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將過陽春三月,2020開春的這場新冠疫情,在中國已近尾聲,而歐美正火熱登場,一場疫情,讓全世界停止了踏春的腳步,只能在雲端欣賞春暖花開。宅家得閒,記錄下2020我們不一樣的跨年。
說是遊記,不如說是一段生活紀錄。 2019過得有點久,總盼著2020的跨年。下半年總在做日本北海道的自由行攻略,被雪景與美食深深的吸引,後因孩子申學存在不確定性,故而遲遲不敢簽證(後來覺得有點小確幸)。及至年關,總想尋一方樂土消費年假,無意間再次讀到木心老先生的《從前慢》,“從前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腦海浮起烏鎮清晨豆漿小店冒著熱氣的恬淡畫面,華東之行醞釀於心。早年,我們仨與蘇杭都各自有過蜻蜓點水之交,就欠一次深入的家庭遊,那就讓我們在「遠東華爾街」聽聽新年的鐘聲吧!
此行並沒有做具體攻略,時間充裕,定的調就是睡到自然醒,隨便逛吃逛吃。
第一站杭州,兩天半,只想再漫步白堤,看看冬日西湖不一樣的風姿,打卡蔡瀾先生點評過的兩家餐廳。
1.21 天氣不給力,人間天堂以灰頭朦朧臉迎接我們。到達時已過飯點,安置好行李後直奔奎元館,總店解放路有點遠,又下著雨,就去最近的星光城店。
門市在類似步行街商場裡面,或許是已過飯點,或許是下著小雨,門庭冷落,門面與室內裝潢倒是比較高檔,呈現時感覺與百年老字號相去甚遠,聞不到老字號的氣息,瞬間對菜色的味道有點不放心,只有湯麵,沒有炸醬麵,點了一份蝦爆面、一份豬肝麵、一份蝦仁片兒川,片兒川忘拍了。
果不其然,一碗麵下肚,沒什麼驚奇,江浙的蝦仁,貌似我們潮汕的白蝦,在我們這是釣魚愛好者的魚餌,沒什麼味道,好在他們廚師把蝦仁做得Q彈酥脆,才有點嚼勁,面也只是麻麻得,蔡先生是無面不歡之人,誤導咱食客?還是這店只是一家贗品,改天再去解放路總店再嚐一次。
飯後最愜意的當然是約會西子,在尋找坐車碼時發現微信軟體在這都無法使用,凡是與「公」有關的都用支付寶,後面烏鎮上海都一樣,原來大人物也有小氣的時候,突然覺得還是我們廣東人大氣。
白堤垂柳依依,或許因為年關,或許因為陰雨,西湖沒有往日的喧囂,山色空濛,波光粼粼,一付恬淡安靜的樣子。
殘荷無言,意韻猶存,一副洗盡鉛華回歸自我的淡定從容,將芳心入夢待明春。
輕舟蕩漾,遠山空濛,霧裡隱約,天地間的色彩慢慢被淡化,一副江南煙雨朦朧水墨畫。遠處的光亮,想必是雷峰塔,人妖一緣空遺,佛俗兩界徒留名。
走著走著,到了孤山路,抬頭剛好是樓外樓孤山店,網評是一家口碑不錯的本幫菜,也是此行有意打卡的一家餐廳,見日色已黑,又下著小雨,就在此解決晚餐吧。杭幫菜特色是微甜,作為吃慣清淡潮菜的汕頭人,其他菜係都在於嘗鮮,西湖醋魚、炸響鈴、東波肉、糖藕、西湖蓴菜。
樓外樓(孤山路)
西湖醋魚
樓外樓(孤山路)
東波肉
樓外樓(孤山路)
糖藕
樓外樓(孤山路)炸響鈴
其實是想吃黃魚炸響鈴,誤點,沒有黃魚的內涵也就沒什麼味道了。
樓外樓(孤山路)
西湖蓴菜
美食依然是在意料之中,名聲在外的西湖醋魚,也許是養殖魚的緣故吧,雖然佐料很濃,但依然掩蓋不了濃濃的泥土味,東波肉是賣相優於味道,論味道是遠沒有潮汕的滷肉美味,倒是糖藕是意料的好吃,清甜軟糯帶著淡淡的桂花香。
