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美得難以用語言來形容,讓我情不自禁的想到宮崎駿漫畫裡的夏天,來到這裡感覺非常的治愈,不管什麼樣的煩惱,當夏日的風吹過臉龐,私は元気です。
當然,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的美不僅在於秀麗的自然風光,更在於其5000年的歷史發展故事。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被譽為是“中華第一城”,四五千年前勤勞、聰慧的良渚人在這裡生息、繁衍,以其犁耕的稻作農業、分工精細的手工業、大規模的營建工程、複雜的社會結構、玉器黑陶為代表的卓越的藝術成就,被稱為「中華文明之光」。
2018年1月26日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 2019年7月6日中國良渚古城遺址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由此,良渚文明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中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
但凡來過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的人都知道,這裡佔地廣闊,風景如畫,歷史古蹟和網紅打卡眾多且各處分散,所以進院遊覽,推薦乘坐公園的觀光車或者租用自行車電瓶車等。
莫角山是良渚古城遺址非常重要的一站,良渚古城大致以良渚遺址區內的莫角山遺址為中心,南北長1800—1900米,東西寬1500—1700米,佈局略呈圓角長方形,正南北方向。考古學家推測這裡可能是中心城址,是良渚文化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沿著朝聖之路緩步登向莫角山頂的宮殿,竟有一種穿越時空的錯覺,穿越來到5000年前的華夏文明之光。
莫角山有三處人工堆築的土墩,呈三足鼎立之勢。西北為小莫角山,相對高度約5公尺;東北為大莫角山,相對高度約6公尺;西南的烏龜山形若龜背,相對高度約8公尺。
現在在良渚公園舉辦的良渚日期間有VR眼鏡的福利,每到達一個考古遺址,都可以透過VR眼鏡來觀看與之相關的有聲畫面,方便我們更直觀地低了解良渚的歷史文明。
良渚古城遺址真實、完整地保存至今,可實證距今5000年前中國長江流域史前社會稻作農業發展的高度成就,可填補《世界遺產名錄》中東亞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遺址的空缺,為中國5000年文明史提供獨特的見證。
在良渚遺址公園有一個居住和工作坊展示區,在這裡我們可以到良渚人的生活狀態和風貌,不盡如此,在這裡還可以現場觀看手工藝品製作,也可以現場體驗,很是有趣。
在莫角山宮殿區西北側,便是反山高等級墓葬區,佔地面積約2公頃,為一座東西長120公尺、南北寬40公尺、高約6公尺的人工台地。 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這裡發現九座保存完好的良渚早期墓葬和兩座已經被破壞的良渚晚期墓葬,出土大量隨葬品,包括玉、石、陶、象牙、嵌玉漆器等珍貴文物1200餘件。數量之多、規格之高、製作之精,為其他良渚文化遺址所未見。
良渚古城遺址位於山地、丘陵與平原接壤地帶,西高東低,臨水而建。目前,這裡共發現8座水城門,四面城牆各有2座城門。另外,在南城牆中部,還發現1座陸城門。考古工作者對城牆進行解剖發掘之後,發現城牆底部普遍鋪墊著大量的石塊,在石塊的基礎上再用純淨黃土堆築而成。
在良渚古城遺址有這樣一尊雕塑,他是良渚古城的發現第一人-施昕更先生,正是他的勤奮和付出,才讓如此珍貴的良渚古城遺址被世人看到,而且當時他年僅25歲,還是非專業考古工作者,不得不讓人敬佩和讚嘆。
建議不要錯過的良渚古城數智體驗館,超長圖畫卷展現良渚人的生活風貌,還有VR體驗,很有趣。
距離良渚古城數智體驗館不到百米是非常受遊客歡迎的鹿苑,這裡有很多可愛的小鹿,讓人情不自禁的想到京都奈良,怪不得這裡還有小奈良的美譽。在這裡,不僅可以觀看,還可以用胡蘿蔔餵養牠們,與它們親密合作。
風景如畫的良渚公園如今已成為外地遊客來杭州旅遊的必打卡景點,這裡有很多火爆網絡的網紅拍照打卡點,池中寺糧倉就是一處,各種各樣的草垛子,超適合拍人像大片。如果你也喜歡攝影,千萬不要錯過。
鮑貝書屋也是時下在網紅上很火紅的書店,在良渚遺址公園內的雉山附近,非常小眾文藝,環境很美,很適合發呆靜享。
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內處處是絕佳的攝影大片拍攝機位,即便是手機隨手一拍都是文藝小清新風、情緒大片、雜誌封面。也因此,這裡也成為攝影愛好者非常喜愛的拍攝創作基地。
最後補充下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的交通資訊:
1、公車:372路、348路、313路、B支8路至良渚博物院站。
2、地鐵,地鐵2號線至良渚站,在轉乘公車1222M路到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南下。
3.自駕,公園入口有大型停車場方便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