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花港觀魚,最美的不是花也不是魚。

花港觀魚,最美的不是花也不是魚。

西湖花港觀魚,不只是西湖十景,更是物我兩忘,放空自己的好地方,說她是心靈的家一點也不為過。

花港觀魚是西湖邊上比較大的一個自然景觀漂亮的公園,從剛開始的一池一碑三畝地的小小盧氏莊園變成現在有花,有魚,有碼頭,還有密林和大草坪的大公園,花港觀魚面積據說擴大了近百倍,達到了三百多畝。

花港觀魚,我去過好多趟了,到現在我也沒有把花港觀魚完完整整地逛完。

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來這裡看牡丹。花港觀魚的花是指牡丹,據說長慶年間,開元寺僧惠澄自長安獲得數枝牡丹攜回寺裡栽種,杭州自此始有了牡丹。

杭州牡丹要以花港觀魚的牡丹園最為繁盛了,有「酒醉楊妃」、「嬌容三變」等品種,千姿百態,絢麗多姿,別有情趣。這位老僧費盡千辛萬苦從長安帶回來的數枝牡丹,不成想卻在這花港觀魚生根發芽,開枝散葉,茂盛了起來,這些牡丹奼紫嫣紅,開遍了西湖堤岸。

花港觀魚每年的5、6月賞牡丹成了西湖的美景之一。

第二次來這裡是因為第一次在心裡種了一顆草。

那是什麼呢?

這裡既然叫花港觀魚,花是看了,那魚呢?魚在哪裡呀?

我就是帶著這個心結到花港觀魚來的。

那咱們就找找看,這魚在哪裡? 是什麼樣的魚?是不是那麼吸引人呢?

在花港觀魚公園裡七扭八拐,順著指示牌,走了半天,好不容易才找到這個觀魚地方: 魚樂園。

我還沒走過去呢,就遠遠看到那裡有不少人站在魚池水面的石廊橋下,他們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水裡看著。

小孩旁邊跳著叫著,時不時跑到大人身邊拿什麼東西,然後跑開去,這裡撒一點,又跑到那裡撒一點。他們傻呵呵地瞧著水面。

這時只聽得水面噼哩噗嚕一陣陣聲響。

孩子們隨即跟著一起轟叫,興奮的樣子毫無保留地展現在他們的笑臉上。

我趕緊加快腳步,一路小跑步跑了過去。水面上紅紅的一片,一群紅色的快樂的魚,有大有小,餌料撒在哪裡,魚群就跑到哪裡。

發自內心的微笑蕩漾在觀魚人們的臉上。此刻,這裡就是一片人魚共樂的快樂幸福畫面,一個美麗動人的瞬間深深在了每個人的心裡。花港觀魚這裡養了數萬條紅鯉。紅鯉,也叫火鯉,分佈廣泛,在各類水域生活,以春秋兩季生產量為高。

此時想起孔子和弟子關於魚的對話來了。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我認為,假如孔子見了此刻此景,一定會有新的感悟的。

人,魚和大自然如果一直和諧的相處下去,不啻是一個同歡共樂的世界。

吾非魚,亦知魚之樂。既知魚,必得和而不同之歡樂家園。

接近黃色,周圍的世界讓無限美好的夕陽,染成了金燦燦的一片,包括花,包括水,包括樹林,更包括搖曳多姿多彩的魚。

花港觀魚最奇特不在這些魚呀,花呀的,而是她背後的傳奇故事。

花港觀魚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起來,離不開大家對於杭州西湖這片山,這片水的鍾情和喜愛。

從遠地說,康乾盛世期間,最初康熙南巡來到西湖邊上的盧氏一畝三分地,因其景色秀美,特意立碑題字“花港觀魚”,而且次次南巡都來花港觀魚。有意無意的推動了花港觀魚的規模擴展。後來康熙的孫子乾隆皇帝受爺爺的影響也常來花港觀魚。並且還在康熙題字的石碑陰刻題詩一首。一碑有陽文,陰文雙面,一碑雙刻,世間獨有,也算是為花港觀魚增添了一道神韻,也成就了一段佳話。

花家山下流花港,

花著魚身魚嘬花。

最是春光萃西子,

底須秋水悟南華!

從近的說,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美國總統初次訪華,就住在附近,草擬中美聯合公報。當時尼克森帶來了數株紅杉,其中一株由敬愛的周總理親手種在了花港觀魚草坪西側。這同樣對於花港觀魚的發展完善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其實花港觀魚的花不是牡丹花,而是因為從花家山流出的花溪,源源不斷流入西湖,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碼頭,這個碼頭就是花港。至於水裡的魚,相信大家能猜到。從盧氏到蔣莊,再到建國初期的花港觀魚,有水了必然有魚,而且陸續的不斷地投放魚。這樣也就形成了今天這樣規模的花港觀魚了。

花港觀魚,是個這樣的地方。來這裡不只是為了看最美美的花,賞最美最美的景,也不只是觀賞魚逗魚,而是為了遇見最美的自己。

來吧,到花港觀魚找到詩和遠方裡最美的那個自己!  最美的你!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