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浙江杭州寶石山遊記。

浙江杭州寶石山遊記。

2014年4月1日,我與夫人早上從浙江烏鎮開車出發,上午抵達杭州,入住靠近西湖邊的漢庭酒店,辦理入住之後,我們在酒店附近簡單吃了午餐,就開始了杭州的遊覽行程。因為我們入住的飯店就在寶石山下,所以,我們遊覽的第一站就是寶石山了。杭州寶石山坐落在西湖東側,似一個翠色的屏障,將西湖和杭州市區分隔開來。不論是泛舟湖中,還是漫步白堤,總能看到寶石山頂上的保俶塔,婉約俏麗,楚楚動人。寶石流霞,是杭州的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夕陽西下,寶石山流光溢彩,分外炫目。寶石山不是遊客必到的景點,凡到杭州旅遊客,也只是遠觀,通常不會有機會遊覽寶石山。

 

寶石山原名石姥山,還有很多其他的名字,如保俶山、保所山、石甑山、巨石山、古塔山等,位於西湖的北岸,與葛嶺連成一體,景色奇特。這裡的山岩呈赭紅色,岩體中有許多閃閃發亮的紅色礦物質,每當陽光映照,滿山流霞繽紛,尤其是朝陽或落日霞光灑沐之時,保俶清秀,披著霞光分外耀目,彷彿數不清的寶石在奕奕生輝,寶石山因此得名,新西湖十景「寶石流霞」也由此而來。有詩雲:「保俶清秀草木深, 汲取日月精華魂, 葛洪抱樸煉仙藥, 寶石流霞滿乾坤。 「往山上走,山壁上有「寶石山」石刻,沙孟海書,西泠印社社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我們從飯店附近的一條小路登上寶石山,上山走了不久,經過山腳下一片看起來頗有些年代歷史的房屋,堅匏別墅在寶石山南面山腳,寶石山弄3號,屬中式莊園別墅。堅匏別墅初建於 1903年秋,又稱小劉莊亦稱小蓮莊,背依保俶塔,面朝西湖,東鄰北宋大佛頭,西接寶石山造像。早期堅匏別墅佔地17畝,房屋數十間,房屋建築都依山勢而建,正屋樓台鐵欄全用堅匏篆文鑄成。整棟別墅迴廊環繞、池塘假山獨具濃濃地江南風格,北部的桂花廳,雖為傳統建築,但簷梁精美。現在的堅匏別墅由多家住戶分住,除大門門樓保存較好外,園內格局已難以分辨。

 

過「堅匏別墅」前方有一座高大的民國十五年建的「關岳廟昭忠祠」青石牌坊,據說此處原有關岳廟,祭祀關羽、岳飛二將,祠堂毀於文革時期,只留有牌坊至今。內側二柱聯:“典重春秋湖山千古,威名齊漢宋日月同光”,外側二柱聯:“盛典許躋攀,兩廡弓刀森勿動;新祠今落止,四時牲酸祝來颯」。

 

牌坊對面是一片摩崖石壁,上面鑿有幾十個壁龕,毀敗不堪,隱約能看出幾個佛像的樣子。根據考證,這些崖壁摩崖造像遺跡的造像年代為元明兩期,造像類型可分為藏漢二式,集漢藏雕刻藝術於一崖,對研究藏傳佛教在南方地區的傳播,漢藏佛教造像圖像學與風格的演變,以及漢藏佛教藝術的交流影響都具有獨特的意義。原有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的摩崖造像20龕28尊,文革時期慘遭破壞,現存造像都已殘缺不全,只見龕廓。僅存2尊較為完整。一尊像高0.6米,結跏趺坐於蓮台之上,另一尊為僧人立像,作擔物狀,高0.5米。實在令人惋惜,六百年的摩崖造像,竟在離我們不遠的年代被毀,熬過了六百個春秋,竟挨不過近幾十年的愚昧與無知。生活在今天的人,竟比幾百年前的我們的祖先無知,粗野,令人費解。

 

那些當年剷除造像的紅衛兵們,現在的年齡大多數在六十多歲,現在如果再來寶石山,他們不會感到後悔嗎,作為吳越古國的子孫,當年是什麼讓他們喪失理智,讓他們如此瘋狂,當年的他們是如何下得去手的,佛龕的空洞裡青苔斑駁,飄滿落葉,把殘缺不全佛龕石窟裝點得色彩斑斕。那些石壁上,新斫斷地印痕,硬生生的刺著人們的眼目。其實,在寶石山上看到的,僅僅是被毀壞的極一小部分遺跡而已。因無知愚昧或是某種衝動和藉口,而被毀壞的文物遺跡,在名山大川的各個角落,隨處可見。那些不幸年代的印記,像傷疤一樣,永遠無法癒合。我想,如果我生在那個年代,是不是也會像他們一樣,不顧一切,破壞一切,出生在那個年代的人是不幸的一代,那個年代還倖存的這些文物古蹟,命中註定,要遭受這一番劫難。

