校區的食堂(上寧橋旁邊),這些地方的美食都是不太張揚的,但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好吃而且特別實惠,杭州人可能都知道,外婆家已經成了杭州美食的一個重要代表,不亞於西湖邊的樓外樓,每次去都要排隊,十一到外婆家,我們四個人,結果等了一個小時,沒辦法,誰讓外婆家名聲不僅在杭州,已經傳到了很遠的地方,面對一桌美食,尤其是龍井茶雞,幾乎吃到讓人無語,甚至有點虔誠,所有的煩惱都拋到了九霄雲外,從這一點上說,美食的意義不亞於西湖的意義,而且實惠,你不會擔心荷包裡的錢多不多。
淘寶的秋刀魚、咖啡
簡單說了外婆家,淘寶咖啡也是一個很好的地方。
南山路上的咖啡店很多,對於不是很富足的我來說,找一個能夠歇腳能夠和朋友暢快聊天還能吃到美食的地方並不容易。去年年底,有個朋友帶我去吃,結果就到了淘寶咖啡。一開始讓我大吃一驚,淘寶竟然也開店,呵呵,不是網店,而是實實在在的店,後來一想,淘寶總部就在杭州,從這一點來說也可以理解,但這種店其實自己很少進去的,知道上島咖啡,也去過,但不是每次都會去,而淘寶咖啡去了第一次,從那時起到現在,已經去了三次了,淘寶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它的秋刀魚套餐,長長的肥肥的散發著燒烤帶來的粗鹽味的秋刀魚在你的口腔裡會瞬間成為無比的美食,它也不貴,在你吃完之後,如果和咖啡一起點,咖啡還是半價,我不知道附近的店有沒有這樣的促銷手段,但在路人皆知的淘寶開的咖啡店裡,你所需要的虛榮心完全可以滿足,請客也不會掉價,在外婆家同樣也不會存在這樣的問題,還不讓你的錢包感到尷尬,就連淘寶的店員似乎也不是像那些急於發財的店的店員,這裡的店員多了一份從容、一份禮貌、一份淡然,讓顧客有足夠的心情去品嚐美食、體會咖啡,於是,在西湖的夜色中,大家都甘願做一條秋刀魚。
老娘舅的中式速食
再來談老娘舅,老娘舅的快餐其實是今年才吃到,可能杭州人已經很了解它,難怪那麼多的人去吃,但對於遊客而言,吃的卻不多,一是它畢竟離景區有一點距離,不像樓外樓誇張地在西湖邊,佔盡了地利,老娘舅是有一點低調的,但走在延安路上,如果你逛完西湖再來逛街,逛到累的話,老娘舅我想是你的一個理想的選擇。同肯德基相比,老娘舅的快餐卻是不折不扣的中餐,涵蓋了你能夠想像得到的中餐(主要指長三角這邊的江南美食),東坡肉、黴干菜燒肉等等,而且搭配了雞蛋羹、蔬菜、湯、飲料等,一份18元的套餐可以讓你吃到飽,吃到好,而且是正宗的美食哦,這在肯德基,也就買一個漢堡,一杯飲料,連吃到半飽都不夠,我想,如果把老娘舅和樓外樓調換一下,把老娘舅放在西湖邊上,估計樓外樓人們就不會光顧了,因為那麼貴的東西誰還吃啊,要不是它在西湖邊,名氣太大的緣故,滿足了人們的虛榮心,否則,沒有人那麼傻,呵呵,我想,好吃的總歸是好吃,如果真的講究吃,又想節省時間和金錢的話,老娘舅是你繞不開的店。
梅家塢的生活
梅家塢的農家樂在我看來已經有點氾濫,但其中也還是有好吃而且比較實惠的,比如一開始提到的那家婦字號茶樓。老實講,梅家塢的風景以及便捷的交通讓梅家塢這個地方如果不做點什麼的話,會是很大的浪費,種植龍井茶,讓它成了杭州最大的龍井茶原產地,也吸引周恩來總理五次到訪,但除了這個極大的動作之外,好像就是梅家塢的農家樂了。
那是俗到了極致的農家樂。但對於現在遍地開花的農家樂茶樓,同樣也是浪費,把大好的風景都浪費在了土雞煲、麻將桌上,個人以為,面對有山有水的環境,其實還是看書、喝茶、聊天、寫東西最正宗,你才能夠真正感受到身為人的偉大。
