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國的疫情此起披伏,多有反复,但最美好的秋天也是稍縱即逝,讓人不忍錯過,那就去附近走走吧!
D1,2021.11.17 上海-杭州-良渚
上午到虹橋火車站搭乘動車,不到1小時到達杭州東站,良渚隸屬於杭州市餘杭區,叫個出租大約一個小時來到位於良渚文化村景區內的飯店。飯店臨湖而建,整體設計古樸典雅,空間大氣
是不是很可愛,哈哈~^_^
入住時,前台很貼心的為我們升等了套房,讚一個
午餐就在飯店享用了,龍井蝦仁不可錯過。
下午前往此行的重點-良渚博物院。良渚博物院是一座收藏、研究、展示及宣傳良渚文化的考古遺址博物館,建築面積1萬平米。
展覽的主題是:良渚遺址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展覽依托「水鄉澤國」、「文明聖地」、「玉魂國魄」三個展廳,全面、立體、真實地展示了良渚遺址和良渚文化的考古成果、遺產價值,體現了良渚文明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與獨特貢獻。
中華玉文化源遠流長,良渚玉器無與倫比。
獸面紋玉管、玉三叉形器組合
獸面紋玉管串
玉牌飾
神人獸面紋玉琮式管
玉鳥,見於反山、瑤山墓地,形似展翅飛翔的燕子,推測縫綴於墓主人的衣袍上。
作為政權、等級和宗教觀念的物化形式,良渚文明的玉禮器規格等級之高、製作水平之精不僅展示了良渚制玉工藝的最高水平,更反映出良渚複雜的社會組織和統一的宗教信仰,成為影響中國數千年「禮制」的重要源頭。
玉琮,玉琮是神人獸面紋的重要帶因者
內圓外方,中部貫穿,四角對稱施刻四組相同的圖案,四壁有縱向直槽,是良渚先民天地宇宙觀的反映。
玉琮僅出土於高等級的墓葬,是良渚社會通天地、敬鬼神的重要宗教法器。反山12號墓出土的一件玉琮重達6.5公斤,堪稱「琮王」。因在博物院內沒有看到,詢問了工作人員,得知這件琮王保存在浙江省博物館,由此我們的行程中又將多一個探訪地。
玉璧
神徽,神徽的上部是頭戴羽冠的人的形象,中間是圓眼獠牙的猛獸的面目,下部是飛禽的利爪,透過浮雕、透雕、陰刻等幾種不同的技法將一個或多個神人獸面紋展現在玉器上。
參觀結束,天已微暗,下起了小雨,但我們遊興未減,搭計程車來到良渚文化藝術中心。
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設計的良渚文化藝術中心是一個結合生態、觀光與人文藝術的大型住宅村落計劃。建築室內分為展示棟、教育棟及有圖書館的文化棟,一並被覆蓋在巨大的屋頂下,也是中心被村民暱稱為“大屋頂”的由來
這位傳奇性的現代建築大師,憑藉獨特的清水混凝土應用,呈現混凝土自然樸實、不加修飾的剛硬質感;在結構單純,看似封閉的內部設計了數十個三角形採光窗,引入天光,有圖書館的東側圍繞淺水,和巨大的展示書格營造出幾何感強烈、壯闊而富有禪意的空間。
「曉書館」也坐落於此,是一家面向大眾的公益圖書館,裡面的書不借不售,是一個可以靜心閱讀的場所
打卡結束感覺餓了,前往飯店附近的老字號晚餐
落座,下單。每個菜都非常清淡、美味,關鍵是價格也很親民,好圓滿的一天~
D2,2021.11.18 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杭州淨慈禪寺-水上巴士7號線