飯飽酒足跨出室,雨停霧散,兩岸萬家夜妝明,燈光照塔影,銀色染長堤,西子入夢千舟歸。忍不住沿著長堤漫步,忘路之遠近,手之冰寒。
1.22,依然是個陰雨天,九點多用完早餐後在飯店喝著功夫茶刷著手機,此時網上武漢的疫情傳聞四起,家人催促著我們停止旅程收拾回家。昨天出發時尚一片平靜,同事們也都在計劃著過年的節目,且從網上的數據看,江浙好像比廣東好很多,總覺得疫情離我們很遠,各種信息都沒有動搖我們繼續浪的心。
因下雨女兒打消了街拍計劃,十點多搭計程車去靈隱寺。
身為杭州千年古剎,靈隱寺一向香火興旺,特別是除夕,更是人山人海,今天興許是年末且陰雨,遊客不多,寺內殿堂各式佛像色彩淡雅而不失堂皇,是我見過最美的寺廟。飛來峰景區環境清幽,空氣清新,可惜雨天催人歸。
雨天打亂行程,錢塘行改市區閒逛,誤入紅頂商人胡雪巖故居。
不愧是清代第一豪宅,
用料之考究,工藝之精湛,陳設之有序,木雕石雕琉璃窗,透著奢華氣派。芝園亭台樓閣,小橋流水,曲徑通幽,移步景異,優雅詩意。
冬日的江南雨水竟然這麼沒完沒了,清河坊街的美食與古色古香的商舖都難敵這濕漉漉的腳底,在糖食店買點茶食後回酒店喝茶歇息,停下腳步得空刷智慧型手機.
這時武漢的疫情因鍾老宣佈人傳人而升級,而此時的杭州仍然是一派歲月靜好的樣子,酒店和馬路幾乎沒人戴口罩,我們也是一種隔岸觀火的心態刷著手機,聊著疫情,一邊喝茶一邊盤算著晚餐打卡蔡先生點評的另外一家餐廳--張生記。
張生記(雙菱店)
筍乾老鴨煲
作為他家的招牌筍乾老鴨煲,筍乾搭配整隻老鴨與幾大塊火腿,料足火候到,筍幹絲絲入味,鮮嫩脆,湯汁更是濃鬱,此刻隔著螢幕依然感覺唇齒留香,唯一的槽點就是只有例牌,足夠6-8人量,我們仨吃不了一半,如此浪費美食讓人好有罪惡感。如能人性化一點,精細化一點,因人定量體驗感會更勝一籌。
張生記(雙菱店)糖藕
再吃糖藕因喜愛,更因想比較。
張生記(雙菱店)
東波肉
昨晚覺得樓外樓辜負東波肉這道名菜,今晚純屬不死心,果然還是有區別的,略勝一籌,不過還是覺得汕頭的滷肉香。給這家四星好評吧,下次再來試試黃魚響鈴。
吃撐了,沿著馬路散散步,順便找一便利店買包鹽,剛剛看到工作群同事轉鐘南山教授說鹽水漱口能阻隔新冠,哈哈-後來證明是謠言。
1.23 今天一早起床就看到武漢封城的消息,各省也相繼宣布進入一級響應,貌似疫情嚴峻,家人更是再次呼喊我們回家。外面依然下著雨,馬路一片寧靜,完全沒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我們依然麻痺在自得其樂之中,前天西湖沒逛夠,今天再去逛一下。出門前用謠傳的鐘老的隔阻辦法淡鹽水漱口,第一次拿出備用的口罩,戴上口罩搭計程車到雷峰塔。
許多人之雷鋒塔情結源自白娘子傳奇,豈知“白蛇留在湖南岸,誰知塔為黃妃添”,舊塔在1924年就倒掉了,新修建的新塔配有電梯空調,但這些都不妨礙人們尋訪白娘子的蹤跡。
登塔眺望,山色空濛,湖面寧靜,耳邊迴盪著“千年等一回”,彷彿白堤上雨打油傘,佳人偶遇。
塔頂視野開闊,不僅可以俯瞰淨慈寺的全貌,還可以欣賞西湖全景,可惜天氣陰沉,眼福未到,更別提\'雷鋒夕照\"了。
連日的煙雨模糊了西湖的好景緻,第二次杭州行依然帶著模糊的印象離開,真有點小遺憾。
烏鎮,源自《似水年華》,喜歡她的意識流,依稀記得黃磊奶茶東柵書院讀書畫面,可這麼多年卻一直沒去過,後來去過週莊、木瀆,水鄉也都大同小異,故而再無嚮往之情。出遊前不久,正好看到《經濟學雜談》阿甘登的一篇文章《烏鎮是假的》,說是被震撼到不如說是被總設計師陳向宏震撼到,很想去看看在「虛」「假」路上狂奔不回頭的假古鎮。