人有俗雅之分,不是每個人天生就屬於俗或者雅,在溫飽問題得到滿足之後,人應該追求一點什麼東西,也就是,從俗的這頭應該向雅的另一頭靠近,對於現代的人們,指望每天捧著古書是不太可能的,當然,每天面對電視、面對麻將那也顯得過於俗了一點,時間長了也會厭倦,儘管對於不怎麼讀書的老一輩人來說,這沒什麼的,電視、麻將對他們來說就等同於書,但對於現在年輕的一代來說,在學校在家老師還有家長每天都會要求看書,別管看的是學習資料還是課外讀物,看得多了,到了工作崗位或在學校,這種與書的不陌生感有意無意會讓人對什麼是雅緻什麼是小資有著一定的認識,即使不愛看書,面對什麼是俗什麼是雅的生活方式也應該知道的。在一個雲淡風輕的午後,手捧一本書,旁邊一杯龍井茶,在梅家塢山山水水的環境中,身邊有同學朋友的陪伴,沒關係,就讓他們打麻將吧,讓他們吃土雞煲吧,你面對的是整個青山,是不用多說話的安靜與蒼茫,生活在這裡變得純粹,變得飄逸,猶如一片片展開的龍井茶葉。
在梅家塢,生活是可以立體展開的,沒有絕對的黑與白、對與錯,一切的不合理都是合理,而一切的酸甜苦辣都會變得淡然淨化,你能靜靜面對自己的內心,在龍井茶還有書香的包圍中成為自己的主人。當然,這裡也不是太天真、太幼稚的,這裡依然是生活,是時刻聞到人間煙火的生活,這裡的綠茶樹,都是粗壯結實,小溪流都是歡快活潑的,都是充滿了生活的靈性,到西湖邊市中心半小時不到的路程讓你也不會產生過於飄渺的想法,畢竟沒有絕對的超然度外,但你在梅家塢的思考,已經足夠讓你坦然面對俗世紛爭的生活,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強大,但內心卻是開始生起了雅緻和生活的苔蘚。
老杭大的食堂
說起浙大西溪校區,也就是老杭大,杭州人都知道,身為本人,第一次到杭州,住的地方就是西溪校區的招待所,那個時候,身為學生囊中羞澀,同學又是在浙大西溪校區,便住在那邊了。不過,西溪校區方便的一點就是離西湖特別近,因此,完全可以當作西湖邊的旅館看待,而價格的便宜也讓這裡成為了天堂邊最奢侈的享受之一。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自己品嚐到了西溪校區食堂的美食。不敢說是中國大學裡最好吃的,起碼也在最好的那一批次,完全可以和浙江大學在中國大學的排名相等同。可能是在杭州的緣故吧,這裡的廚師想必是不敢懈怠吃口刁鑽的學生,一旦做的不好吃,學生會毫不留情面的到外面吃去,反正外面有的是好吃的,所以,時間長了,這裡的食堂的水平一點都不亞於外面的餐館,而且學校畢竟還是比較便宜,這樣,西溪的食堂便成為諸如我此等人第一次吃過之後便會來上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更多次的場所。簡單說一點,食堂的炒飯便是一流的,裡面放入很多肉丁、雞蛋、香菇、西紅柿、蔬菜,但透出的卻是米的清香,乾香的那種,一點沒有炒飯固有的水氣,好吃便在情理之中。
吃過這裡的食堂,西溪的炒飯讓你很有精神輕便到達寶石山下。爬上山,山下是整個西湖,物質的香氣轉化為精神的動力,這便是西湖的一天。我想,這也是很多老杭大學生難忘的回憶之一吧,很平常的一天就這樣過去,但卻成為永久的記憶。
住
身為遊客,到了杭州,最先解決的便是住宿問題,對於我也不例外。從這一點來說,杭州人要比外地人幸福,不用那麼辛苦的找住處,而且還要花錢。但遊客比杭州人幸福的一點在於,便是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地方,而且一般是臨西湖而居,這對於現在的杭州人來說,卻是少數人可以享用的。
一般來說,遊客最需要花錢的除了吃之外,便是住了,杭州與其他地方不太一樣的地方在於,遊玩西湖的費用可多可少,一分錢不花照樣能夠在西湖邊找到來自精神層面無上的享受,所以,錢的大頭就是吃住了。