人們常說,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良渚是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聖地,而良渚遺址公園則是體驗和感悟「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場所,於2019年7月7日正式對外開放。
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長江下游環太湖流域的考古學文化,距今約5300年-4300年,良渚古城遺址是良渚文化的權利和信仰中心。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施昕更 餘杭良渚人,1929年任職於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今浙江省博物館前身)。 1936年調查發現良渚遺址,並三次進行科學的考古發掘,是良渚遺址的發現者。
目前已開放的為城址區,有宮殿區、內城、外城組成。遺址公園很大,可以搭乘電瓶車遊覽,全程設置有11個站,我們挑了幾個精華的站點,南城牆站、雉山站、莫角山站、反山王陵站參觀
南城牆遺址
在發掘區底部的石頭就是城牆的墊石,此段城牆各區塊建築的土質和石頭都有差異,可以看出堆築是分次完成的。
雉山站有一個觀景台,爬上不高的山坡,極目遠眺,風景獨好
五千年前的良渚,處於濕地沼澤中,城內的水網長度就超過了三十公里,這樣的環境,也使得水路成為當時的主要出行幹道。
良渚古城城址由宮殿區(39萬平米)、內城(280萬平米)、外城(631萬平米)構成,整體為三重向心式格局,凸顯出權利中心的象徵意義。內城以宮殿區為核心,周圍設有貴族墓地、倉儲、手工工作坊及水路交通系統等諸多功能區塊。外城則由17處斷斷續續分佈的長條形台地連綴而成。
莫角山宮殿區位於城址中央,地形最為高敞,呈長方形覆鬥狀。台地利用自然山體人工堆築而成,底部以青淤泥為基礎,其上再堆積純淨黃土或草裹泥。站在莫角山宮殿遺址,憑高遠眺,油然會產生一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四海之內,皆是王臣的豪邁氣概。
反山墓地發現於1986年,坐落於內城西北部的一座高出地表6公尺的人工土台上,東側與莫角山相鄰。
反山墓地屬於高級墓地,建於西元前3000年。目前已發現11座墓葬出土物品包括玉、石、陶、象牙、嵌玉漆器等珍貴文物1,200餘件。反山墓地出土的隨葬品數量之多、規格之高、製作之精,為其他良渚文化遺址所未見,是迄今為止所見等級最高的良渚文化墓地,故被稱為「反山王陵”
12號墓處在反山11座墓葬的中心,隨葬品種類齊全、數量最多,以單件計共658件(不含玉粒和玉片)。琮王、鉞王、柱形器等玉器上雕琢的完整神人獸面紋及高達6件的玉琮佔有量,顯示了12號墓墓主人至高無上的「王」者地位。
眼看快要到我們和飯店約好的退房時間,所以我們反山王陵參觀後坐上電瓶車,直接到景區的出口。
午餐還是在昨晚的杭州老字號享用,然後走回飯店,一路上秋色已濃。
飯店退房後叫計程車,前往杭州位於南山路上西湖邊的飯店
西湖核心深處坐擁一隅靜謐的淨慈禪寺就在我們酒店對面,是西湖文化景觀中的佛教文化代表性史蹟之一。
見證了10-13世紀時杭州作為「東南佛國」的顯著地位。
位於南屏山中峰慧日峰下,為五代吳越國王錢弘俶建於後週顯德元年(954年),時為西湖周圍300多座寺院之首,南宋時期曾列為國家最高等級禪宗寺院「五山十剎」之一。
鐘樓
著名的南屏晚鐘
寺創立後,歷經毀修,現存清代重修後的基本格局
兜兜轉轉間,路過僧侶吃飯的食堂,出於好奇進去看看他們吃的啥,晚餐很簡單
