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城市的人總是渴望回歸自然,我就屬於這類人,離開青山綠水時間一長,心裡就癢癢的。好不容易盼到「五一」放假,我們搶在眾人放假前去
遊天目山,就是為了享受那份寧靜。 4月27日下午我們一行4人離開上海,直奔杭州。路上就開始下雨,而且越下越大。到杭州連計程車都叫不到,我們冒雨走到公車站,鞋子都濕了。好不容易到了汽車西站,已經5點了。到
臨安的車子倒不少,幾個人拖住我們,分別往自己的車上拉,後來我們上了一輛麵包車。車子在高速公路上行駛了1個小時,就到了臨安。我們來不及熟悉這裡,就打了一輛計程車,直撲
天目山。 車子在雨中疾馳,外面天也暗了下來,旅途的顛簸使我無心觀看外面的景色,況且一隻腳泡在濕鞋裡很難受,只想早點到。 7:10分車子把我們送到山腳下的
禪源寺賓館,前年我曾在這裡住過,上次我只是走馬觀花地遊覽了
開山老殿附近的景點,這次就是想從山腳爬到山頂,欣賞這裡的風光,並滿足那種爬山時很痛苦的快樂。 雨中的天目山散發著一種潮濕清新的氣味,讓人心曠神怡。為了節省,我們住在條件一般的4號樓。由於換了環境,鋪蓋也不舒服,怎麼也睡不著,聽著和尚的木魚聲,直到12點鐘才迷迷糊糊睡著。 清晨5點半就被幾聲鳥叫驚醒,雨已經停了,晨光透過窗簾把房間照得微亮。和尚們又開始早讀了,鐘鼓聲伴著誦經聲一直持續到6點。這一切剛靜下來,又開始下雨了,雨點聲伴隨著陣陣悶雷,我的心裡也陰陰的,難道爬山的計劃要泡湯了。 6:45分,我被同伴叫起,梳洗打扮後,走出大門。外面又潮又熱,居然比屋裡熱。雨已基本停了,遠處的山上騰起一團團白霧。院子中央有一個碑亭,裡面記錄著,這是周恩來三十年代到這裡視察的遺址。 吃過早餐,天居然放晴了,還出了太陽。我們退掉房間,背上行囊,順著禪源寺背後的一條小路走向山上。 山上靜悄悄的,只能聽到潺潺的水聲,路兩邊是各種花草、樹木。空氣非常清新。經過三里亭、伏虎瀑布、到達七里亭,一路上只看到兩個看山的人。 中午11點我們到了大樹王,天開始陰下來,等到我們到達開山老殿,又開始下雨了。 我們在這的山莊點了幾個菜,清燉家雞、香椿炒蛋、天目野芹菜、雪菜筍絲。菜的味道還不錯,我們邊吃邊等雨停。快1點了,雨還不停,我要打退堂鼓,他們都不同意,最後只好少數服從多數,繼續向
仙人頂前進。 雨又慢慢小了,停了。雨後的枝葉顯得格外青翠,再配上紅的、紫的、黃的小花,更加可愛了。我們在樹林中穿行,走了一段又一段,彷彿沒有盡頭。我已經走不動了,爬四五個階梯就要站著喘口氣,我今天重複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不行了」。爬呀爬呀,山上明顯看出了植被的層次,高大的柳杉不見了,出現了挺拔的松樹。天氣出現了大霧,到處是白茫茫的,十幾公尺外的人就看不清了。我一個人走在最後,耳邊只聽得見自己的心跳聲。 2:20分我們終於爬上了仙人頂,這裡只有一個廢棄的氣像台。我沒有在上面多待,因為四面是霧氣,什麼都看不到。我們開始下山了,不過心中充滿了滿足感。這時我想起了唐代詩人張旭的一首詩《山中留客》。 山光物態弄春輝,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3點鐘我們又回到山腰,又觀看了
四面峰,果然是風景這邊獨好。站在亭中可看到四面山色,山的空曠和寧靜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快到車站的時候又開始下雨了,我們在大雨和閃電中離開了天目山,一路上感謝著大山對我們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