第一次到杭州,包括以後許多次到杭州,都是住在學校,那時還在讀書,沒有多餘的錢,所以能省則省,不過,學校的招待所其實和現在流行的青年旅舍差不多,其實幾乎等同於青年旅舍,而且學校的阿姨也要比青年旅舍的老闆以及服務員來得淳樸和真實,作為不想在住宿上花太多錢的遊客而言,個人建議就住在學校,或者學校附近,一是便宜,二是還能夠找到讀書時候的感覺,從這方面來說,還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怎麼玩上面,不至於為了住宿浪費太多的精力。杭州的學校很多都有招待所,而且都離西湖不是很遠,最關鍵的是便宜實惠,這也是現在那些招待所繼續存活的原因。
漢庭的書香客棧
當然,如果你有一定的閒錢,不再為住宿發愁但還是不想為住宿買太多單的話,西湖旁邊保叔(那個單立人的叔奇怪輸入法裡沒有,呵呵)路上的漢庭客棧(99元的那種)便是不錯的選擇。
杭州是一個旅遊城市,有著太多的賓館旅館,幾乎每個層面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歡和適合的地方,作為不是有錢人但又講究住的干淨舒服的我來說,在這裡推薦的也不多,只是一些經濟型旅館客棧,原來可以有布丁酒店可以選擇,但上次到了布丁酒店,結果事先預定好的卻被無緣無故取消了,服務生還振振有詞,說沒登記,找不到我們的訊息,老天,對天發誓,我當時可是親耳聽到服務員說OK沒問題的,只管過來就可以了,但當我們頂著旅程的勞累風塵僕僕在晚上十點多到達杭州,到達布丁飯店的時候,滿心以為可以舒舒服服洗個熱水澡了,迎面便被潑了一頭冷水。那晚的經歷很讓人不舒服,所以,在這裡,不是說為布丁酒店抹黑,而是作為我的容忍力,最起碼是不會再去住布丁酒店了,當然我擋不住別人去住,但作為一個講誠信的人來說,不能因為客源不愁就忘記了老顧客,這是最不道德的,即使可能賺了一點小錢。
選擇住在漢庭客棧,也是在攜程上看到的,第一次到那邊住,便感覺到了和布丁的區別,價錢比布丁便宜30-60元錢,而且住的條件也比布丁寬敞,還有客廳性質的時尚場所,閱覽室、網咖、K吧等等布丁沒有的卻都能在漢庭客棧找到,即使你不用這些,距離西湖不到十分鐘的路程也夠你徹底底享受西湖了,而布丁所在的曲院風荷卻過於幽深顯得有點恐怖片的味道,漢庭客棧則在斷橋的旁邊,而斷橋則是西湖的口腔,是西湖的門面,所以,漢庭的美好便是情理當中了,更何況漢庭始終打99元的牌,乾淨舒服的住宿條件,最重要的是,房間裡充滿了書卷的清香,你可以到客廳看電視,卻一點都不打擾你在臥室安安靜靜的看書,坐在墊子上,桌子上一杯龍井茶,手捧一本王安憶的《啟蒙時代》抑或是路內的《追隨她的旅程》,幸福的意義也不外乎於此了。
我更忘不了漢庭客棧的溫柔的女服務生。雖然,這樣的女服務生也不是所有的都是,也可能存在一點變化,但起碼說明,漢庭客棧有著這樣的能力,即使遇不到美麗的女服務員,面對舒服的客棧環境,再加上西湖邊的流連忘返,這,也就夠了。
難忘的住宿體驗
直到現在,留在腦海中最深的兩次住宿經驗便是,在浙江工業大學招待所的一次以及在梅家塢梅梅旅館的住宿。那是永遠不能忘記的。
和前面提到的浙大招待所一樣,工大的招待所也是很平常的,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唯一不同的是那是和自己的經驗有關。 06年找工作的時候想到杭州發展,那天知道杭州國際會展中心開招聘會,就在下午三四點的時候從上海到達杭州,可是不巧雨下的蠻緊,從火車站出來之後,還是在公車上,雨開始密集的下了起來,自己的傘也忘了帶,看地圖知道工大就在會展中心旁邊,就想著到裡面找地方住,一路走過去,由於不知道地方,等於是繞著校園在走,雨水順著髮梢流下,冷冷的,當時真的覺得,生活不易,工作不易,彷彿人生的磨難已經開始領悟,所以,那晚的工大招待所特別溫暖。儘管這不算什麼磨難,但旅途中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有一個可以歇腳的港灣已經足夠了,從這方面來講,工大的招待所更像是一個家,一個溫暖的家,而不是旅館、單純住的地方。那天晚上還邂逅了溫州檢察院幾個來進修的朋友,他們的經歷幾乎和我完全不同,我到杭州尋覓工作,而他們來杭州鍍金,看來,杭州是個金礦,所不同的只是每個人的出發點不一樣而已。