 

穿過青石牌樓,沿著石板路一直上山,青石板路兩側,樹木參天,黃色的落葉給上山的路鑲了兩個金色的邊。往上抬頭一望,在稀疏的枝椏間,一個尖塔,豁然立在眼前,那就是在山下,方圓數裡都能看到的保俶塔。保俶塔卓立於寶石山之巔,巍然挺秀,窈窕高聳的外形,早就已經成為了西湖美景的輪廓線。保俶塔與西湖南側雷峰塔同為西湖門戶,「未近西湖,先入眼簾」便是人們對她的讚許。保俶塔塔身修長玲瓏,線條平緩柔和,塔尖如針,直指蒼穹。嫵媚中不失莊重,挺拔裡富寓窈窕,風姿綽約,宛如亭亭玉立在西子湖​​畔的絕代佳麗。雖然不能登臨遠眺,卻以其靚麗的姿態和所處的顯要位置成為世人矚目的西湖勝景標誌。

 

保俶塔也稱應天塔、寶石塔、寶所塔,是寶石山的主要景點。相傳,北宋趙匡胤於開寶八年(975)滅南唐後,吳越國王錢弘俶順應國家統一大業奉召進京(汴京),為祈禱保佑他平安歸來,錢弘俶的母舅吳延爽在寶石山唐塔舊址重建一塔,易名「保俶塔」。保俶塔屢建屢毀,元、明、清曾六次修建,原為七層重簷閣樓式,可登高遠眺,明畫家沈週的詩中就有「故鄉迢遞獨登塔,煙水長洲一望中」的記述。

 

北宋鹹平年間,「寶石塔」的木結構外部廊簷毀壞,人稱師叔的永保和尚,雙眼患疾,辛苦募緣十年「復其舊」。因為「永保師叔」使塔一新,精神感人,「土人因號『保叔』焉」(南宋《咸淳臨安志》卷82)。所謂“保叔”,就是“永保師叔”的簡稱。約定俗成,宋、明時期的文人就大多叫「保叔塔」了。 “保叔塔”和“寶石塔”,在杭州話裡,聲音非常相近,“石”、“叔”都是入聲。 「保叔塔」所以叫得響,與「寶石塔」聲音近似,也有極大的關係。

 

保俶塔、雷峰塔均修建於北宋初年,彼此相望矗立,長達千年以上。 1924年,雷峰塔轟然倒塌,人們在痛心疾首的同時,迅速展開了對保俶塔的保護工作。 1933年,在上海青幫大佬杜月笙、張嘯林的捐助下,重修雷峰塔資金的改用下,時任杭州市長的著名建築師趙志遊主持了保俶塔修復工作,仿照清代原樣,為八面七級磚砌實心塔,塔高45.3米,塔基極小,底層邊長僅3.26米。各層自下而上均有收分,最上兩層收分驟增,令塔身更顯高聳瘦削。重修後的保俶塔,為仿木結構樓閣式磚砌實心塔,保留了北宋時期的磚砌內芯樣式,重砌了外牆,塔剎的木結構基座被替換為鋼筋混凝土基座。頂層之上的鐵鑄塔剎體積龐大,塔頂原有木構基座支撐塔剎的重量。

 

塔剎是明代萬歷七年保俶塔重修時修繕的,相輪因鑄造粗劣加上年代久遠,破損很嚴重,已不能繼續使用,需要更換。 1997年,杭州文物保護部門對五重十七件朽壞的塔剎及相輪進行重鑄更換,更換下來的明代舊塔剎構件移至寶石山上保俶塔下屯霞石南,加圍欄和說明,長期展出。 10.3米高的塔剎,從上到下的構造非常講究,最頂上是剎尖,也就是青銅皮剎尖,一節節,逐一往上收縮,底部是扁圓形的火焰珠,形如大蒜,有瓣狀花紋,火焰珠往下,依序為覆缽、仰缽、寶珠、華蓋、五重相輪,相輪之間還有起間隔作用的鑄鐵套筒,青銅皮內部還有剎桿。

 

在保俶塔西約50米,有一褐色巨石立在崖壁邊。相傳錢鏐在此欣賞松濤起伏,見岩石光耀閃爍,宛如彩霞屯積,取名屯霞石,至今還留下宋人孫克宏所題摩崖「屯霞」二字,石上還銘刻著古人陳奮永寫的《屯霞石」詩:「明霞晴散綺,飛影欲墮水。秋來巾子峰,遙映霜葉紫」。 落款思道,即為明代刑部主事方豪,字思道,開化人。 《名勝志》說登其巔“俯臨巨壑,仰拂松梢”,所以又名看松台。

