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一花一世界,一魚一婆娑。

一花一世界,一魚一婆娑。

       花港地在西湖西南,且三面臨水,一面倚山。是一個佔地300餘畝的大型公園。西山大麥嶺後的花家山麓,有一條清溪流經此處注入西湖,故稱花港。南宋時,內侍盧允昇在花家山下建造別墅,稱“盧園”,園內栽花養魚,池水清冽、景物奇秀。以後,盧園荒廢,此景亦衰。清康熙南巡時,在蘇堤映波橋和鎖瀾橋之間的定香寺故址上,重新砌池養魚,築亭建園,勒石立碑,題有「花港觀魚」四字。

      康熙三十八年,玄燁駕臨西湖,題書花港觀魚,刻石碑建於魚池畔。後來乾隆下江南遊西湖時,又有詩作題刻於碑陰。碑分為陽文和陰文雙面,是康熙和乾隆祖孫兩個皇帝分別題的字,這在我國碑林史中僅此一塊。乾隆做詩有:「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之語。

       花港觀魚的石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所題,其中的「魚」字,繁體寫法是四點,代表火,乾隆改為三點,代表水,寓意百姓生活風調雨順,江山穩固太平。還有種說法:「花港觀魚」四字為清康熙皇帝手跡。康熙一生崇信佛教,向有「佛爺」、「善人」之稱。他孫子乾隆爺也崇尚「好生之德」。然而,在漢字裡,三點為水,四點為火。繁體「魚」字底部的四點,本為火字,魚遇水而生,遇火必死。皇帝不忍見魚死,便將碑文中「魚」字底部的四點改寫成了三點,意在讓魚永遠歡快地生活在水里,以示皇恩浩蕩,澤被萬物之意。這也為後人留下了一段有趣的典故。

      我們在觀看花港觀魚石碑時,正確的方式 是應該先看“港”,後看“花”,寓意“槓上開花”。

         錦鱗游泳與鮮花靜開,一靜一動,相映成趣。

         魚躍龍門,且希望好運長伴。


西湖


西湖

西湖

         牡丹園最高處是重簷八角攢尖頂的牡丹亭,匾額由當代文學家茅盾所寫。東南側坡有一平台,平台上有用黑白卵石仿梅樹姿態鋪砌而成的圖案,平台旁植古梅一株。取宋代詩人林和靖《山園小梅》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意境,牡丹亭畔小徑一側,植古梅一株,梅樹下,以黑、白卵石砌成此梅姿影圖案於路面,現代大儒馬一浮題筆稱之為「梅影坡」。

西湖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特別提醒愛美的女生不要錯過與這位才女的合照。


西湖落花有意


西湖

落花有意

        有花無魚不精神,有魚無花俗了人。遊人遊於其間,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