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中國人愛玉,還要從五千年前的良渚說起...。

中國人愛玉,還要從五千年前的良渚說起...。

五千年前,玉在良渚王國裡十分流行。對當時的良渚人來說,玉不只是生活中的裝飾品,更是一種禮器,用來展現權利、地位,祭祀神靈。

良渚先民設計了各式各樣的玉器。在較高等級的玉器上,他們雕刻了極其精緻而富於想像力的神徽,寄託了一個族群的信仰。

良渚玉器「用意」 「深遠」

在良渚古城遺址出土的器物中,玉器的總量居多,它是良渚文明禮制的典型物質載體,是神權、王權的象徵,也是明尊卑、別貴賤的重要禮器。

玉中重器-玉琮、玉璧、玉鉞是良渚王國最重要的三種禮器

這枚出土於良渚反山12號墓的「玉琮王」高8.9厘米,重6.5公斤,是迄今為止出土最大的良渚玉琮。

在它的外壁中部,雕刻了8個複雜生動的完整神徽,每個高不足3厘米,寬不足4厘米,刻畫神徽的線條比頭髮絲還要細,在1毫米的寬度內甚至有四、五條筆直平行的細線,每條僅0.1至0.2毫米。

玉璧,中央有穿孔,是良渚時期另一種重要的玉器,由於渾圓像天,所以被後世的《週禮》定為祭天的禮器。

良渚時期的玉璧以素面為主,只有極少數出現了刻紋。這些刻紋共同的主題是「鳥立高台」。有專家認為,這就是良渚王國祭祀時的真實場景在良渚先民看來,鳥不只是一種飛禽,更是溝通人與神、人與日月、人與萬物的信使。

玉鉞是良渚玉器中重要的器類,鉞是像斧頭的武器。但是用玉製成的鉞不是武器,而是王權或軍事統帥權的象徵物。

一柄豪華的玉鉞包括鉞身、權杖、權杖上端的瑁和下端的鐓。而出土於反山12號墓的「玉鉞王」上,兩面均刻有完整的神徽以及鳥紋,刻紋精緻無比,不遜於「玉琮王」上的紋樣。

除了玉琮、玉璧、玉鉞

良渚出土的玉器還有很多

玉帶鉤

玉龜

玉牌飾

玉管串

玉梳背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