馬不停蹄趕往最美水上巴士7號線的起點站,這時天已將暗。
最美水上巴士7號線縱貫杭州老城區,北接京杭大運河,南達錢塘江,是杭州歷史最悠久、底蘊最深厚、特色最鮮明的市河。
可惜當時天已暗,沒有領略到這條水上巴士的風采
而且這條水上巴士一個小時一班,每次只能坐7人,問過開船的師傅,只有早上7點、8點的能保證有座位,無奈放棄第二天再次打卡的念頭。
上岸後附近搜了一家杭幫菜館,生意相當火爆
在飯店的草坪上可以看到夜幕下的雷峰塔
D3,2021.11.19 北山路-楊公堤-胡雪巖故居-浙江省博物館
找一個能看見風景的位置愜意的享用早餐
賓館沿西湖而建,獨享1560米西湖湖岸線,能在庭院內賞三潭映月、雷峰夕照等西湖景觀。
飯店原是汪裕泰茶莊,始建於1927年,是西湖四大名園之一,由著名建築師戴念慈先生改建,保留了十餘處名勝古蹟,園內山水錯落有致
飯店環境清幽,漫步其間,徜徉在漸濃的秋色中
北山路,有著「世界上最美的路」之稱,行走在北山路,那些富有特色的建築和秋色的搭配充滿了浪漫的法國氣息
梧桐一葉知深秋
「西湖三堤」之一的楊公堤,相較於蘇堤和白堤遊客稀少,但景色絲毫不遜色,這裡道路的兩邊種滿了法國梧桐,枝幹舒展,蒼勁有力又形態優美,在楊公堤上走走停停,亦是件妙事
楊公堤建有上上下下的六座橋,坐車經過這些高低起伏的小橋時,會有種沙漠沖沙的感覺,我們特意叫了出租車,從第一座橋到第六座橋坐車又走了一遍,體驗了一下輕微的失重感覺,很奇妙
回到賓館辦理退房手續,考慮到接下來的胡雪巖故居和浙江省博物館都在市區,所以今天我們將飯店換到位於市區靠近杭州火車東站。
飯店入住手續完成後,我們前往有江南第一豪宅之稱的胡雪巖故居。
胡雪巖故居位於杭州東南元寶街,站在胡同口,元寶街就是一條窄窄的小巷,兩頭低中間高呈元寶狀,相傳曾經是浙江寶藏貯存地,故名元寶街,大概是胡雪巖圖個吉利,便相中了這塊風水寶地來建他的豪宅了
我們請了位導遊來給我們詳細介紹
胡雪巖故居建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歷時三年,耗資巨大,佔地十餘畝。落成時主要 建築20餘座,大量採用紫檀、酸枝、楠木銀杏等名貴木材。
1885年胡雪巖在窮困潦倒與憂懼中結束了傳奇的一生,1903年胡家將豪宅抵債給刑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文煜,後又轉讓蔣家,此後日漸破敗,長年失修,曾經入住居民100多戶,文物嚴重受損。
依照原樣原結構,原營造工藝、原使用材料、修舊如舊的原則,修復後的胡雪巖故居於2001年正式對外開放,基本再現了120年前胡雪巖故居的風采
轎廳
「勉善成榮」匾是清末皇帝禦賜。左側的兩頂做工考究的紅木官轎是他出門的代步工具
主廳-百獅樓
在房樑雕刻有一百個獅子,故名百獅樓
胡雪巖故居採用我國傳統的宅第的對稱佈局,中軸區為待客廳,由轎廳、正廳、四面廳組成;右面是居室庭院,由楠木廳、鴛鴦廳、清雅堂、和樂堂、頤夏院、融冬院等組成,供其家人居住;左邊是芝園,其間迴廊相連,曲池相通。
載福堂又稱楠木廳,整棟建築都是用名貴的楠木建成,是胡雪巖最受寵的一位姨太太羅四太太的居住之所
彩色玻璃都是國外進口
這磚雕,故居中有2個,一個是仿製,這一個是真品,當時老百姓為了保護文物,用泥土將雕刻封了起來,1999年修復故居時才露出真容
這是胡雪巖老婆和母親的宅院
院子裡的太湖石是鎮宅之寶,是胡雪巖賀其母親80大壽特意從太湖運來,其形狀如一個繁體的“壽”字,可惜真品已經不知去向
廚房
地窖,深約2米,是胡雪巖家用的藏金庫及存放重要物品的場所