到達烏鎮已是下午四點多,計劃趕不上變化,本想下午逛逛西柵,看看落日、夜景,第二天再遊東柵。可下午小雨轉中雨,到烏鎮時灰沉濕漉漉的,遊興大減。
遊客大廳,辦理入住,第一步就感受到烏鎮的現代化管理,報上網訂單開啟科技加五星級服務,人臉識別採集供你多次出入景區,行李分運輕鬆遊玩和入住,電瓶車帶你走VIP通道直接到達飯店,專屬服務生帶你入住,從遊玩時間及退房安排到房間的各種設施使用一一向你介紹,更貼心的是為你準備了兩把大雨傘,這雨天讓人直呼太貼心了。
水巷驛的家庭房很對得起近千的價格的,衛生間更是豪華敞亮,睡床軟硬適中,室內調著恰好的溫度,讓你在這寒冷的雨夜沒有一絲絲的寒意。
晚上,聽著滴答滴答的雨聲,推窗即見黛瓦屋簷,枕水走廊透著絲絲光亮,此刻你一定聞到了江南水鄉恬淡味道。
步出飯店,轉彎即是小橋流水,古樹殘垣。
如果不是下雨天,此刻應是我們站在橋頭看落日的美好時光。
穿過兩條青板石街,把鞋套磨破了,雨越下越大,泡軟了兩隻鞋子,抬頭見一羊肉館,猛記得烏鎮美食不就是羊肉湯嗎,馬雲還為之打過call呢。
環境很大眾,味道很普通,就當是解決晚餐吧。因為到處濕漉漉,也提不起興趣去酒吧逛逛,吃完就回飯店喝茶去了。
晚上十點左右,推窗見雨小了點,心想再不出去逛就錯過西柵的夜景了。拿著傘,拐過小橋,卻不見燈光璀璨的景象,正納悶時碰到保安,方知十點後就熄滅了,注定是無緣無故一睹西柵盛顏了。
1.24 今天起了個大早,想在遊客進景區之前,感受一下清晨的水鄉。
依然是陰雨天,連日被雨水沖刷過的屋頂更是烏黑髮亮,垂柳依依,天氣暗沉,入目的是一幅幅標準的江南水墨畫。
空無一人的小巷,郵局,不由自主地又在心裡吟起木心老師的那首《從前慢》。年輕的你不妨在此給未來的你郵一份問候。
這滿牆的爬藤,寫滿年代感的門窗,讓人讀到古鎮的味道,時光如能倒流,讓青蔥歲月在此遐想,讓青澀戀情在此徠徉,那該多好呀!
堆滿斗笠醬缸的古老醬園,還有這千年大鍋,滿滿的歷史感。
走完水枕木道,跨過石拱橋,你無法想像一腳邁進五星級飯店的餐廳,在烏鎮,時刻讓你感到古老與現代的穿越,那麼的不經意。
九點多,遊客漸入園,古鎮開始上演熱火朝天的style,這時我們可以逃離那喧囂之地,在寧靜的餐廳好好的享受中西美食,這就是西柵住客的好處。既能體驗古鎮的恬淡氣質,又能享受凱特王妃般的品質服務,在烏鎮,你可以擁有。
木心美術館
烏鎮大劇院
這次未能暢遊心心嚮往的木心美術館和一睹大劇院這朵並蒂蓮的芳容,也未能在西柵看日出觀日落,但願能有機會重遊此地。
十一點多離開西柵往東柵,時間有點緊,只有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因為下午要乘動車往上海,為不浪費昨天買的景區聯票,抱著看多少是多少的心態,坐上了遊客中心門口的免費大巴。
東柵出名源自《似水年華》的主要取景地,一代文豪矛盾故居更是她的靈魂,相對於西柵的“假”,東柵就更原生態了,興許是因為疫情還是因為下雨天,景區入口處不見高桿船的表演,更是安靜,民居沿河岸而鋪展,破舊的小巷零星開著小商店,或者做著手工,透著古鎮的生活氣息。
陳舊的書架與桌椅,讓你記憶倒回十幾年,腦海浮現文與英在書架的對視,感慨世間情為何物。
