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之所以是個美麗的城市,就因為,杭州盛產三美「美景美女美食」。而奠定杭城有三美的,當屬蘇東坡這位中國史上最優秀的杭州市長。西湖又稱西子湖,因為有蘇堤;蘇市長與朝雲姑娘的那份情事,自不必說;片兒川和東坡肉更與蘇東坡源遠流長。
其實,自古以來,杭州就不只是杭城,而是大杭州,對竹筍的推崇,就是蘇東坡遊歷臨安的於潛(當時稱作於潛縣)時所感而為。所以,對於「三美之都」杭州的美食,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藏在各縣市鄉鎮和杭城老城區哪個弄堂裡小飯館的美食,因為這些菜餚有太多歷史的文化氣息,都是原形原汁原味的,我叫這些菜為「鄉野派」美食。至於那些大飯店廚房裡深加工出來的色香味俱佳的美食,我不太認同,稱之謂「學院派」美食。
前段時候,杭州市的文旅和商貿部門,透過「百縣千碗」活動,選出一批各縣市區的美食名菜。為此,走親民線路的《都市快報》組織了一次打卡體驗推廣活動,我也參與其中,與報社的小周姑娘一道,去富陽和桐廬打卡體驗幾個剛剛評出來的名菜名點。早上集合出發時候,我跟小周姑娘戲稱說,我們這組是「大周小週覓食記」。
第一站是富陽的油鹽醬醋小餐廳,餐廳主廚朱林主廚早就等著我們了。沒想到,這位大廚居然是個乾淨的帥哥。參觀了他的廚房後,我們觀看拍攝了一道招牌菜《山居開胃魚頭》的製作過程。朱大廚說,他們店的烹飪概念是:就地取材,古法提鮮,原汁原味,不時不食。
這道魚頭,選料富春江里的野生鰱魚,魚湯酸辣辣,現包的芹菜餛飩就著魚湯吃,確實很開胃。一碗魚湯一個餛飩,橙黃色的湯裡完全看不出一丁點辣椒,喝起來卻辣辣的,屬於暗辣吧,我滿心歡喜,正中下懷。今天的餛飩是芹菜,假如換了薺菜,肯定更適合我。
在食間,與朱主廚聊天,我說,這道菜如果換名字或許更好,叫做《春江暖胃魚頭》。
還有一道創新菜“樟茶鴨”,中式食材西式點心,特別受年輕人喜歡,同行的小周姑娘大加讚賞。
法式樟茶鴨其實是一道點心,中式食材,西式點心做法,很有創意,應該會受年輕人喜愛,還配了一束玉米粒,小孩子喜歡。
這道點心的亮點在於夾在裡面的鴨肉,需要剔骨加茶葉料酒等醃製後,蒸熟。
這道點心叫“手工乾菜餅”,這個手工乾菜餅,太讚啦!薄薄的餅皮,蕾絲裝一般,裡面星星點點的黑色乾菜,呼之欲出。
一口咬開來,滿嘴乾菜特有的醬香,唇齒留香。
離開富陽,我們趕往桐廬。桐廬有兩家餐廳要去體驗,第一家叫七里人家飯店。飯店老闆是文化人,木匠出身,如今已是桐廬縣文聯副主席,餐飲美食協會會長,傾心打造桐廬美食。
這家旅館的一道招牌菜是“桐廬神仙雞”,點心是七里瀧鍋巴,居然二十年沒漲價,依然賣10元的鍋巴。
雞湯鮮而不膩,濃鬱厚實,有藥材是藥膳但沒有過份的藥味。入口,有一種綿綿不絕的醇香。關鍵,這道神仙雞的價格非常友好,僅售108元。
而七里瀧鍋巴,晶瑩鬆脆,灑在面上的黑黑的干菜和翠綠的蔥花,不僅顏色搭配好看,更吊起了味道,咬進去滿口香,飯米粒經油煎,不粘牙磕牙。
船釘魚,因為形狀像船釘子,頭大尾小,圓滾滾的,肉質厚實,在千島湖地區,又叫做棍子魚。油煎火候掌握得剛好,吃起來,魚肉與魚刺很容易分離開來,細細的魚刺隨肉消化下嚥,不用擔心。
桐廬第二家餐廳,是久緣宴會廳。
這家餐廳的鎮店菜叫“春江魚宴”,頗有歷史文化內涵,與“九姓漁民”的傳說有關。我們就請陳大廚,從選魚,到完工上桌,完整地演繹了一遍,全程只有36分鐘,非常簡潔明了。
選用兩三斤的富春江野生扁魚,魚鱗顏色深黑為上,屬於深水魚。
反覆清洗,確保魚肉白白淨淨。然後用生粉,鹽水,薑,蔥段,浸泡十五分鐘。
這道菜,烹調工藝簡潔明了,只需要四五分鐘就可以起鍋,關鍵環節是刀工造型和配料。
魚頭魚尾擺好造型,用紅黃綠三道辣椒鋪在魚身上。
味道只嚐過才知道,我們好好品嚐了這道魚,小周問過,評價如何,我說了三個字:鮮!鮮!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