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dimg04.c-ctrip.com/images/0102z120009r7q3hbDA05_R_800_10000_Q90.jpg?proc=autoorient)
★旅遊地點:杭州中國大運河南端
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一條人工河道,是蘇伊士運河的十六倍,是巴拿馬運河的三十三倍。雖然楊廣丟掉了隋朝的江山,這條大運河也曾經成為世人詬病他窮奢極欲的“罪證”,但事實上,楊廣開鑿運河的初衷,絕不是為了自己尋歡作樂,雖然這條運河對他下江南確實有著相當大的好處。大運河始鑿於隋,興盛於唐宋,最終在元朝完成了今天的規模。在經過三次重大的水利興修工程後,這條大運河才被稱為「京杭大運河」。
春秋時期也開鑿了運河,不過當時是為了征服其他國家的軍事行動服務的,像吳王夫差在江南開鑿邗溝,就是為了運送軍隊北伐齊國。當時沒有什麼經濟頭腦,幾國的元首都忙著徵戰,也沒有用運河連通幾國的想法。直到隋王朝統一後,才做出了貫通南北運河的決定。雖然中國的經濟重心當時還在黃河流域,但隨著魏晉南北朝大量氏族南遷,江南一帶的發展很迅速。當時門閥世族的力量依然強大,中央政權拿他們很頭痛。隋朝定都長安,對江南的統治可謂鞭長莫及,隋朝想要實施對南方的有效統治,自然要貫通南北運河。
眾所周知,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大多數的河流都是自西向東流,例如黃河、長江、淮河、錢塘江這幾大水系,主體的走向就是自西向東。大運河的作用,就是把幾大水繫聯繫起來,使船隻可能在幾大河流中行駛,可謂在漕運史上,是一大貢獻。江南的發展,尤其得益於這條大運河。它北起北京,南達杭州,流經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六個省市,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
既然來到杭州,我們自然想去看看京杭大運河的最南端,據說那裡的夜景也是不錯的。對於每個夜晚都想出去走走的我們來說,自然要安排一個晚上的時間。
京杭大運河最南端是拱宸橋,這是杭州作為京杭大運河最南的地理標誌性建築,是杭州古橋中最高也是最長的石拱橋。在古代,拱宸橋所在的區域曾經是杭州水運的北大門,漕運往的交通要道和繁華商埠。要細數它的歷史,發現居然曾經有過好幾個杭州歷史上的第一:杭州的第一條鐵路、第一個火車站、第一家報社、第一個郵局……都是在這裡誕生的。
拱宸橋全長九十八米,高十六米,建於明朝崇禎四年,清朝康熙年間重建,算到如今,也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
橋邊就有一塊石碑,上刻“京杭大運河最南端”,這就是我們今晚的目的地啊!為了這座橋,幾乎穿越了大半個杭州城,也算是功德圓滿了。即使時間也不算早了,但在橋上橋邊打卡的遊客還真不少。有的女孩很誇張地抱住石碑,表情激動;有的則淡然以對,大馬金刀地站在石碑旁;有的呼朋喚友,非要與石碑來個大合影…… p>
其實就是一塊石碑,因為有了這幾個字,就彷彿成了打卡聖地。人們要的,無非就是京杭大運河最南端這個地理標示吧。
橋頭還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非常精緻的仿古典建築,看著不像是原來就有的,應該是近幾年新建的。
過橋就是歷史街區,因為位於拱宸橋西側,因此被稱為橋西歷史街區,這個街區也是京杭大運河杭州段的五個遺產點之一,也是到目前為止最能夠再現京杭大運河杭州段昔日繁華的街區。明清時期,這一帶稱為北關夜市,沿著河築店的六行六館,在當時是十分熱鬧的。
其實江南的水鄉古鎮老街都是這種枕河而居的格局,只是因為這裡倚著的是京杭大運河,比起古鎮裡的小橋流水,自然多了幾分大氣磅礴。站在拱宸橋上,兩岸燈光璀璨,紅色的燈籠和暖色的燈光,彷彿映射出了天上的琉璃世界。
我們沿著街區散步,居然發現了很多博物館,像什麼傘博物館、刀劍剪博物館、扇博物館……這些專門的博物館,在其他地方還真沒有見過,頂多在博物館裡有個比較大的專區,就已經稱得上很重視了。可惜的是這些博物館白天才開放,晚上都緊閉著大門,我們只能惋惜了一陣子。以後有機會,挑一個不是星期一的白天來吧。
廣場上還有大運河博物館,其實這才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對於大運河來說,一座專門的博物館是我們了解它的最佳窗口。當然,晚上這裡也是不開館的。只有一些販售紀念品和餐飲的店鋪,到晚上十點才陸續打烊。
我們對這些店舖的興趣不大,只是對這段運河比較著迷。很快,當我拿起手機想要再留下一張運河美景時,燈光忽然「啪」一下全都滅了。原來,這裡的燈光在晚上十點,就統一熄滅。
我們還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儘管運河已經熄了燈,沒有什麼太大的可看性了,但還是決定散步去公交車站,藉著夜深人寂的腳步聲,再回味一下運河的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