梅梅旅館是梅家塢少有的農家旅館(一般人家都是開茶樓),其實說農家旅館也不是很恰當,女老闆是工商大學畢業的,骨子裡早都脫離了梅家塢,住也是住在城區,但老闆的眼光還是不錯的,知道遊客到了之後會有想留下來慢慢體悟的衝動,於是,一個小旅館就開張了。不過最感到親切的是旅館的阿姨,集做飯、旅館衛生、收費、看門護院於一身,每天的事情很多,但阿姨的臉色始終是平和的,說出的話卻都是字字真理,透出一股活潑的浦江人的生活風貌。
去年年底到過梅家塢幾次,晚上便沒有跑到城區住,而是住在旅館了。一開始也沒有感覺什麼不同,80元一天,裡面的被褥都是嶄新嶄新的,價格放在城區最起碼也要150左右,而旅館的美食放在城區就更是不敢想像了,那麼一大盆筍乾燒肉阿姨只收了二十幾元,放在城區估計也要50出頭了。
晚上就睡在閣樓,那天睡的特別踏實,屋外緊鄰小溪,流水潺潺的流著,聽著特別舒服,山間的空靈也感受的那麼親切,透過窗戶,外面的粉牆黛瓦都蒙上了一層朦朧的色彩,遠處的青山恰似立體的被褥,整個人都在溫暖的懷抱中。
後來就和阿姨成為了好朋友,每次到梅家塢都會到旅館看看阿姨,中秋去杭州特地給阿姨送去了月餅,從內心裡感覺,對杭州的熱情是要具體體現在很多地方的,從一開始的西湖慢慢向很多方面深入,像是梅家塢,這樣的心情恐怕不是用遊客這個概念來衡量的,也許,這就是我始終都是把杭州當作一個生活的家的地方的緣故吧,看作精神的故鄉更不為過,而現在精神的故鄉變得讓人更舒服,對我來說,便是一件再幸福不過了的事。
玩
說到玩,這個題目有點大,相信每個人對杭州都有一肚子話要說,而且是說不完的話。杭州也是的,作為一個旅遊城市,與同是天堂的蘇州比,風景名勝簡直多的一塌糊塗,很多時候都會讓人挑花眼,不知道該到什麼地方玩,不知道該怎麼玩。這也不能怪遊客,杭州是這樣一個地方,可謂遍地都是風景,無論是在西湖邊,還是在西湖旁的群山里,西溪、錢塘江,等等,你都可以找到眼中的風景,與其他地方煞費苦心經營的人工風景相比,杭州的山水勝就勝在和自然融合的恰到好處,雖然也有人工的味道,但太自然了,而且是那麼的不計成本的鋪天蓋地的風景,這就讓人感到受寵若驚了,完全沒有像很多地方一樣圈起來就只懂得收錢,在杭州你就只管放心玩,盡情玩,物質、精神都會得到雙重的享受,不可謂人間的一大奇蹟。
就自己而言,最喜歡玩的有幾個地方,一是西湖環線遊,二是西湖群山遊,三是杭州書店遊;四是杭州購物遊。
西湖環遊
杭州最重要的還是西湖,幾乎每次到杭州,西湖不可能不去,即使不是專程去看西湖,公車也會不經意的經過西湖,這個城市真是離不開西湖了。
西湖周邊的景點不可謂不多,斷橋白堤蘇堤雷峰塔保豎塔等等,春夏秋冬都有可以看的地方,春天的蘇堤春曉、夏天的曲院風荷、秋天的平湖秋月、冬天的斷橋殘雪,以及還有很多無論什麼季節都可以看的風景,在西湖旁邊風景也都是特別大眾化的,親和力十足,如果你是為了追求某個夢想或者為了與古蹟考證的玩,西湖恐怕也只剩下了歷史,但個人覺得,西湖以及杭州最重要的不是歷史,歷史只是她的外衣,或者說只是骨子裡的東西,是家底的東西,甚至只是背景一樣的東西,西湖、杭州還是要看她的風景,看她的人文氛圍,這些都是活的東西,是當代人能夠親身感覺到的東西。即使一個地方有再多的歷史,比如敦煌,但當你出了門,滿口的黃沙,我想,你的心情也不會好到哪裡去,而西湖不是這樣的,是讓人產生慵懶甚至產生要在當地生活想法的地方,一切都是溫潤的,是江南風景的完美體現,都是波瀾不驚的,沒有驚天動地的自然氣候,但一切都是在訴說著屬於中國文人獨有的人文氛圍,故事傳說借助於絕代的風景也都從書上畫上走了下來,所以說,當你在斷橋白堤蘇堤旁看到那些看起來有些痴癡傻的遊客時,不要笑話他們,大俗到了極致也就是大雅了,拋開了遊玩的遊客的概念,他們的舉動和杭州市民沒有什麼區別。每次到杭州,風景都美到忘了拍照,就只是在西湖邊走來走去,在雨後、在夜色中,西湖的風景是那麼飽滿,讓人忘記了一切。
