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地點:浙江臨安東天目山
天目山在江南地區名氣還是很大的,像蘇錫常一帶就有很多山都是天目餘脈。天目山由東西兩座山組成,兩峰對峙,相距十公里。西天目開發得更早一些,東天目開發得比較晚,我們也沒有打算一次遊覽兩座山,還是分開來遊覽對體力的要求沒有那麼高一些。
這次我們去的是東天目山,海拔1478米,比西天目要低。沿著不那麼寬闊的路,跟著導航一路前行,有時候我都懷疑我們是不是走錯路了。不過好在東天目山已經到了眼前,峰巒疊嶂,果然不愧是連餘脈都能造就江南名山的山脈。
我們抵達的是景區西門停車場,去售票處取了網路上提前訂購的門票,還順帶著購買了景區交通車票。搭乘景區交通車到真正的景區,還有一段不短的路程。景交車居然只搭了我們一家三口,看起來果然比西天目山的名氣差得遠了。不過,這正是我們喜歡的。
一路上風景秀麗,可惜的是今天天公不作美,雖然沒有瓢潑大雨,但雨絲輕斜,太陽不出,天色有些陰沉,極目遠眺,視野實在是不夠開闊。
東天目山景區共分為三個區域,東瀑大峽谷、西瀑大森林、昭明大禪院。聽這些名字就知道,東西兩瀑都是自然風景,也是我們喜歡的。
下了景交車,我們深深呼吸了一下東天目山清新怡人的空氣,開始登山。山裡的氣溫有些低,但是我們穿得都蠻厚實。
很快就聽到了瀑布聲,我們有些疑惑:「這麼快就到了?」不過,瀑布向來是我們都喜歡的風景,所以不約而同地加快了腳步。
果然,我們很快就看到了瀑布,即使這兩天剛下過雨,瀑布的水量還是不算太大。不過高度倒還是相當可觀的,從岩石上蜿蜒而下了很長的距離,然後跌入潭中。
沿著山路繼續上行,緊接著瀑佈聲不斷,很快又到了菩提潭。這條瀑布要寬得多,從上到下層次分明,上層的瀑布有一個稍圓的弧度。不知道菩提潭的得名,是指這條瀑布的形象,頗有幾分像跌坐在蓮台的菩薩,還是因為瀑布的源頭是在某座寺廟附近。
觀音瀑也比較寬闊,看來這兩天的雨沒白下,我們沒有趕上一個好天氣,也算是歪打正著。
可能這裡本身就是一群瀑布群,因為過了觀音瀑,我們又看到一條瀑布,不過這條瀑布比較細小。瀑下的潭倒看著挺幽深的樣子,不過因為新雨,所以潭水不那麼清澈。
再接著是一片竹林,瀑布似乎到這裡便告一段落。於是我們沿著階梯悶頭登山,路上遇到不少背著背簍的人,看起來像是去山頂禮佛的信眾。背簍裡的東西看著也不輕,有石子一類的建築材料。大約這條路是常走的,雖不至於健步如飛,但步伐邁得比我們更大些。尤其是有幾位老者,同樣背著背簍彎腰前進。
山上樹高林密,沿路就看到有好幾株參天大樹,看樹圍就知道年齡不小了。有的樹幹上密布青苔,可見東天目山本身的濕度比較大。
也許是因為有了信眾們的參照,我們竟然還沒有怎麼覺得累的時候,就已經抵達昭明禪寺。原來,我們走過了瀑布群,竟然走了一條“朝佛之路”,難怪這條路上遊客甚眾,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去昭明禪院的。
昭明禪寺也稱昭明寺,聽這個名字就讓人聯想到昭明太子。果然,創建者就是昭明太子,時稱昭明院,南朝梁武帝大通年間賜「昭明禪寺」匾額。自古以來有以昭明禪寺命名的有兩座,一座在福建福鼎,另一座就在浙江臨安。
昭明太子蕭統最著名的就是編選了我國現存最早的文選集《昭明文選》,現在江陰顧山還有昭明太子的遺跡。相傳這裡是昭明太子分《金剛經》三十二品的地方,禪寺是明朝重建的,歷史上規模宏大。昭明寺在梁代想必是非常鼎盛的,後來幾興幾廢,直到今天依然信眾甚廣。這裡也培育了許多高僧,其中有誌公、高峰、中峰、彗忠、玉琳六代國師。
才走進去就覺得禪寺果然不愧是古代名剎,單看天王殿就知道禪院的規模絕對不會小了。重簷翹角的風格,面闊五間。
本來以為大雄寶殿不知得有多雄偉壯觀,但是走進去卻發現其實不然,大雄寶殿的規模比天王殿也大不了多少,倒是讓我有點小失望。其實不能說人家的大雄寶殿規模小,實在是因為進寺門第一眼看到的天王殿規模太大了,因此便以為大雄寶殿會高大巍峨。
繼續參觀下去,才知道昭明寺是韋馱菩薩的道場,這才恍然,難怪天王殿的規模不一般,天王殿除了四大金剛,本就是供奉彌勒佛和韋馱菩薩的嘛!旁邊有一座小亭,建造得非常華麗,裡面供奉的就是金身韋馱菩薩。
出了昭明禪寺,是一片竹林。寺廟和竹林似乎也是常見的搭配,不過浙江的山本來就多竹。這裡的遊客明顯要少得多了,登山客中還真有一大部分是滯留在昭明寺的呢。
走過竹林,眼前的樹木就更加高大了,有很多松樹,高大而挺拔,它們在這裡不知道度過了多少個春秋歲月。有兩株松樹之間還掛了一塊牌子「黃金搭檔」。我目測了一下兩株松樹的距離,雖然它們的樹枝交雜在一起,可是東天目山上的松樹很多都是這樣長的,沒看到什麼特別來啊!還是小夥伴給我釋了疑,他指著旁邊的介紹說:「一棵是黃山松,一棵是金錢松,正好取黃金兩個字。」
這裡松樹繁多,我們也認不出什麼品種,看著像是黃山鬆的品種數目很多。這裡被稱為萬松林,也叫萬松岩,是長在岩石上的原始森林。說是萬松,估計也不是很誇張。
往下走又看到了瀑布,這裡是西瀑群。這些瀑佈在樹林間蜿蜒而下,或急或緩,有的一疊,有的則有好幾疊。瀑和瀑之間,可能是同一個源頭,有的瀑布首尾相接。雖說不能和西南地區那些瀑布相比,但看著也是很壯觀的。
據說西瀑是從大仙峰和二仙峰峰頂的峽谷流出來的,經常會出現彩虹,因此得名「西嶺垂虹」。這名字真好聽,這畫面想像起來也很好看。可惜的是今天的天氣不好,完全沒有放晴的跡象,彩虹是看不到啦。
回程的時候頗費了一點周折,景區兩扇門之間相距比較遠,我們回停車場的路還是有點遠的。
當晚我們就入住了臨安,因為沒有提前訂酒店,我們乾脆跟著導航開到了臨安城區,現找了一間連鎖酒店。稍稍收拾了一下,我們就去旁邊的商業綜合體吃晚餐。雖說這個點兒似乎已經過了晚餐的正點,但還是挺熱鬧的。
風消雨歇春猶淺,岩上青松傾九州。
翠影重搖秀色,雲遮霧沉瀑聲幽。
——七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