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dimg04.c-ctrip.com/images/0103212000855e89u6BF3_R_800_10000_Q90.jpg?proc=autoorient)
雖然已過了秋分,但全國大多數地方的高溫還在,讓人想念山中的清涼。也許有人喜歡峨眉山的仙氣,有人喜歡長白山的神秘,還有人喜歡梵淨山的奇幻,我則更偏愛初秋的山中茶園。雲海、梯田、古村、茶香......集結了各種美好的元素,小眾且還未被遊客佔領。
記得曾有人這樣描述秋天的茶園:「明媚陽光的森林,乾淨空氣和溪流,鳥雀棲樹而鳴,雲霧繞山飄拽。」多麼美好景色啊,與春天的新生模樣不同,那份自帶恬靜的茶香,譜寫出秋日成熟的味道,也眷寫出隱世氣質。
於是我開始了一場尋茶旅行,在初秋最美的4處祕境裡,探茶品茶,感悟山中的避世茶文化。
浙江杭州梅家塢&龍井
由於龍井的名聲在外,以至於很多人以為龍井茶只產於西湖的龍井村,其實不然,梅家塢也屬於西湖龍井五大著名產區之一。
這座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村,位於西湖風景名勝西部腹地,梅靈隧道以南,沿梅靈路兩側縱深長達十餘裡,因此有著「十里梅塢」之稱。每到春天,茶葉抽出了嫩芽兒,身處村子裡只要深吸一口氣,彷彿就能聞到龍井漫山茶香的味道。
錯過了春天梅家塢的盛景,秋天的梅家塢顯得更加悠閒自在。茶園的秋色不像其他地方那樣濃烈,因為茶樹一年四季都是綠色,偶爾有些或黃或紅的樹木點綴其中,使茶園充滿了對比,看起來足夠清新,就像一杯龍井茶。
初入梅家塢村口滿眼全是綠意茶園,它們沿著山坡而建,茶樹列成方隊好像在迎客一般。茶園非常適合散步,山坡不高,茶園間的道路平整舒緩,獨自走在小徑上,迎面送來的是夾雜著桂花味的新鮮空氣。這就是秋之梅家塢,桂花與茶園的完美結合,造就了獨特的桂花龍井。
雖然梅家塢沒有什麼特別的景點,但就這麼在茶園裡走走停停,看看枝頭探出的新芽,拍拍邊上的山林樹林,慢慢溜達幾個小時也不會覺得單調。
當然,來梅家塢自然是要喝一杯西湖龍井和嚐一頓真正的農家飯了。村裡的茶樓大都是三、四層小樓,有些是被承包的,有些是茶農在經營。提前做好功課選一家面朝茶園的陽台,泡一杯香氣馥鬱的桂花龍井,看著碧綠的茶葉在杯中舒展舞動,跟茶農聊聊家常,整個人的浮躁之氣就已隨著茶香煙消雲散了。
浙江安吉&白茶
如果說梅家塢是以茶的名氣而取勝,那麼安吉則是以更壯麗的茶園風光和清幽的竹林而聞名全國。位於天目山北麓的安吉,群山起伏,竹林蔭蔭,終年雲霧繚繞,有著「中國竹鄉」美譽。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就是在此取景。
據考證,大凡茶園四周有竹林,所採製的茶葉一般都含有栗香或蘭花香味。安吉的特有自然山水,孕育了安吉白茶清新醇香的滋味,而名聲在外的安吉白茶,遠比想像中更為珍貴。
一年中只有清明前萌發的嫩芽為白色,即使是一棵茶樹上的葉片,經過了穀雨後變綠,與一般綠茶沒區別,導致通常一年只能採一次。其實安吉白茶並不屬於白茶的品種,是綠茶第一種珍罕的變異茶種,只有當溫度在攝氏10~23度時,才會呈現白色。