西湖群山遊
西湖旁的山不高,但第一次來西湖,在蘇堤快要走到頭的時候,一抬頭便看到了山,第一次感覺到山原來也可以這樣漂亮,自己是北方長大的,見慣了沒有多少樹的蒼涼的山,從來沒見過鬱鬱蔥蔥的山,完全符合一個文人對山的定義,充滿了人文的氛圍,特別是在寶石山,那滿山的靈氣、仙氣讓人覺得山本身就是一個藝術品,是脫離了山的概念,再加上西湖的靈性仙氣,杭州成為天堂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自己爬過南高峰、北高峰、十里鍬鐺,和朋友爬過,自己一個人也爬過,人多的時候爬過,人少的時候也爬過,當然也害怕過。別看西湖的山不高,人少的時候,你完全可以憑藉電視劇裡的想像,山高林深的,但還好沒有什麼事情發生,所以,奉勸遊客,在爬山的時候最好不要一個人,而且最好不要選擇在下午或天氣不好的時候。
安全第一,欣賞風景第二。
04年在爬南高峰以及去年年底爬十里鐺的時候,一個是下了雨的午後,一個是陰天的午後,而且都是自己一個人,山道很寂靜,樹木卻都很厚實,好像懂事了的孩子,一動也不動,一開始會感到完全的無拘無束,但爬著爬著,還是感覺到了害怕。山路還有點滑,山林的深處都是濃綠色的,如果一頭野豬迎面撲過來,也是在情理之中,但最後爬到南高峰山頂的時候,山上的涼亭裡卻有著三三兩兩的杭州本地人,在不知疲倦的健著身,一個老人還說,來杭州玩,最起碼要三天,一天肯定不行的,可能看著我像是遊客,故意加大了嗓門,自己當時聽的一清二楚,也就是在那次,知道了杭州的博大,透過爬山也知道,還從來沒有見過在城市裡面有這麼多的山山水水,而且完全是自然狀態下的,甚至是原始狀態下的,當時正要往山下走的時候,猛一瞥就看到了龍井村,那完全的田園風光,風景好似在國外,一種很富足的感覺慢慢從山腳下升到山頂,進入到自己的腦海中,自己沒有到過國外,那次見到的風景卻是一個極大的彌補,原來風景就在自己身邊。
下山的時候,看到了蔡元培給一個杭州籍的科學家所題寫的墓誌銘,還到了煙霞洞一探究竟,雖然談不上經典的景點,但一草一木都透出濃厚的人文色彩,這杭州的山真的是太讓人意外,真正的美好都在裡面,也許,只有在杭州定居下來,用發現美的眼睛,才能夠真正領略到她的好處。
當然,這一切都要建立在衣食無憂的基礎之上,建立在對包括房子等一些生活設施有點麻木的基礎之上,否則,到了杭州,也欣賞不了西湖所帶來的美好,呵呵,看來,真正脫離世俗的人不多,但真的當了和尚尼姑,那刻骨的風景是否就坐享其成了呢,看看靈隱寺的茂盛的煙火,估計那些拿著手機打著電腦坐著好車的僧人們能夠懂得欣賞的也不多,這個概率和大眾中懂得人文關懷和人文情調的人的機率應該是一樣的,僧人也是人,修行和對生活的品味以及人文氣質的生成也是兩碼事。
杭州書店遊
一個愛書之人無論到什麼地方都會關注當地的大大小小的書店,即使不是為了買書,就只是到書店裡看看書,那也是一種滿足,可以說是風景的一種補充,相得益彰。遊客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在風景里呆著,晚上沒事的時候,或者對風景遊玩產生厭倦的時候,逛逛書店,那也是一種享受。
自己在去杭州之前,就已經和杭州的書店發生了關係。杭州書林是一家專營人文、教育等方面的書店,規模很大,在民營書店裡算是規模較大的了,那個時候考研,免不了要買很多專業書,從師兄的口裡得知了杭州書林,當時在河南師大,學習的氛圍很濃厚,很多同學都把學習的觸角伸向了杭州書林,不間斷的從那裡買書,而自己也是這樣,直到考上了研究生。即使在研讀後,每次到杭州,特別是第一次到杭州書林的時候,自己完全有種朝聖的心態,傳說中的杭州書林就很安靜的躺在浙大西溪校區旁邊,人不多,但骨子裡透出書香的人文氛圍,看著自己熟悉的一本本書,那個下午過得太愜意了,直到現在,去杭州書林,這樣的感覺雖然有點減弱,但杭州書林已經在自己的內心佔據了一塊重要的位置,也幾乎每次都會買一些書,儘管現在網上購書已經成為我主要的購書管道,但杭州書林的氣氛是網路無法取代的。