 

在屯霞石的西側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六角攢尖頂,青灰色石柱,黛色瓦片,在巨石上,顯得風姿卓越。因寶石山猶如振翅欲飛的鳳凰,在東峰上的保俶塔又像鳳凰首,恰似鳳凰冠上的一顆寶珠,從湖上遠望保俶塔旁的紅色小亭,就像鳳凰的冠毛,故名來鳳亭。來鳳亭又叫西爽亭,建於清雍正九年(1731),浙江總督李衛主持建造,1950年後依其舊製多次修葺,為西湖十八景之一的寶石鳳亭。來鳳亭裡面有一石碑,碑上有康有為的女弟子蕭嫻書寫的「寶石流霞」四個大字。蕭嫻(1902-1997),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亭下石壁上刻有「寶石鳳亭」記錄了來鳳亭的建造史,石壁左邊還有另外的十六字摩崖題刻「在天有榮耀,歸帝;在地有和平喜悅,歸人。 ”

 

寶石山多奇峰怪石,故有巨石山之稱,在屯霞石西側的來鳳亭旁,有一塊長兩三米的橢圓巨石,下部已與山岩脫離,擱置在山巔,搖搖欲墜,猶如天外墜落,故初名落星石。五代時候,吳越國王錢鏐根據星象說,以此石的位置正好與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一的角亢相對,角亢主人的壽命,因封之為壽星石。石上今刻現代著名書法家朱關田題書「壽星石」三字。南宋詩人周文璞曾寫下「子規欲歸歸不得,啼向錢王壽星石」的詩句。

 

從來鳳亭西去數步便是川正洞,為巨岩傾疊而成。說它是洞,反而更像走道,洞內有石幾石榻,可供休息。洞上面覆蓋著一塊巨大的石塊,與石罅相連,洞如石室,裡面可容十數餘人。洞有三個貫通的出口,稱為寶石山一奇。川正洞上一巨石,有數十噸,上有石刻「合璧」二字,形成一個石室。 「川正洞」石刻,字跡清晰。川正洞另一洞口,兩側也有石刻。

 

川正洞西側出口後方有一條長約20餘公尺的石峽,岩石上有摩崖石刻「蹬開嶺」。石峽兩側石壁峭削,高數丈, 峽中石階狹窄而上延,僅容一人通過。身臨其境,方悟「一夫把關萬夫莫開」之義。壁間印有巨人足印,相傳是錢鎧射潮、「三千羽箭定風波」留下的痕跡,當年吳越王錢鏐帶領士兵去錢塘江射潮水,到寶石山時卻被這塊石頭擋著道,就用腳登開的一條供人可以攀爬行走的山路,由於用力神猛,錢鏐腳下的石壁被蹬開成峽,因此被稱為“蹬開嶺”。

 

穿過蹬開嶺的石峽向西,出口是一處30餘平米的平地。來到這裡,頓覺豁然開朗,舒氣迴腸。回頭望去,只見峭壁有摩崖題刻「寶石流霞」四個大字,為新西湖十景題名之一。這四個大字為康有為的女弟子、當代書法家蕭嫻1985年所題。這裡還有兩首摩崖題詩,一處為錢惟善的《保俶塔》詩:「金剎天開畫,鐵簷風語鈴。野雲秋共白,江樹晚逾青。鑿屋岩藏雨,粘崖石墜星。另一處是“南北高峰叫杜鵑,斜陽浮翠斷橋邊;畫船歸處江湖夢,一半樓台楊柳煙”,來自南宋王鎡《西湖》詩。

 

蹬開嶺兩側的岩石裸露,形狀像饅頭,所以稱這兩巨大的岩石為饅頭山。站在饅頭山最高點的山脊,遠山近水的西湖美景盡收眼底。從饅頭山往西約三十多餘米,就是蛤蟆峰。蛤蟆峰位於寶石山巔,山勢險峻,古人以「一峰之志」言其高峻。此峰不僅高峻,形態也奇,從不同的角度觀望,此峰有各種不同的形態。從斷橋白堤望去,形如古人巾幘,稱巾幘峰,林逋「巾子峰頭烏柏木,微霜未落葉先紅」的詩句,說的便是此景。從孤山東麓望去,酷似一頭獅子,因此又叫獅子峰。從西泠橋看去,最像一隻向天蛤蟆,所以也稱為蛤蟆峰。這就是所謂的「一石三看」。蛤蟆峰,因山頂端無草無木,形狀像蛤蟆背上,故而得名,蛤蟆峰其實由多個形狀各異的山岩組成。岩石表面有凹凸不平的疙瘩,狀如蛤蟆粗糙的表皮,有人說,蛤蟆峰因此得名。也有人說,蛤蟆峰得名,是因為從西泠橋上看,它像一隻向天蛤蟆。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