真正在安吉品一杯正宗的白茶,杯底的會透出玉石般的白色,這是氨基酸在釋放信號,抿上一口,獨特的香甜在口中釋放開來,也將逝去的春天在秋季綻放。
安吉的秋天除了泡一壺白茶,亦可以感受漫山遍野植物豐收的快樂,掛在枝頭的柿子、掉了一地的板栗、日漸金黃的稻田......那些叫的出名字和叫不出名字的果樹,組成一個山中的樂園,熱鬧極了。
福建福鼎&白茶
說起福建福鼎,也許未必有人知道,但提到福鼎的白茶,愛茶人士都會讚不絕口。福建的地形多丘陵,孕育出了好山好景,自古就是好茶的發源地,福鼎的白茶便得益於太姥山常年雲霧繚繞的特殊環境。
太姥山與雁蕩山和武夷山成鼎足之勢,依山傍海,素有「海上仙都」的稱號,只是名氣上稍加遜色。如果腳力不夠好,又想找個人少的地方登山,太姥山絕對是個最佳選擇。木質步道,緩緩階梯,山洞、一線天穿插其中,沿途風景優美還輕鬆。於觀海棧道遠眺,海灣在山巒與雲霧中若隱若現,視野非常開闊。
關於太姥山有很多傳說,流傳最廣的,是堯時太姥娘娘種植仙茶救治小兒麻痺的傳說。真假無從考證,但太姥山種植白茶確實歷史悠久,至今福鼎民間流傳著「福鼎白茶,一年茶、三年寶、七年藥」的說法。太姥山鴻雪洞旁的古茶樹是福鼎大白茶始祖,如今所看見的是其側枝萌發出來的茶樹。
白茶的味道在所有茶中最淡且最自然,若想品到真味,一定要以淡泊的心境來品,所以最初僧人喜歡喝白茶的居多。位於太姥山高峰上的白雲寺,海拔在800公尺以上,寺旁的野生茶樹就很多,而且都是生長在岩石上,寺內的僧人們早年間會採摘這些茶樹的芽葉來製作白茶,同時促進茶樹保持良好生長態勢。
除了白雲寺,太姥山的不少寺廟都有茶園,如青龍寺、香山寺、平興寺等。秋天正是靜品白茶的好時節,在太姥山觀日出,於古剎內觀製茶技藝、品禪茶,浸在裊裊茶香中,即刻開啟修身養性模式。
雲南景邁山&普洱
儘管來過很多次景邁山,但到古茶園還是第一次。過了景邁大橋,會看見綿延十幾公里的石子路,它是景邁山的布朗族、傣族等村民為保護古茶樹生態手工修建的,雖簡單卻讓人感受到原始的智慧,也許這就是景邁山千禧年古茶園得以延續至今的原因吧。
古茶園如今已成為國家保護文物,人工種植的普洱茶樹與野生古茶混生,或高或矮,或躺或側,與之相伴的是終年纏繞的雲霧、不知名的苔蘚、蔓藤、蘭草等植物,自然山水與源遠流長的茶文化完美交融,讓它如世外桃源一般迷人。
園內還有一種神奇的植物螃蟹腳,它只附著在400年以上樹齡的茶樹上,因為稀少而愈加珍貴,時常指引著茶農的方向。而螃蟹腳跟普洱茶可以說是最佳搭檔,就像咖啡伴侶,不管是生茶還是熟茶,在沖泡的時候放幾個螃蟹腳,總能讓口感達到極致。
景邁古茶山似乎一個村寨一個佛寺,這裡的寺廟稱為茶佛寺,金頂掩映在寂靜的古茶山中,不知是寺廟為茶而駐,還是古茶為寺廟而生,總之禪意濃濃。
雲南普洱最大的特點是香氣宜人,而景邁山普洱的茶香更是普洱中的最高境界,持久濃鬱的香韻,非其他茶能比的。此季節只用靜坐在景邁山的村寨中,泡一杯高山普洱,看雲卷雲舒,山野茶香便自然留存心底。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