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描繪了一幅熱情好客的美好鄉村場景。本次活動,六家村落景區以培育鄉村業態為目標,每個村選擇六戶人家作為“鄉村田家體驗點”,呈現六處鄉村生活場景,意在通過觀察鄉村生活點滴,體驗原汁原味的鄉村生活。以激發愛家鄉情懷,增進城鄉交流,走向共同富裕。
龍門祕境
高虹鎮域內所屬「龍門祕境」村落景區,攬聚石門、龍上、大山三個行政村,是省農村綜合改革整合示範區。群山環抱,山青林秀,座擁天目山北脈的氍秀靈氣。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負氧離子豐富。
海拔500公尺之上的高山,竹海起伏,茶香四溢,梯田縱橫,蔬果飄香。景區內靈山秀水,人文遺存豐富。石門古村落明清徽派建築保留完整,老街多處留存舊時店舖遺址。
01.羊耳朵
羊耳是龍門祕境特色傳統美食,在阿姨的指導下,體驗官門體驗自己動手做。
02.打麻餈
麻餈是一種由糯米加工製作而成、帶粘性的甜食,是江南一帶的人們喜愛的食品之一。
搗麻餈搗出的麻餈香甜柔軟,老小皆宜,倍受人們的喜愛。手工搗麻餈活動也成為石門村鄉村旅遊的熱情,吸引外來遊客感受道地的鄉村風味。
03.油墩粿
在石門老街上有一個賣油墩粿的阿婆,一個人守著一個小攤子,一個小爐子,一個總是滋滋響的油鍋。
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就這麼幾樣家當就撐起了一個攤子,而且生意也是相當的不錯。每次走過她的身邊,總是瀰漫著一股香噴噴的誘惑。
曬秋,是一個有溫度的畫面。
這本是農家秋收之季的農事活動,後來逐漸演變為一種「曬秋」習俗,成為人們慶祝豐收的盛典。人們忙前忙後,不緊不慢,在這裡,人們還保留著最傳統的方式,秋收冬藏。
番薯胖—充滿童年記憶的老底子美食,到了冬季每家每戶,都要在自家灶上蒸一鍋番薯。
煮熟後再去皮搗成泥,再將拌好的番薯泥,刮到襯了棉紗布尺把長、半尺寬的木板上,刮平到半厘米厚度,然後倒扣在竹匾上晾曬。
又到了曬臘味的季節,看看圖片,就知中國的春節就要來了,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曬臘肉和醬鴨。
烤冬
到了冬天,烤火盆應該是農村人獨有的快樂吧,一家人圍著火盆聊著家長里短。
除了那份溫暖以外,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些個烤火盆裡的美味~
把剛做好的年糕、麻餈在火堆烤架上,熱氣從年糕、麻餈上面冒出來,表皮迅速撐開,凝成一個個氣泡,氣泡裂開後翻個面,確保它不燒焦,如此翻個幾回就可以吃了。
劈柴
如果說烤火是冬季最令人治癒的時刻,那劈柴可以算得上最熱血的時刻了,村里老一輩都掌握著劈大柴的訣竅,每一刀下來都精準批中。
納鞋底
走在老街上,總會看到村裡邊的阿姨們拿著小板凳,三五成群的坐在巷道,曬著太陽,烤著火盆,手裡一針一線的納鞋底。
竹編
竹編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
竹籃、竹籃等生產工具,自古以來就是老百姓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竹編工藝看似簡單,卻是極其的繁瑣,匠人手握篾刀推竹片,刀鋒輕微抖動,竹片徐徐漸進。不急不躁,細工慢活,片竹成絲,編竹成器。
農家一桌菜
小時候每到煮飯時,在泥土砌成的柴火爐旁,聽著劈柴聲、炒菜聲,煙燻火燎的灶屋,繫著圍裙忙碌的大人,大鐵鍋燒出來的菜,才是家最溫暖的味道。
品小團圓的溫暖,嚐一桌「小時候的味道」。
文旅融合下的田家生活,是個充滿煙火氣息的,溫暖的,純樸的,有人情味的民俗文化濃鬱的原味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