另外,杭州的曉風書店、楓林晚書店、博庫書城、購書中心等都有著自身的特色,如果你到杭州遊玩,沒事的時候,就可以到這些店裡逛逛,把午後慵懶的時光丟在書店裡,看得累了喝杯茶,和朋友聊聊人生,看著窗外美麗的風景和匆忙的行人,你會覺得,再美的生活也不過如此。
我想,西湖邊、書店裡,都是可以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方,這種地方其實是區別於遊覽的概念,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
杭州購物遊
自己每次到杭州玩,購物不外乎兩種,一種是土特產的購物,一種是衣食住行的購物,頭一種是對當地的表揚,而第二種則是自身功利的做法。
每個地方都會有土特產,杭州也不例外,龍井茶、藕粉、東坡肉、叫化雞等等,買過很多次這樣的土特產,這樣的做法儘管在現今社會其實也不用一定要跑到原產地來買,小區旁的超市應有盡有,但土特產還是要到當地買才感覺到濃鬱的當地風味,比如河坊街,那是杭州一條相當有特色的街道,古色古香,且人流如潮,透出滿身的喜慶勁兒。
其實買土特產已經不是單純的購買行為了,只是在遊玩過程中的一個自然行為而已,是順其自然的流露,看到好的東西,在有點脫離日常生活的氛圍之下,遊客的這種行為本質上是對當地的表揚,是對美好的一種付出,如果遊客無法產生購物、購買土特產的衝動,那還說明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還沒有完全被遊客接受認可融化吸收,而買了東西帶回家,也就是把當地的文化帶回了家,把當地的風景帶回了家。第二種呢,買一些平常穿的衣服鞋子什麼的,還包括書,雖然不是每個遊客的做法,但慢慢會成為一種消費方式,這在某些地方已經開始大行其道,很多導遊都會把遊客帶到什麼購物中心被動消費,這已經不是稀罕事,甚至變成了醜事。
這裡我說的是完全心甘情願的消費,雖然有點功利,比如便宜、比如實惠,等等,但旅遊就是要物質和精神雙豐收,美麗的事物是可以體現在很多方面的。
一般人們都是在自身居住的地方買,很少在旅遊的場所購置,但平心而論,杭州這樣的地方,尤其在延安路,有很多東西還是相當便宜實惠的,杭州是女裝之都,在時尚方面一點不落後於上海,作為省會,在上海的邊上,發達的交通,其實杭州和上海沒有什麼分別,而且杭州沒有了上海的驕傲,它是完全以達成消費為目的的,所以,每逢假日的時候,你來杭州玩,其實是可以順便購物的,在延安路、在女裝市場,在杭州的大街小巷,你可以隨處看到自己喜歡的衣物,這是西湖之外的一個大實惠,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一次大採購,東西多一點也不怕,反正杭州到上海方便的交通就當是在上海市內購物了,其實消耗的時間都差不多。
杭州還有很多好玩好看的地方,幾乎每一次到杭州都會發現一些驚喜,但可能真正的旅行不是要發現什麼,而是純粹的一種過程式的體驗,和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彼此都能體會各自的用心,而雙方所作的一切便是讓對方更加幸福快樂,兩個人的良性互動就如同這美麗的杭州和大眾的遊客一樣,互動的好了,會一直好下去,會不請自來,會一而再再二三的來,會把這當家、當故鄉,當成一切的一切。
真正的杭州就在每個人的心裡,無論你怎麼理解,杭州就是杭州,也是可以淡妝濃抹的杭州,是人的天堂,是生活的家。
是江南的杭州。
(杭州蘇堤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