不知是因為疫情還是今天是除夕,矛盾故居等多個景點閉館,加之趕車,走馬觀花般走一圈就離開了。一場春雨讓古鎮之休閒遊變得行色匆匆,帶著些許遺憾轉戰魔都。
在烏鎮這兩天,周圍依然恬淡平靜,聞不到一絲疫情的嚴峻味道,從景區到遊客再到桐鄉火車站,沒有測體溫,也只有少數人戴口罩。
下午三點多到達上海花園飯店,保全在門口給予入人員測量體溫,一下子聞到新冠的味道。因為一路沒有停下腳步,客觀上我們屏蔽了很多訊息,思想上一點不重視,這在回汕後覺得挺後怕的。看到家庭群都在曬除夕菜單了,我們也得趕緊安排我們的除夕飯,再次試試出發前預定不到的餐廳蟹榭(靜安店),居然有座,跟著地圖也就十幾分鐘公車。餐廳坐落在商場的四樓,用餐客人不算火爆,卻也基本滿座。
蟹榭(靜安寺晶品商場店)
豆花蟹
蟹榭(靜安寺晶品商場店)
蟹粉釀橙
蟹榭(靜安寺晶品商場店)蟹粉小籠
蟹榭(靜安寺晶品商場店)
蟹粉包心起司 看得見的滿滿的蟹肉與蟹膏
蟹榭(靜安寺晶品商場店)
橙香蟹肉凍
這是一家蟹元素很濃的餐廳,除了第一道炸魚,其他的都與蟹有關,作為他家的招牌蟹粉桃膠,食材的混搭就覺得有點黑暗,加之例份一大碗,所以就沒點上。主廚是把蟹的做法發揮到極致,每一道菜都透著創意,色相更是誘惑著每一位食客,味道就各人合各人味嘍,如果你來了不妨試試。
外面依然下著雨,看來外灘喝小酒賞夜景跨年的計劃是泡湯了,原路回酒店,想不到好多年沒看春晚的我們今年竟然在繁華的大上海看了完整版的春晚。
晚上得閒刷刷手機,疫情看來來勢洶洶,小哥又在群組裡催促我們趕緊回家,還轉發了很多所謂的內部消息,特別叮囑不要坐飛機,包個消毒車,三四萬塊保一家平安,媽媽更是牽掛我們的安危,第一次動過改簽機票回家的念頭,問問江生回不?說明天看看情況再定。
1.25 九點多下去用餐,在餐廳碰到HG同事也在用餐,個個行色匆匆,(這酒店是HG的一家酒店),回汕後投入防疫一線才知道HG在爭分奪秒的為進口防疫物資打造綠色通道,確保通關零延遲。
今天依然下雨,飯飽茶足後我們找個室內的地方去溜達,考慮距離關係我們去了靜安寺,結果去到那發現大門緊閉,其實那會我們還沒看到網上發布景區與宗教場所都關閉的訊息,準備去中華藝術宮,打個電話問問,結果也是閉館,而且開館時間待通知,這會我們意識到我們應該回家了。
想最後滿足孩子願望去經貿大廈看風景擺拍後改簽機票回家,到了那裡,地鐵已經關閉部分出口,好不容易繞道大廈下面,發現霧鎖魔都,終於死心塌地的準備打道回府。
在地鐵出口旁一邊吃著小楊生煎一邊改簽機票,興許是心情緊張,名聲在外的小楊生煎那個難吃呀無以言表。
回到飯店立即收拾行李退房結束2020的第一次旅行。
在往機場的地鐵,拍下這張口罩照,記錄那年那事那場後來全世界蔓延的災難,我們不懂事地在外面瞎逛!
回汕後,隔離兩天後被通知取消假期,投入防疫一線工作,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在家刷屏關注疫情動態,上班一周後單位隔離措施升級,凡外出的人員一律隔離14天,被停止工作了,宅家休息看到同事們沒日沒夜的加班突然有點發國難財的感覺,更慶幸在外瞎逛一周萬幸躲過新冠,感恩!
一場疫情將各式人等拉到這個時代的大舞台,演繹著人間百態,有光輝、有陰暗,更有感動和憤懣!
武漢勝則中國勝!如今武漢也將開封,祖國大地已是鮮花盛開,期待摘下口罩再次出遊的日子。