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聽滿覺隴,還以為是某處寺廟禪院的名號,或是某位得道高人的宅府,沒想到它竟是一個小村莊。
滿覺隴,屬於杭州西湖大景區的組成部分之一,位於西湖之西南。話說西湖新十景之一的「滿隴桂雨」就位於本村。
得益於西湖巨大的“自然流量”,這些年來,滿覺隴也慢慢進入了人們的視野,無論是旅遊旺季,還是平常的日子,越來越多的遊人慕名而來,一睹芳容。
再細查歷史,果不其然,滿覺隴本系南高峰南麓的一條山谷,吳越時這裡有許多小型佛寺,其中有一座“圓興院”,後改為“滿覺院”,於是地也因寺而得名。
隴:古同壟。壟:高丘、土埂、田界的意思。
滿覺隴並不是一個需要專門安排一個時段去「旅遊」的地方,對於來杭的外地遊客來說,也許更適合在「邊角餘料」的閒暇時刻去走走,就像是茶餘飯後的散步地。
從整體地形來看,滿覺隴位於一處山地,分為上滿覺隴和下滿覺隴。下滿覺隴比較平緩,分佈著更多更密集的居民住宅,上滿覺隴基本上已經到了山地的高位,相對來說,房屋逐漸稀少,但也疏落有致。
滿覺陝有兩大特產:桂花和龍井茶。
據資料記載,明朝以前,滿覺隴就已盛產桂花。滿覺隴現為西湖景區內著名的賞桂勝地,村內各地山道沿途數千株桂花樹星羅密布,每到八月,桂花飄香,沁人心肺,吸引無數遊客前來觀賞。
作為西湖龍井茶的主要產地之一,滿覺隴村範圍內的茶園被杭州市政府列為“西湖龍井茶基地一級保護區”,並專項投資建立了“西湖龍井茶都市農業示範園區」。滿覺隴村裡的茶葉每年都是國家禮品茶的主要收購對象。
民宿,茶館,咖啡,在滿覺隴隨處可見,但是對我來說,這樣的「配置」似乎也沒有什麼新意。
山霧,茶園,綠林,滿覺隴居民愜意悠閒的生活,倒是通通讓我迷戀。
村內煙霞嶺有一個天然形成的石洞-石屋洞,洞中有洞,洞洞相連,洞形寬敞,軒朗如屋,因此得名。石屋洞壁有各類羅漢石雕數百尊,據說原錒造於五代晉至北宋初年間,後來被毀,遭到破壞。
石屋洞連同周邊一小部分地方已建成了一個迷你園林,林內種植有許多桂花樹,在每年舉辦的桂花節期間,這裡應該是最有人氣的地方了。
在滿覺隴,有一個特別是對於年輕人來說必須「打卡」的地點-湯屋。嚴格來說,湯屋不能算是一個“景點”,不是村里或是景區刻意的布置而為,它實則為一幢位於茶園邊的木屋,一處私人宅第。
如果你是宮崎駿的粉絲,那麼肯定會記得《千與千尋》裡湯婆婆的油屋。再來看看滿覺隴的湯屋,居然形神俱像!
讓我們來設想構思故事情節:某年,某月,某天,這幢木屋被某位迷戀宮崎駿動漫的遊人發現,於是,木屋就被賦予了「湯屋」的美名…
宮崎駿的電影是一場場視覺滿足與心靈衝擊的雙重盛宴,如果要讓這種盛宴更徹底一點,那一定是久石讓的音樂。幽靈公主,六號車站,天空之城,風之谷,龍貓,紅豬… 久石讓的音樂裡,滿滿都是記憶裡的電影畫面,在黑白鍵前,所有的語言都是蒼白。
湯屋週邊,是大片的龍井茶園。
沿著茶園一條小路拾級而上,視野逐漸開闊,山路蜿蜒,路況倒也良好,氤氳纓綣。
約十五分鐘路程,即達山頂-白鶴峰,人們似乎更願在這裡停留,吸吸天地日月的精華靈氣,蕩蕩此處的「網紅鞦韆」。
目光越過茶園,越過山林,遠處就是西湖了。
一大早的空氣不太通透,70mm鏡頭無法拉近湖面的碧水氾舟,一切都是初醒,一切都是朦朧,晨風吹過,嗅聞著淡淡的茶葉清香,嗅聞著似有似無的詩情畫意。
事實上,白鶴峰只能算是半山腰,因為有更高的山峰在另一座山上,尚需約半個小時可到。每天清晨,會看到有一些本地居民爬山至此,在白鶴峰處活動活動筋骨,然後繼續上行,或從另一側下山。
曾聽過杭州當地計程車司機說,很久很久以前,滿覺隴(包括隔壁的楊梅嶺)的村民大部分都由外地「落難」至此,平原地帶早已無立足之地,迫於無奈,只得在西湖附近窮山僻壤的艱苦山地上紮根下來,從此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祖先們該怎麼也不會想到,很久很久以後,這裡竟變成了「香餑餑」。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麼。
花香,茶香,好山,好水,背後還有金字招牌的西湖作為依托,滿覺隴的居民無疑是幸福和圓滿的。
滿覺,似乎指向“圓滿的覺悟”,開了悟,人生於是也就圓滿了。
東方文化,對於圓滿週詳,對於十全十美,有一種根植於基因裡的嚮往,可是什麼叫圓滿?什麼叫完美?或許,圓滿更多是個人的內心感覺,或者說是一種知足常樂的生命哲學吧。
人生如旅行,旅行如人生。旅行是一場人生的修行,所見所聞,所遇所想,卻又彷彿皆是虛妄和空無。是我們要讀完佛門裡所有的經書,走完天下所有的陌生的路,才有資格談修行和開悟?
金剛經說空,空生萬物,空生大覺。佛說要放下,要捨得。眾生說捨不得,還有太多的願望和執念。
或許,我們大部分人都一直走在修行的歧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