傳聲筒
「芝園」佔地約2畝,結構緊湊,景色優美,是胡雪巖故居的精華所在
芝園以江南山水景象為主題,亭、台、樓、閣高低錯落,清雅和諧,更有碑廊、石欄、小橋、水亭錯落有致的連接起來,呈現出一幅小橋流水的美麗景觀
禦風樓 是當時杭州最高的建築,站在禦風樓上,可以看到錢塘江和西湖。園中假山下則建有國內最大的人工溶洞,曲折迂迴,巧奪天工。
胡雪巖似乎對彩色玻璃非常著迷,整棟建築隨處可見從國外進口的彩色玻璃
胡雪巖故居整個建築佈局緊湊,構思精巧,房與園林交融,建築材料可媲美皇帝故宮。木雕、磚雕、石雕,灰塑彩繪,工藝高超,可謂無品不精,全部建築用了整整三年,成就了我國江南晚清第一私家豪宅。
時間不早了,急忙趕往臨時增加的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
這時離閉館差不多只剩半小時了,直接奔著鎮館之寶而去
良渚反山12號墓出土的玉琮王,終於一睹真容
玉琮王重達6.5公斤,形體寬闊碩大,紋飾獨特繁縟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
刻紋玉璧
圖案清晰可見
春秋伎樂銅屋
整個銅屋高17cm,寬13cm,深11.5cm,完整展示春秋時期音樂舞蹈場景,為國家一級文物
北宋彩塑泥菩薩立像 佛像通高64cm,形態畢肖,敷彩描金,精彩絕倫,是彩塑中的珍品。
北宋彩塑泥菩薩坐像
浙江省博物館珍藏多把唐代古琴,其中這把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被認為是鎮館之寶之一
“彩鳳鳴岐”琴製作於中唐,是楊宗稷最愛的三張琴之一,楊氏評價“聲音絕佳”,“可謂鳳毛麟角矣”。琴有鐘磐金石之聲,在唐琴中已屬於上乘,與故宮著名的唐琴「九霄環佩」可相提並論。
其他在浙江省博物館收藏的唐朝七弦琴
「來鳳」七弦琴
轎子是迎娶新娘的交通工具,最能體現新娘的身份。乘坐精美的花轎是女人的夙願和夢想,寧紹地區,有錢人家的新娘乘坐的,是一種八人抬的花轎,式樣甚多,其中最豪華的,因需耗費近一萬工時,也稱「萬工轎」。製作時採用傳統的卯榫技術,不使用一枚釘子。
有人說清末民初的寧波花轎是世界上最豪華的花轎,這裡展出的,正是寧波花轎中的極品,是紅妝家具中最突出的代表
「金石書畫」系列展覽中,借展到了首都博物館藏淸儀閣舊藏南宋賈似道刻《宣示表》原石。此石自明代萬歷年間杭州葛嶺賈氏半閒堂舊址出土後,歷經四百多年滄桑漂泊,今又重歸故裡展出。
在工作人員的不斷催促中,我們結束了這次浙江博物館的尋寶之旅,大飽眼福後想起今天午餐也沒吃,現在是飢腸轆轆。
在博物館邊上的銀泰購物中心裡面找了一家杭幫菜館,烤鱸魚非常鮮嫩多汁
D4,2021.11.20 九溪煙樹-杭州新新飯店1913餐廳-杭州東站-上海虹橋火車站
飯店早餐在頂樓,風景不錯,關鍵是久違的陽光露面了
九溪煙樹又稱“九溪十八澗”,有幾分小九寨溝的影子,溪水潺潺,清澈見底,秋天的九溪,溪水紅葉相映紅,別有一番滋味。
沿路走來,能看到藍綠的水配著火紅的楓葉,紅的、黃的、綠得像一個調色板,沿途都是好風光
今天是星期六,人有點多,接近中午時分,大批遊客到來,我們錯峰返回杭州市區,在回上海之前我們想找一家景觀好的餐廳好好吃一餐。
來到西湖邊找了一家餐廳,服務生態度很好,西湖醋魚可以點半頭,沒有絲毫的土腥味
吃完午餐連忙趕回飯店退房,搭計程車前往杭州火車東站,搭乘下午15:35分的高鐵返回上海,結束4天的訪古尋寶探秋之旅。完美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