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老壽星
遊千島湖我的岳父92歲高齡了,常常講:「噯!住在杭州,連
千島湖都沒去過。 「這次,我和維國陪他遊了千島湖,了卻了他的心願。千島湖位於新安江上游,淳安縣境內,東口伸入建德,東西長60公里,南北寬50公里,島嶼面積573平方公里,因湖中有1078個島嶼,故稱千島湖。千島湖,是個純淨的湖,它擁有448平方公里的森林面積,森林覆蓋率達81%,茂密的森林淨化了千島湖的大氣環境,也淨化了千島湖的水質。 7米,屬於國家一級水體。下午去
千島湖旅遊碼頭,這裡的士都是一元錢一人,花一元錢就可以乘到縣城的任何地方,甚是方便。 千島湖門票是80元,快艇每人60元,我們遊的是A線,B線每人是50元。 快艇可搭6人,我們三人與上海來的三口之家合租一船,2時30分出發。 快艇劃破碧藍的湖面,風馳電掣似地前進。一個個蔥綠的島嶼向我們飛來,又遠離我們而去,迎面吹來清涼又略帶水氣的風,好爽快啊!可惜,快艇的引擎噪音太大,連講話的聲音都被它掩蓋了,遊湖的快感減少了不少。 第一站是梅峰。梅峰高300米,約2000個石階,是千島湖最高的山峰,據說,上面可以看到300多個島嶼。 岳父拄著拐杖,雖說身體還硬朗,但爬山是不行的。纜車上下山(雙程)是40元,坐轎子是50元。老人家坐纜車可能不適應,決定讓他坐轎子上山。他坐轎子,我們也沾了光,坐轎子一起上山。 轎子我是平生第一次坐,感到並不舒服。如果一人來此,我會選擇爬山,這山比江郎山低多了。 半小時就到了梅峰頂,登上觀景台,島嶼星羅棋布、港灣縱橫交錯,千島湖全景盡收眼底。碧藍的湖面上,浮著許多碧綠的島嶼,陽光下,色彩特別鮮豔,好像綠絲絨一般。這裡是觀賞千島湖的最佳景點,有「龍的眼睛」、「千島湖精華」之譽。 據說,可以看到300多個島,但我只看到幾十個。觀景台上有一台遠程望遠鏡,從望遠鏡中,可能可以看到300多個島嶼。可惜,我忙著拍照,無暇顧及。 這的確是觀賞千島湖的最佳景點,但峰頂除了這個觀景台,便什麼都沒有了。遊客爬山、坐轎子、搭纜車,辛苦到峰頂,就看了一個景點,似乎太單調些。 建議在梅峰頂搞個展示廳,把有關千島湖的書畫、詩詞、攝影介紹給遊客,把千島湖的今昔展示給遊客,以增加「梅峰觀島」的文化內涵。「梅峰觀島」儘管內容單調些,但不能否認,這是千島湖的最佳景點。來千島湖旅遊,這個景點不可不去。 我們這次遊湖的線路是A線。 A線屬於中心湖區,可以去梅峰、
鴕鳥島、
猴島、孔雀園。我認為,遊玩千島湖,三個方面不能少:第一,登梅峰,觀賞千島湖全景。第二,泛舟湖中,欣賞「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裡」的美景。第三,遊幾個代表性的島嶼,領略人與大自然的親密關係,去親近動植物,關愛動植物。不一定每一個已開發的島嶼都去。 A線基本苻合我的想法,當然,最好能到
龍山島去一去,因為那裡有海瑞祠,海瑞可是淳安的大名人啊。 鴕鳥島有「鴕鳥樂園」、「鴕鳥藝苑」、「屏風裡小憩」等景觀。鴕鳥有1.8公尺高,可以騎在鴕鳥背上拍照,每次5元。鴕鳥的工藝品很精緻,鴕鳥皮做的皮帶、手提包都是高級日用品,鴕鳥蛋上的彩畫,放在家裡的客廳,可是上等的裝飾品啊。 八年前,我曾到過猴島,當時還比較荒涼,現在已建設得很像樣了,有群猴塑像,猴子遊樂場等。猴島主要有短尾猴、恒河猴兩大猴群,有猴子300多隻。小猴不少,都在林木間遊戲。與海南島的南灣猴島相比,這裡的規模小多了。 孔雀園海拔218米,竹林流泉,鳥語花香,環境不錯。孔雀園有花、白、藍、綠四個品種,800多隻美麗的孔雀。孔雀是吉祥之鳥,我們在孔雀園與一隻美麗溫馴的孔雀合照。 走進大觀園,看見成群的孔雀,買了一元玉米,餵給孔雀吃,玉米放在手心,它們會跑過來吃,不怕陌生。趁機,我給老丈人拍了一張「老壽星餵孔雀」的照片。 大觀園上空有高高的網,把竹林、樹木和整座山都網了進來,孔雀在裡面飛翔、蹦跳、覓食、遊戲,其樂融融。這麼多孔雀放養在園裡,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好像走進了大人國裡的“養雞場”,感到非常新奇。晚上,許多孔雀會飛到樹上過夜。 6時,我們游完四島,回到觀光碼頭。 老丈人有頂草帽,拄根拐杖,走起路來,腰板筆挺。他所到之處,都會引起人們的注意:這麼熱的天,這麼大的年齡,上千島湖旅遊,不簡單啊!有人猜他是78歲,有人猜他是85歲,當我們告知是92歲時,大家都驚訝地叫起來:「看不出!看不出!」所以我說,老丈人在觀景,而他自己也是一道風景,所到之處,雖然沒有明星那麼轟動,但也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老丈人還挺不錯,上船、下船、上下台階,基本上都是他自己獨立完成的。願他健康長壽,活到120歲。 可惜的是,在中午吃飯時,他把假牙托遺忘在飯桌上了,到船上游湖時才發現。後來回去找,年輕的女服務生以為是沒用的,丟掉了。所以,晚餐時,我們只好到處找粥吃,找不到賣粥的店,只好吃了碗餛飩。這可是一大損失,新配一副,錢不算,時間就要兩個半月,這兩個半月,老丈人只能吃粥、喝湯了。 看來,了卻心願,還是要付出代價的。 2002年8月31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