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覽杭州三潭印月,一般由島北碼頭上岸,經過先賢祠,步入九曲平橋,橋上有開網亭、迎翠亭、花架亭、康熙禦碑亭,我心相印亭等造型各異的亭子。我習慣稱之為三潭印月的「中軸線」。今天我與王君反其道而行之,從島南的我心相印亭出發,北行,登上九曲橋,首先見一小亭。亭中立著康熙皇帝1699年南巡時親書的「三潭印月」碑刻。
此亭是三潭印月之人文景觀之中心,那麼,花鳥廳則是三潭印月的地理中心。所謂花鳥廳,其實就是島上的茶室兼小賣部。這是島上面積最大的一塊平地。估計,當年的「水心保寧寺」就坐落於此。欲知而不得知:此寺毀於何年?
不上此島,等於沒有遊西湖!湖中有島,島中有湖。八個字,寫盡島上綺麗風光。世上有哪一個小島有如此派頭?面積七公頃(約一百畝)的小島,水面竟達70%!
步入花鳥廳,小別四年,修葺一新。空調開得十足。 我與王君歇坐茶室,小姐姐立刻前來詢問:喝什麼茶?表面客氣,其實不然,潛台詞:不喝茶,不能在此入座。一人一杯菊花茶,人民幣30元/杯。
茶室靜靜,就我們兩個茶客。你一句,我一句,聊得開心。
上小瀛洲
上島搭乘第一船,
三潭依舊輕浪拍。
花鳥廳裡呷花茶,
舊遊故事蜂擁來!
一 2020年7月23日一早,在湖濱搭船到三潭印月,因為是第1船,遊客稀少。杭州行,天公作美!花鳥廳,對我而言,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怎能忘?
1978年7月,趕考杭州。考得不理想,一家三口照樣開心遊西湖。上三潭印月,遊人中,老外居多,不少手持「拍立得」相機,我用英語與幾位美國遊客開心閒聊,其中一位為我們三口之家拍了一幅彩照,且用手甩了幾下,立刻顯影,交到我們手裡。當時國內只有黑白照片,見到立拍立得的彩照,五歲的女兒是第一次,我們也是第一次。照片至今色彩鮮亮,見下圖。轉了一周,來到花鳥廳。當年囊中羞澀,在花鳥廳吃藕粉,三個人點了一碗,讓女兒吃,讓服務生見笑了。當時藕粉:0.20元/碗! 物是人非,當年的服務生早已不知去向,轉瞬,畢竟42年過去了!
1978年7月三潭印月的「全家福」及1972年周恩來尼克斯在三潭印月的留影見下。勿忘細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