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邊,有一處紀念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王錢鏐的廟宇,名叫錢王祠。從柳浪聞鶯向北,走不多遠就是,路上還看到一處「中日不再戰「石碑矗立在冬雨之中。
柳浪聞鶯
柳浪聞鶯
柳浪聞鶯一角
〈iclass=\"poi_icon05\">
錢王祠
錢王祠面積不大,進入山門正對面有一個精緻的銅鑄的宮殿,名叫銅獻殿。銅獻殿為單層三重簷式宋式風格,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著名熔銅藝術家朱炳仁設計重建,是中國最大的台基面積的銅殿。
錢王祠銅獻殿
銅獻殿之後是整個廟宇的核心,五王殿。殿中有吳越國三世五王的塑像,位於正中的是錢鎧:吳越國開國君主。
錢王祠
五王殿
錢王祠
五王殿
五王殿後方有覽遠堂,慶系堂等建築,建築不多而佈滿鮮花綠植,冬雨裡甚是悅目。
錢王祠
錢王祠
五王殿背面有一座婆留井。相傳,錢鎧出生時面相怪異,十分不祥,父親欲將他投入井中,一位好心的婆婆相勸才挽留了他的生命,故錢鎧小名婆留。後來這口井也就保留到了今天,不過現在已經幾乎是完全平平淡淡的一小口井了。
錢王祠婆留井
婆留井以西是古戲台和一個花園,雨中少有遊客。
錢王祠
錢王祠
錢鎧諡號武肅,唐末從軍,唐亡自立。錢鎧雖在亂世自立為王,卻始終不忘中原王朝乃為中國的正宗統治者,並一再告誡其子孫應奉中原為主。錢鎧死後,其子孫降宋,杭州一帶沒有經歷過大的戰亂,而依然保留了一份繁華,不能不說有歷代錢王的一份功勞在。
蘇遼曾為紀念錢王而撰寫《表忠觀碑記》,其中提到:」獨吳越不待告命,封府庫,籍郡縣,請吏於朝,視去國如傳舍,其有功於朝廷甚大「。說的就是吳越國降宋的事。
說起錢王,不得不提他治水的功績。以往錢塘江潮水對杭州城危害很大,錢鏐徵調20萬民夫修築“流淌”,以減輕潮水危害。相傳,曾有錢王帶500弓弩手(或說萬人)到江邊把潮水射退的故事,這就是「錢王射潮」。
書上講,隋代在杭州設郡,面積非常小,到了武肅王錢鏐的時候杭州城規模擴大了許多。所以,鬱達夫曾在《杭州》一文中說道「至若唐白樂天與宋蘇東坡的築堤導水,原也是有功於杭郡人民,可是僅僅一位醉酒吟詩攜妓的郡守的力量,無論如何,也是不能和帝王匹敵的」。
小小的錢王祠中,可以了解千年以前的杭州歷史,有興趣的話不妨一遊。
說起來離錢王祠不遠,還有一片不大的建築群:勾山里歷史街區,也可以看一下的。
勾山樵舍遺址
勾山樵舍遺址
勾山樵舍遺址
錢王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