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良渚先民:我與玉器的羈絆。

良渚先民:我與玉器的羈絆。

中華文明有上下5000年,而「良渚文化」距今的年代差不多正好就是5000多年,隨著申遺成功,中國【5000年文明古國】的稱號,被蓋章認證啦!

而這份源遠流長的文明,也揭開了自己獨特的面紗......

然鵝! ! !小編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5000年前的人們雖然沒有高科技,但是卻能把玉製造的如此精美!

所以今天

小編就挑了其中5件最具代表性的珍貴玉器

讓它們以第一個視角來講述自己的故事

玉琮

出土地點:杭州市餘杭區良渚鎮瑤山遺址M7:34

出土時間:1987年

尺寸(L×W)cm:高4.4、射徑7.5、孔徑6.4

器形特徵:南瓜黃,中空矮柱狀體,內孔壁略弧凸,外表呈弧邊方形。四個角各有一個頂視為角尺狀的凸塊,其上以轉角為中軸,琢刻神獸圖紋。

文物有話說:

大家好,我是來自良渚鎮瑤山遺址出土的玉琮。一定有人好奇,為什麼我這麼優秀(翹翹屁股)。因為我身上的紋飾(神人獸面紋)非常獨特哦!

在幾千年前,我也是古人祭祀神祇的常駐禮器。 (驕傲臉)不過我的主人告訴我,做個合格的玉器,最重要的就是保持神秘感,所以目前我還不能把使用手冊交出來。

哼,問我主人也沒用,因為我的主人也超神秘!

玉鉞

出土地點: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反山遺址M14

出土時間:1986年

尺寸(L×W)cm:長14.1、上端寬9.3、刃部寬11、最厚約0.9

器形特徵:玉鉞為軍事指揮權的象徵。最早始於崧澤文化的石鉞,至良渚文化時期,玉鉞與玉琮、玉璧一起構成了用玉制度的核心,是顯貴者階層特定身分地位的玉質指示物。良渚文化玉鉞一般有長方梯形玉鉞和扁方梯形玉鉞兩種類型,其最高格式一般由鈸、冠飾、端飾三部分組成。

文物有話說:

大家好,我是來自反山的2號選手玉鉞~(我們反山絕對是人才濟濟)別看我小小的一個不起眼,那是因為和我的兄弟們分開了。

一個完整的玉鉞包括鉞身、柄、柄上端的瑁和下端的鐓,只要組裝在一起,我們就是最高軍事指揮權的象徵。所以我可不是一般的玉器哦~(不多說了,我要保持神秘感......)

玉三叉形器

出土地點:杭州市餘杭區良渚鎮瑤山遺址M7:26

出土時間:1987年

尺寸(L×W)cm:高4.8、寬8.5、厚0.8公分

器形特徵:南瓜黃,左右兩叉平齊,上端略向外突,中叉較低,有垂直直孔一個。一面有精美刻紋:左右兩叉刻側面相向的神人頭像,神人頭戴羽冠,方形臉龐,單圈眼,嘴內用陰線刻出上下兩列平齊的牙齒。中叉上端飾五組直向羽狀紋,象徵正面的神人像;下端陰線刻獸面圖紋。

文物有話說:

大家好,我來自餘杭良渚鎮瑤山,是超稀少的禮器。在幾千年前,也只有良渚上層權貴們才能擁有我。

單看可能覺得我的造型有點奇怪,其實我跟玉鉞一樣需要兄弟加持,配套使用。而且幾千年前,我就是首領頭上的皇冠。

哼~是不是覺得我超厲害的!

玉璧

出土地點: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反山遺址M14:223

出土時間:1986年

尺寸(L×W)cm:直徑16.2、中間厚1.3,邊緣厚1,孔外徑6.2;孔內徑6.05

器形特徵:玉璧是良渚文化中出現的新生事物,為良渚文化玉器乃至中國玉器的典型代表之一,由扁圓形玉瑗或玉環沿著邊寬變大、孔徑變小的趨勢演變而來。玉璧一般被認為是祭天用的禮器,也有學者認為是財富的象徵。

文物有話說:

大家好,我是來自反山的玉璧。雖然我的造型沒有上面那幾位拉風,但我也是極其珍貴的哦~

一般的玉璧沒有紋飾,少數有鳥立柱、鳥形刻符等紋飾,是最盛行的良渚重器。

怎麼樣?是不是對我刮目相看~

玉梳背

出土地點:杭州市餘杭區良渚鎮瑤山遺址M2:1

出土時間:1987年

尺寸(L×W)cm:高5.8、寬7.7、厚0.35

器形特徵:整器平微凹,凸面光素無紋。凹面陰線刻紋,上部刻神獸圖紋,上端兩角各刻一簡化飛鳥紋圖案。獸面下有一橢圓形鏤孔。器的底邊裝飾一道卷雲紋帶。

文物有話說:

大家好,我叫玉梳背,是不是覺得我造型非常獨特呢~

不過在良渚文化時期,我的同類不是個個都像我這麼好看,不同地域的都會有點細微的差異。例如我的身上,就有很多神人獸面紋,我主人的技藝可真高超!

看我的名字,是不是以為我跟梳頭有關? nonono!我可沒有這麼簡單~

有些人說我是裝飾品,也有人說我是祭祀用的法器,不過我的主人也跟我說,要保密!

在良渚文化時期,玉成為人神溝通的重要媒介,良渚先民耗費了巨大的精力來創造了一大批雕琢精美的玉器,開創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玉文化時代。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