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杭州,每當週末來臨,西湖邊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堵住了我看風景的眼睛。這個週末,就跟我一起去逛古村落,像小孩一樣去玩滑翔傘,卡丁車吧。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管是西湖邊上,還是較遠的蕭山村落裡,都藏著山山水水的美景。
第一站我們來到河上鎮的徐同泰廣場上,第一次聽說這裡還是因為朋友提過“醬油拌飯”,也不知今天能否品嚐到這個美味。
徐同泰的廣場上,正在上演著一場鄉村集市似的表演,竹籃,竹凳,特色的鄉村田野服裝,瞬間把觀眾的記憶拉回蕭山獨特的鄉村回憶中。 「鄉i村游去」第二屆蕭山鄉村文化旅遊節開幕式正式開幕。
河上古鎮
詩畫浙江,藏著數不盡的美景,河上鎮入選浙江省旅遊風情小鎮。河上老集鎮始建於唐代,曾經商賈雲集、店肆林立,被譽為「小杭州」。 2017年,由中國美院規劃設計,總投資超過2億元,以「拆新留舊、以舊引新、建新如舊、新舊交融」為原則,對老集鎮進行了拆建和修繕,成功創建為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省級樣板。
龍燈(板龍)是河上鎮上百年的民間風俗。龍頭、龍尾由民間組織\"老龍勝會\"制紮。龍頭有1.5公尺左右高,50多公斤重,造型十分精緻複雜,需要巧匠的精心紮制,河上鎮只有溪頭村幾位老人保留著這一手絕活。龍身部分(龍段)依統一尺寸由各村參加者精製彩扎,各顯其藝。一般有龍段200餘個組成龍身。在河上的舞龍傳統裡,每到年關前半個月左右,幾個村的村民就會湊份子買材料開始製作,到正月十三這天開始舞龍。舞龍時由三支高照(注)和三匹彩扎高頭大馬領先,近千位壯實青年參加,舞時,引者揮舞珠球,合著粗獷的鑼鼓節奏,引龍逗\"搶珠\",板龍舞到哪裡,村裡的男女老少都來觀看,也吸引了遠道的客人
抗日戰爭期間,美軍飛行員曾在村中養傷居住,為此村里專門用一座百年老宅發作中美合作紀念館
而這棟房子曾經是民國政府機要室,現作為 蕭山 抗戰紀念館。
鳳梧村。
夜宿海鳥天地精品民宿,柏油澆注的山路,竹子圍欄,連路邊的竹林都顯得乾淨整潔。到了門口,周圍的一切,包括人,都安靜下來了。
關於海鳥天地,還有一段故事。
老房子的主人姓卜。清朝末年,卜先生在寧波開了一家麵店,生意不錯。有一天,一位即將回國的美國華僑,登船前來到卜先生的店裡吃麵,離店時竟把一隻皮箱落下了。卜先生打烊時才發現這隻皮箱,但已無法找到失主,只好把皮箱小心收藏,等待著失主前來認領。
日子一天天過去,皮箱的主人依然沒有回來。終於有一天,那位叫威廉的美國華僑再一次出現在卜先生的麵店,發現皮箱原封未動地保存得那麼好,令威廉感激莫名,這個皮箱牽扯出了他們一生的摯友之交。
之後的歲月裡,戰亂四起,卜先生答應了威廉,給他做帳房先生,並全家前往上海生活。沒多久,威廉決定回美國定居,臨走前將生意託付給了卜先生。
再後來,卜先生變成了卜老先生,他也要告老還鄉了。他回到了蕭山的老家,在河上下門村選了一塊環境優美,鬧中取靜的“風水寶地”,建起了一幢大大的四合院。
卜老先生在此幸福安逸地享受天倫之樂,日子過得和諧美滿。卜氏後人有的移居上海、台灣、美國,也有的留在當地鄉村,過著富庶的田園生活。
而今這百年古宅經過設計師的精心設計,從測繪到動工,一磚一瓦,都傾盡了匠心盡可能保留古宅韻味!
三清園戶外運動公園
蕭山區戴村鎮在杭州市美麗鄉鎮建設中,開闢了一條以體旅產業為特色的道路,其典型就是三清園戶外運動公園。
這是一場置身青黛山、綠影綽約之中的戶外運動,參與者的體驗也不同以往。公園開設了許多新穎的專項運動,而高空攀爬是其中之一,它鍛煉人不畏艱險頑強攀爬達到培養意志與毅力的目的,它以形式多樣活潑有趣,吸引了眾多年輕人。
雲石國際滑翔傘運動基地
卡丁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