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成,開醬缸…」9月8日,於杭州臨安龍門祕境村落景區石門老街舉行的第三屆龍門秘醬節活動上,「制醬人」頌讀祭文並祭拜醬神神農氏後,為今年的第一缸發酵完成的生醬揭開了「紅蓋頭」。
手指往缸內一沾,放進嘴裡一吮。 「嗯!今年的醬不錯。」「龍門秘醬」第二十八代傳承人盛明珠憑藉著30來年的製醬經驗,第一口便「摸清」了今年醬的「底細」。
“好!”一旁的“龍門秘醬”第二十九代傳承人——兒媳求偉英,細細地把嘴裡的醬反复咂吧了幾下,做出了“附和” 。
從盛明珠到求偉英的“製醬傳承”,正是龍門祕境“鄉村運營師”婁敏連續三年辦起龍門秘醬節活動的初衷。 「把遺失的非遺傳統挖出來傳承下去,再讓老百姓全民參與,就是增收致富的好法子!」婁敏說,參與龍門秘醬節活動的老百姓、遊客一年比一年多,為景區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客流,“這就是\'傳統習俗\'的魅力!”
對傳統習俗的傳承是共富的「秘方」之一。把消費者的喜好和當地食材巧妙地融合,不斷推陳出新,便是另一「秘方」。
「燒火,炒醬嘍!」隨著盛明珠的一聲吆喝,野生石筍乾、鮮牛肉粒、香菇丁、辣椒丁、蒜粒……近10種食材依次「排隊」下鍋,在土灶燒起的滾油中歡快碰撞。當各種食材將熟未熟時,求偉英瞅準時機麻利地把缸中生醬倒入其中,盛明珠則用鍋鏟不斷攪拌翻炒,婆媳倆配合默契。 「這些食材都是當地的土山貨,炒到醬裡味道當然好,符合現在年輕人的口味,所以很受歡迎的!」盛明珠邊翻炒邊道出了「秘醬」的秘訣。十幾分鐘後,隨著咕嘟嘟的小泡冒出,混合著各種食材的醬香直鑽鼻尖,「龍門秘醬」出鍋了。
「山民以前沒有冰箱,不加任何輔料直接炒熟的醬就是很好的菜餚,易保存又不會壞。現在條件好了,透過創新融合的秘醬更受歡迎了!」臨安區傳統文化學會研究員徐玉文介紹。
巧妙融合後,秘醬被統一掛上「龍門秘醬」的標籤於龍門祕境景區販售,受到遊客的喜愛。村民原本家中的普通吃食,變成了他們增收致富的「法寶」。
婁敏介紹,目前整個景區有20多戶人家被納入「龍門秘醬」的製醬農戶,盛明珠就是其中之一。 「老手藝現在每年可以帶來4、5萬的收入,心裡真的高興!」盛明珠笑著說。
「我們對農戶會有統一標準要求,只有醬的品質達標才能成為供應商。」婁敏說,目前散落在村子裡的製醬農戶有幾百家,下一步計劃把更多的農戶都吸納過來。同時,隨著製醬的食材需要,山村里的各種山貨也不但不愁了銷路,給農民帶來了收益。
傳承與創新,是這座臨安古村落的「共富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